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16 06:10:46瀏覽291|回應0|推薦7 | |
沉醉在巴洛克時期的華麗中.... ^-^ 1.Coro Magnificat anima mea ~ 2.Aria Et exsultavit spiritus meus Soprano II ~ 3.Aria Quia respexit humilitatem Soprano I ~ 4.Aria Quia fecit mihi magna Basso ~ 5.Aria Duetto Et misericordia Alto Tenore ~ 6.Coro Fecit potentiam ~ 7.Aria Deposuit potentes Tenore ~ 8.Aria Esurientes implevit bonis Alto ~ 9.Aria Terzetto Suscepit Israel Soprani I II Alto ~ 10.Coro Gloria Patri ~ 11.Recitativo Wir beten zu dem Tempel an ~ 12.Aria Hoster mache dein Gte ~ 13.Chorale Sei Lob und Preis mit Ehren ~ 14.Jauchzet frohlocket! ~ http://www.singknaben.ch/downloads/sound/jauchzet_frohlocket.mp3
曲目 ~ Coro Gloria Patri
巴哈(Johann Sebasstian Bach, 1685-1750) 約翰.瑟巴斯倩.巴哈成為一位音樂家並不值得驚奇,但他成為一個才華洋溢的作曲家,卻值得大書特書。據估計,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一共有七十五位巴哈族人憑恃音樂維生,但大多數均為平凡的音樂家--例如城鎮樂隊的小提琴手、教堂的管風琴手、唱詩班或合唱團指揮。其中約莫有六位名聲得以遠颺外地--巴哈家族的根據地在托林吉亞省(Thuringia)--但是只有瑟巴斯倩成為具有原創性的偉大作曲家。 1685年3月21 日巴哈誕生於托來林吉亞省的艾森納赫(Eisenach),兩天後到教堂登錄受洗,在受洗簿上的記載為:『約翰.瑟巴斯倩.......一個男孩,父親為本鎮音樂家約翰.安伯修斯,巴哈(Johann Ambrosius Bach, 1645-95) 。』托林吉亞省為丘陵地帶,盛產木材,位於巴伐利亞北部和赫茲(Harz)山脈的南端。十七世紀時,本區較繁榮的大城鎮為哥塔(Gotha)、威瑪(Weimar)、艾佛特(Erfurt)、耶拿(Jena)與艾森納赫,而且此區是四方交通要道幅輳之地,接駁西部各大城市,如法蘭克福到東部的華沙、布拉格、布達佩斯等東歐各大都市之間的運輸線,以及北面的漢堡等地通往南方的紐倫堡、慕尼黑及義大利的主要幹道,均需經過此處。 1521年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教廷召開的『伏姆斯會審』(the Diet of Worms) 中被判為異教徒,因此他潛逃藏匿於艾森納赫。這位宗教改革者隱居於華爾特堡(Wartburg) 的城堡中,專心致力於以德文翻譯聖經,並譜寫聖歌,這段歷史己成為艾森納赫引以自豪的事蹟之一。 巴哈的父親伯修斯生前曾任艾森納公爵的樂團小喇叭手,而且是該城樂隊的指揮。巴哈可能在幼年時從父親那裡學到了一些小提琴演奏技巧,而他與管風琴的初次接觸或許是拜其遠堂表兄弟約翰.克里斯多夫.巴哈所賜。巴哈學習拉丁文、德文文法、算術、邏輯、教義問答和聖經,此外,還參加聖喬治教堂的唱詩班,而他的歌聲被形容為『非比尋常的優秀男童高音』。 1730年可說是巴哈生命階段的分水嶺。從此之後,他原先如同波洪流般的新風格教會音樂之創作突然枯竭,對禮拜儀式音樂的熱衷也急遽消退。但是我們必須在此特別提醒:巴哈並非與管風琴結下不解之緣。總計在他的音樂生涯中花費於教會音樂創作的時間不到四分之一。 1747年,巴哈展開生命中最光彩的一次訪問旅行。巴哈與威廉.佛烈德曼出發前往柏林城外的皇宮。巴哈約有一百部作品曾經自行付梓。送給朋友的佔大多數,少部份上市求售,每一本售價一塔勒。 《奉獻樂》包含一首三部賦格、一首六部賦格、兩首五度卡農一首四樂章奏鳴曲。送往波茨坦的呈獻本乃採用特殊紙張卬刷,然而我們無法知悉腓特烈大帝是否依照例回報巴哈。 儘管在他的生涯中不曾出現明顯重大疾病的徵兆,但是自1750年開始巴哈的視力突然急遽衷退,診斷病因為罹患白內障。到了三月,一位著名的英國眼科醫生約翰.泰勒被延請來擔任治療工作,在短短幾天之內動了兩次手術(此人也曾替韓德爾動過同樣的手術),結果巴哈自此完失明。 強韌的生命力讓他支撐到該年七月,直到他突然『罹患中風,併發驚人的高燒』,巴哈終於在1750年7月28日撒手人寰,享年六十五歲,三天後葬於萊比錫聖約翰教堂的墓地中。 直到巴哈去世的那一刻,萊比鍚市民依舊不了解他們合唱團指揮之成就何等崇高偉大,他們對巴哈還是有滿腹牢騷。普遍的評語是「巴哈當然是一個優秀音樂家,但不是一個好老師,學校需要一名合唱團指揮---而非音樂指揮。」他們決定從此不再重蹈覆轍聘請有才華的音樂家。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