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5/30 17:48:50瀏覽118|回應0|推薦0 | |
關于勞動價值論討論的隨想(上)(點計數:526)
-------------------------------------------------------------------------------- 作者:曉垣 http://www.pen123.net.cn 2002-12-22 14:34:13 士柏咨詢網 關于勞動價值論討論的隨想 曉垣 目前理論界對價值學說的理解是五花八門,比較混亂□。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說是源于對商品價值的認識,不如說是源于對研究商品價值要解釋的問題、政治經濟學任務的模糊認識。 理解馬克思價值理論的關鍵在于認識:研究價值要解釋的是什麼問題?或者說,研究價值所針對的實質內容是什麼?或者更通俗地講,當我們研究價值的時候,我們研究的究竟是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價值研究要解決的問題不就是什麼是價值麼?"這種回答不能使我們前進一步,因為這是用尚待解決的問題作為答案。所以,這是理解馬克思價值理論應當首先解決的問題。 對于研究價值要解釋什麼問題,古典經濟學派和馬克思經濟學說是十分明確的:能夠使不同的使用價值得以相互交換的等同的東西是什麼?(使用價值在交換過程中的不同比例關系這種看似偶然的現象背后的必然因素;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決定商品交換價值的共同基礎或內容)。將這個"等同的東西",稱之為價值,或者是別的什麼,是經濟理論史的約定俗成。這個能夠使不同的使用價值得以相互交換的等同的東西,就是商品價值的規定性,就是研究價值要解釋的問題。 實際上,一些庸俗經濟學派對商品價值的探討,也自覺不自覺、明確不明確地指向"決定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這個命題。"供求論"認為,交換價值沒有內在的尺度,其變化是由于外部因素------供求關系決定的。"生產費用論"的代表人物薩伊說:"價格是測量物品的價值的尺度"。□"邊際效用論"的代表人物龐巴維克是在批判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理論的。如果他不是針對"決定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去討論價值問題,他的批判就成了無的放矢。 因此,馬克思關于價值是"用于交換的、為別人生產的使用價值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的觀點,是對商品交換關系的真實尺度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不是預先的定義。 要注意的是,政治經濟學是把人們生產的使用價值做為價值研究的物質對象。"一個物可以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商品和價值是人類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現象。不是由于勞動而對人有用的使用價值,例如,處女地,雖然可能像商品那樣進行交換,但它不是人類活動的產物,而是自然的產物,決定其交換比例的內在真實尺度與商品不相同,而人類的活動是影響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發展變革的根本性因素,因此,這一限制,對于科學研究商品價值,對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的也是必要的。 政治經濟學探討什麼是價值,就是探討商品交換關系的內在真實尺度,探討什麼是能夠使不同的商品得以相互交換的可以等同的內容,並且,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有正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其結論對于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對于探討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才有理論和現實的意義。因此,無論對馬克思價值理論是否贊同,只要去評判這個理論,就應該在"研究價值規定性要解釋什麼問題"這一點與評判對象保持一致。如果問題沒有一致性,那麼,研究就失去了共同的內容,探討的就不是同類的問題,對勞動價值論正誤的判斷就失去了意義,就不能正確理解馬克思的經濟學說。 對許多論者來說,這個所謂的"關鍵"是如此簡單,因此,一些論者轉而對什麼形式的勞動創造價值這個早已解決了的問題爭論不休。也有一些論者,甚至是專家在理解和探討價值問題時,卻常常忘記研究價值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他們迷惑于"價值"這個詞語的多重含義,把對"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的探討變成了對價值一詞確切含義的探討,將經濟學研究變成了詞語學研究。難怪《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說:"本書第一章,特別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難理解的。" 在理解、研究價值理論時,常見有如下錯誤: 1、混淆不同的概念。 確實,在政治經濟學價值理論研究中,有關的概念,如:價值,交換價值,使用價值等等在理解和論述時是很容易混淆的。《資本論》的論述中,將這些概念進行了嚴格的區分。 可是,有的論者在討論價值理論時,還是有意無意地混淆這些不同的概念。烏傑先生(教授,研究員)說:"經典勞動價值論不能解釋現實社會中的許多經濟問題。第一,自始至終就沒有解釋清楚,不是人類生產性勞動所創造[創造?]的’價值’[使用價值]、自然資源所具有的巨大價值[使用價值]的來源,如未經開墾的草原、森林、土地、濕地等;各種未經開發的礦產;人類離不開的空氣、陽光、天然水等。"([ ]里的話是我加的)稍具政治經濟學常識就可看出,他在這里所說的"價值"是指使用價值,並且,他自始至終都不能理解即使一些庸俗經濟學家都明白的道理:價值不是自然產物的屬性。"