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0 16:50:07瀏覽455|回應0|推薦1 | ||||||
豐富的海洋是島民自古以來非常重要的資源,島民靠海吃飯,他們運用聰明的智慧就地取材,建造了石滬,早期不僅成為重要漁獲經濟的來源,現在也能為澎湖代表性的文化資產。
作者運用寓言式的宏觀寫法,透過島上各種鳥類、貓與山羊等生物,敘述石滬的作用功能,同時透過圖像的鋪陳,清楚呈現島上民眾的生活型態。我們可以從圖畫中島民的衣著——女人圍著花布的遮陽帽、男人方便下海的工作衣褲、放置漁獲的魚簍、作為交通工具的澎湖牛車,以及島上房屋的造型,海邊石滬砌石的型態、甚至是漁獲曝曬的景緻等,窺探島民的常民文化。 作者在畫面的經營上,採取許多三角形的構圖,畫面具有穩定與樸拙的趣味外,他的每一個畫面都又具有延伸的透視感,對於海島的遼闊性有很好的擴張,無形中與真實的菊島,海天一線與自在遼闊展現無礙。尤其在書中部份頁面運用大量魚群遊動的的碩大畫面,讓整體氣勢顯得非常壯觀。除此之外,透過本書我們也得以與許多澎湖的魚和鳥類認識,這些都是作者深厚的描繪功夫,在不露痕跡下讓我們發現許多隱藏的趣味。
本書的作者劉伯樂老師是一位資深的兒童圖畫書工作者,早期在省教育廳兒童讀物小組累積豐富的編輯經驗,個人出版產量相當可觀;長期以來,他投入生態的拍攝與書畫記錄,成熟的筆調以及流暢的線條、寫實的功力是他個人作品很鮮明的特點。在這本書上,作者企圖以非人類的思維方式去呈現石滬與島民之間的關係。透過寓言式的撰寫,他同時關照到石滬所具備的文化性和功能價值。 此書雖是地方政府的出版品,所呈現的趣味性和藝術性都極高。對於孩子而言,亦可透過此書了解石滬所具有的歷史淵源,以及文化的變遷,一窺海島生活型態。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