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曙:未來世界戰略格局走向辨析
2005/05/23 17:40:04瀏覽149|回應0|推薦0
韓曙:未來世界戰略格局走向辨析 (點計數:169)

--------------------------------------------------------------------------------

作者:名報雜評XR http://www.pen123.net.cn 2003-3-21 13:59:01 士柏咨詢網





作者最新論題

·房寧:第二次地理大發現──新殖民的起... (03-21 13:59)
·房寧:玩你沒商量──走向后殖民 (03-21 13:59)
·韓曙:未來世界戰略格局走向辨析 (03-21 13:59)
·房寧:新帝國主義時代來臨 (03-20 13:20)
·李金銓 :中國媒介的全球性和民族性: (03-16 08:48)
 
更多...


  
   未來世界戰略格局走向辨析
韓曙
該文選自《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房寧等著,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324──332頁


1998年12月中旬,當聯合國正在討論武器核查小組負責人巴特勒遞交的報告時,美英即迫不及待地單方面對伊拉克發動了軍事打擊。今年3月下旬,美國又一次撇開聯合國,帶領北約這個地區性集體防御組織成員向非北約成員國南斯拉夫發動猛烈空襲。毫無疑問,這兩次行動都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明目張膽的侵略行動。
對于一向以為和平與發展已經是世界潮流的中國來說,這兩次侵略都是令人震驚的。這個世界怎麼了?21世紀難道是赤裸裸的霸權世紀嗎?美國為什麼要發動侵略?它真是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定嗎?它的下一個目標是誰?中國有一天會遭到美國的入侵嗎?
在南斯拉夫遭到大規模轟炸之際,任何關心中國的和平與發展的人都不能不重新睜開眼睛,重新認識和思考21世紀的世界戰略格局,仔細辨認世界危險的主要來源,尋找中國所在的方位,研究中國的對策,以使我們能夠沉著應對世界的重大挑戰和變化。


世界經濟已經走到大蕭條邊緣

事實上,自1973~1975年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就已經走入了衰退期。這與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的概念也許是不一致的。不錯,從戰后至70年代初,西方世界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4.4%,被稱為戰后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這段時期正是當前中國經濟學界對西方經濟“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判斷的來源。
但從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世界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卻降為2.2%。隨著衰退的加深,首先是非洲失去希望,成為第四世界;接著拉丁美洲于80年代陷入重重債務的陷阱中,度過了“失去的十年”,而90年代即將成為拉丁美洲失去的第二個十年;東歐、前蘇聯地區在經歷了令人眼花繚亂的一系列劇變之后,在90年代被西方壟斷集團洗劫一空;更令人驚心動魄的是,被認為是世界經濟明星地區的亞洲也落入危機之中。首先是亞洲地區的經濟火車頭日本從90年代初起就長期蕭條,90年代對于日本來說也成了“失去的十年”。接著又是“四小虎”、“四小龍”被金融風暴席卷而去,成為“四小貓”、“四小蟲”。
可以說,90年代以來,除美國經濟一枝獨秀外,全世界各國經濟大都先后落入到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境地。而美國經濟的繁榮根本上卻是債務繁榮和赤字繁榮。70年代的美國經濟幾乎是在危機和滯脹中度過的。80年代初起,美國政府開始大規模增發國債,用國債來增加軍費開支,用國債來支持稅收削減,使美國各大公司的利潤率明顯回升,競爭力增強,經濟得以增長。特別是到90年代,由于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蕭條,利潤很低,使美國可以付出較低的利息來借到大量的債務維持增長,又可以進口大量廉價商品保持低通貨膨脹,從而制造出所謂“新經濟”的神話。
當然,除債務繁榮外,還應該加上股票市場的泡沫繁榮。華爾街股市從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時1700多點,狂漲到今天的1  點以上,這是美國經濟泡沫化的最明顯的征兆。但是,這種債務繁榮和泡沫繁榮只是美國經濟大蕭條來臨前的現象。由于美國市場已經成為其他各國經濟增長勉強得以維持的支柱,因此它一旦崩潰必然會把世界經濟拖入更加深重的大蕭條。
對于世界來說,更為危險的是,美國不但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債務國,又是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軍事大國。30年代大蕭條爆發的重要原因是德國憑借強大的軍事機器拒付美國的巨額債務,並由此使國民經濟軍事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策源地之一。而今天,歷史驚人相似的一幕又開始上演。


