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超越全球倫理的兩難
2005/05/19 23:04:28瀏覽153|回應0|推薦0
超越全球倫理的兩難 (點計數:486)

作者:孫美堂 http://www.pen123.net.cn 2003-3-9 22:04:21 士柏咨詢網

作者最新論題

·毛澤東:悲劇的實質 (03-09 22:0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幾個價值問題 (04-11 08:53)
·適當的張力--霸權主義話語別議 (04-11 08:53)
·人的價值:根據與類型 (04-03 22:57)
·環境價值:功利視野還是文化視野? (04-03 22:57)
 
作者文集

  
   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生態、安全等全球性問題的日益凸顯,"全球倫理"的話語引起越來越大的反響,成了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但是,人類真的正在走向一種同質的道德(至少就底線倫理而言)嗎?或者說,真有某種普世主義的價值在取代原有的相對主義的價值嗎?事實上,全球倫理始終處在一系列兩難的境況之中:普遍價值與相對價值的兩難、"是"與"應當"的兩難、倫理價值與功利價值的兩難、鼓吹與實施的兩難,等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全球倫理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如何超越這一些兩難處境。

大凡一種倫理思潮要成為現實生活中人們信奉的價值和遵守的准則,必須滿足幾個條件:第一,必須有現實生活的基礎。倫理准則和道德律令是從現實生活中引申出來的,是實際生活本身可能有的"游戲規則",而不是倫理學家憑自己的願望和想象給社會"立法"。第二,必須有共同的價值主體,或者說,遵循該倫理價值的群體必須有共同的道德需要和價值追求,該倫理價值會被普遍認同。第三,這種倫理准則應有實際的約束力,能通過主體的內化和外化,形成強大的道德壓力,使人們實際地履行。否則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意義。
那麼,全球倫理是否符合這樣一些條件呢?當我們考察全球倫理的現實基礎時,就會發現,無論是簡單的肯定還是簡單的否定,似乎都缺少充足的根據,這因為全球倫理的現實基礎呈現為一系列兩難的局面。
第一個兩難局面是全球一體化趨勢與多元化趨勢的矛盾。
提出全球倫理的客觀依據主要是人類活動的一體化趨勢及其內在需要,包括經濟全球化趨勢、網絡和信息傳播的同步化發展、生態環境問題、全球安全問題、全球文化的互滲,等。的確,當今人類文化和生活的聯系、互滲是如此之緊密,以至人們必須用"地球村"這樣的語言來描述;人類面臨的共同的生存問題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這些共同面對的問題和壓力,需要並且會導致全人類共同的道德規範和價值標准。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事實還有另一方面:全球化並不等于人類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同質化,現代化發展趨勢除了表現為"全球一體化"外,還表現為分化、多元化趨勢。宏觀上的一體化和微觀上的分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例如,當代經濟和技術宏觀上聯系越來越緊密的同時,微觀上的分化也越來越深刻、複雜和精細,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在政治和文化的共識擴大的同時,文化帝國主義、后殖民主義話語以及反全球化的運動在對抗著主流文化對邊緣文化的吞噬,文化尋根意識、民族主義意識和宗教意識正在加強,文明的衝突在加劇;"向同一性開戰"、"反主流文化"等后現代意識正把文化和價值引向多元化,亞文化形態在增多;文化價值的相對主義被當作邊緣文化爭取平等發展權的有力武器……許多事實讓人懷疑,普世主義和人類社會同質化的語言是否過于天真,全球倫理所依據的客觀基礎是脆弱的。
第二個兩難局面是作為普遍價值的主體與作為特定群體成員之角色的分裂。
談到價值,總有一個"對誰有價值"即價值主體的問題,如果沒有共同的價值主體,那麼,普遍價值和全球倫理就值得懷疑。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面對的也是一種矛盾局面。
