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北京故宮,是姓“朱”還是“愛新覺羅”的?紫禁城,人類可以去的。
2014/07/26 22:31:31瀏覽7970|回應0|推薦12


出走有原因。但,悲劇一直發生,毛骨悚然。天佑,我們不斷地祈禱,希望實現沒有止境地夢想。旅行沒有忘記危險,只是我們都認為是幸運的。世界越來越渺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這是發明與發現的成果。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是歷史。我出走,歷史離不開我的計劃範圍。當愛上某個朝代,某個國家的歷史,我不當一位不出門的秀才。

 

我沒有熟讀清朝的史學。沒落的朝代,兩千年的皇帝制度,在愛新覺羅姓氏家族結束。距離現在,大約一百年,或是愛新覺羅的後代,依舊生活在這個時代。他/她們是否幻想自己本來就是皇室貴族?這是我的猜測,我很想了解,很想見一見愛新覺羅的後代。我,是那條根不對勁了?



愛新覺羅。溥儀,一位至高無上的皇帝,最終落為,第二世界大戰後,撫順戰犯管理的改造戰犯之一,成為清朝最後一位“傀儡皇帝”,特赦後,成為一位北京普通老白姓。他的故事,一直讓我很好奇。歷史,無法竄改。我假設,如果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成功,君主立憲走上中國政壇,那現在的情況是否不同?今天中國或許不是共產黨國家,沒有國民黨的記錄。紫禁城的主人,應該是愛新覺羅吧?君主立憲國如英國,日本,馬來西亞,國王是象徵;政府首腦是人民代議士(贏得選舉)。



朱紅城牆,滄桑幾回。皇宮風雲,老百姓猜測雲雲。城門攻破,封建皇朝失敗。皇宮,不再是皇宮;是古代遺產。紫禁城,又北京故宮博物院,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明清兩朝皇宮。也經過多次的戰爭,惟保留完整。如果,紫禁城是一間家 ,大得無法想像?



宮廷風風雨雨,爾虞我詐,皇子覬覦皇位,女人勾心鬥角,暗濤洶湧,放冷箭,爭風吃醋,宮女太監謀財害命。。。這是,宮廷劇的劇情。清朝的歷史,就在北京,核心就是紫禁城。後方天安門廣場,前方就是巍峨的皇宮,我愣住。我,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宮。我,畢生難忘,紫禁城是中國的驕傲,當年的建築藝術高超。沒有科技,只有勞工的刻苦及堅辛。皇宮各皇殿,房間的建造大同小異。出天安門東門站,一路從午門進,神武門出,花了大約六個小時,走遍紫禁城。





午門,紫禁城的正門。明清時期的許多大典如獻俘禮、頒朔文等在此舉行。午門城台上的明廊內安設鐘鼓,每當皇帝從午門出宮前往社稷壇及天壇、地壇等壇廟舉行祭祀典禮時,午門上鳴鼓;皇帝前往太廟祭祀時,午門上則擊鼓;若是宮中舉行隆重的大朝會,午門上則鐘鼓齊鳴。從午門進入,這就是皇帝的家,我雞皮疙瘩,有生之年竟然可以踏入一座輝煌的皇宮。開始探索,手上一張地圖,玩轉紫禁城之旅,看看我們熟悉的宮殿(從電視劇)。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舊稱紫禁,始建於公元1406年(明永樂四年),建成公元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占地七十二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八千七百餘間,四周圍繞高約十米的城牆和寬達五十二米的護城河。宮殿建築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分以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體,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主要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統稱“外朝”,後部包括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養心殿和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以及他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稱為,“內延”。另外 ,還有外東路太上皇宮殿及皇子居住的南三所,外西路太后院。



自明代第三個皇帝朱棣遷北京後,這里先後居住過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明代十四位,清代十位)。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攻克北京,曾短時期占領皇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紫禁城作為封建皇宮的歷史結束。1914年外朝辟為古物陳列所,1925年成之了故宮博物院。故宮是中國保存至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物,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民族風格。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遺產”。



了解皇帝皇后妃嬪的起居生活,也可以看到各宮殿的陳列。除此之外,在宮殿內,還有設專館讓參觀者,進一步了解當年皇宮內的收藏及用品等。當中包括:鐘錶館(奉先殿),珍寶館(寧壽宮),書畫館,玉器館(鍾粹宮)。親眼了解,紫禁城的建築藝術。皇宮“門”最多,不懂要用幾天幾夜,去記住所有“門”名稱,還有讓人混亂的方向。這可是累了當年的宮女及太監。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舉行國家重大慶典的場所。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三大節以及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公布進士黃榜(俗稱金榜),派將出征等重大慶典活動都在此舉行。從太和殿至天安門外,設有龐大的儀仗,太和殿前檐下設中和韶樂,太和門內設丹陛大樂,王公立於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齊集于丹墀內陳設“品極山”的御道兩旁。皇帝出宮御太和殿,午門鐘鼓齊鳴,殿廷樂隊相繼演奏,殿內外香煙繚繞,氣氛莊嚴肅穆,以顯示封建帝王的專貴和威嚴。