美國已成為新的世界戰爭策源地

30年代大蕭條所產生的是高失業、負增長,各國統治秩序受到威脅,紛紛以鄰為壑,擴軍備戰。美國的統治精英們對這一幅圖景當然記憶猶新。事實上,從70年代初起,隨著經濟衰退的加深,美國、歐洲和日本之間的貿易保護主義就已經愈演愈烈了。時至今日,大西洋兩岸的香蕉貿易戰不斷加劇,雙方都不惜使世界貿易組織癱瘓。可以預料,隨著大蕭條的到來,美日歐之間的經濟和政治衝突將進一步加深,第三世界各國將普遍面臨日益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危機,這些衝突和危機不但將威脅美國的統治地位,甚至有可能根本威脅資本主義制度的命運。
因此,隨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加深和蔓延,隨著美國股市崩潰的危險的增強,從1998年初起,美國統治精英們就加緊從政治上、外交上、軍事上作好迎接危機時代的准備,以便隨時保衛美國壟斷集團的利益。
美國壟斷集團的利益不但與第三世界各國相衝突,每次外圍地區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都成為美國資本收購、吞並弱小國家資源和民族工業的良機,都使美國增強了對危機國的經濟主權的控制;而且也與歐洲及日本的利益相衝突,美國股市的崩潰和隨之而來的美元貶值實際上意味著美國將賴掉所欠的巨額外債,是美國對全球的大規模掠奪,這同時也意味著美國與歐洲及日本間的經濟競爭更加尖銳激烈。正是考慮到這種可能性,歐洲才加快了一體化的步伐,使歐元成為歐洲11國的統一貨幣;也是考慮到這種可能性,日本在加緊使日元成為亞洲地區的主導貨幣。
歐洲和日本都不可能成為新的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一是因為它們的經濟競爭力仍然強于美國,歐洲和日本對美國都保持了高額順差,它們完全可以用經濟力量來說話;二是因為它們都不具備可與美國相提並論的軍事力量,歐洲和日本的防備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特別是歐洲和日本都缺乏強大的核力量和軍事通訊衛星系統。只有美國,既具備依靠軍事霸權主宰天下的需要,又具備這種能力,事實上美國早已經把稱霸世界的戰略設想公告天下。
早在1992年的國情咨文中,美國就已經提出了“世界新秩序”的構想。在意識形態上,推行美國價值觀,提出“人權高于主權”,並從輿論上將阻礙美國野心實現的國家醜化為“無賴國家”,為美國幹涉各國內政制造輿論。在外交上,在大西洋對岸以北約作為美國稱霸世界的工具;在太平洋對岸則加強美國對日本以及東南亞的控制,提出美日安全防衛合作指南;在中東地區則以打擊伊拉克為手段,離間阿拉伯國家關系,鞏固以色列這個美國控制中東的橋頭堡。在軍事上,美國在本土布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NMD),在亞洲地區部署戰區導彈防御系統(TMD),同時加緊完善戰術核武器,要求軍隊能具備同時打兩場地區性戰爭的能力。
最近,美國國會又通過法案,大幅度增強軍費開支。很明顯,作為超級軍事大國,美國不斷增加軍費,布置新導彈防御系統,這根本不是什麼保衛美國安全,而是為了向別國發動軍事進攻做好防御准備。這些都充分表明,不是任何國家,而是美國,才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最大敵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真正策源地。
冷戰結束以來,所謂20世紀是美國世紀的說法又甚囂塵上。這倒提醒我們中國人,在中國的解放戰爭時期,美國是怎樣支持“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蔣介石集團,阻撓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的;美國在朝鮮半島是怎樣到處投凝固汽油彈的;美國是怎樣對越南實施焦土戰略,進行長達四年多的狂轟濫炸的。當然,還有目前美國正在同時打兩場地區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中美國是怎樣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屠殺平民百姓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清楚所謂美國統治下的和平的實質。凡是在美國霸權面前屈膝投降,使本國利益服從于美國利益的,才有和平;凡是捍衛本國人民利益,不那麼聽從美國旨意的,就會遭到美國的百般圍剿直至軍事打擊;凡是阻擋了美國戰略意圖實現的國家,就是“無賴國家”,必然成為美國的頭號打擊目標。
由于各國的獨立、發展和壯大必然與美國利益發生衝突,因此這種美國統治下的和平必然與發展相悖。中國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面臨和平與發展兩者不可得兼的境地:或者“享受”在美國主導下的和平,心甘情願地聽從美國的吩咐,全面開放市場,放棄經濟主權,徹底改變社會制度,融入國際社會,成為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殖民地;或者對美國不那麼聽話,還考慮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還希望保持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那麼美國就以武力相威脅,又是美日防衛合作指南,又是戰區導彈防御計劃,又是向台灣擴大軍售,而且不斷挑動中國內部的分裂因素。在1996年中國在台灣附近海域進行演習時,美國立刻派兩個航空母艦戰斗群游弋到台灣海峽附近向中國炫耀武力,這是美國以武力威脅中國的最新証據。
不能不看到,美國用這軟硬兩手,還是相當成功的。每當中國自覺不自覺地向美國設定的軌道靠近時,美國和西方輿論都會稱贊中美關系正在健康發展;每當中國試圖顯示出獨立性時,美國就會加大對中國的壓力,于是中美關系就會顯得惡化。中國在美國打擊伊拉克、南聯盟等問題上不那麼聽美國招呼,並且在經濟政策上主張拉動內需,有可能脫離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時,美國國內的反華情緒就不斷高漲,中美關系就惡化。


