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精神實質簡析
2005/05/24 15:12:10瀏覽205|回應0|推薦0
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精神實質簡析(點計數:359)


--------------------------------------------------------------------------------
作者:喬瑞金 http://www.pen123.net.cn 2003-2-23 11:59:41 士柏咨詢網

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精神實質簡析
──兼論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一般認識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探索與哲學思考中,馬克思在19世紀進行的技術批判以及在這種 批判活動中所建立的宏大理論體系,得到了特別關注與認真研究,技術批判甚至成為他們理 論建構的核心和強有力的方法論工具,比如具有廣泛影響的法蘭克福學派,其精神思想的核 心就是技術的文化批判、社會批判與行為批判。事實上,早在20世紀20年代的西方馬克思主 義研究中,技術的批判問題就被認為是馬克思學術思想的靈魂。然而,在我國的馬克思主義 的學術思想研究活動中,直到今天,馬克思的技術批判思想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其 精神實質也缺少深入的研究,這對于完整地理解馬克思的思想、把握馬克思思想的精髓,不 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對這一狀況,我們認為,不僅應該進行深入的反省,而且應該結合我國 實際,著手做一些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本文的旨趣即在于此。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精神實質的一般認識
在1990年出版的《技術與文化》雜志第31卷上,Paul S.Adler發表了題為“馬克思、機器 與技能”的論文,認為近幾十年來,人們對于技術的歷史價值,尤其是對技能的要求,有著 全新的認識和越來越大的興趣,在這種研究中,馬克思作為一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關于工作 的人道主義的和技能化的理論家與先知,他的名字名列榜首。的確,馬克思看到了資本主義 的 發展和對機器使用的一般趨向,看到了對人的技能的要求,這是前無古人的認識。(Adler, 780)在1984年出版的《技術與文化》雜志第25卷上,Donald MacKenzie撰寫了題為“馬克思 與機器”的論文,認為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所說的“手工磨產生了封建君主的社會, 蒸汽磨則產生了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是經濟學思想精髓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格言 已深深扎根于人們的思想中,作為技術的社會作用的一個至高無上的思想,幾乎是無可比擬 的。它是深刻的和值得人們紀念的,永遠不會失去它的導引作用。(MacKenzie,473)在MacK enzie看來,馬克思著作中包含了極其豐富的關于技術的思想,不能簡單地把它歸結為某種 形式的技術決定論。在《資本論》第1卷中,馬克思關于技術問題的討論占據了很大的篇幅 ,提供了一種非常不同的認識。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與現實研究中,關于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精神實質的認識,存 在著比較大的分歧,總體來看,包括了三種最基本的看法。第一種是技術決定論,這一看法 也是主流性或主導性的認識,絕大多數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以及相當多的非馬克思主義者持這 一觀念。早在1921年,著名學者Alvin Hansen就在其撰寫的《歷史的技術解釋》的論文中, 提出了一個具有很大影響力的觀點,認為“從根本上來講,馬克思的學術思想是以技術為基 礎對歷史的一種解釋,是一種技術的歷史決定論”,這一看法被學術界廣泛接受。(Hansen ,72-83)在我國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英國哲學家玻普是這一思想的突出代表,其學術觀點為 國內學人熟知。1967年,英國學者Robert Heilbroner在其發表的《是機器制造了歷史嗎? 》的論文中,通過引用馬克思關于手工磨與機器磨的論述,非常清楚地表達了他的思想,即 馬克思的綱領是技術決定論。(Heilbroner,35-45)Tom Burns在1969年編寫的《工業人》的 著作中,認為馬克思的思想把技術看作是“工業化和社會變革的第一推動者”。(Burns,p. 35)William H.Shaw的《馬克思的技術決定論》一文,其文章的題目就非常鮮明地顯示出對 馬 克思學術思想的基本特征的界定。(Shaw,155-176)把馬克思的學術思想歸結為技術決定 論的看法,雖然存在比較大的偏差,但並非貶義,意在突出馬克思思想中技術所具有的無可 比擬的作用,突出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基本精神,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事實根據。在馬克 思關于技術與人類關系的眾多論述與思想表達中,確實表現出技術具有某種決定性作用與意 義的特色。馬克思所說的“機器生產的原則是把生產過程分解為各個組成階段,並且應用力 學、化學等等,總之就是應用自然科學來解決由此產生的問題。這個原則到處都起著決定性 的作用”(《馬恩全集》第23卷,第505頁),以及“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 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 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複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 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馬克思,第67頁),被作為其決定論思想的標志而反複引用。
