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4 23:09:18瀏覽1960|回應0|推薦6 | |
週六。這天的預定行程是搭乘瀨戶內海景號(瀬戸内マリンビュー)前往吳市。因為一天只有一列往返,所以在下午發車前,半天的時間要逛哪些地方就傷腦筋了,直到週五在因島過夜時還一直在考慮。 土生港。早晨的候船室,連小賣店都還沒開門營業,因為出發的早,就沒在飯店吃早餐,而到超商買了飯糰。因為吳線列車班次不多,為了能多跑幾個地方參觀,所以決定早一點出發。 清晨的港口,怡人的海風,天氣看來也不錯,很適合出門。(沒想到不久後下雨了……) 土生經重井往三原的高速船。在土生港上船的人不多,不過到重井的時候,就有不少人上船了,乘客大部分都是學生。 在三原港下船,走不多時,穿過地下道,就到了JR三原駅。 車站內有個樓梯,通往車站後的三原城跡。三原城是小早川隆景的時候修築的,原本城濠連通海水,水軍可由海面直通城下,漲潮時從遠方看來,城就像浮在海上,所以又號稱「浮城」。不過明治後,山陽本線貫穿本丸,所以剩下的遺跡也沒多少了。 如果沒有解說牌,這裡就像只是個普通的公園而已。 回到三原駅。三原是山陽本線和新幹線的交會點,也是吳線最東邊的車站。吳線的主要車站月台上,都設有突顯當地特色的站名牌,三原的特產是章魚和達摩。 吳線是全線單線通行,沿途部分路段緊貼著海岸。過去,因為軍艦常通過附近水域,吳市附近又有許多軍事設施,所以列車通行時,還得用百葉窗遮住乘客的視線。現在,在和平的時代,海面的景色反成了觀光的賣點。 到了竹原駅。竹原的看板娘是輝夜姬,不過竹原和竹取物語的關聯似乎只有「竹」字而已。這有點牽強哦! 市內也隨處可見竹取物語的裝飾。這是一根輸水管。 竹原在平安時代是京都下鴨神社的莊園。過去在附近開墾,發現土地鹽分過高,不適合耕作,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後來就在此開發鹽田,竹原就經由製鹽而繁榮。在江戶時代,竹原一直是鹽業的重鎮,因此竹原一帶不少商家,這些商家積極吸收茶道等京都文化,故而文風鼎盛,學者輩出,也留下了現在的竹原老街。 松阪家住宅。這是江戶時代的商人宅邸。 直到近代,這間住宅都一直有人使用,雖然有所改修,但還能一窺當年豪商的生活。 初代竹原郵便局。門口的郵筒和1871年創業時所用的郵筒是同型,郵局雖已遷移,但郵筒仍可正常投遞,郵差會定時來收。 在竹原老街的東側,階梯的上方是西方寺。 山門。西方寺以其觀音堂而聞名。 本堂。 面向本堂,右邊又有一座階梯,通往觀音堂。 西方寺的觀音堂,又稱普明閣。 竹原號稱「安芸小京都」,而普明閣則是模仿京都清水寺。雖然規模小了點。 普明閣的舞台,雖然和清水寺的舞台相比,是小了幾號,但從舞台上可一覽竹原市區風光。 竹原市歷史民俗資料館。 過去竹原因製鹽而繁榮,這裡就介紹那一段歷史。 草鞋、草蓆的編織一直是古代常見的手工業。 隨著製鹽技術的流傳,競爭對手增加,鹽價不像早期那麼好了,試圖轉型的竹原商人便投入釀酒,所以竹原地區有不少有歷史的酒廠。 到竹原時,開始飄起毛毛雨,參觀資料館時,雨勢大了起來。在小雜貨店稍事歇息,看看天氣會不會轉好。 在小雜貨店買了些金平糖和水果乾充當點心,不過雨勢愈來愈大,為了不耽誤時間,決定在雨中走回車站,到安芸津再逛一下。 偏偏事有湊巧,刷卡進站後,就聽到廣播宣布,竹原站西方發生事故,吳線不能通行。就這樣,我被卡在竹原月台上進退不得。結果在搶通前,就等了兩個鐘頭。只得放棄安芸津,趕回三原。回到三原,才剛買好票,海景號就準備發車了,好險在最後一刻勉強趕上。接下來就直接坐到吳市,這個日本著名的軍港。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