再殖民:美國的霸主戰略

事實上,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已經取得了稱霸全球的地位,海灣戰爭是美國正式確立其霸主地位的標志。問題在于美國感到這個霸主地位還不穩固,還不能持久,而且還有一個聯合國在那里束縛著自己的手腳,還不能隨心所欲地號令全球。
號稱當今“美國最偉大的戰略思想家”的布熱津斯基先生就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並且在他的新作《大棋局》中為美國統治精英設計了長期稱霸全球的總戰略。他認為,盡管目前美國的霸權地位已經不容置疑,但是卻不能確保這一霸權地位在未來也不受威脅。而能對美國的霸權構成挑戰的,只能是歐亞大陸的某種聯合。“歐亞國家的力量加在一起遠遠超過美國。對美國來說,幸運的是歐亞大陸太大,無法在政治上成為一個整體。”但是僅僅靠幸運是不夠的,關鍵在于如何防止歐亞大陸在政治上成為一個整體。這就決定了美國的“帝國地線戰略的三大任務是:防止附庸國家相互勾結並保持它們在安全方面對帝國的依賴性;保持稱臣的國家的順從並維持向它們提供的保護;防止野蠻民族聯合起來”。
這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略須說明的是,附庸國是指加拿大、英國、日本、法國、德國等西方其他發達國家,而所謂附庸國的相互勾結首先是指法國和德國的聯合,同時布熱津斯基先生也隱隱地擔心日本和中國聯合,以及法、德與俄國的聯合。稱臣國很多,除古巴以外的拉丁美洲各國、東南亞一些國家、非洲和中東的大部分國家等都可算稱臣國,它們沒有能力構成對美國的挑戰,只好俯首稱臣。而所謂野蠻民族則是那些不服從美國旨意的國家,即美國統治精英所稱的“無賴國家”,像伊拉克、南斯拉夫、伊朗、朝鮮等。當然,中國和俄國既不是附庸國,也不是稱臣國,在美國人的眼光中更接近于野蠻民族或不可預測的民族。美國與中、俄分別結成所謂伙伴關系,實際上是在一時還無法消化中、俄的時候穩住中、俄,徐圖消滅的障眼術。
稍有頭腦的人都不難看出,這一戰略實際上是因循了古老的統治術:分而治之。這一策略表面上好像不那麼殺氣騰騰,但到了實踐中就成了進攻性很強的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因為單純防止對手結盟是防御性的策略,只有遠交近攻這種進攻性的分而治之策略才能確保美國的霸主意圖的實現。當然,這里的遠近不再像以往那樣是地理概念上的遠近,而是利益衝突上的遠近。