人是類的存在物。人的自覺自由的勞動,"在物種關系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 ,使人成為一個特殊的類,不論種族、膚色、信仰、階級,大家都屬于一個整體--人類。今天,作為倫理和價值主體,人類的這種共性更加凸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全球化趨勢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使人們日益超越民族和國家的狹隘限制,"民族史"正在轉變為"世界史"。與此相適應,不同群體的人也日益擺脫民族和文化的限制而成為世界公民,成為普遍價值的主體。生態環境問題、恐怖主義和核威脅問題、戰爭和衝突問題、難民問題、人道主義問題等等,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全球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技術、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培育出具有共同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的"新新人類"。總之,從一方面看,作為價值主體和道德主體,人類在一定意義上說似乎在"趨同"。
但是,這決不意味著全人類正在走向抽象的同一。作為價值主體,人們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是不可能消弭的。這種差異主要存在于國家和文化之間。
國家是當今世界把人們分割開來的主要鴻溝,是人們無法超越的"利維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個人作為獨立的價值主體的權利被剝奪,國家以"人民"的名義取代了個人作為道德和價值主體的權利,而這樣的主體奉行的是國家利己主義--以"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為幌子的損人利己行為:用制裁、空中打擊等手段為本國獲取最大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以不平等的"游戲規則"剝削發展中國家、向別國轉移垃圾和核廢料、在保護本國資源的同時卻上公海捕鯨,上他國砍伐雨林……
文化的差異是價值主體更深刻的差異,因為它是由歷史長期積澱的,是由種族、宗教、傳統等文化因素造成的,而這些因素關涉到對人之為人的基本理解,因而決定了人們的利益、情趣、需要、理想等內容。于是作為倫理和價值的主體,人是以差異和相對狀態存在著的,不同國家和文化圈中的人們不可能化約為相同的主體。塞繆爾‧亨廷頓所謂"文明衝突"雖然過于絕對,但老實說,這種現象是無法全然否定的。既然如此,普遍價值的主體究竟何在?
第三個兩難局面是倫理價值與實際利益的衝突。
全球倫理追求的主要是人道主義價值、生態價值等,這些價值最重要的特點是普遍性或普適性。全球倫理以降低自己的下限來爭取最廣泛的同情和信奉,就是說,它不是少數人做完人、聖人的道德要求,而是全人類遵守最起碼道德的要求,因此這些價值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這樣就要求人們超越國家和意識形態的狹隘和偏見,超越文化、宗教和種族的藩籬,去遵守全人類普遍認同的價值;要求人們為了全人類利益相對地克制自己的局部利益、私欲、權力欲,甚至犧牲自己的某些實際利益;全球倫理所追求的價值(例如生態價值)往往也是長遠的價值,是從子孫萬代長遠利益出發的價值,這也要求人們相對地抑制眼前利益、暫時的痛快,等等。
全球倫理所追求的價值,往往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發生衝突。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更關注的是生存,是利益,是經濟價值。在這個資源短缺、發展極不平衡、分配極不公平的世界上,一個國家為了發展,為了提高GDP指標,往往不理會基本的道德價值;個人為了生存,也會不遵守起碼的倫理准則,于是,毀壞森林、屠殺珍稀動物、污染環境就成了不可避免和無法杜絕的事實。絕大多數人追求的主要是功利價值,是效益、福利、享受、特權,等等。人們為了局部、個人和眼前利益而犧牲全人類整體的和長遠的利益,甚至以殘酷手段剝奪他人,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更有甚者,少數權勢者為了自己的權勢和地位,甚至為了滿足自己古怪的願望,而濫施淫威,直至使生靈塗炭……
總之,全球倫理的現實基礎就處在兩難的尷尬局面,這種局面使得全球倫理的實施有無現實的可能,成為一個令人困惑和為難的問題。

