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東京明治神宮,信仰與文化,我初體驗。
2014/08/19 23:35:46瀏覽1868|回應0|推薦25


對於不同的文化,我顯然有點井底之蛙,這就是我旅行的意義。信仰與崇拜,是一個人的支柱,啓蒙,心靈寄託。在日本旅行,到不同的寺廟神社,我體會到舒適及沈澱。世界的和平,靠的是謙卑,禮讓,體會,和睦。去旅行,我的目的是,探索別人的傳統文化,了解各國的宗教信仰,體會繁華的發展。



“明治”,從中國晚清歷史看到,即清光緒欲效仿明治維新為改革,最終戊戌變法失敗。在明治時期日本經過改革,終取得大跨越地進步。天皇恢復權威,取代封建時代的德川幕府。生產力極大發展,日本 積極現代化及西化。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擠身世界列強之中。



搭JR山手線(Yamanote)到原宿駅,是最靠近明治神宮,當然方便。明治神宮,啟用於1920年,仍供奉明治天皇及昭憲皇后的靈位神社。1945年4月14日,明治神宮的主要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1958年11月重新建造完成。 在日本神道教傳統中,將重要人物供奉為神明相當常見。



走進明治神宮,起於原宿駅旁的神宮橋,參道交會之處立著日本典型的大鳥居(日式牌樓),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形狀如“開”字。又為何稱為“鳥居”呢?日本人認為,鳥類不能接近神社,故在神社正門前設置鳥居,表示讓鳥類在此居住,就不會飛進神社了。原始的鳥居在1966年(昭和41年)因遭雷擊而損壞,現存的鳥居則是在1975年(昭和50年)間向台灣的振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現林班道商圈)採購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依照1920年(大正9年)的形制與寸法重建而成。鳥居上的菊花紋章,是日本皇室家徽,即十六瓣八重表菊纹。










幽靜寬敞的森林參道上,二排酒樽顯得格外特別,一排是“清酒菰樽”,另一排是“葡萄酒樽”,這些酒樽是各地為了感念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的聖德而朝貢的。整段寬闊的參道上舖設著鵝卵石,鵝卵石的意義是清淨除邪,可為祭拜者安定靈魂。漫步在這寧靜的碎石大道,巍峨的高數,徐徐的風,感到涼爽。





十一月初到日本東京。我來得恰到好處,神宮主殿前,正進行“神前婚”,氣氛莊嚴隆重,一對新人穿著日本傳統禮服(女:白無垢)。並由神官領著,到神殿前舉行結婚祈願儀式。相信,出席著多數為新人雙方親戚出席,真是難得一見的日本傳統結婚進行式,大開眼界,讓人賞心悅目,熱鬧萬分。看見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是一種欣賞的喜悅。







在神宮內,讓我愛不釋手的是,許多盛裝打扮的孩童們。男的英姿十足;女的可愛無比。一下子忍不住,就接近他們,很光明正大的向他們照相。日本的爸爸媽媽都是師哥美女,那是當天遇見的,如此吸引人目光,孩子也不例外,有種“目不轉睛”的心情,好可愛!每年的11月15日,五歲的男孩,七歲與三歲的女孩,都要被隆重打扮,穿上傳統的服飾,前往神宮謝恩祈福。









明治神宮,莊嚴肅穆的氛圍。秋天的氣候,加上茂密的叢林,風吹得有點散逸的感覺。除了繪馬,在神宮大殿前,繩子綁住二顆大樹,叫做《夫妻楠》。這是祈求家庭合樂,夫妻圓滿的信仰之一。看見日本美女,站前大樹前,雙手合掌,虔誠的祈禱。木制箱子是《納箱》,如果要捐獻香油錢就投進這個箱子裡。


喜歡明治神宮的綠意清幽,高樹遮蔭,沈澱卻有種心靜自然涼的感覺。明治神宮,叫我想念幾番。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uguste08&aid=1637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