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與她的生命力》的看法(下)
2005/05/30 17:51:04瀏覽74|回應0|推薦0
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與她的生命力》的看法(下)(點計數:462)


--------------------------------------------------------------------------------
作者:曉垣 http://www.pen123.net.cn 2002-12-22 14:34:13 士柏咨詢網

為什麼是這三條,而不是兩條、或者五條、六條構成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呢?首先由于這三條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需要的理性表達。人類離開改造世界的實踐就一天也不能存活。而人類要在實踐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對客觀存在的對象有一種真的認識,認識原則就是在求真認識的需要和過程中產生的;但是光有對事物真相的認識也還不夠,因為人必須取舍事物,按照人的內在尺度去改變世界,因此人類還必須有對事物的價值判斷,因此就一定會產生價值原則。其次,從馬克思主義這些最基本原則的內容來看,它們是被人類的整個歷史發展証明了的真理。大多數人利益的實現是歷史在曲折發展中體現出來的進步方向。社會主義社會相對于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于封建社會、封建社會相對于奴隸社會、奴隸社會相對于原始社會,在人類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中。每一個后繼的社會形態相對于前一個社會形態的進步性,都表現為更多的人,特別是更多的勞動群眾在更廣更深的程度上的解放。封建社會的農奴相對于原始社會的奴隸、資本主義社會的工人相對于封建社會的農奴、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者相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者,都具有更大程度上的人身自由、自主的權利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同一社會形態的歷史進步也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的利益被重視和被實現。實事求是的原則既是被整個人類歷史証明了的,也是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凡人瑣事証明著的唯一正確的認識原則。試看人類社會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每一個進步,不都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獲得的對客觀規律的更深刻更客觀的認識嗎?只是在長期人類社會歷史中,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分離、相對立造成了一種假象:似乎思想可以脫離實際獨立地發展。作為社會的思想代表的思想家,理論家會以為就在理論和思想的範圍內,人類思想就可以獲得它的發展動力。直到歷史唯物主義點破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樣一個事實,實事求是的認識原則,才越來越為思想家、理論家在他們的理論研究中接受和運用。實踐的原則,更是一個無須贅言的人類歷史長河積澱下來的公理,人類離開實踐,就一天也不可能延續,更談不上發展;沒有實踐,也就沒有人化的自然,也就沒有人類作為萬物之靈的思想,也就談不上人類社會和人類思想的進步。第三,以這三條基本原則為基礎形成的馬克思主義體系,將自己與其他思想體系區別開來。馬克思主義與所有其他西方人文歷史學科不同的地方首先就在于,它不但把歷史科學建立在可以象對自然科學進行研究那樣的客觀基礎上,而且它還第一次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概括上實現了真理與價值的統一。空想社會主義也聲稱是為了全人類的利益,但是卻缺乏實現其價值理想的客觀依據;古典政治經濟學也曾接觸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一些客觀規律,但是卻是出于論証資本主義制度永恆,資產階級的統治永恆這樣狹隘的價值標准。馬克思主義第一次把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最博大的社會進步的價值取向有機統一起來,說明了無產階級爭取解放的實踐既是善的,也是真的;既是符合理想的,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馬克思主義的這三條最基本原則不但將它與和它同時代的,先于它的各種其他思想體系區別開來,而且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后,它們也是區別一切非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一切反馬克思主義者,包括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假馬克思主義,修正主義者,都在實質上反對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價值原則。他們之攻擊馬克思主義,是因為按照馬克思主義所進行的有利于廣大人民的歷史實踐,危及到他們狹隘的階級利益和個人利益。一切具有無產階級立場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者,他們不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原則,但卻不能自覺地做到實事求是,他們所以違背馬克思主義是由于他們犯了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認識錯誤。還有相當一些在一定程度上承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的人,把馬克思主義做為一種純學術、純概念體系進行研究,並不把它作為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這樣的人因為不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因此只可以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而不能被看作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的這三條最基本原則內在地規定了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的理論機制。在馬克思主義形成的過程中,馬克思中學時代就已經很明確的價值取向一直影響著他理論研究的方向。他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地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i]
后來馬克思在現實斗爭中,將"人類福利"具體化為工人階級和一切被壓迫的勞動階級的解放。但是如果馬克思在青年時代確立的價值取向是為個人謀私利,而不是為全人類謀福利,那麼顯然馬克思絕不可能在后來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者。而實事求是的認識原則,則是馬克思走上社會后,在為《萊茵報》和《德法年鑒》工作期間,一步步深入社會實際生活,以實際檢驗著他先已接受的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証法哲學,轉向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過程中開始形成的。隨著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特別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研究,他看到了實踐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由此又進一步了解了實踐對于人的認識的重要作用,了解了實踐是理解黑格爾辯証的否定的契機,是揚棄思辯哲學的武器。這樣馬克思繼承了費爾巴哈又超越了費爾巴哈;吸取了黑格爾又揚棄了黑格爾。正是馬克思主義這三條最基本原則,給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提供了理論的內在動力。運用實事求是的原則和方法對客觀事實進行研究,對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進行整理,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唯物辯証法,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實事求是的研究,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從而實現了哲學史上最偉大的變革。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特別是它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規律的概括,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現實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的結果。同時它的結論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結論,則更充分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原則與價值原則的有機統一。歷史的主要創造者,是創造人類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他們也本應是歷史發展成果的享有者和主人。實踐既是獲得真理,實現人的價值追求的前提,又是人們掌握真理,進行價值判斷的目的。而人們獲得真理,對"善"的追求,又是人們使實踐更有效,更具有為人的性質的保証。