作為道德現象的社會基礎,現實生活的這種兩難處境,必然使得全球倫理的實施也處在兩難處境之中:普遍價值與相對主義的兩難、"是"與"應當"、鼓吹與實施的兩難的兩難,等等。
第一,普遍價值與相對主義的兩難,是說全球倫理必然處在這樣一種矛盾局面:它趨向、要求全人類普遍認同的道德價值,但這種價值又不可避免地為主流文化和強勢價值所左右;它既要對抗以相對主義為借口踐踏人類基本道德的行為,但相對主義又是不可排除的事實。
全球倫理提倡的是全人類共同遵循的倫理,要求的是全人類普遍承認的價值,因而是最起碼、最基本的道德,只要是生活在這個"全球一體化"時代的人,都應該遵守這樣的道德。當今,全球倫理表現為人們越來越認同一些起碼的人類道德,如和平、民主、自由、人權、人道主義,以及保護環境、尊重各種生物的生存權,等等。這些倫理是超任何利益集團的人類一般道德,違背了它(不管以什麼借口)就違背了起碼的人類道德。正因為立足于這種普遍的和起碼的道德,所以,全球倫理提出來后,得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圈中的人們的廣泛響應,以至它成為一個廣泛的國際思潮。
但是,全球倫理是以超文化、超國家和超利益集團的絕對價值為基礎的,這樣的普遍價值和是否存在呢?事實上,並不存在超越民族、階級和利益集團之上的絕對的倫理價值;被認定為普世主義的倫理和價值,常常不過是西方大國、大富豪利益集團的價值以"全人類價值"的面目出現而已。正如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跨國公司力量和利益的全球化一樣,倫理價值的全球化也主要是西方大國的倫理價值向發展中國家的滲透。當人們說"全球倫理"的時候,他心目中想象的不外乎西方文化中的價值觀、道德觀,而不大可能是毛利人或阿富汗難民的倫理價值。這實質上就是把發達國家利益集團的價值當成普遍價值。也就是說,以全球倫理姿態出現的不可避免地是發達國家的倫理和價值,很難說它代表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顯然,在當今世界極不平等的情況下,全球倫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西方倫理的代名詞。不加分析地鼓吹全球倫理,可能會有意無意地助長文化霸權主義。
全球倫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以相對主義為借口肆意破壞或不履行人類最基本的道德之情形而提出的:不管什麼人,你都不能以任何理由為借口做有違普遍和基本倫理道德的事。世界上某些權力"大腕"和經濟"大腕"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所以恣意妄為。在這樣的情形下,人類確實需要一種普遍價值和底線倫理來對抗這種相對主義,以維護起碼的倫理道德。
但是,文化和道德的相對主義又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在一種文化中為不道德的行為,在另一文化中有可能是道德的,反之亦然。不同的倫理和價值往往是無法化約和比較的,"落后"的倫理和文化也有它獨特的、為其他文化所沒有的價值。即使建構全球倫理的人們,也不可能完全超出自身倫理的局限,而成為超然世外的人類共同倫理的化身;即使有所謂全球倫理,它也會是"和而不同",是多樣性的統一。如果不承認這一點,就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價值強加于人,侵犯了異民族和異文化之價值的合法性。
人類共同的生活和需要的確能使人類產生共同的倫理道德,但這種需要只是人類價值追求中的一個側面,更多的側面是不同甚至衝突的。斷言人類有共同問題、共同生活條件,就必然會有全球倫理,這就把複雜的社會簡單化了。
人們不可能完全擺脫"自我中心"的視野,無論他是有意還是無意。當人們用各自不同的價值系統和認知模式整合相同的話語時,全球倫理事實上就被相對化了。對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人們的確有共同的需要和解決問題的共同願望;但是實際把握和處理問題時,他們又從各自的利益和立場出發,同其表而異其里。例如生態環境問題是最具有普適性的問題,但涉及怎樣解釋和解決這個問題,分歧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第二,"是"與"應當"的兩難是說,全球倫理必然在"應然"和"實然"、事實和理想的狀態中徘徊。
"全球倫理"的提出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這樣的事實引起的:由于經濟全球化所導致的道德認同和價值互滲,由于全球性問題激起的人們對共同道德准則的需求,由于科學技術和經濟生活把人類越來越緊密地綁在一起,置于"地球村"之中,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這就使得人類道德生活有了更多的共性。作為一種客觀事實,全球倫理表現為:世界上有許多道德規範和行為准則,超越國家和意識形態的藩籬,被絕大多數人所認可、奉行;表現為當代人有許多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超越民族和文化圈子,成為全球流行的時尚;表現為人們越來越習慣從全球的視野來確立他們的道德准則;表現某些違反人類基本道德准則的行為,會遭到全世界人民的譴責,等等。
但據此就認為全球倫理將迅速普及,一種全球公認的道德必然降臨,那還是幻想。因為從總體上說,全球倫理目前還只是少數覺悟者設置的一種"應然"狀態,是一種理想境界。人們對全球倫理的設想和主要是從"應當"出發,從想當然出發,從作者自身的善良願望出發。例如最近我國學術界有的人給全球倫理作了系統的設計:生成與繼起的統一、代內倫理與代際倫理的統一、現實性與虛擬性的統一、規範性與引導性的統一,以及全球倫理的生態根據、經濟根據、文化根據,等等 ;有的人從中國傳統哲學中抽象出一些美好的思想,仿佛它就是全世界人的共識。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鼓吹,一種願望,一種道德的祈求。所有這些話語都可以翻譯成一句通俗的祈使句:"實現全球倫理多好!"但它們不是事實、現實。事實與願望當然可以關聯起來,但一個倫理話題不能含糊地和隨意地用"應當"取代"是"來說話。
第三,鼓吹和實踐的兩難是說,全球倫理需要人提倡、呼籲和鼓吹,但它實踐起來又困難重重。
全球倫理主要還是一種學者的討論,一種呼籲,全球倫理的宣講者和倡導者也只能做到倡導和宣講而已。他們的話語對世人,特別是具有實際影響力的國際"大腕"人物有多大制約性,很值得懷疑。因為一種倫理要得到實施,還得有強有力的約束--輿論的約束、社會壓力的約束,以及主體自身把道德價值內化為內部人格的信念並指導主體行為,才能轉化為自覺的道德行為。許多倫理往往在一文化、一宗教、一部落乃至一家族內部信奉,宗教組織、家族制度和文化氛圍為它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約束,但是全球倫理 -- 由于它恰好是超越這些組織和氛圍的 -- 卻缺少這樣的約束力。如果一種學者的話語對人們沒有實際的約束力和影響力,那豈不是紙上談兵?目前雖然有不少人在努力為人類共同的生存需要建構普遍價值和底線倫理,但這種努力與世界上的個人和利益集團為一己私利所作的消解性工作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全球倫理"的呼聲是如此軟弱,實施是如此之難,以至我們常常覺得鼓吹全球倫理未免有些天真和書生氣。

