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9 23:12:16瀏覽393|回應0|推薦2 | |
「茂林村人不是排灣族,也非魯凱族,我們是Teldreka部落,在台灣僅存700多人,真得比台灣彌猴還要珍貴呢!」這句令人震撼、卻又相當戲謔的話,是我們與 今年65歲的 茂林部落是靠「年輕人外出掙錢、老人在家帶小孩」、這種「靠山不吃山」的生活方式來過活的,所以社區並不能真的依靠著地瓜、樹豆等農業或刺繡、雕刻等文化產業來養活我們,也因此這次災後的影響也相對就降低了。不過真正令人擔憂的是,迅速恢復的日常生活,反而讓人來不及思考,究竟要如何原鄉才能留住年輕人?而在這一片與自然共存的環境裡,又該怎麼樣才能讓Teldreka部落的文化遠源流長?陳勝老鄉長憂心現在政府的作法,容易變成只是用補助的方式,讓部落過著表演給外人看的生活,日子久了,不但容易造成依賴,甚至忘了文史與社區發展真正的意涵。這也就是他為什麼急於組織部落的年輕人,對老一輩的族人進行口述歷史的訪談。日本人來了把我們歸為排灣族,國民政府之後又將我們劃成魯凱族,甚至發生同一家族四個親兄弟,卻被分配到四個不同的漢名姓氏,結果差一點讓僅有700多人的Teldreka部落,在台灣原住民的歷史圖像中消失。 所以除道路等基礎建設的修復外,其實災後更應積極關照文化的層面, 災後Teldreka沒有遷村的問題,但部落與田地等高的河道,要復原是不可能了,而這些田地的產量與經濟價值都不高,如果不要用太低於市價的價格,應該是政府徵收的好機會,但如果此時不同時培力部落人才的話,或只是用臨時工的方式,反加劇了部落人口外流的問題。重建的過程中,部落文化一向較為人疏忽,Teldreka的遺址與節慶曾是族人社交的重要場合,災後更應該扮演部落文史與社區發展的重要媒介,我們由衷地呼籲政府應儘速協助Teldreka找尋資源、發展計畫,並完成以部落為主體的文化重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