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續的會展場 (之3教育/之11文化)
2019/11/09 16:37:49瀏覽390|回應0|推薦0

368中山城興台淑世藍圖之3教育/之11文化

現在凡百事物都強調「永續」,「永續」的涵義,包括使用過的資源能回收利用以及減少廢棄物。維基網站的解釋是:可持續發展(英語:Sustainable Development,縮寫:SD),或永續發展,是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為前瞻的發展模式。

 

為了證明「中山智慧城」是永續建築,我當積極提出相關論述。日前看到聯合報刊登一篇「聯合筆記/拋棄式的會展建築?」且讓我借題發揮,論述「中山智慧城」具備永續的會展場的條件。

 

複合多功的「中山智慧城」是規劃「368中山城興台淑世藍圖」的基礎,詳請參閱多篇之前的部落格。上圖以紅線圈選「會展場」、「觀光工廠」,這兩者相輔相成,規劃在「教育」項下,屬於「觀光國」的內涵,也因兩者(及其它)所形成的「產業文化」,而豐富了「文化國」的內涵,如圈示。

 

「聯合筆記/拋棄式的會展建築?」文中有一段:

「台北花博當初園內的十四處建物也都是臨時建築,後來在循環永續考量下沿用至今。台中花博提出永續口號,如今應反思如何減少浪費。」打造發現館的建築師這麼說不無道理,所謂「循環永續」,指的是建築材料的重複利用,還是以建築物的生命周期思考?這涉及場地使用的彈性、會展永續價值,甚至城市發展規畫,如果流於一次性的會展思考,會展建築成了拋棄式建築,就充滿了矛盾

 

除了是建築材料的重複利用,還是以建築物的生命周期思考?」本文要強調會展建築中的創作展品、公共藝術品更要能永續,至少儘量延長其創作的光芒。

 

台北花博的建物原本要在展後拆除,在輿論建議下才留下來,但後來的利用度也不高。諷刺的是,園區內原有的足球場,在支援花博作為部分展場後,也就被轉場」而廢棄了足球場的功能。以都市治理的均衡準則看來是敗筆,足以減損花博的成就。

 

任何類型「會展場」應該結合都市計畫,裨益都市建設,增益市民休閒、教育及都市的觀光價值,而力謀其展出成果的延伸。例如花博夢想館有一項非常叫好叫座的展覽:工研院研發的「超薄軟性紙喇叭」,榮獲華爾街日報的全球科技創新獎。可惜隨著花博閉幕也就杳然無蹤,這跟會展建物未能永續利用同樣可惜。

 

哪個首長不希望彰顯政績,不希望將「超薄軟性紙喇叭」之類的會展設施永續利用?問題是要放到哪裏?管理維護支出?有無營收或邊際利用價值?總不能天天辦花博吧?

 

這就需要「中山智慧城」來解決問題,收納許多會展的精華,長期反芻為觀光資產,既可能增加這一座城的觀光營收,也最嘉惠城中學子和不斷來訪的遊客,長期享有美好的教育環境。

 

泛公有的「中山智慧城」擁有偌大的公共空間可資利用,依據余規劃的「優BOT」(詳參拙文:國發會如何命中五支箭?)由於各出資持分單位須提撥5%(政府30%)的建築空間,約定專用作為展演場、幼兒園、小學、公益活動、公共管理服務、圖書閱覽、公共食堂、室內體育運動場館,由城管單位規畫使用。因此也需要充實內涵而扮演聚寶城、大觀園、技職教育、環境教育的角色,綜合之,產生觀光效益。

 

這種供需互補,擴大利用,幾乎惠而不費的機制,可以收納公部門會展場之類的會後資源而繼續光大,也鼓勵私人租用空間成立典藏館,這些良性循環的作為,既是依循,也成就了「中山智慧城」的「能大乃容,大能化育」。

 

更值得把握的要領,是政府、企業將各種會展場就設在「368中山城」系列的城內,至少平衡分布在22縣市的首府城,辦理之前就洽妥需要流傳較久的展項,安排在適合的空間,展後不撤,一線城接近飽合時就推往二線城辦理。隨著建城和充實一座座有觀光元素的「中山智慧城」,既落實了「368中山城興台淑世藍圖」,也造就了觀光國。

 

「中山智慧城」本身就是永續的會展場,這麼說是根據本文第三段所指『「會展場」、「觀光工廠」這兩者相輔相成」』,詳請參閱拙文:「中山智慧城」之「優社宅」如何轉換為「優廠房」?六生基地」的「中山智慧城」設計了「觀光工廠」的空間條件,和不影響日常生產的參觀動線以促「生意」。

 

城裏不論大、中、小的建築空間,都可轉換使用為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型態的會展場,而且展場要多大就有多大,可以大到一整層,包括建築四角各有一座53米*35米的「四維樓」,光是「環場」的「串門走廊」加「內場」走廊就超過八百米,若還不夠就增加樓層。

 

最後要談「建築物的生命周期思考」的永續。『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以下簡稱LCA),是由建材生產、營建運輸、日常使用、到建築物拆解以至廢棄物處理等過程造成之環境衝擊評估。』 (參考網路資訊)

 

由於「綠色混凝土」的研製成功,2001年夏威夷建了一座印度教神廟,該廟基礎設計耐久永續年限>1000年,就是基於採用低收縮、低水化熱、低早強、無裂縫、晚期強度高的綠色混凝土。下圖取自「技師期刊 62 /2013.6/P.33 

基於「綠色混凝土」這項材料科學的突破,「中山智慧城」相當的自我期許追求千年永續的建築,以承載千年永續家屋,千年永續的會展場也在其中。這是可能的、必要的,「中山智慧城」以其超大型單一大樓建築,實現起來相對可行而獨擅勝場。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0435187&aid=1307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