然而,幾乎就在Alvin Hansen提出馬克思的思想是技術的歷史決定論這一理念的同時,被 我國學術界看作正統西方馬克思主義鼻祖的盧卡奇卻從原則上不同意把馬克思界定為技術決 定論者。他在1925年發表的論文《技術與社會關系》中就明確提出,“技術是社會生產力的 一個部分,一個要素,盡管它在本性上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或要素,技術既不能簡單地在自身 中同自己同一,也不是社會生產力中最后的或抽象的要素。”(Luk□cs,p.29)十分明顯, 盧卡奇否定了技術決定論的基本理念,用系統整體的觀點來看技術在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 這種否定其實是對將技術等同于生產力的技術決定論的否定,把技術在社會關系中的意義降 低到一個適當的水平。在我們看來,把技術看作是一個構成要素的思想,是一種技術要素論 ,比起技術決定論來似乎更符合馬克思的思想。我們不能說盧卡奇不重視在馬克思思想中技 術的作用與價值,因為他提出了技術在本性上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或要素的觀點。然而,令人 遺憾的是,在降低了技術的地位以后,似乎應該更系統化地或辯証理性地看待問題,但盧卡 奇卻不適當地突出了自我意識、意識形態以及政治因素在整體中的作用,從而在社會關系的 整體系統中找不著它的基石。盧卡奇不把馬克思看成一個技術決定論者,從整體出發來研究 和理解馬克思,其導引的方向肯定是正確的,但在把技術乃至全部工業作用與意義的地位降 低時,如果不能處理好各種關系,就會導致貌似對技術的肯定但實際上是否定的不良后果, 很顯然,馬克思思想的實質不是這樣的。盧卡奇說:“把技術從作為一體的意識形態中分離 出來,從社會的經濟結構中分離出來而看成是自我滿足的,這是不正確的或非馬克思主義的 。”(Luk□cs,p.30)盧卡奇確實是在突出技術的意識形態地位,這種突出的后果究竟如何 ,需要認真研究,不能做簡單化的判斷。盧卡奇之后,關于技術要素論與技術的意識形態化 思想的最大發展是產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技術批判思想,其思想更加複雜和多樣,這 里只能提及,具體內容將另文討論。
第三種對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一般認識來自法國哲學家Kostas Axelos。Axelos在其1969 年發表的《卡爾‧馬克思思想中的異化、實踐和技術》中認為,技術是馬克思全部思想的關 鍵和核心,唯有同時深入研究馬克思對技術之意義的理解和對馬克思主義之意義的理解,才 能 有一種清晰的哲學認識。(Axelos,1-3)Axelos之所以把技術作為馬克思全部哲學思想的關 鍵,在于如下三點理由:(1)馬克思的哲學是關于人類活動的哲學,只有技術才能滿足人類 活動的需要並創造出新的需要;(2)基本的技術活動本身即是滿足人類需要的最初的活動;((3)通過創造事物來滿足人類需要的活動即是人作為人的活動的開始。Axelos在這里使用了“ 關鍵”與“核心”這樣兩個詞來表達他的認識,比之于技術決定論或技術要素論,對于表達 馬克思的思想要更加准確。在我們看來,把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基礎放在包括他對技術的分析 研究之上,把技術看成馬克思學術思想的關鍵和核心,是一種深刻的認識,也產生了廣泛的 影響。
1977年,英國哲學家與文學評論家Raymond Williams在他撰寫的《馬克思主義與文學》著 作中,對“決定”這個動詞作了詞源學層面的考查,認為把馬克思的思想說成是“決定論” 是把德文bestimmen翻譯成英文時寫成“決定”,其實這個詞在語言學上是非常複雜的。它 的基本詞義是當兩個人發生衝突而不能解決問題時,由另外一個代理人同時也是權威做出決 定;另外一個詞義是設置障礙或限制。Williams認為,應該從第一層面來理解馬克思思想看 作 是決定論的含義。(pp.83-89)這就是說,Williams其實是在建議把技術作為“權威”來理解 ,是在權威的意義上的技術決定論。這個思想同Axelos所建議的關鍵或核心有很大的內在的 一致性。MacKenzie則認為,如果生產力對生產關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生產關系對于上層 建築也具有同樣的作用,那麼,在“決定”這個詞的后一層意義上來理解的話,我們的意思 將立刻發生變化,它不再是強制性的原因了,而是建立了對人類這個代理人的行為的障礙。 因此,對這個問題僅僅在語義學的層面是不能得到最終的結論的。對于這樣一個主題來說 ,我們實際上是探索社會科學的概念的核心。(MacKenzie,479)不難看出,MacKenzie是把 技術當作馬克思學術思想的核心概念來理解的。英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G.A.Cohen表達了同 Axelos基本一致的觀點。(Cohen)Adler認為,馬克思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和思想豐富的理論家 ,不能簡單地用技術決定論這種“主義”做出判斷,否則,就沒有全面領會他的思想。在他 看來,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來看待馬克思的思想。其一,馬克思把技術看作是極其廣泛地存 在于工作 組織的所有生產方面,甚至存在于工人的技能中;其二,被技術決定是不完整的理解,其他 經濟的、政治的和意識形態的力量在馬克思的理論中也起著明顯的作用,“決定論”的含義 是指在這些力量中技術是形成秩序的主要因素,並不否定其他因素的意義;其三,在馬克思
的分析中,技術的相對突出的地位體現出時代的差異性,馬克思給予技術在最廣大的歷史中 占優勢的地位,但就歷史的某些時期來說,他的分析更趨向于經濟或政治。在Adler看來, 馬克思是從兩個方面賦予技術以意義的,一方面,馬克思把技術看作一個獨立變量;另一方 面,技術是動力源。作為一個獨立變量,它在塑造人的技能要求、工作組織以及作為結果的 階級能力等方面,扮演了一個占指導地位的角色。(Adler,789-790)英國學者G.Kitching也 反對把馬克思當作技術決定論者,認為技術在馬克思的批判理論中起到了調節意識與人類行 為的角色作用。(Kitching,26)。
