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由不妄語看在家五戒
2015/01/24 04:39:19瀏覽514|回應0|推薦0

佛法裡的在家五戒,是修行的心地基礎。也就是說佛法裡面講的解脫道,必須建立在這個心地的基礎之上。這個道理雖說是大小乘南北傳裡各宗派的共同見地,即「三學」— 戒,定,慧 — 是解脫道所必備,但對於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卻也的確存在著不少爭議。而若不去把戒到底為甚麼會是解脫道的心地基礎探討清楚,要落實修行,恐怕也會有難度。所以我打算由此出發,逐步地去詳細探討在家五戒的真義。而這其中最有爭議的地方,我看就是五戒裡的「不妄語戒」。

所謂最有爭議,就是不少人會對此戒有所懷疑,以為把不妄語列為五戒中的一項,是不是有些太過?因為大凡是人,往往難免就會在某些時空與場合裡,做些「不如實言語」。正如有些謊言被稱作是「善意的謊言」一樣。若真如此,那佛教為何還要把它看得如此嚴重,甚至把它算成五戒之一,成為解脫道的必需呢?其實這個道理,是非常嚴密且真實的,也就是妄語的確有那麼嚴重。而且此戒要比其它的戒更為難辦。因為它更容易被擠壓到某種「灰色地帶」,變得難以被察覺。而犯了妄語戒的人,也常常會堅持己見,以為自己只是在無辜地被人誤解。而認為事實上自己可以說是「秋毫無犯」。

修行人往往會認為「我已經開悟了!」,或「基本上我已經解脫了。」,或「我至少已經離解脫不遠了。」別人如果質疑他的開悟或解脫是否為真,他就會拿出一大套言語來為自己辯護。例如會問「開悟難道有一定的標準嗎?」,或是「子非我,焉知我之未悟?」等等。好像質疑的人不懂民主似的。甚至還會引經據典地搬出一大套,表示不是我未悟,而是你們這些人有眼不識泰山。瞎了眼!

佛教裡歷代都有人開悟,也都有人証解脫道果。但不會有開悟的人,老是在嚷嚷自己已經開悟。這並不是因為開悟的人很謙虛,而是因為真正了悟了的人,會深切了知「我」的實無自性,了不可得,故不會有「我已經悟了」的想法。正如金剛經裡面講的阿羅漢,不會有「我已得阿羅漢道」的想法。須菩提如果「作是念」,佛就不會說他是樂阿蘭那行者。而如果連作是念都不作,那裡還會說自己已悟?所以問題就出在這一個「我」字上。「我已經開悟」是未悟者的言語,是夢中說夢。如果還要「論證」自己實在已悟,就更是像在夢中拿大頂,翻筋斗,打把勢了。孫行者就算是用一千個觔斗雲,也飛不出如來佛的五根手指頭。而這五根手指頭,不就是「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一個人就算是能上天入地,壽與天齊(如色界及無色界天),若不能參透無我而照見五蘊皆空,徹底了知實無行者與壽者,那就都還是三界裡的「有為活計」,也就是「即蘊計我」。無常來時,就會知道自己是犯了妄語戒了。

這種心態其實並不特別,而是幾乎所有的修行人都曾經有過的毛病。(當然包括我自己)所以有了這種心態而犯了妄語戒,我以為也不用大驚小怪,更無須太過自責。但重要的是知過能改,要能「知非即離」。離了就好。若能當下照見,就是清涼。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mindfulhall&aid=204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