俄羅斯:下一個南斯拉夫

從長遠來看,西歐和日本必然是美國的戰略對手,因而是美國的遠敵;但當前對美國構成主要威脅的還是俄羅斯和中國,最主要的還是俄羅斯,這是美國的近敵。在這里,遠交近攻就是拉著西歐和日本打俄羅斯和中國。如果沒有俄羅斯,即使歐洲、日本、中國都聯起手來亦不能對美國霸權構成挑戰,因為這個聯盟沒有強大的核力量。
俄羅斯的政局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從90年代俄國內政治力量的消長來看,繼葉利欽上台的很可能是一個民族主義色彩強烈的政權。如果是那樣的話,俄羅斯脫離美國設定的軌道的決心將更加堅定,將進一步阻礙美國的霸權戰略。俄羅斯要強大起來,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資利用,只有核武器才能為俄羅斯新政權提供在國際國內的立足點。對于這一點,美國的政治家們看得很清楚。美國對俄政策已經作了重大調整,從相信依靠葉利欽,利用葉利欽徹底搞垮俄羅斯,到對俄羅斯採取警惕、提防、打拉結合的政策,而從戰略上則開始加緊對俄羅斯實行遏制、包圍、分解政策。北約對南斯拉夫的侵略,實際上就是收縮對俄羅斯的包圍圈的一個重要步驟,並且向俄羅斯發出了“殺雞給猴看”的警告。
可以斷定,以安撫和制裁兩手相結合逐漸消滅俄羅斯的核力量是美國近期的戰略重心。為了消滅這個最緊迫的敵人,美國將加緊進行北約東擴,離間獨聯體其他各國特別是烏克蘭及中亞國家與俄羅斯的關系,在外交上縮小俄羅斯的活動空間;同時阻遏日本與俄羅斯交好的步伐,挑撥中俄的戰略伙伴關系;繼續利用俄羅斯的經濟困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組織加強對俄羅斯經濟的控制;吸引俄羅斯的軍事科學家脫離祖國,從內部瓦解俄羅斯的軍隊和核力量。


北約東擴、西進,會師中國

1993年,克林頓政府提出了“擴展戰略”,將“經濟安全”、“軍事優勢”和“全球民主化”作為新戰略的三大支柱。1994年7月,克林頓政府又進一步將“擴展戰略”發展為“參與和擴展戰略”,強調通過積極參與國外事務來擴展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1997年初,克林頓政府根據四年防務審查的結果,發表了《新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了以“營造-反映-准備”為核心的跨世紀戰略方針。
該戰略方針強調,在和平時期,美國軍事戰略的重點是“積極營造對美國有利的國際環境”,軍事手段應與外交、經濟、政治等手段綜合運用,通過鞏固軍事同盟、保持美軍的海外存在、與“非敵非友”國家建立軍事交流關系、促進地區安全合作機制、強化國際反擴散和軍控機制等一系列措施,盡可能將各種被美國認為對其不利的危險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使國際戰略環境朝著最為有利的方向發展。此即所謂的“營造”。
“反應”是指,一旦“營造”活動失敗,美軍將“對各種危機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應”,“以保護美國的利益,顯示美國的決心,並保証美國的全球領導作用”。主要措施包括“實施小規模應急作戰”,如海空封鎖、空中襲擊、維和行動、反恐怖行動、人道主義救援行動等,以及進行有限軍事幹涉,直至“打贏兩場幾乎同時發生的大規模的地區戰爭”。
“准備”是指,“著手為變化莫測的未來作准備”。一方面,做好當前和近期准備,使美軍保持高度戰備狀態,可以隨時執行“營造”和“反應”任務。另一方面,著手為對付2015年前后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挑戰,特別是新的全球性對手的挑戰,做好准備。大力推進以信息戰為龍頭的新軍事革命,維護美國軍隊在21世紀的“壓倒性優勢”地位。
美國斷定,從90年代中期到2015年是美國的戰略機會區間。在這一區間內,全球範圍內沒有能夠對美國強權構成挑戰的其他權力中心。美國獨霸世界成敗與否就取決于對這一機會區間的把握。
在俄羅斯的核力量尚存的情況下,英、法、德、日甚至中國均可成為美國的合作伙伴。一旦俄羅斯核力量被消滅,俄羅斯被進一步肢解,中國會立即取代俄羅斯成為美國首要的戰略目標。如果中國也被美國收服,美國就基本達到了對歐亞大陸分而治之的目標,其霸權可能會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穩定了。
美國人善拳擊,這次我們著實領教了美國人組合拳的滋味。美國在科索沃問題上,基本上降伏了俄羅斯,在俄羅斯同意西方七國提出的肢解南斯拉夫的計劃,科索沃問題邏輯上得到解決的第二天,美國就悍然襲擊我駐南使館,對中國進行戰略試探。
美國通過北約東擴,肢解南斯拉夫,進一步逼近俄羅斯的同時,已經越過俄羅斯,向遠東的中國張望了。時下,人們把對北約東擴的注意力放在北約對俄羅斯的包圍和鉗制上。其實,“北極熊”已被美國關進了籠子。北約東擴的目標絕不止于圍困俄羅斯,北約東擴的目的地是中亞,最終美國要將與中國毗鄰的國家拉入其麾下。
美國在大力促進北約東擴的同時,以同樣的力度在策動西進。就在美國與北約盟國轟炸南斯拉夫的時候,“亞洲的北約”──“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出台。如果說北約東擴,美國還是在得隴望蜀,那麼,這個“亞洲的北約”可就是赤裸裸地針對中國了。
“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是對中國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日本自90年代以來,經濟遭受嚴重挫折,經濟大國的地位岌岌可危。日本認識到要繼續保持自己的地位必須走上政治大國的路子。與30年代不同,現在的日本和現在的中國都與30年代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日本只有借助美國實現它的政治大國之夢,實現它的亞洲之夢。“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實際上打開了日本重新走上30年代老路的大門。“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規定可以對威脅日美安全的“周邊事態”進行軍事幹預。這里有兩個值得注意的關鍵內容:
其一,“周邊事態”中的“周邊”超越了日本領土,周邊的範圍顯然涵蓋了中國;
其二,對“周邊事態”是否威脅日美安全,日本和美國可以“自主判斷”。
這不禁使稍有歷史知識的中國人痛心地想起30年代的日本,想起令每一個中國人痛心疾首的中華民族在本世紀遭遇的最黑暗、最恥辱、最痛苦的年代。當年的“九‧一八”時的沈陽,“七‧七”事變時的盧溝橋,都屬于日本判定的“周邊”地區,日本“自主判斷”發生在中國沈陽和北平的事態威脅了日本的安全。今天的日本竟敢祭起老軍國主義的黑旗,我們中國人確實應該覺醒了!
北約東擴,“亞洲的北約”,最終的指向是合圍中國。


