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泰國-清邁的長頸村,美態還是折磨?
2014/08/07 21:20:35瀏覽1359|回應0|推薦19


怎麼樣的風景,也會有欣賞它的人。二十幾年來,第一次接觸少數民族,就在泰國清邁的長頸村。這裡是喀倫(Karen Tribe)泰北少數民族之一,從緬甸逃至泰北的難民,為了避開內戰與尋求安定生活。十幾年前,一群長頸族人翻山越嶺到泰北落腳、把湄宏順的山窝當成第二故鄉。僻壤村莊,這裡不是世外桃園,少數民族長期居在山區,沒有對外面的世界接觸。村落彷彿沒有電源,但打聽之下,電源全村統一。這一點,我是幸運的地村人。




長頸村,我見到族群中皆是女性,脖子帶著很重的金屬銅圈。她們快樂嗎?我沒有用她們熟悉的語言發問。但從她們的面部表情可以知曉,大家是樂在其中。當中,有一位六十歲以上的老婆婆,坐著彈琵琶娛樂大家。姑娘們是如此甜美,大家都不畏懼外來者,俐落大方地跟旅客合照。



從中得知,婦女從五歲起就戴銅圈,十歲時再以一條條銅圈環繞在頸上。膝蓋下也是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五歲時的粗度。隨著歲數增長,頸上再繞幾圈直至二十五歲。長頸女頸上的銅圈可達二十五圈,重五至十千克不等。




這是美態,還是避免野獸對脆弱的脖子做攻擊?時代的女性,站在時尚的尖端,豈能接受這種重重地的枷鎖。一旦戴上銅圈,彷彿這些女性就等於一輩子上了枷鎖,因為她們的頸部肌肉會變得十分脆弱,離開銅圈頸部就有斷裂的危險。一般上,長頸族女人只會在清洗的時候才會取下銅環。因為迷信及風俗,當年的女性開始戀上銅圈。




在這裡,她們沒有受課程式的教育、沒有市區的生活方式,大家都自立更生,多以製手工藝品售票賣,來維持這個民族的生活。為了改善落人的生活,泰政府也把這個地發展成泰國北部的旅遊業之一,對外開放長頸村,讓一些喜好獵物的遊客參觀。這簡單樸素的生活,我當下感到,我還能奢華什麼?




或許每個人持有不同想法,但世界總有存在著不可理喻的歷史根源,下一代也可能遭受殘酷的命運。譬如中國當年的“三寸金蓮”即纏足,女子自幼兒期時以布緊纏雙足,使足骨變形足形尖小,古時女子小腳為美。辛亥革命後,終被先近文明熏陶下,改變這種殘酷的生涯。有朝一日,長頸族可能會漸漸消失,這非一般新時代老百姓能接受的文化,宛若受盡折磨。

















我想馬來西亞也有此風景,如砂勞越的部落。“上比維杜不足、下比羅赵有餘”,在世界強國面前,我國如此渺小;但比起落後的國家,幸福終究圍繞。知足常樂的哲學,在生活的過程中,就慢慢學習。我也因旅行,開啟個人的正面想法,從中學“做人”的道理。

者:郭進川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uguste08&aid=1588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