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載中載與尖載
2015/07/14 23:59:10瀏覽25576|回應0|推薦4



現在的電力公司會以燃料價格與發電量將發電機組區分成「基載機組」、「中載機組」、「尖載機組」,因應不同時段的供電需求。


基載電力:可以一天24小時持續產電的發電方式,不依照電需求而調整發電量,只要一直發電就可以。由於發電時間長,所以基本要求是成本低、發電量大。適合做為基載發電的就是可以長時間不用加燃料的核能發電與燃料超便宜的燃煤發電


中載電力:依照電力需求而調整發電量的發電方式。多數人生活通常是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白天的電力需求會比晚上高很多,公司行號上班要電、製造業工廠開工要電、電車行駛要用電,這時電力需求就會增加,發電廠的發電機此時就要開機發電,並隨時監控電力需求量,調整電力輸出量。到了晚上,電力需求量降低時,中載發電就跟著減少出力或是停機休息。適合做為中載發電的就是啟動快速的燒瓦斯燃氣發電


尖載電力:夏季用電尖峰時,冷氣耗電量激增,基載與中載全力發電都還不足以應付用電需求,就需要尖載電力來填補用電缺口。要能撐過這種用電高峰,可以快速產電的汽輪機、水力發電、燃油發電都可以做為尖載。


至於環保人士最喜歡的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是哪一種呢?是這三種不一類的「補充電力」,因為在急需電力時,未必有風、有太陽,這種要看天臉色的發電方式,是連尖載發電都不好用。

而是在有風、有太陽又是用電尖峰時,把這些發電加入電網系統中,可以稍微減輕尖載與中載的負擔。


我會這樣的比喻:就像上班族肚子餓,又還沒到用餐時間,吃些小餅乾之類的墊墊肚子,但是小餅乾不能當正餐。



有些環保人士很迷信一篇文章『基載的謬論』,作者是澳洲研究者Mark Diesendorf博士。文中相信「再生能源電力系統可以就像它所取代的骯髒化石燃料系統一樣可靠。」這作者指出澳洲的風力發電量很大很強,只要電網調配好就可以不用基載。



但是這作者始終沒告訴讀者,遇到沒風又沒日照時怎麼辦?就算是智慧電網,也只能做到分配電力,仍舊不會自行產電。


但是環保人士仍把這篇文章當神諭,他們根本看不出那篇奇文的千瘡百孔,只因這作者是有博士學位的洋人。就這麼單純的理由,他們就可以拋棄「交流電力是要從發電廠產出」的基本常識


台灣現在的問題在於,把中載電力當基載電力用。基載電力過低,理想占比應該是55%~65%,但是台灣卻只有41.9%,不足的部份以中載電力來替補。中載電力的理想是15%~30%,台灣卻占到48.3%。



曾經有反核人士嗆「美國拿頁岩氣發電,比核能發電還便宜」。

這種人就是不懂天然氣價格還有分成「管路天然氣」與「液化天然氣」兩種。

管路天然氣就是用從產地透過好幾千公里長的管子來運送到用戶端,所以只要鋪管與維護,就可以有天然氣使用,只要成本只有挖掘+裝管的費用。

液化天然氣則不同,除了挖掘成本,還要有液化、冷凍、船運的費用,所以費用遠高於管路天然氣。

這種電力分配使得台灣要一直燒這種加了很多額外費用的液化天然氣來發電,使得發電成本降不下來,台電持續虧損。

總有人罵「核四廠是個大錢坑,乾脆拆掉算了」。

核四目前已投入2800億,以整數3000億來記。看起來很多,但是這是16年工程期間的總花費。

台灣一年的天然氣發電燃料成本大約是1500億,民國103年甚至高達1900億。意思就是,兩年燒掉一座核四廠。這燒掉的燃料成本,是不可能回收的,就白白燒掉發電。這種有去無回的「燒錢」,才叫做錢坑。

而核四投資的3000億元,只要5年攤提就可以全部回本,剩餘的35年營運時間(核電廠使用執照一次是40年)都可以淨賺。

民眾如果要反對電價上漲,就該支持增加基載電力建設,而不是要求增加根本不能壓低電價的再生能源。



下圖中,線條平穩的就是基載發電,出電量不會隨用電量而調整。

上上下下起起伏的寬色塊就是中載發電,會隨用電量調整電力輸出。

最薄的部份,有時會不見的,都算是尖載發電,只要撐過用電最高峰就可以關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PERP&aid=2593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