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活雜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者:潘雪琴
2010/09/29 05:32:35瀏覽330|回應0|推薦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潘雪琴

 

早上跟著鄰居去「陽光」串門子,八點三十分有個小麵包車來接我們這三位長輩。平常在家我不大吃早點,這天一到中心,他們就招待我一份全量的早餐:有豆漿(或牛奶)一杯,一碗稀飯,一碟小菜,一個蛋,一個饅頭,豐富有餘。

 

那天是星期一有手工藝班,手工藝謝老師是我的老朋友。老姊妹們團團圍了一圈,老師教:用吸管做一隻小船,每人發兩根不同顏色的吸管,一根做船身,另一根剪成四小根作划槳和一個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呢!顫抖的手加上昏花的眼,要將細小的槳棍穿進船緣的小孔,可真難為了老人家。我看每位長輩都聚精會神瞇起了小眼,左穿右穿就是沒穿進去。

 

手工做到這裡,不禁令我回想起我唸高中那年母親為我縫製衣服,穿針引線的情形;我看到她老人家一手拿針,一手拿線,瞇了眼睛穿呀穿的,就是沒往針眼兒裡面穿進去,我躲在母親的後頭,悄悄地注視她穿針的模樣,不禁拍手哈哈大笑……。如今我也是這個模樣,有鑒於此,後來有人發明了一項穿針工具,工具雖小,受益頗大。

 

午餐時我終於遇到了我想要討教的對象,見穿梭於眾長輩之間的一位中年男士,該是長輩們的精神支柱。大家都稱他紀總(不知是紀總經理還是紀總管),高高的標準體型,年輕時該是一位英俊瀟灑之士,出身自軍旅,處事有紀律且幹練並有愛心,他對這些長輩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宗旨,並以伯父伯母相尊稱。

 

該中心成立於二零零零年,由一位越南來美的鄭姓姊妹創立,這是休士頓第一家亞裔辦的老人活動中心,有中國人、越南人…,一般語言是國語、粵語和越南語。起意是當年她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孑然一身,因日夜思念雙親,而父母郤留在當地又無人照應,因而啟發了她開創這個新興的行業。創業維艱,從扎根、生長到開花結果,須要經過播種、灌溉、和一番努力。沒有堅定的意志,闖過重重難關,那有今日的芬芳四溢。

 

活動中心從開始的幾十位長輩發展到現在的二百多位成員,另聘有一位護士、二位辦事務的女士、一組廚房工作人員,負責二百多人的早、午餐。另一組是約有二十位汽車駕駛員,早午接送這些長輩。在此容我特別介紹一下我所接觸到的兩位駕駛員,汽車一停下,他們自己先下車,取下一只踏腳凳,放穩後,開車門,然後攙扶長輩們上下車。可說是服務既親切又周到。

 

說起老年人,記得故鄉有句俗語「老小老小」,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樣。老人的通病是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明,記性又不好,可是自己都不會承認。例如我家,僅我和老伴二人,都已超過八十,幾乎每天都各說各話,你說東來我答西,雞同鴨講,而且練就一付好嗓子。電視螢幕上明明出現的名字是「楊俊傑」偏要唸成「楊酸菜」,笑話一大堆。

 

還有一天我要趕著去參加一個讀書會,臨出門時找不到眼鏡了,左找右找櫉房到客廳,書桌到書櫃就是找不到,我看時間巳遲只好放棄,連忙去梳妝台的鏡前抹點口紅,不看猶可,一看更教人生氣,原來眼鏡掛在頭頂上。

 

一個二百多人的團體,管理是個大學問,何況是一群長輩,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各有不同的背景,而活動中心能提供這麼好的場地,一日兩餐不愁,大家說說笑笑,唱唱跳跳,豈非人生一大樂事耶 ? 

 

(原載美南週刋 9-19-2010)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eseWriterHouston&aid=445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