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扎深校本課程,讓學習不斷落
2023/06/15 08:28:22瀏覽16|回應0|推薦0
問起食農教育為何有這麼大的能量?沈美杏說,「食農教育是綜合能力的展現,」因為孩子每天有活動、有產出,再輔以系統化的課程學習,「孩子培養出的是『從土地到餐桌』的完整素養乳癌篩查計劃。」


這也是沈美杏最初想要推動食農教育的願景,「希望讓孩子學習耕作的知識、食物的來源,更能擁有正確的飲食營養觀念。」光復國小以教育農園為起點,教師團隊研發跨領域課程,如健康課結合烹飪課,把農園採收的木瓜拿來教孩子自製木瓜牛奶、用五感比較跟市售飲料的差別;自然課結合農事課,教孩子認識農園裡常見的昆蟲如紅紋鳳蝶,並帶孩子DIY、用友善農法防蟲害。


「過去學科的知識比較難展現在一般生活中,只呈現在考卷上,」沈美杏說,「現在因為食農的主題,孩子有了創作的靈感跟真實經驗,比較知道自己為何而學。」沈美杏看見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後,致力要把課程扎的更深更廣。


問起為何一定要發展校本課程和教材?沈美杏斬釘截鐵回答:「我要長期、永續的資源、師資與課程,」除了希望食農教學更因地制宜、在地化,她也希望即便未來校長易主,課程跟孩子的學習不會斷落,社區能永續發展CT scan


她對課程還有期待,「課程成熟至少要六年,從規劃、實踐到發展,主要是師生對環境議題有投入、有熱情,」對於較缺乏條件發展校園農場的都會型學校,沈美杏認為,場域不是問題,若無適合的農地,可以跟農場議定合約做校外教學,或是利用水管疊架起的垂直農場、簡易的魚菜共生系統,「食農教育的實踐,有心就不難助聽器 平。」


社區農耕 體驗更多元


光復國小的農耕活動,不僅結合社區發展協會來進行,也會請社區耆老來做文化傳承,像是收割時的祭天跟謝地儀式,邀請耆老講古、讓學童體驗割稻飯,並挑古擔,不僅讓孩子體驗到傳統的農耕趣,也拉近了孩子與社區長輩的距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eec1e55&aid=1794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