從一定意義上說,處于如此兩難處境中的全球倫理是一個烏托邦 -- 一個無法實現的道德理想主義烏托邦。現實社會,國家、民族和文化間的隔閡太深,相對主義的現實基礎太牢固,要超越這種隔閡推行普遍價值和全球倫理,談何容易!在這個功利主義、利己主義、權威主義橫行的世界上,我們用什麼力量去約束人們遵守全人類的基本道德規範!更何況,那些連基本生存也得不到保障的人們,怎麼可能都勒緊褲腰帶去履行全球倫理!既然如此,全球倫理就只好作為烏托邦存在于人們的憧憬中了。
但這個烏托邦又是美好的和必需的,它畢竟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公共的道德"平台"。不同文化和國度里的人們可以通過這一平台交流、對話、呼籲、倡議,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對敢于踐踏人類基本道德准則的行為進行評論乃至鞭撻。這個烏托邦蘊涵著人類難得的"道德大同"的理想境界,我們從中看到了由人類的普遍良知所構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同情和相互聲援。退一步說,即使這個烏托邦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它也是必要的。就象現實社會沒有真正的公平,所以一代一代思想家鼓吹公平;現實社會沒有真正的自由,所以一代一代覺悟者呼籲自由一樣,現實社會沒有真正的全球倫理,所以有不少宗教人士、哲學家、社會活動家、"綠黨"份子就為之呼號,甚至冒生命危險為之奔走。正是這種呼號奔走,人類道德的為了才充滿希望。
可見,全球倫理的倡導也是在兩難的處境中艱難地進行的:明知它是一種烏托邦,卻要為之奔走呼號;明知民族和文化的藩籬是無法逾越的,卻百折不撓地試圖超越;明知世人必然奉行功利主義、利己主義,卻要象聖徒一樣為之奮斗,為之獻身;明知大多數人是世俗的、短視的、甚至卑劣的,卻要象布道者那樣規勸、循循善誘。全球倫理的鼓吹者以自己的努力爭取一個無法真正實現的目標,用中國儒家的話說,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種行為是悲劇性的,這種倫理學的鼓吹者當屬人類當代的聖徒、現代人類的普羅米修斯。
全球倫理兩難局面決定了超越這一尷尬局面的過程必然是充滿矛盾的過程,是既與借"普遍價值"之名行霸權主義之實的行為進行抗爭,又與借"相對主義"之名行踐踏人類底線倫理之實的行為進行抗爭的過程,是在呼籲全人類共同價值與維護價值的多樣性、維護邊緣文化價值的權利這樣的"二律背反"中保持動態平衡和必要張力的過程。
一方面,我們贊賞全球倫理,主張全球倫理,呼喚全球倫理。通過這種呼喚,使那些無視人類基本道德准則的人們有所收斂,有所警醒,有所敬畏,使他們的惡行受到更多人的譴責;使不同種族、文化和國家的人們有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愛,使人類的道德和良知有更多的認同,使更多的人樹立起超種界、超國界的"道德大同"理念和境界,樹立全球倫理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觀念,自覺以世界公民、普遍價值主體的身份,去履行人類共同的道德准則。
另一方面,我們確實要警惕在"全球倫理"口號下強勢文化有意無意對弱勢文化的侵蝕,警惕以"全人類價值"為幌子把自己的文化和價值強加于人的行為;要承認道德和價值的多元性和相對性,承認邊緣文化具有獨特的無法取代的價值,承認弱勢文化和倫理平等的生存與發展權。
超越全球倫理兩難處境的努力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歷史過程。從現實的基礎來說,它有賴于經濟、科學技術、社會、文化等方面全球一體化的現實發展,以及由這一發展引起的不同國家、文化之間關系的調適。經濟、技術等表層因素趨于一體化的事實,必然導致不同文化和價值等深層因素的變動。每一民族和文化都面臨這樣的挑戰:按傳統模式已經不適應全球化趨勢,我們的文化和價值如何重新定位?如何看待與異文化和價值的關系?如何整合外來文化?而這是一個長期的在實踐中摸索的過程,我們不可能實現給它規定好一切。
從道德主體的品質說,超越全球倫理兩難處境,取決于人類主體在"世界史"的形成和發展中自身品質的發展。主體的品質不是固定的、殭死的,而是發展的。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及全球性問題日益強烈地被人們意識到,全球倫理的意識會越來越深入人心,內化為人們的道德信念。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主體經過長期的磨合,經過長期共同交往、共同生活和實踐,人類也許越來越自覺地履行全人類共同的道德准則。





