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5/30 17:52:30瀏覽124|回應0|推薦0 | |
zt關于民族化與全球化 (點計數:628)
作者:令狐蔥 http://www.pen123.net.cn 2002-12-1 17:44:10 士柏咨詢網 作者最新論題 ·美媒體:潛艇事故並不意味中國潛艇力量... (05-08 17:00) ·記住“五八”這一課(轉貼) (05-08 17:00) ·炸館四年祭 中駐塞黑使館悼念亡靈 (05-08 17:00) ·事件發生后美國大使館對中國政府的解釋 (05-08 17:00) ·五八事件二周年談中美關系(轉貼) (05-08 17:00) 作者文集 關于民族化與全球化──文化的一個時代命題 艾斐 文化的民族化與全球化是統一的、辯証的,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著一定的因果關系。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浪潮中,文化的全球化進程越來越明顯地加快,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必須予以積極應對,在競爭中穩操勝券。 面對文化全球化的強勁走勢,我們的任務就是給民族文化以准確的定位,對民族文化進行繼承、豐富、弘揚和創新,在積極汲取和融會世界優秀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強化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個性,不斷地豐富民族文化的蘊涵和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不斷地賦予民族文化以新的姿容與新的涵義,使民族文化在不斷實現創新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而決不是相反,也決不能相反。任何弱化和排斥民族文化個性與特點的認識和行為,都是與文化全球化的本義相悖的,也都是不科學和不實際的。 文化的全球化,主要是指文化的全球交融與全球接受,文化內容的延伸與文化受眾的擴大,文化觀念的更新與文化審美的泛化,以及文化載體與文化形式的多樣化,文化創造機制的科學化與開放化,文化生產的產業化與市場化趨向等。毫無疑問,對于文化自身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是實現飛躍呢,還是走向沉淪?關鍵就在于如何認識和確定民族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這主要是由于文化與經濟、政治和科學技術等雖然同屬于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同樣具有生產力(精神生產力)的性質和功能,同樣在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和一個國家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文化又畢竟是文化,它有著區別于經濟、政治和科學技術的諸多個性化特征,在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中,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它總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發揮著特殊的功能。它的效能雖然不能量化,但卻必不可少;它的存在及其所發揮的作用雖然在許多情況下是潛在的,是無形的,但同時卻也是明顯的和巨大的。一個人的思想風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認識水平、智慧程度、創新能力,一個民族的靈魂與脊梁,一個社會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進取精神,一個時代的變革力量、開拓勇氣、知識積儲和道德素養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萬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來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與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與賜予。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文化的範疇越來越廣泛,文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文化的功能越來越突出,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巨大,乃至于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大杠桿”,社會進步的“火車頭”。人們越來越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踐中認識到: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而政治則越來越被文化所融匯,在許多情況下政治常常是以文化的形式出現,並借重于文化而發揮其作用的。 毋庸置疑,文化的作用是廣泛而重要的。但是,要使文化充分發揮其作用,就必須充分認識文化的個性化特征和內在性規律,並在實踐中尊重這些特點和規律,正確駕馭這些特點和規律。在文化的諸多特點和規律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不可逆性和它的民族性,而它的不可逆性又主要是通過它的民族性來涵載和體現的。所以,只有民族性才是文化的脊梁和靈魂,才是文化的價值所在,也才是文化能夠存在並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與基礎。