中和殿,皇帝由內延前往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或朝會時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員跪拜禮。凡遇親祭,皇帝於前一日御此閱視祝版,祭先農壇還要查驗農具。十年重修一次 的皇帝家譜修好後,恭進皇帝在此閱視,並舉行隆重的存放儀式。


保和殿,明代大典前皇帝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賜宴少數民族王公大臣。清初,后三宮修復前,順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並相繼將之易名為位育宮、清寧宮。順治帝大婚即在此舉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這里成為“殿試”的固定場所。“殿試”是科舉制度最高一級的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被錄取者稱“進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





奉先殿,明清兩朝於內延中祭祀皇帝祖先之處,即為皇帝家廟。每年元旦,冬至,萬壽,册封及先帝,先后聖誕,忌辰、清明等,都在奉先殿祭祀列祖列宗。每月初一,皇帝要親自向列祖列宗荐新(奉獻時鮮食品)。皇帝木蘭秋狝(xian第三聲)時親射的鹿、獐等獵物亦奉獻於此。


目前這裡是鐘錶館。東方的時辰及西方的時間,這裡的收藏已有百年,絕對讓你為之一亮。精緻的西方鐘錶,讓愛好收藏古董者,可是垂涎三尺。









乾清宮,是皇帝居住並處理政務的寢宮。雍正皇帝即位後,將寢宮移至養心殿,這里就成為舉行內延典禮活動和引見官員, 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乾清宮殿內寶座上方悬掛清順治皇帝親筆題寫的“光明正大”匾額後是雍正皇帝創之秘密建儲後存放建儲匣之地,匣內藏皇帝選定並御筆親書的皇位繼承人名字,皇帝死後,取下匣子,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








養心殿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西元1537年),清雍正年重修,作“工”字形建築,分前後兩殿。自清雍正以後,皇帝寢宮移至後殿,前殿成為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接見臣工的地方。前殿正中明間設屏風寶座,上懸雍正帝御筆“中正仁和”匾,這裡是皇帝接見大臣,舉行常朝的所在。東暖閣是同治、光緒皇帝年幼時,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溥儀在此召開“御前會議”,作出退位決定。西暖閣正中設坐榻,上懸雍正帝御筆“勤政親賢”匾,這裡是清代皇帝批閱奏章,或與親近大臣密商之處。西暖閣西側另一小室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書房之一——“三希堂”。 三希堂,原名溫室,清乾隆十一年(1746)因收藏晋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之寶,而更名三希堂 。






永壽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樂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毓德宮,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始名永壽宮。明代為妃嬪居住。明清史上唯一在冷宮出生德皇帝明孝宗德生母紀宮人曾在此短暫居住。明神宗皇帝因災異屢見,亦曾齋居於此。清代為后妃居住。清順治帝德董鄂妃,雍正帝皇后,嘉慶皇帝德如妃都在此居住過。永壽,出自《論語》,表示對仁,壽德祈求。


養性殿,乾隆帝預備歸政後的起居之所,實際並未住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在此賜宴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貝勒等。晚清慈禧太后住樂壽堂時,在此殿東暖閣用膳。光緒皇帝曾居養性殿,並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同慈禧太后在此接見外國使臣夫人。宣統元年(1909年)上隆裕皇太后徽號時,王公大臣在此行慶祝禮。











太极殿,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乾清,坤寧兩宮火災後,明神宗朱翊鈞曾在此居住十年,成為明清歷史上唯一在此居住和處理政務的皇帝。清代為后妃居住。逊帝溥儀出宮前 ,同治帝的瑜貴妃曾巷在此居住。







長春宮,清代為后妃居住。清乾隆帝孝賢皇后曾在此居住。乾隆十三年(1748年)孝賢皇后病逝后梓宮停放於此。孝賢皇后病逝後,乾隆帝下旨,規定長春宮保持孝賢皇后在世時陳設,不再住人。逢年節令悬挂孝賢皇后像。同治、光緒時,慈禧太后亦曾在此居住。





鍾粹宮,明朝主要舷妃嬪居住,一度為皇太子宮,清代主要為后妃所居。慈安太后及光緒隆裕皇后曾居於此,其中慈安太后在此宮去世。


延禧宮,前殿明清時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富察氏、成貴人曾在此居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毀於火。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議復建,后未行。宣統元年(1909年)在宮殿原址建水殿三層,以石材金屬作棟、玻璃為墙、可置水觀漁。隆裕太后題曰“靈沼軒”,俗稱“水晶宮”。

