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6/01 07:53:21瀏覽216|回應0|推薦27 | |
2025年5月6日博城讀書會《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年代:2007 全書共215頁 ZOOM出席者:董汝瑰、羅正瑜、董映秋、鄧家齊、吳怡方、龔則韞 龔則韞 本書女主人公是名校畢業的若菱,擁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卻有許多的問題,爲什麽我不快樂?爲什麽我要活著?我該如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個下雨的冬夜,她巧遇一位智慧老者,在與智者數度交談的過程中,她慢慢理解自己的不考慮和挫敗的心靈傷口,找回自己最真實勇敢的自我。透過若菱的經歷與起伏,讀者不僅能從中獲得一些實用的生活指南,更可與實際生活問題產生鏈接,活出想要的人生,找回真實的自己。作者使出破解之道:身體 – 連接;情緒 – 臣服;思想 – 檢視;身份認同 -覺察。作者又言:快樂來自外在;喜悅來自内在。 西諺:個性決定命運。的確如此。我們受限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俗語,還有「這是我的個性,就是這樣」的執著,不願意修改心性,常讓旁觀的人乾着急。説白了,生命是基因主導,環境是基因的土地,生物學裏説明基因-mRNA-蛋白-啓動分子-信息傳遞-表像及行爲,其中的每一步驟因環境都有其他蛋白酶或小蛋白塊左右結果。基因突變和蛋白修飾能把悲觀的個性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覺察這一點以後,就能有意識地改變「貪、嗔、癡」的我執,懶人也能變成勤快,負變正,悲變樂等等,只看個人是否明白其中奧妙,這正是生命裏的留白,給我們修身養性,扭轉正負福禍,學會看破不説破,有一定的修養,呼出「真我」的正果,那是什麽呢?答案是:愛、喜悅、和平。 再囉嗦一句:曾國藩寫在家書裡,「花未全開月未圓,半山微醉盡餘歡;何須多慮盈虧事,終歸小滿勝萬全。」勉勵弟弟的一首小詩:傳達或許人生難免有遺憾,但只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終將收穫圓滿結局。所以啊,何必追求PERFECT,多好的「小滿勝萬全」的智慧,不必為NOT PERFECT而懊惱不已! 我與有緣之讀者們,共勉之! 羅正瑜 张德芬所著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采用女主角和智者的对话来展开。其中穿插了女主角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感触,和我们最近看过的《被讨厌的勇气》有些相似。女主角自己的生活和感触让我们更容易贴近生活,从而运用书中的理论,而智者的问题和诱导又可以引出深层次的思考。 1. 我是谁?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也很难回答,一个人一生中都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人还是身心灵的统一体,但这些都不是‘真我’。 2. 我们想要什么?智者的答案是“爱,喜悦,和平”。这种特质所有的小宝宝都有,可能也是我们喜欢小孩的原因之一。女主角年轻貌美,事业成功又有人爱,但她得不到快乐,是因为她迷失了真正的自己。反省自身,我也曾经在工作和生活中忙碌地追求过种种表象的东西,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通过养育孩子们,慢慢找回了爱和喜悦的真谛。生活中的平和,知足常乐也是幸福的重要条件。 3. 能量来自于真我,如果与真我失去联系,就只能外在的环境中和别人争夺能量。女主角在公司和家庭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斗争,都是个人的‘ego’争夺能量的表现。 4. 潜意识的表现方式包括做梦,一再出现的生活模式,上瘾症等。比如从小被父母抛弃的女主角,也经历了被同事和丈夫背叛的事情。 5. 每天保持一颗喜悦和平的心,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执着外在的事物。地位金钱权利都是外在的,与其纠结这些,不如花一点时间在自己的身体上,做瑜伽和冥想,或者个人的运动,保持身体与自我意识的连接。 6. 天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我的事,他人的事。一个人只能管“我的事”。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对亲人对孩子都应该这样。 7. 对待情绪要臣服或者接受,这样才能重新开始。在智者的指引下,女主角终于接受被丈夫和好友背叛的惨痛事实和自己的真实情绪,哭过痛过后重新开始。对于自己的思想和身份认同要有客观的观察判断,才不会被错误或者夸张的想法误导。 最后,女主角在智者的指引下, 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事业与婚姻都迎来了转机。本书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人们容易在物质社会中陷入的误区,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指引读者鼓起勇气,打破现有的僵局,找到真我和幸福。 陳湘君 讀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再次誠心感謝我會的選書,掩卷時便爾澄澈,如遇春風和氣,自會冲融,造化人心,(借「菜根譚」語)。作者用一個淺顯的重重包裹的同心圓一步步的解說如何來遇見未知的自己。我把那重重同心圓抄下來釘在書桌前, 来提醒自己:「親愛的,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來的结果」,一切由同心圓中心的真我開始,從認真連結心與體而健康;再學習接受與臣服現實可以不被外物操縱情緒;是以能入定靜深思真我的價值;最終能真正探索認同自我,與宇宙萬物天下萬事和平心悅共存,混合無間。 這本書除了說理,可貴的是由實例教化,可以馬上照單實踐。我以166頁一例結束與大家共勉:誰讓你感到憤怒、挫折、迷惑...你不喜歡他們什麼地方?「某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我...」...先自問「這是真的嗎?」…,然後把這個句子反轉過來, 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某不是自我中心, 他不是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我。」再默念這反轉的句子,看看它的真實性與原句比較如何?...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對別人的指控往往是對著自己的! 董汝瑰 戴上面具,面對不同的人,演不同的角色。(累了,就任性不演離場了)。這本書領我瞭解了情緒與真我。 這本書是以第一人稱記述一位對婚姻、事業、及生活不滿的女性的心靈成長過程,故事情節是虛構的。作者用童年父母離異,母親將她送到外婆家,由外婆養大為背景。因為小時候的孤獨及缺少關愛,使她變得冷漠、憂鬱,也有些心理溝通上的問題。 在一次奇妙的經歷中,她認識了一位智慧老人,老人幫助過許多人觧决心灵疑難,並且形成了一個互助網,彼此用學到的經驗幫助更多的人。 老者教若菱要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快乐,也接受人生的不完美,甘心情愿地学会「臣服」,臣服於生活中的各種打擊。精神上的苦是一種淬煉,要謙虛的恭身自檢,從中學到教訓,接受事實,並且臣服,才能成長。 若菱在老者的指導下,在最痛苦的時候,將情緒發洩岀來,然後老者教她面對現實,接受挑戰,可以改變心態,力求精進,也可以選擇離開。 而我在遭受不公的打擊,心中痛苦時,是用祈祷的方式向聖神求助,幾乎每次都会在感覺到聖神臨在時,心中被一個智慧的念頭點亮了,開解了,釋懐了,我通常會寫下這個經驗及聖神的開導。可憐凡俗的我,在軟弱時,仍然會被同一件事感到難過,只能再次祈禱求助..· 希望我, 能時時著眼身邊的美好, 能放下俗事及身體狀況, 能無欲無求,感恩惜福, 能自我心靈靜化,淨化, 能集中心神與聖神溝通, 靜思默想、聆聽、感恩, 並記下與聖神的對話, 聖神無所不在無所不能! 珍惜當下,外在事物難以控制,但正面思維可以。 與您共勉。
(2025.5.31. 端午節抄寫)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