從Axelos、Cohen、MacKenzie以及Adler等人的觀點可以看出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 中,對馬克思技術思想的一些基本綱領性的看法,在60年代末期以后,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 ,從技術決定論走向了技術核心論的層面,對馬克思思想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趨向深刻與 合理,更體現出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及其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歷史地看,這一轉變更符合 馬克思本人的思想,同時也更符合技術在實際的歷史和人類社會事務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不能否認,這是技術哲學的理論研究近年來得到深入發展的一個良好結果。
二、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精神實質:人的自由與解放
西方馬克思主義關于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分析與認識,並不是一個系統發展的過程,而 是在相互批判和爭論中提供了各不相同的認識與景觀,從而推進了認識的深入。到上世紀70 年代以后,技術核心論成為主導性的看法,取得了良好的結果。然而,技術核心思想的確立 ,並不等于消除了不同認識之間的差異或認識達到了某種統一。各種不同認識傳統與思想仍 然在不斷地發展著,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與后現代文化思潮中的新馬克思主義的交叉與滲 透,使情況更加複雜。然而,在我們看來,對馬克思學術思想的多方位的研究和理解,將十 分有助于對它的更深刻的認識和推進它的發展。多樣化的景觀將提供多維的視角與路標,有 助于在相互啟發中進步,這對于深化我們的認識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我們看來,馬克思的技術批判思想是一種系統的技術整體論。馬克思把技術作為社會的 一個基本要素來理解,並認為技術是通過工業生產的存在和作用顯示出來的,因而,馬克思 並不特別關注靜態結構上的技術,而是社會歷史關系中在技術活動的層面上加以分析與理解 ,這一點深刻地反映了馬克思對技術本質的認識。作為社會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技 術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在于為滿足社會生產的要求和人類社會的需要,因而,在馬克思眼中的 技術,從來就不是一個死物,而是人的一種現實的積極的活動。馬克思這一思想來自于他對 費 爾巴哈的批判。在1845年春天寫的《關于費爾巴哈》一文中,他就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 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到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 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解決。”(《馬恩全集》第3卷,第8頁)馬克思特別強調在實踐的或活 動的意義上的全部社會生活,對技術的理解也不例外。
Axelos、MacKenzie以及Adler等人的技術核心論比較深刻地反映了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 精神實質。在我們看來,所謂技術核心其實是指技術在整體中的首要性。首要性首先意味著 作為社會生產力的機器體系的發展與巨大變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的變 革。在馬克思的認識中,技術以及以機器的發展是使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 。機器的採用對舊的生產方式發生否定的作用;工廠的建立意味著家庭工業體系的解體;蒸 汽機帶來了工業城市;機器體系追求生產內容的全面性,使自然界的一切領域都服從于生產 ;交通工具的增加和改良建立了精神與貿易發展所必需的交往;等等。總之,技術進步必然 引起生產關系本身的變革,因為隨著一旦發生的、表現為工藝革命的生產力的革命,必然同 時也實現著生產關系的變革,而生產力、生產關系矛盾運動集中到一點就是社會革命。因此 ,馬克思在《人民報》創刊四周年所作的演講中,對技術的巨大歷史作用和革命力量作了十 分精闢的概括,認為這個社會革命並不是1848年發明出來的新東西。蒸汽機、電力和自動紡 機甚至是比巴爾貝斯、拉斯拜爾和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
在馬克思的學術著作中,對技術的意義賦予雖然相對集中地體現在他的特定的著作中,如 早期以《德意志意識形態》為代表,包括《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神聖家族》、《 哲學的貧困》、《雇佣勞動與資本》與《共產黨宣言》等;中期以《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 應用》即《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為代表;晚期以《資本論》為代表,集中體現在《資 本論》第1卷第12章“分工和工場手工業”與第13章“機器和大工業”(實際是全部《資本論 》)中,但其技術批判的思想卻貫穿于他的全部的學術成果和整個學術活動中。
總起來說,我們認為馬克思技術批判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技術實踐論 、技術價值論與技術異化論。技術實踐是他所倡導的技術批判的哲學基點,構成他整個思想 的 理論基礎與理解現實的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技術價值是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關鍵,主要包 含技術的社會生產力價值、資本價值、工業文明價值、審美價值以及人類自由價值等幾個方 面。技術異化是馬克思技術批判關注的焦點。在他看來,人類有一個歷史的本質,但在人類 的產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歷史的本質被客觀化、異化了。人類相對于自身及其本質而言是 異化的,這種異化的產生從根本上說是資本的作用,但同時也是技術的手筆,特別是技術的 資本主義應用。