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21 11:55:24瀏覽9|回應0|推薦0 | |
科技利益集团鼓吹的范式春梦:所谓的技术大爆炸 任何利益团体都喜欢用大话讹人,比如计生委喜欢讨论人口爆炸,石油集团倾向于宣扬石油即将枯竭,那么科技领域喜欢用什么来宣扬自己的重要性? 考虑到现今的科技研发日益依赖政府的财政经费,出于集体利益的诉求,科技利益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了“技术大爆炸/科技大爆炸”这个概念。 利用印象时间差,辅之以媒体和大学的洗脑,以及科幻文学/电影的渲染,不知不觉之中,技术大爆炸仿佛成了一个不言而喻的真理。即使在一些知识分子云集的区域,比如“知乎”等网站,时常也冒出一些“技术大爆炸在进行”的帖子。虽然很多发帖者所在领域还处在“知其然”地步,远远谈不上“利其然”,但并不妨碍发帖者下意识地维护集团利益。 2.1 渲染和洗脑 洗脑的技巧可圈可点,是大众传媒时代最成功的推广案例。 过去200多年的技术跃进,使得任何人都必须承认,18世纪以前的世界和20世纪末的世界截然不同。纵观人类历史,这只能用“技术大爆炸”来形容。所以,技术大爆炸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同时,受利益集团控制的大学,几乎所有的理工科教科书和部分文科教材,在序言里都会出现“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类的话语。看看教科书里的内容,都是最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有的甚至是最近40年才出现的,这难道不是一个证明吗?当然,极少有人会想到,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会同样复制,归纳的结果无法用演绎来证明。但这不妨碍利益集团以史为例,让大众接受“如今是一个技术大爆炸年代”概念。 另一方面,在过去40年,人类在IT技术方面的成就相当惊人。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无数过去只能为精英所享有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普及到大众,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等。IT技术带来的信息化宣告了前苏联基于20世纪20年代对大工业生产的认识而提出的“现代化=电气化”政策的破产。不少大公司或者转型,就像IBM公司从大型机转向PC,再从PC转向信息服务一样,或者像柯达公司那样破产。所以,技术大爆炸至少在IT领域是成立的。虽然部分的成就不能肆意推广到整体,IT技术的大爆炸掩盖了科技树主干进展的贫瘠无力,但利益集团却喜欢拿IT为例子来反复强调这是一个技术大爆炸年代。一个媒体上喜欢引用的典型例子:30年前的大哥大是那样的笨拙,30年后的苹果手机是如此灵巧。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去30年是消化吸收了西方300年的科技成果。30多年前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依旧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当中国融入世界,对世界技术成果的吸收是采用鲸吞方式。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给普通民众的感觉是技术太神奇,变化太快。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阿波罗登月后半个世纪,除了IT技术外,其它技术领域都没有革命性改变。即使是IT方面,西方也是采用了近70年的时间来发展应用,远没有像中国那样跨越式发展。过去30多年的印象让普通中国人对“技术大爆炸”概念是顶礼膜拜,奉之为圭臬。 除了明面上的渲染外,科幻电影/文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大众的潜意识里植入“神奇未来并不遥远”的信念。 科幻小说是世界上接受程度很广的一种通俗文学形式,科幻电影是好莱坞最重要并持之以碾压全球的一种类型片。在科幻的世界里,人类可以跨越宇宙,扭转时空;癌症是小问题,复活恐龙轻而易举;所谓的神奇纳米材料上则可以作为太空电梯的材料,下则可以构成微型机器人用来潜入人体血管;至于什么人工智能,那是大路货!连“意识上传”都出现了,人工智能这种小瘪三早就过时了。但请注意,所有这类电影/小说都发生在未来,至于未来什么时候,对不起,那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是文艺工作者,只负责创作。 那这些作品是怎样创作未来技术的?此类创作的特点就是对技术关键点采用“模糊处理”,简单几句似乎有理的论述就把技术解决了。比如,看到一张纸能被外界用力扭曲,嗯,这个可以扩展开来嘛,空间一样能扭曲,于是所谓的曲率航行就出笼了,具体怎样扭曲空间?找科学家去。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