馬克思主義的這三條最基本原則,反映的是人類社會最大時空範圍內存在與發展的最一般規律。這些規律是一直客觀地存在于人類現實社會生活之中的,但是只有到了19世紀,只有當無產階級作為歷史發展前途的代表,自覺地以自為階級的姿態走上歷史舞台的時候,人類才具備了發現它們,概括它們和自覺地運用它們的條件。馬克思主義就成了明確提出和自覺運用這一人類思想發展高峰才能達到的認識的代表。馬克思主義最基本原則的生命力很可能是與人類共終始的。而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將這些最基本原則運用于更為具體的層次,則形成了一系列的處于不同層次的次基本原則,象辯証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唯物辯証法的基本原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無產階級解放的戰略原則、策略原則等等。這些次基本原則的適用範圍有的可能是幾個社會形態,有的也可能只是一個社會形態,有的甚至可能只是一個社會形態中的某個具體階段。與這些不同適用範圍的次基本原則相一致,馬克思主義又形成了一系列的個別結論。個別結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原則于具體實際而得出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這三條基本原則,使馬克思主義具備了自我發展、自我超越的機制,馬克思主義內在生命力也就在于此。生命力的表現一是發展自己,一是保持自己的特有性質。不能發展,則必定會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死亡;而不能保持自己的特有性質,在發展過程中變異為其他思想,雖然與死亡不同,但是發展的結果已經不是自己。因為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原則是實事求是,因此,當實事變化了的時候,馬克思主義也要根據新的歷史條件,新的歷史問題形成新的答案。而在馬克思主義自我超越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是不能超越的。如果這些最基本原則被超越了,那麼超越的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否定。這樣一來,可能會形成新的理論,但這新的理論卻絕對不是馬克思主義的了。


馬克思主義的三條最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是有機統一的,相互規定的。為大多數人謀利益,規定著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的實踐的方向,決定著馬克思主義對各種社會改造方案是肯定或是否定,是取還是舍。而要實現這一價值目標,就必須實事求是,必須將其付諸于改變世界的實踐。實事求是的原則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提出的一切主張都應當反映客觀規律,而不是不著邊際的空想。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投身于人民群眾的實踐。而實踐既是實事求是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沒有實踐,既不可能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也不可能檢驗這些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更不可能把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價值取向變為現實。

