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開學了,很多人抓住暑假的尾巴,出門旅遊。但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山區,對觀光業特別造成衝擊。高人氣的阿里山、茂林國家公園、台東的知本和紅葉溫泉及高雄的寶來溫泉等地,都受創慘重。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觀光地發生了替代效應,生意格外興隆。據報導,觀光局頗傷腦筋,對於此時是否適合大力行銷觀光活動,感到左右為難。
台灣好山好水,躲不過大自然災害的威力。颱風過後,網路上盛傳各種有關「好山好水…好危險」的資料,大致都在批判台灣山林區及河川險地過度開發的問題。這不是新鮮題目,但通常非要等付出血淚代價,才會引起警惕,且多半在一陣爭論和療傷止痛之後,便故態復萌。「人定勝天派」(或也可稱為「過度樂觀派」)也總是不會缺席,強調天然美景區必然有風險,只要善加治理小心防災,便能避禍。結果天災周而復始,與人禍形成惡性循環。
台灣地形山高水急,餘下適合居住的地窄人稠。過去與天爭地,一直強調開山闢土、拓荒蕪為良田的功績,從高冷蔬果到險坡惡水邊的集居,都算是「台灣奇蹟」的一部分,但過度開發的隱憂也始終存在。尤其國民旅遊風氣興起之後,多麼險峻隱密的深山野溪都能見到人跡,「山巔水湄」成了觀光的號召力所在。但終於,爆發出「好山好水…好危險」的問題!
現在全球都受氣候變遷的影響,台灣本身則看到了越來越明顯的地質結構的限制,所以全盤的國土規畫勢在必行。此時此刻,不只是針對「好山好水好危險」去重新思考,更需要在現有的科技和環保趨勢上做出前瞻性的設計。例如荷蘭開發水資源應用於各種產業,先進國家對於科技生態農漁業的發展早有成績,可借鏡的例子很多。相形之下,台灣如果至今還在進行竭澤而漁的開發手段,或以「四輪傳動吉普車沒有到不了的地方」為探險旅遊的宣傳,實非國土開發的最佳模式。好山好水是上天賜給台灣的禮物,不要在我們自己手裡造成「好危險」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