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足下癢 不一定是香港腳 高雄皮膚科部落格|醫學美容|淨膚|飛梭雷射|微整形|玻尿酸|微晶瓷|痘疤|除毛|肉毒桿菌|喬雅登|Juvederm|淚溝|隆鼻|法令紋
2010/06/05 20:59:28瀏覽1820|回應0|推薦2

高雄皮膚科

足癬是由黴菌中的「皮癬菌」所引起,所以香港腳可說是皮膚的「發黴」。這些黴菌喜歡吃角質,喜歡生活在陰涼、潮濕的環境。因此,腳底容易出汗,每天需要長時間穿著密不透風的鞋子的人,就容易得到足癬。 

  足癬一般分為四型,以前三型較為常見:

1. 趾間型病患趾縫(尤其是第四趾間)可見到皮膚濕潤、糜爛、脫屑及裂開。


2. 厚皮型角質很厚很硬,甚至硬到裂開。病人通常不會覺得癢,但總覺得長年以來,腳底不斷地脫屑、增厚,刮了再長,長了再刮。


  這群病人通常就是足癬的傳播來源,因為病人不覺得癢,就不會認知是足癬,也就不會尋求治療,不斷脫落的皮屑留在地板或共用的拖鞋上,就會造成傳染


3. 水泡型通常可見足底形成許多小水泡或膿皰,通常很癢。

4. 潰瘍型併發細菌感染,出現進展快速的水泡或膿皰,甚至表皮剝落而形成淺淺的潰瘍。

 

  以上四種型可單獨存在,也可混合存在。其中,水泡型香港腳在診斷上常常與「汗皰疹」混淆。

  汗皰疹好發於手部及腳部,當發生在腳底時,會形成群集、劇癢的水泡,這些水泡通常較深層,不易破裂,常常分佈於腳掌或腳趾的邊緣。在一兩個星期後,這些深層的水泡會乾掉,形成一圈一圈的乾皮屑輪。也因為有這些水泡、脫屑的現象,一般民眾常常就會與足癬引起的水泡及脫屑混淆,以為會癢的就是香港腳。

  有經驗的皮膚專科醫師大多能清楚鑑別診斷這兩者,但有時實在非常難以區別,就要進一步用顯微鏡檢查皮屑或作黴菌培養,才能精確診斷。

  反過來說,得了足癬,並不表示就不會有汗疱疹,這兩個病不但可以並存,甚至還可能合併念珠菌或另一種「紅癬」感染,讓病況變得更複雜,必須依輕重緩急治療,才會有效。

  很多人覺得,既然足癬不一定會癢,反正只是外觀不好看,不一定要治療,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

   足癬若不治療,可能產生其他相關疾病,首先,不管是那一型的足癬,都很容易使皮膚產生小傷口,肉眼看不到的細菌趁虛而入,造成小腿的蜂窩性組織炎。若病患同時又有糖尿病,則蜂窩性組織炎可能變得更嚴重。再者,足癬的皮屑有可能會造成傳染,可能傳給自己或家人,造成手癬、體癬、股癬或灰指甲等。

  在治療方面,建議民眾還是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坊間販賣的外用藥膏,常常是同時含有類固醇、抗細菌及抗黴菌的複方藥膏,美其名可對各種皮膚病「通殺」,但這些複方的藥常常只在一開始有效,可快速消炎,一段時間後,很快就會復發,甚至比原來還嚴重。這也可以解釋一部分病人擦藥後仍反反覆覆發作的原因。

  一般醫師會依病灶型態,給予水劑、凝膠或乳霜類的抗黴菌藥。對於厚皮型,可能會加上去角質的藥膏以使抗黴菌藥膏更容易滲透,甚至有時需要搭配口服藥物,才會有較好的療效。若有灰指甲,也要同時治療,否則指甲的屑屑不斷掉落造成不斷感染,會讓足癬的治療事倍功半。

  在居家照顧方面,建議穿自己的拖鞋,保持腳部通風乾爽,避免腳部長期處於潮濕環境。襪子可選用棉質成份較高者,讓吸汗效果更好,且可選穿五趾襪,較能吸收趾間的汗。鞋子可噴上防黴劑,以防止環境中的黴菌再次附著。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exLin2&aid=410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