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結構殺人》幕後監製花絮
2006/09/12 18:05:09瀏覽805|回應0|推薦0

《結構殺人》幕後監製花絮

監製:椲樵

  ──銀宙の城書系監製

作者:葉軒

  ──《結構殺人》作者

椲樵:說到「結構殺人」,怎麼會想到這個題目呢?

葉軒:因為我認為整體的社會制度、集體行動會影響處於其中的個人。如果有個社會認為殺人是合法的,裡面的人自然也會認為殺人無關道德,甚至還有可能是愛國的表現。如此,小說構想就逐漸浮現,算是一種集體意識的反省,只是,我寫得比較變態而已(笑)。

椲樵:我們家的小編菜菜說妳故事佈局功力很強,很多地方是想著想著才恍然大悟的,我想這應該是妳這本小說的特色,怎麼會想到這樣複雜的佈局呢?

葉軒:我最初的設想是「網子」。用不同的時間軸、不同的角色互動、角色觀點,編織出一個故事,前面彼此交錯,後面才拉一條主線出來結束。這種寫法比「一條鞭」式的還累,但可以顯示「不同人看同一事件會有不同觀點」,所以,我「玩」得很高興。

椲樵:有網友表示,《結構殺人》裡的角色個性不夠鮮明、沒有大鳴大放的喜怒哀樂,妳自己的想法是?

葉軒:唔,其實,我很多地方是在描述「角色壓抑的情緒」,各角色因為個性不同而用不同方式表現。但可能是因為故事背景設在蠻荒時代,缺乏現代既有的自然現象,因此,「驚濤駭浪」一類的形容詞我都不敢用,才會沒有「大鳴大放」吧?這一點是否會成為小說的瑕疵呢?

椲樵:在冰天雪地的大滅絕時代裡,人人敬天畏神的,誰敢呵佛罵祖?嚴酷的環境下,組織為了穩定與生存,會節制那些太浪漫或不知收斂的人,所以冷色調個性的人似乎比較容易在組織中生存,像霹靂火那樣喜怒分明的個性,反而比較不容易在大滅絕時代之下依附著族群存活。

   另外,《結構殺人》的張力主要來自於深遠劇情佈局所引發的驚爆點,以及思考「自我價值」這一類抽象的問題。採用冷色調的人物觀點,應該會比起一天到晚喊打喊殺、又哭又笑的熱血角色,更能夠帶領讀者進行思考。未必個性平面、歇斯底里的小說角色才有存在性,性格平淡或胸懷城府的角色也有他獨特的魅力。

葉軒:像我就很喜歡小說裡那個可愛的蝴蝶,性感的羚羊也不錯。

椲樵: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覺得羚羊看到聖使搬冰塊的那一幕,她的表情應該和《惡靈古堡》的蜜拉喬娃維琪一樣。

葉軒:看到幾層樓高的聖使,羚羊當然會恐懼。

椲樵:說到聖使,妳心中的聖使是什麼樣子?

葉軒:一開始,聖使的概念源自於《機器戰警》那隻失控的大頭機器警察。為了讓聖使能搬動幾噸重的冰塊,我認為它的手臂應該有粗厚的鋼骨結構。不過冰塊很重,要抓住冰塊並不容易,所以我想機器人的手掌部份應該也要改裝成叉狀結構,不但能搬冰,還可以叉冰。手腕則是可轉動式的圓盤構造,到時還可以讓前端的叉子手一邊旋轉一邊鑽冰塊……

椲樵:可是叉子不能切冰塊吧?

葉軒:所以聖使要切冰塊的時候,前臂會整個往肩上靠緊,而另一隻原本在肩上的齒輪手臂會自動滑下來和肘關節卡緊,然後叉子手就變成了齒輪手。想搬冰塊時,只要把齒輪向肩部靠緊,叉子則會滑向肘關節,然後手部的齒輪又被替換成叉子……我沒有理工底子,對機械設計沒有概念,不過在專業人士的眼中,這樣的構造應該很可笑吧……

椲樵:還好,跟《五星物語》那些華麗的機器人比起來,妳聖使的構造恐怕還有可以更神奇的空間……

葉軒:話說回來,以男人的角度來看,你還是會比較欣賞美女型的小說角色?

