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9/05 02:04:24瀏覽1721|回應1|推薦6 | |
I see trees are green I see skies are blue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I hear babies cry 這是爵士大師Louis Armstrong舉世聞名的一首歌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這首充滿愛、希望的和平之歌,此時此刻聽來卻像是種諷刺。 Louis Armstrong出生於紐奧良-一個風情萬種、繽紛繁華、充滿爵士藍調韻味的城市,這個城市,是爵士樂的首都、頭號重鎮,喜好爵士樂的人們絕不會不曉得紐奧良之於爵士樂的重要性。 「What a wonderful world」或許不是僅侷限於描述紐奧良這個城市、美國這個國家而已,然而這樣的旋律、這樣世界祥和的意境卻是源自於紐奧良這個城市;如今,紐奧良一片水鄉澤國、人民痛不欲生的影像,恐怕Louis Armstrong看了也都不禁得潸然淚下了。 美國、美國,多少世界人類眼中超級富足、超級強盛的泱泱大國,面對大自然卻也如此不堪一擊。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連結上網路,呈現在世人眼前的盡是一幅慘不忍睹的畫面:災時人民逃離家園的倉皇驚恐、災後搶殺擄掠的道德淪喪,以及此刻求助無門、怨聲載道的無奈悲痛;讓人不禁懷疑這真的是昔日強盛的世界霸權-美國嗎?
南亞大海嘯為世界各國所帶來的震驚猶在眼前,如今,紐澳良的景象,與第三世界國家當初遭遇災難的情形,幾乎如出一轍,比照兩次災難的照片,讓人分不清哪個是紐奧良?哪個是第三世界國家? 天災固然可怖,然而更令人心驚的則是人禍;當一向以專業聞名的國際媒體CNN,其主播在播報卡翠納颶風災情時的忿怒、失控及對政府指責等,種種被認為是主播不該出現的失態表現通通上演時,那麼,我們很難不將此次的災難指向「人禍」。 尤其,比照九一一時紐約遭受恐怖攻擊後與紐奧良受颶風侵襲後,民間對於災難的反應及態度,則更令人生氣加憤怒,因為,很明顯地,政府在這次救災的行政效率上,出現了大紕漏。 偏偏紐奧良這個地勢本就低窪的城市,裡頭住著的人民卻大多是身分、地位、財富都居弱勢的黑人,弱勢的人群住在緊鄰高河岸的低窪地區,他們-可想而知便更加地不堪一擊了。 但事實的真相究竟為何?美國難道真如此不堪一擊?難道過去的國家威望都是泡沫幻影嗎?我想,以一個能出兵伊拉克、能在國際事務斡旋扮演老大角色的美國,絕對也必須要具備處理及應變災害的能力,至少是災後的重建復原能力。 我實在不願意將救災進度緩慢的原因與紐奧良居民的「顏色」聯想在一塊兒,然而,當紐奧良的黑人住民透過電視畫面嘶喊:「我們是黑人、我們不被重視」時,就算政府沒有這樣的原意,但政府救災緩慢的事實擺在眼前,身為政府的難道不該檢討為何讓人民有這樣的感受嗎? 說起來,這世界多麼不公平,即使在標榜自由、平等、人權的美國亦如是,What a Unfair World! 在紐奧良,颶風來襲的大撤離,有錢有勢有地位的人雖然情勢一樣慌亂,畢竟最終逃離了這座遭侵略後的死城,剩下的,或許仍有其他白人,但事實是多數原本就沒什麼錢、沒什麼資源也沒車的黑人,「他們將椅子坐墊中間的部份挖洞當作馬桶」、「有些婦女還被強暴」,這樣的情形卻不是個案。 我們也看到了道德淪喪的紐奧良,趁火打劫的情形天天都在發生,若屏除了一些真正不懷好意的竊賊,不少人只是為了「生存」,只是為了自己以及孩子家人能夠填飽肚子,換作是我,在面臨生存的緊要關頭,我亦不敢保證,為了對抗飢餓我仍能堅守社會常綱,人類長久世紀以來引以為傲的文明秩序、秩序文明,最終竟也得向大自然低頭、向人類面臨飢餓時的慾望低頭,美國-這個高度文明的社會,這次的災難便是最好的例子。 人類追求的最高價值是什麼?財富?知識?族群平等?和平?還是天人合一?其實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然而,當電影「明天過後」的劇情從南亞大海嘯到美國紐奧良颶風,一次又一次不斷地重演時,對於人類一向引以為傲的高度科技文明的社會,是否應該以更反省、謙遜的態度來面對呢?或是繼續沉醉於昔日價值觀的美夢,在夢裡高唱What a Wonderful World? 恐怕,到頭來只能是What a Terrible World!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