評論者:世界經濟學 主題:孫先生,實現全球化生活中的 --全球倫理 並不難,其實很簡單的。 回複日期:2003-3-10 15:48:43



孫先生您好:實現全球化生活中的 --全球倫理 並不難,其實很簡單的。
當前的經濟全球化發展、全球通貨緊縮危機、全球網絡化普及、全球安全、全球
化思考本地化行動的全球化生活需求的共同規則,全球環保生態可再生可持續發展成
為全球主流,人類持久和平的需求由于世界經濟自由貿易雙邊國與國自由貿易化簽
定、周邊的區域自由貿易化發展、多邊的世界自由貿易組織發展、及即將形成的世界
知識網絡(網上網下自由貿易化)自由貿易聯盟委員會新趨勢發展;人類社會廣義合
理合法經濟私有制制度標准與廣義合理合法經濟公有制制度標准的各國與全球國際立
法保護與嚴格的國際法與各國內立法監督,才可使全球化生活的國際社會高度發達的
新文明生活持續繁榮發展的標准規則價值持久化;與全球化社會的人類社會普遍共同
倫理價值、道德,持久和平、可持續發展、共同富裕、環保、生態、可再生、民主、
自由、人權、人道主義,以及保護環境、尊重各種生物的生存權,等等的全球知識網
絡化發展將使每一個自由人不得不思考和有意或無意的在自己生活中使用全球普遍認
同的規則來持續發展。
“全球倫理”的實現其實按照你擺的客觀與主觀事實來看,即將實現了。
如:〈〈人類(全球/世界/地球/國際)社會環保生態可再生持續共同富裕自由民主持
久和平繁榮幸福發展有機社會生活論〉〉、〈〈人類社會狹義不合理不合法經濟私有
制與狹義不合理不合法 經濟公有制制度的不可持續性與導致幾千年來歷次人類文明消
失毀滅的狹義私有與狹義公有制論()詳情我在人類社會新文明標准雙論里有介紹什
麼封建呀,獨裁呀,專制呀、等等的巨大危害性〉〉; 〈〈人類社會新文明標准
論〉〉( 人類社會廣義合理合法經濟私有制制度標准與廣義合理合法經濟公有制制度
標准的各國與全球國際立法保護與嚴格的國際法與各國內立法監督的可持續繁榮發展
性論 )

