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保持彈性的模糊空間,以免自我設限
2009/09/07 17:01:16瀏覽377|回應0|推薦6

引用文章民進黨難道仍不該中國政策大辯論?

-----------------------------------------------------------------------

相較於環保、民生、經世濟用的議題,我對政治與政黨是冷感的;然而,看到聯合報社論下了這麼一個標題 --- 民進黨難道仍不該中國政策大辯論? --- 頓時覺得好笑,報社記者與總編是聰明過度而明知故問、借題發揮?還是對民進黨的『中國政策』真的是茫然一無所悉?

作者從DPP當前最高行政首長陳菊在世運前、後的動作講起,其態度丕變、機關算盡,反誤了自己!作者說得沒錯,這樣的矛盾與反覆不只是陳菊個人的問題,事實上,早在扁政府時代,整個DPP在面對崛起的中國,早已陷入反覆不一、進退失據的錯亂!

一個負責任的政黨,一定是有理想、又有中心思想的政黨,這樣的DPP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工於心計、處處算計的「政客聚合體」。當前的DPP,在野而自認為不須負責任,明確的中國政策對DPP而言只會自我設限,適當的模糊反而有利於自圓其說,進可攻(有目的性、功能性的與中共交善)、退可守(以台獨作底線,與KMT作區隔),畢竟不是當朝執政,話要怎麼說都自以為無所謂,至少媒體的聚焦也不會持久。

行銷學告訴我們,市佔率最低的落後商品,要在最短時間內搶攻市佔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擊當前最暢銷的品牌。DPP不需要中國政策、更不需要明確的路線;與其花時間作大辯論,不如用這精力來對KMT丟泥巴、抹紅抹黑,處處讓政府穿小鞋,其所收的效益既快又直接。短視的政客最好此道,樂此不疲!

聰明的記者與總編,『民進黨難道仍不該中國政策大辯論?』,不必再以這樣的大哉問來為難DPP,因為他們沒能力(can not / disable)、也根本不願意(will not / unwilling)回答這個問題!

-----------------------------------------------------------------------

民進黨難道仍不該中國政策大辯論?

達賴離台,民進黨備嚐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啞巴虧。

民進黨邀請達賴來訪,撕裂了兩岸關係、引爆主流民意的強烈質疑及反彈,更使達賴受盡被迫取消記者會等屈辱,又在黨內牽動路線及權力紛爭……。這麼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到頭來卻折騰得幾乎一無是處;充分暴露出民進黨的膚淺、粗魯、不計後果、不堪一擊,與見樹不見林。

陳菊在五月登陸,為高雄世運向北京示好,將一場世運辦得風風光光;詎料,三個月後,陳菊竟邀訪達賴,被大陸方面指為「包藏禍心」。陳菊或許以打了北京一耳光而自豪,但一個資深政治人物的決策錯亂、矛盾、膚淺、粗魯到這種地步,其實是陳菊自己打了自己一耳光。現在竟傳出陳菊如此魄力有資格選總統的說法,這豈不是台灣的醜聞笑話?請問: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是什麼?民進黨有沒有中國政策?

陳菊的錯亂,其實只是源源本本地反映了民進黨中國政策的錯亂。陳水扁曾宣示「四不一沒有」、「誓死捍衛中華民國」、「台獨是自欺欺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現在卻以「正名制憲/法理台獨」的教主自命,迄今仍挾持著民進黨。陳菊的「為世運向北京示好/邀訪達賴挑釁北京」,簡直是陳水扁的山寨版;而陳菊此次的「珍珠港突襲」,亦與陳水扁「謎航利比亞」、「入聯公投」、「正名制憲」等政治操作如出一轍。民進黨除了這種「撞了人就跑」(hit and run)的手法以外,還有什麼可長可久的中國政策?

陳菊莫以為自己有什麼魔力。倘若不是近一年多來兩岸大和解的氛圍底定,陳菊以為憑她就能將高雄世運辦得如此風光?再倘如不是馬政府與北京的互信尚稱穩固,陳菊難道不知她此際邀訪達賴可能會使兩岸關係受到難以修補的傷害?

不論陳菊辦世運或邀訪達賴,皆是在中華民國與馬政府的屏障下進行的。民進黨原本以為馬總統不敢批准達賴來訪,即可全力醜化馬英九;但當馬總統一旦批准了達賴來訪,民進黨被迫必須直接面對北京及面對台灣的民意,民進黨的膚淺、粗魯、不計後果、不堪一擊,與見樹不見林,立即原形畢露。正如陳水扁過去多年以中華民國為「正名制憲」的舞台,假設沒有中華民國,台獨恐怕就要如達賴一般變成流亡政府了。

我們曾說:台獨對台灣主體性的主張十分可貴,但民進黨操弄的這一套台獨,徒有撕裂台灣社會的作用而已,根本不能用以對抗中國。台獨是癌細胞,以噬食中華民國的靈肉而存活;一旦中華民國滅亡,寄主既死,這些癌細胞亦必無生理。但民進黨迄今仍陷於「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的矛盾糾纏之中,甚至仍被主張「法理台獨」的陳水扁所挾持,難道這就是民進黨的中國政策?

陳景峻說,邀訪達賴是「短多長空」。但是,這個「短多」竟然「短」到只有一夕之間就豬羊變色,也未免「短」得太過頭了吧?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倘若竟是短視、短線到了這種地步,還有什麼可長可久的寄望可言?難道民進黨仍不該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

馬英九在政治及行政操作上的失敗,原本是民進黨東山再起的最佳背景。但是,民進黨若不能重建一個平衡理智的中國政策,台灣人民恐怕再也不敢把國家交給民進黨去開玩笑;即使民進黨僥倖重新取回政權,卻無可長可久的中國政策,亦將造成國家的悲劇。民進黨此次邀訪達賴的因果始末,即是民進黨矛盾錯亂的「中國政策」之縮影。

此時此際,民進黨應回味林義雄在二○○五年對扁政府大陸政策的評論,他說:「小國與大國良好互動的前提是真誠,如果政治領袖自作聰明,與大國互動時爾虞我詐,最後逃不出大國的掌心,等於是自尋死路。」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atitudes&aid=329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