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簡論加入WTO對我國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衝擊(下)
2005/05/30 17:54:10瀏覽104|回應0|推薦0
簡論加入WTO對我國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衝擊(下) (點計數:741)

作者:雪中影 http://www.pen123.net.cn 2002-10-19 14:48:34 士柏咨詢網

作者最新論題

·對一次抓賭事件的延伸分析 (12-04 20:21)
·簡論加入WTO對我國地方政府文化資源... (10-19 14:48)
·簡論加入WTO對我國地方政府文化資源... (10-19 14:48)
·試論確認"早期國家"的困難 (10-11 14:48)
·當前我國公共領域的特征分析(下) (10-11 14:48)
 
作者文集

  
   二,加入WTO對我國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衝擊
──地方政府文化資源重整的趨勢分析

必須說明的是,前文的分析都是相對的,如果考慮地方政府和地方文化將要面臨的新環境,前文的分析就需作一些調整了。就筆者理解,加入WTO將全面而深遠地影響今后我國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狀況,因為加入WTO將伴隨著一個強大的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潮流。這一潮流對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內部結構、市場化程度、政府管理體制與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前述六個方面的文化資源將面臨著各自調整的命運。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主要是提出這一問題,以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限于篇幅和知識准備的不足,本文對此問題作出的展望只能是初步的。
綜合地講,有如下幾個方面不容忽視:
(一)隨著加入WTO帶來的全球化趨勢。經濟資本的全球流動,信息的全球化,地方政府的文化資源所受的衝擊將是不可避免的。歷史傳統的保持和地方性的保持會面臨全球化的挑戰。對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理解也須調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法治導向,即規則導向;利益導向,即經濟原則;和信息透明和開放的導向,都將全面重塑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構成和特征。加入WTO以后,全球資本和共通規則也必將入侵各地的文化領域。一方面地方政府能夠動用的文化資源的範圍將改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文化領域中的行為將受到新的約束。因此須依據新的情況對地方政府的文化資源作出新的界定和考量。
個別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文化的地方,要讓傳統文化面對入世顯然不行,主要問題還是如何讓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和當地的文化特色融洽;中國本土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進程必然會加快,並帶動起相對滯后的文化法制建設,從而提升各地文化產業的分量,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爭取重要地位。同時,世貿組織的實質是資本原則,有雄厚的資本就有說話權,所以各地的文化企業要想真正的參與競爭,難度是相當大的。對于這一衝擊,加快對內開放步伐,建立有利于發展的多元化投資體制。逐步取消或降低非國有資金進入文化產業的准入壁壘,對于“入世”談判中承諾給外商的國民待遇和開放領域,首先應對內資、特別是對民營企業開放,真正建立起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多元投資體制。特別是對旅游業這樣的放開的產業,要加大准入的範圍,允許更多的經營者進入。對教育、文化、體育等開始放開的產業,要區分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基礎研究與非基礎研究,對非義務教育、非基礎研究,應盡快實行市場准入,放開經營,鼓勵社會辦教育、辦研究所、辦體育,培養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的經營主體,全面激活地方政府的文化資源。最后是對規範化的需求。以廣播、電影、電視、傳輸網絡、網站和報刊為主業,兼營文藝等相關產業是各地方政府傳媒的主要力量。相比之下,國內頂尖的內容提供商的優勢在于貼近市場,熟悉國情;劣勢在于運作不規範,財務制度不健全。國內的內容提供商如果不能盡早進入規範化運作,發展到一定階段就一定會遇到致命的問題。
