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0/05 00:15:41瀏覽603|回應1|推薦7 | |
↑其實最近比較常看的是阿基師的59元出好菜! 有個朋友每次我打電話給她總先問候她的家人、閑聊一會後我一定要問她最近看了什麼書?她看的書很雜很廣,她說的我未必去找來看,有些很冷,但是我至少知道她最近腦袋裡流轉的是哪些思緒。 未必想跟她靠近一些,就只是關心。 謝謝小海問我最近看的書,給我一個機會好好整理那些瞎買瞎看的書。 大概從6月14日起我買了村上春樹的‘給我搖擺,其餘免談’後,我就宣告暫時不買書了。 本來以為蝦米上了國三我會比較忙,但是似乎沒差太多,反而多了一些時間。 於是,之後每次買書都有罪惡感,因為都跟自己說應該多看看蝦米的考卷,看看有什麼可以幫他講解一下的至少地理歷史公民我還行的可是他根本不太給我機會講解。 他總是說我好累我先睡一下,要不就是不用了老師講解過了。好慘,我真是無用武之地了,但是我就是擺脫不了那種罪惡感啊! 但罪惡感似乎就要用讓自己更罪惡的方式驅趕。就像小王子裡那個酒鬼用喝酒忘記自己喝酒的罪惡或可恥? 反正,書籍仍以每月5~8本的速度增加。 增加的書,都有理由。 第一種是專欄集結的書。 像 1.綠光往事 。2.目送。3.窮中談吃。 ﹝這在些文字在報紙或週刊幾乎沒有錯過,但總是要放在自己家中架上才安心。﹞ 第二類是延伸書,例如在綠光往事的128頁的‘執子之手’那一篇,詹宏志寫: 喬治‧史坦纳在他那本看似平靜無波的自傳《勘誤表:審視後的生命》裡,寫到童年時他的父親如何有心機的、循循善誘地教他讀荷馬的《伊利亞德》,教他愛上古典希臘文。… 1.就是這種書,像《勘誤表:審視後的生命》,的確看似平靜但有他的自得與憤怒,還有對人生的一些解釋。 2.另外一種延伸書,像《漫長的告別》。 錢德勒的推理小說。這是朋友在10多年前就看的書,但我沒有找來看,曾經買過錢德勒的另兩本書,但也沒看。卻因為村上春樹非常喜歡且翻譯成日文,我就買了。並不是很喜歡錢德勒那種調調,但我追問米爸覺得如何,也不希望他說不好看。 3.另一本延伸書也跟村上有關,是村上專家藤井省三寫的《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這是像參考書,也必備。 第三類,我叫‘套書’,家中有的作者,像董橋、村上、西西、舒國治、王安憶、簡媜、張蕙菁、南方朔、楊照、平路、陳芳明、白先勇龍應台張大春蘇偉貞蔡珠兒甚至宮部美幸吉本芭娜娜,不見得每本都有但幾乎都是齊的…。他們出新書,不買對不起自己和作者,因為那將是套書啊。 像李長聲出了《居酒屋閒話》之後,他的新書就成了吸引我的套書,一本一本買回來變成套。可惜分屬兩家出版社。 買了《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和《風來坊閒話》,都是閒話般的短文,也是閑來看個幾篇。 還有像馬家輝的《我們》,我喜歡他寫香港及港片,像《愛戀無聲》。 第四類,是隨意在架上翻的書。當然有驚喜也會有失望。這應該是買書最大的樂趣,無意中發現新作者或新文類,有種認識新朋友的感覺。 買這種書,書腰的驚人之語變得很重要也很關鍵。 其實我多年前發現保羅奧斯特的幻影書也是因為書腰!而這次買《外出偷馬》也是因為書腰文字寫著: ‘擊敗柯慈、技壓魯西迪,繼帕慕克之後最受矚目的IMPAC文學獎得主’儘管他的封面醜到不行照理說我是不會買的,但有另一行字悄悄吸引我,淡淡的: 痛不痛的事,我們真的可以自己決定。 真的,這書像書中場景般冷冽清寂幽遠,推薦給跟父母感情不深但是極在乎的朋友。 第五類是老朋友的書,像是赫塞的鄉愁。以前看志文版的,現在遠流出新版,你能不買就不買,但我喜歡他的新樣子,沒有考慮就買。而像張大春的‘我妹妹’出新版,我就不會買,今天回山上找出聯文版看一下就好了。 第六類是米爸可能會用到的書,我不一定看得下去,像《黑天鵝效應》、《如何成為採訪寫作高手》,但這類書我反而買得最大方,因為是工具書不必省。 說了這麼多,才要說到我最近看得最痛快的書, 一本是馬宜中的《他們的第一滴淚》。我一直是個愛聽流行歌曲的人也愛唱歌,這書是馬宜中為眾多歌手拍MV真實紀錄,一口氣看完有種唉人生就要活得這麼用力精采的感覺。 一本是尼克‧宏比的《如何是好》,中文名字有岐義,英文書名清楚多了: 《how to be good 》,我們都知道什麼是good,怎麼樣才是good,或如何當一個好人,像是捐贈、幫助別人、做好份內的事,但是別人的尺度對good的尺度跟你不一樣怎麼辦,像書中的老爸為了捐贈把孩子最好的玩具都捐了出去,而孩子反而因此變小偷這怎麼說?你幫遊民還把遊民帶回家,做太太的如何忍受? 還有一本,是《女人‧房子‧一本小說》,說不出來為什麼,接著看了威廉‧格那齊諾的另一本《一 把雨傘給這天用》,也還是想不明白喜歡的是什麼,也許是那種嘲諷、憂鬱的看生活的眼光,也許都要再看一遍。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