人在歷史與現實的社會勞動中推進了自身的進步與發展,但也在生存斗爭中 喪失了自己的真實存在,成為自己的陌路人。人類異化是多方面的,自然人被異化成經濟 人、政治人、家族血統人以及階級人等等。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多方面異化的特征得到更清 楚的表現,基于技術進步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把人的經濟的和政治的異化凸現出來,技術 構成了對人的自由本質的巨大的異己力量,這一點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中更加明顯。然而, 異化是可以被超越與廢除的,其根據仍然是以技術進步為基礎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生產 力 與生產關系的協調一致。異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中才能最終實現,它意味 著人類在更高層次、更合理的社會形態中成為一個整體,人成為人自身。人類是所有存在物 的存在,也是所有那些展示自己本質存在的主導者。離開人的存在的存在,是完全沒有意義 的。人的本質是普遍的,也是各種可能性的整合。因此,人既是個體的存在,更是類的存在 , 群體的存在、社會的存在。盡管作為種或群體有它自身存在與發展的生物學、生理學基礎和 條件,但人更是一個社會動物或文化動物,更受其自身生存的社會、文化的影響與制約。在 諸多制約因子中,歷史的與現存的技術是最核心的力量。人正是通過技術的發展而得到全方 位的發展,通過技術的進步而進步。由此看來,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的精神實質就集中體現 為追求人類自由與社會進步,追求人類的徹底解放。
在馬克思看來,技術是人類追求自由活動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實踐活動,它在人的存 在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克思認為,人不是由一系列固定不變的在分類學上可描述的特 征定義的,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類作為一個物種,自始至終都在尋求最基本的生命需求 的滿足,而這種滿足只有在人的物質生產活動中即勞動中才能實現。馬克思認為,技術體現 為工業的本質,而工業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或人的本質的表現。他指出,“工業的歷史和工 業的已經產生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全部人的活動 迄今都是勞動,也就是工業,就是自身異化的活動。”(《馬恩全集》第42卷,第127頁)“ 工業是自然界同人之間,因而也是自然科學同人之間的現實的歷史關系。因此,如果把工業 看成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的展示,那麼,自然界的人的本質,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質,也就可 以 理解了。”(同上,第185頁)馬克思把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等同于一定的工業階段,而一定 的工業階段又意味著與此相關聯的生產力。他認為,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 狀況,因而必須把人類的歷史同工業和交換的歷史聯系起來研究和探討。在人的勞動活動中 ,人們形成各種各樣的關系,這些關系的集合,構成對現實的人的整體描述。現實的人是實 踐中的人,是在活動中、勞動中創造歷史的人。“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而“ 人們有歷史是因為他們必須生產他們的生活”,“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 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 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這樣的歷史活動,一切歷史的一種 基 本條件,人們單是為了能夠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去完成它,現在和幾千年前都是這樣。”( 《馬恩選集》第1卷,第58、79頁)正是人的滿足生存需要的實踐活動以及人在歷史活動過程
中對物質生活資料的永無止境的追求,才使技術成了不可或缺的東西,才賦予技術以特別重 要的人類追求自由的意義。技術作為生產力是人類追求自由的工具,是推進人類自由的強 大動力。
在馬克思的思想中,技術承載著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並且反映出全部社會關系,體現著人 對自然與社會自由的質與量。馬克思曾斷言,“工藝學會揭示出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人的 生活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人的社會生活條件和由此產生的精神觀念的直接生產過程。”( 《馬恩全集》第23卷,第409頁注)技術對人與自然以及社會的能動關系的承載,體現著人類 自由的歷史性、階段性與現實性。馬克思把技術置于產生它的人類社會生活關系和現實的歷 史文化背景之中,因此,馬克思的技術批判,具有明顯的技術進步史、生產勞動史、技術文 化史以及社會發展史的特色。馬克思總是站在人類整體文明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高度來理解作 為生產力的技術在人的自由與解放中的巨大作用,總是從歷史發展的過程與現實的密切關聯 中去認識技術、生產力與人類勞動的意義。在馬克思的思想中,技術既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也不是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孤立要素,而是在歷史的發展著的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對人的自由 與解放起核心作用的變量。正如馬克思所說,機器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並不是以單個機器所 具有的能力表現出來,而是在機器的系統應用中、在規模性的生產活動中,在工廠制度中, 其結果是“機器對以工場手工業中的分工為基礎的生產方式,以及對建立在這種分工基礎上 的勞動力的各種專業化發生否定的作用”。(馬克思,第155頁)而這種否定恰好表現為它對 人與自然以及社會關系的具體承載。
