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上)
2006/10/22 08:09:32瀏覽130|回應0|推薦0

 2月20日是這學期開學的第一天,一上課傻痴教授就給了我們一個研究題目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傻痴教授比文叔叔還要無厘頭,超級的無厘頭。我們的成績就是靠推論的成果而定*(註一),什麼時候要開推論會,全看他老人家的高興,天天充滿著被威脅感。

        「什麼?」莓花首先反攻起義。

        阿理接著說:「喂喂,傻痴教授,你是不是在開玩笑。」

        「是呀,那裡有這種題材,大家也知道這根本是沒答案的。」阿拉也叫了。

        坐在阿理旁邊的阿鳳,一反平常,拉了阿理的衣袖好給次,阿理才回過頭看她,阿鳳用右眼對他眨一眨,這是一個對此題材有把握的信號。左眼射向對面坐在梓兒旁邊的阿意,原來阿意也在向梓兒打信號。

        梓兒細聲的說:「傻痴教授,這提材是不是太難了,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耶。」梓兒的話語不正常,她是超級的好學生,教授說一她絕對是一,看來她已了解到阿意的意思了。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之下,傻痴教授更是得意非凡地說:「少囉嗦,這個題目就此決定了。」然後,捏著鼻子*(註二)大步的往室外走去。

        看到他走出研究室,我們圍著阿鳳和阿意問清楚狀況,聽了之後,大家都跳了起來。阿意晃一下頭說:「這個推論會會在復活節之前一兩天舉行,我猜一定會是4月14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西方稱之為 “Good Friday”。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這次的成績。」

        接著開始計劃如何戲弄傻痴教授。在這期間,我們三不五時的跟傻痴教授討價還價,要不就問他何時要推論…等等,大家充分表現演戲的天份,傻痴教授則樂得整天就等著看我們出醜。

        4月14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一大早,我們就在研究室裡乖乖的等著傻痴教授,8點35分了,他還沒到,大家開始坐立難安了。

        「奇怪了。」莓花剛說完,傻痴教授就走進來,右手抓隻活小黃雞,左手拿個蛋。

        「大家早啊。今天我們要推論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傻痴教授晃一晃手上的利器,臉上充滿不懷好意的笑容。

        「傻痴教授,你手上拿著什麼東西?」阿意裝傻,明知故問。

        「一隻小雞和一個蛋。」

        「傻痴教授,能不能借我看一下你的蛋?」智多星阿意又說。其餘的我們就看他表演單人相聲。

        「當然可以。嗯,拿去。」傻痴教授就把蛋遞給阿意。

        阿意拿在手裡看來看去,又傳給梓兒看,這樣一個傳一個的,傳到最後阿理的手裡時,阿理說:「傻痴教授這蛋是生的還是熟的?」

        「怎麼了。是生的啊,剛從超市買回來的。」

        「不對,好像是熟的呢。」

        「對呀,傻痴教授,我也覺得是熟的呢。」莓花說。

        接下來,一個接一個的點頭,表示贊同。

        「不會呀,我早上也煮幾個來吃,不可能這麼巧,這個是熟的。還是我拿錯了,也不對。怪哉。」傻痴教授摸著鬍子有點不相信。

        「那我們打破看看好了。」阿理就拿著雞蛋往桌子 “叩叩叩”,不客氣的敲了。

        雞蛋沒有破了滿地,只是蛋殼龜裂開而已。

        「傻痴教授,這真的是熟雞蛋。你可以去買樂透了,一定中獎。」阿拉走過去,拿起雞蛋左瞧右看的說。

        「啊…」傻痴教授嘴巴開得好大好大,如果有駝鳥蛋的話,正好可塞進他的嘴裡。

        這個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早已笑得東倒西歪,又不敢笑出來,大家的嘴巴繃得緊緊的,嘴角不斷往上翹一翹,兩旁的臉頰憋得好酸喔。

        過了好幾分鐘的反衝期,傻痴教授的嘴巴總算恢復正常,他說:「不管蛋是生也好,熟了也好。推論開始開始。」
        無厘頭的人做事就是這樣,漏氣了還裝英雄。


        *(註一) 傻痴教授說:「推論會只要一次開得好,這學期你們都pass了,越精彩點分數就越高。由於現在科技發達,一個人單打獨鬥是成不了氣候,為了培養團隊研究精神,如果一人表現不佳,將連誅九族。」阿鳳說:「傻痴教授的中國史書典故讀了代太少,他忘了三 “對”…臭皮將,勝過一個諸葛亮。」說到三 “對” 的 “對”時,阿鳳故意把尾音拉得好長好長。

        *(註二) 還記得阿意在教室入口處設置的垃圾場吧,拜這垃圾場所賜,每次進出我們都要捏著鼻子,因此大家的鼻子又尖又高,挺美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有些人故意把垃圾拿到我們的研究室門口,好像說要臭就臭在一起,所以我們變成倒垃圾的義工。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318tg1389&aid=50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