文化創造和藝術創作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性質、特征與規律,都是或直接或間接或顯彰或隱蔽地體現在其民族性之中的。任何人、任何社會和任何國家,都屬于一定的民族,或者是由一定的民族所構成的。在其所長期形成的民族性中,既融匯著歷史的積澱與現實的變革,又涵載著生的內容與精神的冀望;既凝聚著智慧與文明的創造,又呈露著民俗與人文的景致;既宣示著崇高的理想與美好的憧憬,又激揚著改革的力量與創新的熱情。一切形式和內容的文化與藝術創造,只要真正地表現了它所隸屬的民族的民族性,它也就必然具有了歷史感、人民性和時代特征,它也就必然具有了獨特的個性、氣韻與風格,並因此而獲得思想意義與美學價值,成為名副其實的“這一個”。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強調指出,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時代進程中,決不能弱化和衰減文化的民族性。全球化為民族化提供了豐富自身和強化自身的機遇與條件,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遇,利用這個條件,積極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營養,歷練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內容,熾燃新的亮點,不斷地賦予文化以淳尚厚重的民族性。事實上,也只有不斷地豐富和強化文化的民族性,才能真正實現文化的全球化。這既符合大眾的願望和時代的要求,也契合審美的法則和藝術的規律。因為文化與藝術創造最忌諱摹襲與雷同,最崇尚獨創與個性。在任何時候所進行的任何文化藝術創造,都無一例外地以獨創作為其生命的靈魂,以新穎作為其價值的支點,而獨創、新穎、豐富性和個性化這些文化與藝術的生命要素之源,恰恰就主要蘊寓于民族性之中。莎士比亞、歌德、貝多芬、普希金、列夫‧托爾斯泰、羅丹與魯迅等大師們之所以為大師,之所以具有“永恆的魅力”,就因為他們終生不懈地從民族歷史和民族生活中挖掘著精神文化的礦藏,就因為他們的作品具有鮮明而突出的民族性。民族性不是限制了他們走向世界,走向永恆,而恰恰倒是為他們走向世界和走向永恆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奠立了堅實的根基。相反,那些刻意追求走向世界,夢寐以求登上斯德哥爾摩領獎台和獲得奧斯卡小金人,並為此而在創作中拋棄了民族性的創作者們,所得到的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何故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們拋棄了民族性。因為拋棄了民族性就意味著拋棄了文化的根基,堵塞了藝術的生命之源,就意味著與歷史、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疏離,就違背了創作的不可逆規律和“這一個”法則。所以,文化的全球化與民族化不僅不是矛盾的、衝突的、對立的,而且還是相促的、相激的、相諧的,它們完全是一個辯証的統一。當然,要使其真正實現辯証的統一,還必須恪守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科學地建構和調理它們之間的機制,真正將它們納入良性的意識與藝術的運行軌道。 我們之所以要強調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化與全球化之間的關系,強調民族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准確定位與不斷創新,除了這個問題自身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之外,還因為在我們的文化創造和藝術創作實踐中確實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甚至出現了精神生活物欲化,美學命題世俗化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肯定是對文化藝術的民族性的耗散與排斥,在客觀上勢必要將處于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藝術創造引向歧途,造成民族文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弱勢地位,最終導致文化全球化出現頹勢。 文化的全球化決不是簡單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化的流行化,而是必須在嚴格選擇中汲取世界優秀文化和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鑄冶、淬煉、升華與創新而打造出全新的民族文化,並以之組成全球文化的精粹序列。只有在民族文化的熔爐中所鑄煉出來的高度個性化的文化產品和藝術作品,才能為世界大文化格局和大文化機體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也才能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為全世界的人們所欣悅,所接受,所贊美! 為此,我們的文化創造和藝術創作,就必須始終以營構、豐富、發展和弘揚民族性為己任,在題材、內容、氣韻、風格、方法、形式等方面,都鮮明地突出民族特點和民族氣質,都強力地打造堅挺的民族脊梁與浩宏的民族精神,並以此構成一道跳躍著民族靈魂,躍動著民族脈搏、高揚著民族精神的旖旎而亮麗的時代文化風景線。只有從這個基點上邁出堅實的步伐,才能為文化的全球化作出有益的貢獻,並真正實現文化的全球化。因為我們所賦予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化的基本涵義是: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相統一,思想內曜與社會內涵相統一,文化品位與文明品格相統一,審美情愫與道德情操相統一。 《人民日報》 (2002年07月07日第八版)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