美國霸主戰略實現的條件

美國是當代惟一的超級大國,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美國有廣袤的國土,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有處于兩洋之間得天獨厚的戰略地理位置。
美國以其巨大的資本壟斷優勢,從全世界集中、轉移資源與財富;美國有智慧、強健的人民,科技、軍事實力傲視寰球。
美國有相當強大的基督教文化,人民普遍信奉宗教,十分有利于維持美國這樣一個高度自由的市場經濟社會的內部穩定。美國內部的民主制度完善,有利于協調美國統治階級和各個主要利益集團的利益關系,保持政權與決策的合理性。
北美殖民者以對印第安人屠殺,種族滅絕起家,建立了早期的北美殖民地。在美國文化心理上,宗教虔誠與牛仔的凶悍並行不悖。對內崇尚自由、注重人權,對外視異族如草芥。這種文化心理有助于消除實行野蠻的后殖民統治時的道德障礙。
總之,美國的確有可能在新世紀中成為世界的霸主。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美國當前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冷戰結束后,美國經濟已經連續8年增長,目前正處于經濟、軍事、科技和政治發展最強大、最順利的鼎盛時期。國內士氣極其旺盛,自我感覺極佳。由美國領導和控制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年軍費開支高達4000億美元,大大超過了俄羅斯、獨聯體、伊朗等伊斯蘭國家、中國、朝鮮、越南等國家軍費的總和。這使美國自認為已經具備了打通天下無敵手,無人敢與之抗衡的強大的軍事優勢和心理優勢。
第二,在冷戰結束后,美國及其盟國歷次打擊第三世界國家或直接幹涉第三世界國家內部事務,如90年代初對伊拉克的封鎖、制裁,當前對南斯拉夫的侵略,都沒有得到國際社會任何有效的制約,在科索沃危機中更將聯合國排斥在外。在美國的進逼之下,世界各國都對其採取了避讓的態度,必將進一步助長美國的氣焰,促進美國採取更大膽、更富有進攻性的戰略行動。
第三,在亞洲方面,美國已經強化了與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的關系,准備部署戰區導彈防御系統,以牽制俄羅斯和中國。而中國的經濟因受亞洲金融危機等內外部因素影響,發展速度下降,遇到了新的困難,在經濟上對美國、日本和歐洲有所需求。這使美國在亞洲游刃有余,交替使用經濟、政治和軍事手段,制約亞洲國家,而很少有所顧忌。
第四,在歐洲方面,蘇聯解體,東歐分化。波羅的海三國、東歐國家大部分已經被納入了北約的勢力範圍,並紛紛要求加入北約。該地區局勢對美國極其有利,轄制歐洲已成基本事實。
第五,俄羅斯舊傷未愈,又發生的金融、經濟危機,造成經濟空前地持續衰退,國力衰微,人民困苦,政治動蕩,社會不穩。對外經濟依賴嚴重,目前俄羅斯外債高達1508億美元,基本無外匯儲備可資還債,已經完全處于被動弱勢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追隨西方、試圖躋身西方富國俱樂部的幻想仍未完全破滅。在政治上完全依附于美國,甚至在科索沃問題上,被動抵擋,節節退讓。俄羅斯近期內在政治、經濟上已不可能對美國和北約構成威脅。
第六,第三世界國家未能結成有效地抵制西方的政治與經濟聯盟,多數國家向西方示好,試圖自保。自90年代以來,無論在海灣戰爭中,還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都被西方各個擊破。美國和西方可輕易地利用第三世界的分崩離析,達到控制第三世界,消滅第三世界國家中非親西方政權的目的。


