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人皆渴望。
自鐘子期那兩聲「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的慨嘆之後,
高山流水便成了人們心中期盼的知音妙曲。
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是無法複製的樣本。
獨一無二,可以讓人孤高,讓人驕傲,也可以讓人感覺無以復加的孤寂。
孤獨,偶爾來訪,可以是愉悅的,
因為你可以藉此機會靜靜思考,
回味,享受一個人獨處的幸福。
如果一個人長期被孤獨糾纏,那便會抑鬱,便會無助。
思想與情感是需要交流的,就好比是兩泓潭水,
老死不尚往來,不過只是兩灘死水;
然而,如果有了交流,那就是兩個鮮活的生命之泉了。
像俞伯牙,縱然他琴拂得音如天籟,響徹行雲,
沒有子期的善聽,琴音不過凡音,也失去了迷人的魅力。
人的一生裡,能遇到知音的人們是幸運的、幸福的。
有知音在心,在身邊的人,
你總是能在他們的臉上看見洋溢著的自信與希望,
那種幸福的笑意很明顯地就是從心底散發出來,
這樣的人,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遇到了不幸,
他們也不會沮喪不會氣餒,
他們的鬥志永遠都是昂揚的,
最終他們會書寫一頁飽滿的生命記錄。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已者容。」古人如此崇尚。
翻開史冊,古人的那些堪稱驚天地,泣鬼神的知己知音的故事,
現在聽來,依然令人不禁為之動容為之唏噓不已...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瑟瑟秋風中,面對反射著寒光的易水,荊軻慨然悲歌。
明明知道此去便是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可他還是義無反顧,不是不惜受之父母的生命而是為了燕太子丹。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一邊六軍整裝待發,一邊臨表涕零,以諸葛聰穎卻苦心輔佐昏君阿斗,
實乃是阿斗受了前人的蔭庇,就只因為劉備的三顧茅廬,
諸葛亮心甘情願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與柳宗元那「一死一生臨老頭」的誠摯之願更是感動至今。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知音相伴也如曇花一現,
教人感嘆:知音難遇卻是易失。
陶翁素琴輕拂之音,接輿狂歌之意,幾人能懂?
仔細回味,那些不勝枚舉的知音故事,
早已是遙遠得沉入了歷史,
現時社會裡,去那裡閱賞這樣的故事呢?
時下社會如河,流淌的卻是物慾。
鋼筋水泥立起了當今人們柔軟心靈的銅墻鐵壁,任你衝鋒殺伐,它依然巍然不動。
人人武裝自己,誰又能看得到誰的心柔軟與自己相似?
靜靜地捧起一本書吧!
開心的時候,它能陪你開心,能讓你的心靈舒展自如;
傷心的時候,它會娓娓訴說著人的一生裡,
失意事常是十之八九,輕輕撫平你的傷痛;
失敗的時候,它會告訴你,這世間有多少人失敗過,
有多少人是咬緊牙根,挨過了風雨,終於見到彩虹;
成功的時候,它會告誡你得意千萬不可忘形,
你征服了一座高峰,後面還有更高更多的山峰等你攀登、挑戰。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高尚的靈魂,
讀書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在對話。
讀書時時讀,知音就時時在,希望就如影隨形。
知音一如愛情,可遇而不可求,
如果執意要尋覓,那就低頭向書裡找吧!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依我看來,那黃金屋不僅指物質、更指精神財富,
那顏如玉,自然就是我們現代人所渴慕的紅顏知己了。
滾滾紅塵,漫漫旅途,有知音知己追隨左右,實乃人生幸事!
一卷在握,忘卻世事紛擾,不知今夕何夕,
低首問書,便是問了知音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