(二)其次是信息化對地方政府資源提出了新挑戰。可以想見,加入WTO后的社會將是一個更為開放的社會,資訊的流動速度和波及的廣度將是前所未有的。這樣,任何一個地方的文化都不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地方性,它必然受到外來文化包括其它地方文化(特別是外國文化)的衝擊。各地方文化之間不僅會出現衝撞,也會出現深廣的融合,這樣以來,在鑒定何為地方政府的文化資源的問題上將會出現界限模糊的困難。同樣的情況會出現在各地文化資源共享這一點上。特別是隨著我國互聯網和各種媒體的高速發展,我們很難清晰地廓清文化資源的歸屬。由于地域因素的影響力對資源來說將越來越弱,一地的文化資源經過流動和全國的範圍信息共享,原有的相當內容已很難說是單純的地方政府的文化資源,而對地方政府產生影響的文化因素並非僅僅來自其轄區,這種情況雖然一直存在,但在加入WTO以后,這一趨勢將越發明顯。例如,前文所述的教育,文藝資源,輿論媒體資源,等方面,都會因為我國更進一步的信息化而出現全國共享的局面。因此狹隘地限定地方政府文化資源也將非常困難。同時,WTO要求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度,因而推進廣播、電視、互聯網和報刊雜志等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大力發展高速寬帶信息網,重點建設寬帶接入網,促進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的融合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入WTO對我國地方政府文化資源市場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知道,在目前,我國的教育、文藝、輿論媒體,還基本處于壟斷經營、管制經營、限制經營的狀態,這影響了它們的發展。對各地方政府而言,加入WTO后其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文化資源的市場化。就市場化而言,主要是市場即經濟的力量將全面重塑我們的社會,包括我們的生活方式,自然也從根本上衝擊著各地的文化資源。以后的文化發展,很難說是純文化性質的,更多是受權力資本和經濟資本的操縱。文化的任何一步推進,都將離不開經濟的目的。而且經濟目標將更直接地影響各地的文化取向,並最終形成比較趨同的市場化的文化特征。同時,在全國市場化和全球市場化的過程中,經濟的競爭和生存的壓力成為第一位,各地的文化必將有因不能順應這一壓迫而消亡的,地方政府面對這一現實勢必會重整其文化發展戰略。這里最可能出現的情況將是各地文化資源地方性特色的慢慢消弱,因而其對地方政府的影響將更多地具有經濟性。那種抽象的地方文化圈將只具有理論說明的意義,在現實中,其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也就是說,純粹的文化的不同對地方政府的影響將在市場化的大潮面前消弱。如,前文所述的歷史文化資源的地位將會有所下降。市場化利益導向的明顯后果就是,生存重于理念,特別是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轉型期內,個人對相當部分的純文化的關注將減弱,個人對文化共同體的那種歸屬感和認同感也會弱化,從而使純粹的地方文化的發展失去一些動力。而地方政府也不會為了純粹的文化目的去保護和壯大部分文化資源。所以今后考慮文化資源,要更多地參考各地方政府背后的經濟動機。
隨著加入WTO,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的市場化進程就必然會加快。以傳媒業為例,各地方政府的傳媒產業本身還是沒有經過系統化市場開發的產業部門。只有借助資本市場的介入,媒介業才能更規範地按照產業規劃去運作。廣電系統要解決網絡和內容的剝離、制播分離、頻道分營和報道與宣傳的剝離才能進入資本市場。而目前報業集團如果不解決多領域經營,單靠發行系列報紙,實際上走向了一個死胡同。只有拓展經營空間才能體現報紙的內容優勢。總體來說,中國媒體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資金方面的投入。有報道透露,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文新報業集團、中國青年報、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電腦報等媒體都已開始醞釀企業改制、或通過直接上市、或走買空上市之路,加快進入資本市場的步伐。鼓勵強強聯合,通過合資、兼並、收購、上市等多種方式對眾多的同行企業進行集中和戰略性的調整,組建一些文化行業的巨型企業,抵御來自國外同行的挑戰,對各地方政府來說,顯得尤為必要。