還有古玩、陳酒、錢幣、專利、版權、商業秘密、虛擬經濟…… ",可以確信,"古玩、陳酒、錢幣"引起烏傑先生興趣的不是什麼價值,而是由于供求關系等因素導致的與價值有較大偏離程度的市場價格;"專利、版權、商業秘密、虛擬經濟"給持有者帶來的收益,並不是價值的表現,而是價值的分割形式,只是在某些場合採取了預付的方式,就把他弄迷糊了。至于"無人工廠""無人車間"的疑問,很容易說明,不過這不是本文的論題。烏傑教授並沒有對價值的規定性提出高見,不過很顯然,像他這樣將使用價值、價格、預期收益等等概念與價值混為一談的學者是不多見的,他是在談論自己根本就不懂的東西。□ 不過,還有比烏傑先生更為離奇的。"有學者認為:三大產業的勞動都創造價值,第三產業的勞動甚至比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創造的價值更大"□很顯然,有學者是將國民經濟統計中的產值與經濟學的價值混為一談了。 另外,政治經濟學的價值含義與人們對"價值"詞語的通常理解是不同的。當然,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其他著作家,都沒有限制這一詞語使用的權利,如果有人一定要用對"價值"一詞的一般理解去談論商品價值的規定性,那是他們的自由。如果他們以為得到了某種理論發展而沾沾自喜,那他們盡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享受心理上的樂趣。 2、研究方法的缺陷 馬克思研究價值,是從分析商品開始,通過交換比例關系的外在表象,進而探求決定商品交換價值的共同基礎或內容,即價值的規定性。但是,在許多論者看來,這也許是太繁瑣了,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怎樣去研究,應該研究什麼。他們不是用邏輯分析的方法推導出價值的規定性,而是用直覺得出價值的定義。在他們看來,只要能給"價值"下一個合理的定義,其它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有的學者重新定義了價值概念,……,進而提出商品的屬性只有一個--使用價值"□既然商品只有使用價值屬性,那還重新定義價值概念幹什麼?使用價值不能說明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為什麼不同的商品能夠依照一定的比例交換,也不能說明商品和使用價值的區別,這是經濟學常識。不知道離開了探討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這種定義有什麼意義。如果可以用這種方法研究價值,那麼,只要有興趣,任何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認識下一個定義,然后創造一套價值學說了。 晏智傑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就是沿著這種思路創造理論的。"我的勞動價值論從重新界定經濟學價值概念開始。"然而,他重新界定的價值概念,不過是"邊際效用論"和"生產費用論"的混合物。並且也不是為了研究交換關系的共同內容和基礎,而是、也僅僅是將這些觀點混為一堆雜拌做為自己對價值的定義。這樣做,有什麼高妙之處呢?我們不妨將晏教授的思路歸納一下,首先,"幾百年的實踐中,勞動價值論都被看作財富論,"(?)"而在新經濟環境中我要提出生產要素論或財富論","這就是我的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論",因此,"我的勞動價值論從重新界定經濟學價值概念開始。"□在晏教授那里,價值的規定性,不是從對商品的研究得出的,而是出于自創理論的需要拼湊的。 晏智傑教授不是不明白他所說的價值與政治經濟學價值學說的價值是有所不同的,"這些要素的作用不在于他們對于勞動價值論所說的那個’價值’有何貢獻,而在于他們是創造’使用價值’或’財富’的巨大力量"□。如果加上一句:"因此,我的理論是和政治經濟學價值理論完全無關的。"那到是合乎邏輯。他似乎覺得,不應該考慮幾百年來經濟學理論研究價值要解釋的問題是什麼,而是應該重新確定價值理論研究的對象。他想給價值重新下一個定義,作為自己理論的鋪墊,卻發展為打算重新確定價值理論的研究領域,還居然"我認為這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發展"□?!的確富有創新精神! 只是,這樣的研究除了迎合環境需要,對價值理論、對于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有什麼意義呢? 價值研究的目的是由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決定的。"政治經濟學,從最廣的意義上說,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交換的規律的科學。"□《資本論》序言中說:"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政治經濟學研究商品價值,是為了以此為出發點,揭示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的資本主義生產這個商品生產最高形式的本質目的、運動方式及其必然結局。即使某些論者對馬克思的結論不以為然,但卻應該明確:與其它理論一樣,政治經濟學不可能包羅經濟萬象,它只能解決其能夠解決的問題。政治經濟學探究的是社會經濟運動的歷史趨勢和過程。 "在德國,直到現在,政治經濟學一直是外來的科學。……它作為成品從英國和法國輸入,德國的政治經濟學教授一直是學生。別國的現實在理論上的表現,在他們手中變成了教條集成,被他們用包圍著他們的小資產階級世界的精神去解釋,就是說,被曲解了。他們不能把在科學上無能為力的感覺完全壓制下去,他們不安地意識到,他們必須在一個實際上不熟悉的領域內充當先生,于是就企圖用博通文史的美裝,或用無關材料的混合物來加以掩飾"□。用這段一百多年前的話來形容中國經濟學的現狀也是恰如其分的。在中國,直到現在,政治經濟學也一直是外來的科學,馬克思經濟學說則是經過前蘇聯的轉手。中國經濟學界面臨著與一百多年前德國經濟學界同樣的困境,時常犯著類似的錯誤。由于他們必須在一個實際上不熟悉的領域內充當先生,所以,他們一面聲稱馬克思經濟學說不適用了,一面又認為它應該能解決一切經濟問題,其突出表現是對理論進行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曲解。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