美國霸主戰略實現的制約

當然,稱霸世界還只是美國統治精英的願望。美國的主觀願望與客觀條件之間畢竟還存在著距離。美國霸權的實質是美國與全世界為敵,美國將吮吸世界每一個角落的財富,因此,有四個層次的理由將會極大地挑戰美國的霸主戰略的實現。
其一,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反抗。隨著危機和壓迫的加深,一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將成為美國眼中的“無賴國”,像伊朗式的宗教革命還可能陸續發生,從而削弱美國的統治基礎。
其二,來自附庸國的暗中抵制。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歐元的誕生就是對美國霸權的抵制和挑戰,而日本也在躍躍欲試想擺脫美國的束縛,它們之間的明爭暗斗層出不窮,使美國的霸主力量受到一定的牽制和削弱。
其三,來自俄羅斯的抵制最終會到來。雖然在一段時間內俄羅斯仍會跟著美國跑,但作為一個有反抗傳統的泱泱大國,它不會一直被關在籠子里。當它最終清醒過來時,會捍衛這一片廣闊土地上人民的切身利益。
最后,美國國內的反霸力量也會與日俱增。因為在美國以武力稱霸世界的同時,美國國內的兩極分化也在進一步加劇,而戰爭的負擔又必然落到普通美國人身上。
在這次美國以北約之名對南斯拉夫發起的侵略中,這幾個層次的抵制都有所表現。那些稱臣國家的領導人一想到美國想搞掉誰就搞誰,也都不寒而慄。法國則從一開始就不同意美國撇開聯合國自行其是,而且隨著戰爭進程的深入,法國不斷提出令美國人不快的建議。意大利的反戰情緒更加高漲,由于此前美國飛行員撞斷纜車繩索卻被美國法庭無罪開釋,意大利人更感受到美國霸權的含義,因此意大利政府一方面不得不聽從美國吩咐,讓美國利用阿維亞諾空軍基地,另一方面卻默許人民到機場示威游行。與法國相比,德國似乎更熱衷于跟著美國跑,這既是由于德國長期處于美國軍隊的實際占領中,也是由于德國施羅德新政府沒有掌握好處理德美關系的分寸。最近施羅德的親密導師、老謀深算的前德國總理施米特就公開批評施羅德跟美國跟得太緊,“德國在美國的擺布之下違背了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德國要對巴爾幹的混亂局面負責”。
俄羅斯和中國的國內輿論更是立場鮮明地站在南斯拉夫一方。
在美國國內,當美國在國際上唱著保護弱小民族的高調時,黑人和有色人種卻在紐約市警察局門外示威。以美國黑人為主體的伊斯蘭信眾不斷增加,是對美國霸權來自內部的不可忽視的挑戰。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稱霸戰略建立在一個不可靠的假設上,以為世界人民都貪生怕死,都會為了乞討生存而跪下求饒,可以隨意愚弄,因而只要有先進的武器就可以威懾天下,橫行世界。美國顯然是忘記了越南戰場上的教訓,但是南斯拉夫人民卻以頑強的戰斗精神再一次告訴美國,貪生怕死、狂妄自大、自欺欺人的很可能是美國統治精英自己。
由此不難看出,法、德、意等歐洲大國以及日本雖然會狐假虎威跟著美國鎮壓“無賴國家”的反抗,但它們也懂得“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消滅俄羅斯和中國並不完全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相反,法、德、意、日都需要借助俄羅斯的力量來制衡美國,也都需要俄羅斯的資源來平衡美國對中東石油的控制,因此客觀上它們和俄羅斯相互需要。所以雖然它們會跟著美國高唱俄、中威脅的調子,但實際上卻是借此擴軍備戰,增強自己在美國面前的發言權。
眾所周知,歐盟一再表示要有獨立防務能力,以法德兩國為核心建立歐洲軍隊。其表面理由是歐洲的內部事務應該由歐洲來處理,增強歐洲自身對俄羅斯威脅的防御能力,減輕美國的負擔,但實際上卻是歐洲要獨立于美國的明顯姿態。去年歐洲的軍事工業進行了大合並,這是歐洲在軍事上走向自強之路的重要步驟。事實上,法、德、俄三國在重大國際事務上的協調正在增強。