加入WTO后,國內報業的壟斷行為將被終止,行政色彩日趨淡化。加入WTO后,海外傳媒將在意識形態,包括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影響國人,甚至將對國內媒體的宣傳方式、傳播方式乃至新聞作品的體裁、文字表述方法等產生衝擊[1]。20世紀90年代以來,絕大部分中央和省級黨報發行“逐年下滑”,有的跌幅甚至在2/3以上,至今未能遏制。同時,全國晚報的發展前景也因受都市報的衝擊倍受關注[2]。另據第8期《新聞記者》發表調研報告披露:1981年以來,省級黨報平均期發逐年下降,1999年為23.9萬份。廣告營業額逐年增長,但1999年有6家虧損。同期《新聞記者》報道國內傳媒業連續三年保持25%的增長速度,1998年起上繳利稅總額超過煙草業成為國家第四大支柱產業。而目前國內有境外媒體公司投資背景的媒體已近50個。這無疑昭示了地方政府以后媒體資源調整的一個方向。
(四)加入WTO對為地方政府文化資源立法的需要。我國各地文化藝術領域立法工作的力度要加大,步伐要加快,用法律來為文化藝術建設保駕護航。目前,我國社會公共文化事務的管理還很混亂,使得公共文化事業建設步伐跟不上時代,這主要是因為當前我國在文化事業管理上還存在依靠紅頭文件、長官命令的現象。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公共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盡快在這方面出台專門法律,使公共文化事務管理有法可依。加快文化立法更是WTO對我們的直接要求。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館員閻立中委員在今年提交了《請文化和版權部門關注WTO有關規劃,制定我國相應政策、法規的建議案》。他說,自己提案的緣由是國際圖書館學會聯合會(IFLA)最近要求所有會員國都能夠按照WTO關于信息共享的法規制定本國的標准和法規。
WTO保障國際貿易公平競爭的“游戲規則”中,與文化最密切的是《服務貿易總協定》和《知識產權協定》,我國現在只有知識產權的法規,而文化信息服務方面的法規還很缺乏。“入世”后,各地開放文化產業不可避免,外來文化產品會大幅度地在中國擴大市場份額,國內對民營資本也會相應擴大市場准入。目前我國經濟部門已基本上找到市場位置,文藝界還不太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文化發展還主要靠政府扶持。同時,雖然近年來各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實力上有了明顯增強,有的地方,資產還有明顯增加,但資產結構極不合理,經營人才更是不足。因此對當前存在的種種問題進行研究梳理,使之與WTO精神相適應,加強各地文化政策建設,尤為迫切。其中,應著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法規落實:依法行政的法規;政策統一的法規;市場有序化法規;行為透明法規;行政效率法規;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法規;健全行業協會信息服務功能法規等。為文化市場立法最根本的是要改變一種任意侵犯他人物權和知識產權的社會風氣,使地方政府對文化資源的運用遵循一個通行的規則。最后,加入WTO不僅推動經濟轉軌,也將推動文化轉型。而文化轉型是深層次的變革,同樣也牽涉到一個為文化立法的問題。文化立法應該與WTO接軌,跟市場經濟接軌,體現市場經濟的規律,比如在文藝資源的生產上,如電影、電視等方面的立法,其指導思想應該是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要尊重公民的所有權、知情權和選擇權。所有這些不僅是加入WTO對各地方政府的要求,也是各地方政府文化資源得以發展的迫切需要。

部分參考文獻:
[1] 本文對“文化”的理解參考了 于靖“文化概念研究”一文中的有關分析。哲學動態1987[J],(7).
[2] 中經網(www.cei.gov.cn) 2001-11-02 09:32.
[3] 周福銘.文化競爭--現代商戰的取勝之道[J].上海管理科學1998,(1).
[4] 新聞記者[J].2001,(1).
[5] 新聞記者[J].2001,(8).
[6] 魏玉山.關于組建出版集團的幾個問題[J] .出版發行研究2000,(9).
[7] 沈榮華. 從體制改革到游戲規則──談我國地方政府的角色轉化[J].中國行政管理2001,(11).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BoDa&aid=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