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牟鐘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新發展
2005/05/24 15:11:31瀏覽120|回應0|推薦0
牟鐘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新發展(點計數:192)


--------------------------------------------------------------------------------
作者:三家村 http://www.pen123.net.cn 2003-3-1 9:46:03 士柏咨詢網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宗教理論上的最大貢獻就是超越了以往無神論者單純批判宗教的虛幻性和消極性,而把宗教作為一種社會上層建築,指明它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指出宗教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的抗議”,“國家、社會產生了宗教即顛倒的世界觀,因為它們本身就是顛倒的世界”。當社會苦難還沒有根除、宗教的各種根源還沒有消失的時候,宗教是不會消亡的,所以馬克思要轉向對社會的批判,這就導出了它的社會革命的理論。對宗教本質的最接近定義的說明,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的一段話:“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

中國共產黨人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在最近二十多年改革開放中的探索和實踐,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宗教理論和政策。

毛澤東指出,對信教的人要堅持政治團結,同時尊重他們的信仰,人民內部的思想問題不能用強制的方法去解決。他把宗教問題看作是群眾性的問題,把少數民族的宗教問題看作是民族問題的組成部分;他把宗教問題看作是群眾性的問題,把少數民族的宗教問題看作是民族問題的組成部分;他把宗教界作為統一戰線的對象加以團結;他曾就宗教研究作過重要批示,引起全黨對宗教問題的關注。

“文革”之后在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引導下,一九八二年中共中央制定了《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重申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指明了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必然性和長期性,強調了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性。理論界重新學習馬克思主義,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結合中國社會實際,全面探索宗教的本質和功能以及社會主義與宗教的關系,有許多新的理論創造。在此基礎上,江澤民同志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論斷,創新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從理論上解決了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地位和共產黨人正確對待宗教的態度,我把它概括為“適應論”和“引導論”。這一論斷肯定了宗教有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共同基礎,並可能成為社會生活一個正常的組成部分,又指出仍有不適應的方面,所以要引導;共產黨人對宗教的態度既不是與之斗爭,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積極引導,盡力去發揚宗教的正面價值,縮小其負面影響,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來說,確實是一項重大的理論突破,它為新時期的宗教工作奠定了新的理論基礎。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BoDa&aid=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