“全球化趨勢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使人們日益超越民族和國家的狹隘限制,"民族
史"正在轉變為"世界史"。與此相適應,不同群體的人也日益擺脫民族和文化的限制而
成為世界公民,成為普遍價值的主體。生態環境問題、恐怖主義和核威脅問題、戰爭
和衝突問題、難民問題、人道主義問題等等,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全球
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技術、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培育出具有共同知識結構、價值觀念
和審美情趣的"新新人類"。總之,從一方面看,作為價值主體和道德主體,人類在一
定意義上說似乎在"趨同"。
但是,這決不意味著全人類正在走向抽象的同一。作為價值主體,人們之間存在的巨
大差異是不可能消弭的。這種差異主要存在于國家和文化之間。”


“倫理思潮要成為現實生活中人們信奉的價值和遵守的准則,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第一,必須有現實生活的基礎。倫理准則和道德律令是從現實生活中引申出來的,是
實際生活本身可能有的"游戲規則",而不是倫理學家憑自己的願望和想象給社會"立
法"。第二,必須有共同的價值主體,或者說,遵循該倫理價值的群體必須有共同的道
德需要和價值追求,該倫理價值會被普遍認同。第三,這種倫理准則應有實際的約束
力,能通過主體的內化和外化,形成強大的道德壓力,使人們實際地履行。否則就只
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意義。”
世界經濟學:----很好的建議呀!真是一個有良知的學者。就是傳統民族文化框框太
深了點。



當今,全球倫理表現為人們越來越認同一些起碼的人類道德,如和平、民主、自
由、人權、人道主義,以及保護環境、尊重各種生物的生存權,等等。
......世界經濟學:好!


從道德主體的品質說,超越全球倫理兩難處境,取決于人類主體在"世界史"的形成
和發展中自身品質的發展。主體的品質不是固定的、殭死的,而是發展的。隨著全球
化的發展,以及全球性問題日益強烈地被人們意識到,全球倫理的意識會越來越深入
人心,內化為人們的道德信念。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主體經過長期的磨合,經過長期共
同交往、共同生活和實踐,人類越來越自覺地履行人類共同的道德准則了。
---------世界經濟學:全球經濟一體化生活將使人類社會自由人或各自由人聯合體
組織越來越自覺的去履行人類共同的道德准則了。。。。。。。。。。。。






全球倫理兩難處境的努力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歷史過程。從現實的基礎來說,它有
賴于經濟、科學技術、社會、文化、全球網絡信息化、等方面全球一體化的現實發
展,以及由這一發展引起的不同國家、文化之間關系的調適。經濟、技術等表層因素
趨于一體化的事實,必然導致不同文化和價值等深層因素的變動。
------全球倫理既是主觀上的漫長又是人類社會全球化時代客觀生活迫切需求的如
火如荼的急切到來了。請問孫先生你在發表文章或研究的時候能不大力關注加入WTO后
的全球化共同發展思考與本土個性化的國家民族現代化發展的協同嗎?
否則你的研究就只能是過時的傳統計劃或傳統市場單一古董了。
就象知識股一樣貶值的一無所有。
綜觀全球各國的傳統的與現代的專家學者教授們大都要麼盲目幻想全球化理論思想制
度等要麼悲觀的論証本土化民族的理論思想制度等發展重要超過全球/世界。
本人的觀點是全球化共同共性思考與本地本土個性化行動有機的協調結合運用為全球
社會每一個人都帶來持續巨大的發展空間。


----------------------------------------------
全球即將創造性的邁進“世界長壽經濟時代”
---世界永久和平持續繁榮發展生活時代
世界長壽經濟生活創造園(世界永久和平環保生態可再生持續/長壽共同富裕自由民主
繁榮發展有機社會經濟生活時代)


世界長壽企業創新經營管理學
世界長壽社會學
世界長壽生活學

-----全球化生活中的---世知動(世界經濟學、世界長壽經濟、世界持久和平、)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BoDa&aid=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