寧壽宮,乾隆皇帝準備當太上皇時在此宮祭神。乾隆帝八十壽典、嘉慶帝五十壽典,曾在此賜宴皇子、王公大臣。


景仁宮,明代為妃嬪居住,清代為后妃居住。清順治帝十一年(1654年),玄燁(康熙帝)出生於此。雍正帝熹貴妃(康熙帝之母崇慶皇太后)、咸豐帝婉妃、光緒帝的珍妃曾居住此宮。







延禧宮,前殿明清時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富察氏、成貴人曾在此居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毀於火。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議復建,后未行。宣統元年(1909年)在宮殿原址建水殿三層,以石材金屬作棟、玻璃為墙、可置水觀漁。隆裕太后題曰“靈沼軒”,俗稱“水晶宮”。





九龍壁,清乾隆帝改建寧壽宮殿區時建造的皇极門琉璃照壁,因壁上飾有九條蟠龍,稱“九龍壁”。上頂為黃琉璃瓦廡殿頂,下部是漢白玉須彌座(基座)。壁高3.5米,寬29.4米,由270塊琉璃飾件拼接而成。整幅壁面以海水為襯景,波濤雲氣中六組山石將湯龍分隔,一條黃龍居中,藍,白,紫,黃八條龍分布左右。九龍壁寓有中國古代代表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數如壁面有九條,廡殿頂有五條脊,正脊也有五條等。





皇极殿,是乾隆帝準備歸政後當太上皇時臨朝受賀、舉行典禮的地方。嘉慶元年(1796年)元旦,乾隆帝傳位嘉慶帝,在太和殿舉行受大典,初四日在此舉辦“千叟宴”。慈禧太后六十壽典在此舉行;七十壽典,在此接見外國使臣祝賀。慈禧太后梓宮(棺材)葬入陵寢前,曾暫時安放於此。







明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建成,清順治十二年(西元1655年)重修。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后妃居住的地方。咸豐二年(西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裡居住。咸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裡生下同治皇帝。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后,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並重修宮室,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院內遊廊墻壁上的題詞,即當時大臣為慈禧祝壽的萬壽無疆賦。


暢音閣,是宮中最大的戲台。如分三層,上,中,下分別為福,禄,壽台。壽台面有五口地井通禄台。井下或井旁設有演出時將人物和背景托出地面,或從上送下的絞與辘轳架,營造神仙鬼怪上天入地的逼真場面。上演大型戲劇時,三層均有演,可容納千人。此閣朝北,與帝后賞戲的閱是樓相對。

閱是樓,樓分兩層,是皇帝、皇后等看戲 的地方。每逢元旦,萬壽等重大的節日,帝 ,后和王公大臣都來此看戲,大臣分列兩側回廊。慈禧太后六十壽典時,曾在光緒帝 ,后,和王公大臣陪同下,在此看戲十餘天。








珍妃井,珍妃是光緒帝的寵妃,她同情並支持光緒帝的變法維新的主張,慈禧太后扼殺戊戌變法后,光緒帝被囚禁在瀛台,珍妃則打入冷宮。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仓皇出逃,行前命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次年后打撈出遺體葬於西直門外,1913年移葬清西陵之崇陵(光緒帝陵)妃園寢。后人重新製作井口,不再使用。

珍妃(1876-1900年),姓他他拉氏。1888年與其姐同時被選為光緒帝之嬪,1894年晋為珍妃。1900年被推入井中淹死,次年從井中打撈出遺體埋葬,追封為貴珍妃。其姐瑾妃在貞順門東側門房為其設靈堂“懷遠堂”,書“精衛通誠”匾,並製作龕供“珍貴妃之神位”以展哀思。






《周易》“天地交泰”,交泰殿處於乾清宮(天),坤寧宮(地)之間。殿內正中設皇后寶座,上悬康熙御書“無為”匾。清代每年元旦、冬至、千秋(皇后)在此受賀;去先蚕壇祭祀前,皇后來此處閱視采桑工具。



坤寧宮,明代皇后寢宮,清康熙朝治將東側兩間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帝以及逊帝溥儀大婚時均先在此居住,再遷居別宮。清順治年間,按滿族習俗將西側改建為薩滿祭祀場所。








御花園,東西寛130米,南北長90米,占地近12000平方米,是紫禁城內年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宮廷園林。御花園是明清兩皇帝、后紀玩賞游樂的御苑。清代曾在此選秀女。







讀書,不如親自走一趟,完完全全體驗到明清故宮的輝煌。當然,沒落了!留下的是人類的文明,人類偉大的傑作。我,必然還是會回到當年一個人,逍遙皇宮。我並沒有把所有的宮殿一一走完,那是一些宮殿進行維修,所以封館。

可以遊覽:http://big5.dpm.org.cn/gate/big5/www.dpm.org.cn//shtml/542/@/96665.html

當然,宮殿的內容介紹,一些抄於紫禁城宮殿前的看板;一些參考書本。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uguste08&aid=1543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