那麼馬克思主義是如何發展的呢?總的來說,當然是"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証實真理和發展真理。"[ii]
而從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理論機制來看,則表現為如何在無產階級階級改造世界的實踐中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最基本原則與次基本原則的關系。這三條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馬克思主義,但是一些以這些最基本原則為指導,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概括出來的次基本原則,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隨著人們認識領域的擴大和認識能力的提高,是可以作出適當的修正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自我超越,就是在堅持最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在次基本原則和個別結論上的發展、糾正、與創新。這里有三種情況。一是將馬克思主義的這三條最基本原則運用于新的歷史條件和歷史任務,得出新的次基本原則和個別結論。比如,鄧小平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馬克思的時代,只能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因為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對于人類生產影響的程度還不足以使人看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二是,根據新的歷史經驗進一步完善過去已有的次基本原則與個別結論。比如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的新的概括。毛澤東指出,"誠然,生產力、實踐、經濟基礎,一般地表現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不是唯物論者。然而,生產關系、理論、上層建築這些方面,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也是必須承認的。當著不變更生產關系,生產力就不能發展的時候,生產關系的變更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iii]這樣的話馬克思沒有講過,列寧沒有講過,其他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也沒有講過。但是毛澤東根據中國革命實踐的特殊經驗作出這這樣的概括,以這一概括為基礎,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極大地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中國革命戰勝了重重困難取得了勝利。實踐証明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三是運用馬克思主義那些仍具有真理價值的次基本原則,解決特殊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問題,修正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已經不適宜的具體結論,提出一些新的具體結論。如列寧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結論,又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的結論。


在實踐中真正發展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很難的。最難的莫過于,馬克思主義要求一定要對新的的歷史條件和歷史任務作出具體分析,創造性地提出新的概括,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最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推向新的水平。面對這樣的理論任務,有些次基本原則可能過時了,需要拋棄;有些次基本原則不夠用了,需要發展和充實;但是有些次基本原則還有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還是對客觀對象的本質規律的概括,對于實踐還有指導意義。如何辨別這樣的不同的情況,並作出相應的回答,對于任何民族,任何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一個全新的任務。當次基本原則過時了或不夠用了的時候,如果仍然堅持用原有的次基本原則指導實踐,就至少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但是如果當次基本原則仍然有真理性時就拋棄了它,而以與這樣的次基本原則不同的原則去代替,這時所背離的就不僅是這些具有真理性的次基本原則,而且實際上也就不自覺地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三條最基本原則。對于那些一心想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如果他們不自覺地犯了這樣的錯誤,那就是馬克思主義史上的悲劇。這樣的悲劇不是沒有發生過。毛澤東晚年的理論失誤,就表現為他在仍然很明確很自覺地堅持著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原則、價值原則和理論目的的同時,過分誇大了生產關系對于生產力、上層建築對于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在這些問題上的那些次基本原則。由于他在指導思想上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那些仍有真理性的次基本原則,而他自己卻把這些對馬克思主義的背離當作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因此當他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去推行他的理論時,就釀成了巨大的歷史悲劇。



鄧小平在毛澤東之后,在戰略方向上改變了毛澤東為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制定的戰略,糾正了毛澤東在那些次基本原則問題上的失誤。但是他與毛澤東一樣,對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三條最基本原則是非常自覺的。也正因為他真正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因此他才能在實踐中和理論上以新鮮內容豐富馬克思主義。


今年,全世界不少地方都在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這部代表著馬克思主義形成並公開問世的不朽著作,在150年間一直展示著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來源于它對人類存在與發展的最一般規律作出的正確的概括。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對這些最一般規律的闡述總是與具體的歷史條件、歷史任務結合在一起的,但是反映這些最一般規律的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卻總是能在人類發展的新的階段,新的問題面前,為代表人類進步要求的歷史主體提供最一般的也是最深刻的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人經常講的堅持與繼承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在生生不息的人類進步實踐中,堅持和繼承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和仍然有生命力的次基本原則;而他們所說的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創新就是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和歷史任務,補充不夠用的次基本原則、拋棄已經過時了的次基本原則、提出新的符合馬克思主義最基本原則的次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于此。

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一個最具基本的理論問題,也是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根本的現實問題。
~~~~~~~~~~~~~
[1]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卷, 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頁。
[1] 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選集》第296頁。
[1] 毛澤東:《矛盾論》,《毛澤東選集》第326頁。






[i]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卷, 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頁。
[ii] 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選集》第296頁。
[iii] 毛澤東:《矛盾論》,《毛澤東選集》第326頁。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BoDa&aid=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