日本在謀求獨立性,只是更小心謹慎罷了。自葉利欽和橋本龍太郎會晤以來,日俄關系進展很快,日本外交界甚至把日俄關系的進展看做是最重大的成就。
1998年俄羅斯總理普里馬科夫訪印,力倡成立俄中印三角聯盟,在充滿變數的國際政治格局下,俄中印三角關系的推進有可能成為一個方向。有專家指出,中國方面雖然總是把中俄關系放在中美關系之下,然而事實上最有成效的卻是俄中關系。由于俄國與印度有著傳統關系,俄中關系的進一步接近,就有可能帶動中印關系的改善,這將使中國在穩定南亞次大陸的局勢中發揮更為有力的作用,這將大大改善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使美國利用西藏分裂中國的圖謀受到阻遏。這樣,中國在美國面前的談判力量就會大大增強,國際地位就會明顯改善。
歐亞主要國家的不同立場,布熱津斯基先生在《大棋局》早有預見。他認為,“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和印度是主要的和積極的地緣戰略棋手,而英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雖然無疑也是十分重要的國家,卻不具備當棋手的資格”。“英國既不是一個不安于現狀的主要大國,也不受雄心勃勃的構想的驅使。它是美國的重要支持者、一個十分忠實的盟國、一個不可或缺的軍事基地和極為重要的情報活動中的一個親密伙伴”。“美日聯盟通常,也應當,被視為美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日本不屬于地緣戰略的棋手,盡管它顯然有在短期內成為這種棋手的潛力,在中國或美國突然改變現有政策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日本的這種潛力要求美國必須特別精心地培育美日關系”。也就是說,英國是美國的忠實走狗,而日本雖然也是一條好狗,卻不那麼忠實。
令布熱津斯基和美國壟斷集團遺憾的是,法、德、俄、中、印這幾個地緣政治的主要棋手的靠攏傾向在加強。誠如布熱津斯基所言,歐亞大陸在政治上不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在所有事務上都以同一個聲音發言。但是,由于美國的霸權所迫,歐亞大陸主要國家將會在重大國際事務上日益靠近,卻也是各國利益的客觀需要。事實上,在這兩次美國以北約名義打擊伊拉克和南聯盟的行動中,都只有英國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歐洲大陸國家的反應都十分被動。日本的支持程度雖然高一些,但也有所保留。值得注意的是,連英國國內也對政府無條件地將自己與美國綁在一起有了微弱的不同聲音,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就相對客觀公正一些,搞得英美兩國政府十分被動。
當然,如果僅僅看到歐亞大陸主要國家的靠攏傾向也是不全面的。不能不承認,美國的分而治之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由于美國主導著世界輿論,它把自己打扮成國際人權衛道士和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捍衛者,各國統治集團又都比較欺軟怕硬,都傾向于接受強權者的邏輯,再加上長期以來俄羅斯威脅論的渲染,美國在挑撥法、德、日與俄、中之間的關系上還是有一定成效的。
就短期內而言,歐亞大陸主要國家的靠攏不可能出現明顯的傾向,美國挾制其附庸國推行霸權的戰略將持續進行。而且,從本質上講,這種霸權戰略對西方富人俱樂部總體利益而言是有利的。我們不能指望從他們之間的內斗中獲取任何好處。惟有丟掉幻想,積極斗爭,才是我們生存的惟一出路。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BoDa&aid=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