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識與經驗
2010/01/21 20:58:29瀏覽1741|回應0|推薦1



「學識」,是個人待人接物與擴展己身的視野之基石。大多數的人自小便開始接受教育之洗禮,經由學習先聖先賢的言行舉止與思想,從中領略到待人處事之道。而為學的步驟就如同揚雄所說的「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相同,需循序漸進,不能一步登天。且擁有了學識之後,不論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場合中,都能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或減少犯錯之可能,以最短的時間適應工作之需求,進而制定工作之目標與志向。且有了學識,在人際關係上,便能增加與人談話與溝通的話題及深度,並不再只限於表面上的見面問候,更可進一步地進行心靈上或思想上的交流。因此學習是人類一切事物發展的根本,由陶淵明所云:「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之情感一致。



 「經驗」,是個人將思想或理念化為行動所累積的成果,也是我們所經歷的生命之跡。非洲諺語中曾說:「如果真理是名貴的珍珠,那麼實踐就是產生珍珠的大海。」如果只有學識而無經驗,不算是成功地做一件事情,猶如一位武將,若只是一直在紙上談兵,而從不帶兵打仗,則這位武將則就不算是一位好的武將,所謂「舞劍是一回事,作戰是另一回事」的想法一樣。學識只是基礎,有許多事物必須去親身體驗才行,唯有從中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經豔乃相異於學識,學識是內在之呈現,經驗是外在之表現,經驗是以社會為老師,生活為課本,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事物。而「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人在社會、生活中累積經驗,在錯誤中學習與修正,以得到待人接物之道,使在現實生活中尋求實際之需要,在與人相處上可知進退之理,避免重蹈覆轍。然若只有經驗而無學識作為依據,亦是沒有不夠的。若只有經驗,而無學識,則容易犯許多前人所犯之錯誤與繞了許多冤枉的道路,浪費珍貴的時間,因而可能消磨我們的熱情與企圖心,終至放棄。因此不能只偏重學識或者經驗,因為「光陰給人經驗,讀書給人知識」,故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才能「更上一層樓」。而要使「學識」與「經驗」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則應該做到下述之觀念:



(一) 扎穩學識,充實經驗:一方面在學識上穩扎穩打,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在現實中累積經驗,修正錯誤,「知識是一座寶庫,實踐是打開寶庫的鑰匙」,使兩者能相輔相成,交錯相雜。使事情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也能符合現實生活之所需,解決所遇到的困難。



(二) 精益求精,持續實踐:知識並非永恆之真理,也非所有之知識適合於當代生活。而經驗亦不足以久恃,必須不斷地累積。在變遷快速之社會之中,為有持續的學習累積學識與經驗,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時時補充自我之實力,來因應迅速變遷之時代,接觸不同領域的學識與經驗。



(三) 創新知識,融合經驗:學習知識需有所創新運用,「學問的要訣,在於活用,不能活用的學問,便等於無學」,則即使有再多之學識,若不能融合創新,亦是枉然。而在學識之運用之外,加以經驗之融合,除了能使個人有向上突破之空間,也能增益對國家社會之貢獻,發揮承先起下之功能。



 知識來自經驗,而經驗之基石為知識。學識可說是總結前人之經驗結晶,而成為現今人們行為之準則,再經由經驗的實驗,來測試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中之需求。而此經歷又成為後人之準則與學識之基礎,如此一層一層的累積,一代一代的推衍,循環往復之舉止,才能因應變化萬千之世界,不被時代牽著走,「經驗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唯有將「學識」「學識」作結合,始能應付多變之時代與達到非凡之成就。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anamoon0915&aid=370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