椲樵:呃,其實我最感到興趣的角色是鰭鯨。

葉軒:我以為你會喜歡豹之類的人物,沒想到你喜歡的竟然是鰭鯨。

椲樵:豹太溫和了,很難吸引我的注意。我喜歡帶點殺氣的角色,例如鰭鯨,而且他在故事裡擁有巧妙的立場。

葉軒:我也蠻喜歡鰭鯨這個角色的,因為他很有權力慾。

椲樵:沒錯,如果由鰭鯨來承接劇情,他可以向母星報告,米洛星因為野蠻人的惡搞而發生一些狀況,請求地球派兵平定,這樣他就有可能以地球官方認定的米洛星總理之身份,在米洛星延續他的政治權力。就算不靠地球的力量,身為海族首領的他也能率領海族展開征服天下的霸業,成為破壞新世界和平的頭號戰犯。你設定的猛族、素族、蟲族、天族和海族之中,似乎只有海族擁有強力領袖,一族同心,其利斷金,剽悍的海族將其他鬆散的四族各個擊破,我想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葉軒:聽你這麼一說,鰭鯨身上好像真的可以拉出很多故事呢。

椲樵:不單如此,在冰天雪地的滅絕時代過去之後,很有可能會發生類似無產階級的大革命。在神之國度內的畸兒,在統治者婆婆死後,可能就會掀起革命爭取階級翻身。在群龍無首的狀態下,野心家鰭鯨就可能趁勢而起。

葉軒:可是畢竟種族不同,鰭鯨如果真的要統合畸兒族群,恐怕得以武力征討?

椲樵:我不這麼想。我覺得若將畸兒比為羌人,鰭鯨可能會是類似於三國時代勇冠西涼的錦馬超。有威望,有兵力(海族),羌人視之如天神。

葉軒:這是不是意味著只要鰭鯨不死,只要我寫作的懶惰病不發作,新的作品便可以鰭鯨為中心,輻射出新的故事?例如,豹對抗鰭鯨的勢力?

椲樵:所以只要鰭鯨不死,便保留了《結構殺人》第二部續集發展的可能性。進可攻、退可守,這就是鰭鯨承先啟後的妙用。

葉軒:我在寫結局時,其實掙扎很久。包括鰭鯨與總理是否該死、豹是否該活(我曾想讓他「再見」),還有米洛星究竟是否要維持現狀?掙扎之下,首先寫出的原結局並不完美,甚至是「遺憾」型的結局,但是監製看過後,提出些修正,現在想想,這樣的結局確實比較好,保留了比較大的小說發展彈性。

椲樵:看到舊版的結局,我當初的想法是,第一是「烏鴉是吉祥的」,這個元件根本沒再利用到,這樣會讓前面的鋪陳變成贅文!這種感覺就像是如果你寫牆上掛了一把槍,那麼在小說結束之前,那把槍終會開火的,不然就變成純寫景的贅段,完全無用的元件。第二,神話中曾提到「賽恩司散,貝勒斯還」,但是舊版結局並沒有如此反應賽恩司的潰敗,這讓神話成了繼「烏鴉是吉祥的」之後的另一個無用元件。第三,「結構殺人」的書名呼應不夠強烈,連一點點的影射都勾不到邊,交待無力。

葉軒:所以,新的結局將這些要素都包裝進去了,也給予未來一種新希望的感覺,的確是比較好。(笑)

椲樵:說到晝夜,天上那個不發光的天球,其實是調節米洛星反射角度的調節機制嗎?

葉軒:我曾經請教過國科會科普獎得主馬克林(《青蛙裡的木瓜蛋》一書的作者),他指出直接反射原本就會照到母星的能量意義不大,應該將「太陽沒有照到母星的能量」的部份反射到母星上,這樣才有意義。所以,需要兩道反射。第一道反射「太陽沒有照到母星的能量」的部份,第二道再將這部分反射到母星上。如此,米洛星將可為母星提供更豐沛的能量。

椲樵:馬克林的蛙蛋喔,那部小說我看到淚水打轉說,很感人的一部愛情小說呢!呃,扯遠了……寫小說時最忌閉門造車,多和朋友交流一下,有時常可激盪出進步的火花。像這次的天球反射設定,馬克林就修改得很棒!

葉軒:不單單是馬克林,這部書得以完成,我還得感謝很多人。許多朋友,例如Jades與何劍劍的一路支持,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而監製大人對許多部份的修正,更讓新版本的《結構殺人》增色許多。希望出版的時候,大家會喜歡我的小說。

   結構殺人 http://www.morebook.com.tw/MA/pages/index.html

   葉軒文築 http://www.wretch.cc/blog/ada209

   狂暴宮  http://www.wretch.cc/blog/berserkc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rserkC&aid=44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