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識鄭曼青之九 鄭曼青之國畫軼事
2011/10/10 20:20:03瀏覽1136|回應0|推薦1

鄭曼青之畫軼事一:

抗日戰爭勝利後,一般名流雅士,夏日多隨手攜帶紙扇驅暑,扇面由名家題字繪畫者視為高雅,一日鄭氏與章士釗〈行嚴〉於上海名律師洪士豪寓邸相遇,章持摺扇,一面繪有花卉,一面純白,洪調侃曰:「老兄:如今國土重光,你還是半壁江山」。章笑答:「可惜已裝成扇骨,不然請兄等大筆一揮,豈不完美」。鄭氏曰:「無妨無妨」;章遂將紙扇留下,鄭氏返家後自行磨墨,濃如膏漆,展扇於案,濡墨調水作畫,既不用壓板,又不須燙平,但見揮毫自如,且墨色深淡聯成一氣,畫成詢其故,答曰:「先使筆心飽含濃墨,然後和水而下,則筆心墨濃筆尖墨淡,自然流暢,無滯無礙,此乃書法之秘訣也」,章獲此扇視為至寶,常與法界同仁洪士豪、馬壽華等,論及此不傳的書法竅要,莫不津津樂道。(摘自徐憶中:《詩書畫拳醫:五絕奇士鄭曼青》)

鄭曼青之畫軼事二:

鄭氏昔在滬濱任教上庠,某日應女弟子黃卓群邀宴〈當時的上海市長吳國楨夫人〉同席有洪士豪、陳定山、曹仲淵等名教授,高朋歡聚,暢談為快,宴畢見客廳懸掛青藤道士徐渭紫藤畫一幅,佇視良久,徘徊沉思,洪曰:「君如此喜愛此畫,不妨借去欣賞數日。」鄭氏笑答:「不必,都已映入腦中。」返家即起筆仿作,翌日交洪士豪攜畫往吳府比對,大為驚歎,兩畫雖大小不一,但怖局一模一樣,其枝幹交叉與線條縱橫亦完全相同,眾皆驚為奇才,歎為觀止,傳為藝壇佳話。(摘自徐憶中:《詩書畫拳醫:五絕奇士鄭曼青》)

鄭曼青之畫軼事三:

1929年,鄭曼青在杭州舉行畫展,書畫行家張冷僧前來參觀,在展場一連多日徘徊揣摹,獨鍾一幅白菜,因訂潤五百大洋,超過其能力負擔,多次與在場人員議價未果,截至展期結束前一日,張冷僧預付定金,並云:「俟餘款到時再來取畫」,詢其故,答以「需多方告貸籌措」,執事人員將上情告知,鄭曼青不加思索,促人將畫包紮連訂金一併送贈,且曰:「識我畫風,乃我知音」,張冷僧大喜過望,傳為藝壇佳話。(摘自徐憶中:《詩書畫拳醫:五絕奇士鄭曼青》)

鄭曼青之畫軼事四:

鄭曼青在美國某次個展,有美商前來觀賞,見有二烏龜之長條,標價美金兩萬元,久久不忍離去,次日又來問執事人員:「有否折扣?」答曰:「否」,越數日展畢,正忙於收拾打包時,該富商持款求購,鄭氏告以逾時不售,曰:「何故?」答:「汝愛汝財,我愛我畫,各擁所有,何必交換。」富商悵然離去,鄭氏仰天長笑曰:「千金散盡可復回,此畫一去不再來」,遂珍藏之,直到一九八二年,他逝世後由鄭夫人贈送故宮博物院收藏。(摘自徐憶中:《詩書畫拳醫:五絕奇士鄭曼青》)

鄭曼青之畫軼事五:

1963年,鄭氏在法國國家畫廊舉行畫展,隨同譯員國大代表庾家麟〈國劇名伶張正芬之夫〉返台後語人曰:「我在巴黎曾邀約當代世界印象派大師畢卡索與鄭老師晤面,交換中西畫像之差別,與不同之風格,豈知鄭老師閱覽畢氏畫後而拒絕之,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翌年張大千先生以相似情形與畢氏交談,竟成莫逆,惺惺相惜,互為揄揚,成為世界二大畫派之名人。」由此可見鄭氏恪守書生本色,擇善固執,不羨虛名,更不願藉他人增光。(摘自徐憶中:《詩書畫拳醫:五絕奇士鄭曼青》)

鄭曼青之畫軼事六:

宋美齡到臺灣後,一改過去的生活方式,以學習國畫來修身養性。此時宋美齡已年過花甲,周圍的人特地為她請到了國畫大師黃君璧和鄭曼青來教授國畫。以宋美齡的畫齡,當然無法與黃、鄭兩先生相提並論,可是宋美齡是個十分好勝的女人,為了學畫畫,可以茶飯不思,埋頭學習,每天下午就進書房苦苦鑽研。由於才剛剛入門,畫技尚不嫺熟,她的畫室裏不時可見畫壞了之後揉搓成一團的廢紙。 為了學畫,宋美齡也是禮賢下士,對鄭曼青等老師總是盡學生恭敬之禮。每到學畫時間,她就要官邸派車去接老師。而黃、鄭兩先生面對這樣的人物也曾頭痛過,即不能與一般的學生相待,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又不能簡單地敷衍了事。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以跳躍式的授課法教授畫畫技巧,使師生雙方有益又不尷尬。授課時,鄭曼青看到宋美齡畫得不符合要求,拿過畫筆進行修改;偶爾還示範幾筆,揮就而成一幅作品,落款有時也就宋美齡了。不過宋美齡確有繪畫天賦,經過不太長時間的學習,已頗有大家氣勢。為了改變外界傳說宋美齡的畫多為鄭曼青代筆這一看法,宋美齡採納了鄭曼青出的一個主意,她出面請臺灣有名的畫家一起到士林官邸吃飯,而後鄭曼青提議大家一起作畫,先從宋美齡這裏開筆劃鬆樹。於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宋美齡從容潑墨勾線。在場的人都驚歎宋美齡的畫技果真不錯,甚至還超過了她的老師。從此,宋美齡的繪畫被大眾肯定。(摘自《溫州日報》:《宋美齡的國畫老師鄭曼青》)

鄭曼青之畫軼事七:

國畫家張大千先生七十四歲時在美國舉辦《張大千藝術四十年回顧展》,次年復在臺灣舉行。畫家自撰序言,先友徐悲鴻最愛予畫,每語人曰: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也。 予聞之,惶恐而對……,荷芰梅蘭,吾仰鄭曼青。
   花卉畫名家鄭曼青,名岳,溫州城區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名譽京華、海上,四十年代末移居香港、臺灣,曾在歐美、東南亞舉辦個人畫展,蜚聲海外。
   二十年代末,鄭曼青任上海美專國畫系主任時,聘請張善孖張大千兄弟、溫籍書畫家馬孟容馬公愚兄弟和其姨母花鳥畫家張紅薇到該系任教,鄭曼青與姨母張紅薇同住上海法租界明德里52號,從此張氏兄弟、馬氏兄弟和謝氏兄弟(謝玉岑、謝稚柳)常來聚會切磋書畫藝術,此三樓住著溫籍畫家孫孟昭夫婦,金石家方介堪住在毗鄰56號。 二八事變,馬孟容一家為避戰亂逃入租界與鄭曼青、張紅薇住在一起,因此明德里52號,被稱為溫籍藝人之家
   19285月,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提議《舉辦全國美術展覽會議案》並在《申報》刊登,次年四月南京教育部在上海舉辦第一屆全國美展,這在中國美術史上堪稱破天荒創舉,鄭曼青與劉海粟、陳樹人合作中國畫《寒禽瘦石圖》參展,並發表於會刊
   三十年代初,徐悲鴻組織數百幅中國畫精品親赴西歐七國舉辦大型中國近代繪畫展覽,展出晚清、民國期間的優秀作品。1933年在法國巴黎舉辦時,引起轟動,法國政府購藏齊白石、徐悲鴻等中國畫家佳作十五幅,其中有鄭曼青《花卉圖》一幅。
   鄭曼青少年時在溫書寫的氣如虹書法當時被鐫刻在積穀山西北摩岩上,積穀山摩岩石刻群為溫州歷史文化一大景觀,至今所剩碑刻已寥寥無幾,值得慶幸的是此處氣如虹三個大字完好無損,只是作者落款模糊,年號已被損壞。
   鄭曼青遺作,1998年其在上海的侄子向溫州博物館饋贈十四幅,在市中心新建館廳陳列,而積穀山摩岩石刻群將恢復歷史原貌,而遺存的鄭曼青書法氣如虹石刻將與溫州山水共存,供人觀賞。   (摘自林安君《吾仰鄭曼青》))

楊式鄭子太極拳福建有緣拳社第一期入室弟子劉世和敬謹編纂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taichi&aid=57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