技術作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必然通過對社會制度的變革得到表現,因而它是社會發展的 基本動力,尤其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基本動力,同樣也是人類社會生活的自由基礎。在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和《資本論》中,馬克思關于資本 主義的各種思想和觀念,深深地滲透著這一思想。在他看來,資本主義決不是天外飛來的一 個怪物,而是社會進步的產物。馬克思考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按照資本、土地所有制、雇 佣勞動、國家、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這一順序進行的,前三項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層 的經濟生活條件,其他三項的相互關系則是一目了然的。正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中,馬克思提出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 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社會形態演進的基礎是社會生產力。“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 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 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恩選集》第2卷,第33頁) 。生產力作為社會變革的動力,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而在社會生產中占主導地位和起主導作 用的東西是技術的發明、創造、改進與大規模的使用,技術在社會生產中的首要性和核心作 用正是通過社會組織形式的變革凸顯出來。
技術是人類消除異化、徹底解放、走向自由王國的實踐動力與關鍵。在馬克思看來,無論 社會分工的產生還是國家的出現,在本性上都是技術或工業在社會生產中應用的結果,因而 ,人的異化也是技術或工業的一個必然的結果。我們知道,人在本性上是自由的社會存在, 人的異化的產生說明人被壓抑、扭曲、剝奪、制約或限制,這些都是與人的本性不相容的。 這就提出了人的解放問題。克服人的異化,實現人的徹底解放,應該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 和高度發展為前提”,應該以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為目標。只有在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中,才能實現人的徹底解放,才能從根本上克服人的異化。可見,在馬克思看來,人的徹底 解放和對異化的克服,必然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換句話說,是以技術或 工業的巨大進步作為它的杠桿。
總之,馬克思的技術批判思想是人們正確地理解歷史與現實、自我與對象的一把鑰匙,對 它的深入認識,將有助于人類在良性的發展軌道上追求自身的徹底解放,獲得真正的自由。
參考文獻
馬克思,1990年:《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人民出版社。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0年,1972年,1980年,人民出版社。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95年,人民出版社。
Adler,Paul S.,1990,“Marx,Machines,and Skill”,Technology and Culture,Vol.31.
Axelos,Kostas,1976,Alienation,Praxis and Techne in the Thought of Karl Marx,Tra nslation copyright 1976 b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Burns,Tom,1969,Industrial Man,Harmonds worth.
Cohen,G.A.,1978,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A Defence,Oxford.
Hansen,Alvin,1921,“The Tech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Quarterly Jou rn al of Economics,Vol.36.
Heilbroner,Robert,1967,“Do Machines Make History?”,Technology and Culture,Vol .8.
Kitching,G.,1988,Karl Marx and the Philosophy of Praxis,Routledge.
Luk□cs,George,1966,“Technology and Social Relations”,New Left Review,No.39(S eptember/October),first published in German in 1925.
MacKenzie,Donald,1984,“Marx and the Machine”,Technology and Culture,Vol.25.
Shaw,William H.,1979,“Marx’s Technological Determinusm”,History and Theory,Vo l.18.
Williams,Raymond,1977,Marxism and Literrature,Oxford.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BoDa&aid=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