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拳文化
2012/02/07 16:08:45瀏覽1146|回應0|推薦0

第五節  清拳文化
清拳沒有專著和書籍,可能是文人輕武,武人乏文的原因吧。雖然師爺、師父都沒上過學,但在他們身上處處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當然這些首先是“潭柘寺”萬春、萬光大師和養性大師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也就是佛門文化。
首先從清拳入門看清拳文化:
第一進清拳門抬頭觀看:上聯是“八卦有神手奧妙”下聯是“清拳有變化無窮”橫批是“隨手纏手”
第二還有家法棍:家法棍本是祖師立,如若不聽師父訓,雙腿打斷趕出門。
第三進清拳門還見過“五子抱頭香”五子抱頭中間插,武術分派不分家,天下武術是一家。
第四祖師爺留下五個字:就叫“敬、學、吃、怕、求”
何為敬?尊敬父母孝雙親,和睦相鄰本是根。武術本是同根生,千里師徒來相會,同門便是一家人。
何為學?先學仁、義、禮、智、信,學人學藝要立身,祖師的規矩應當遵。授業師父如父子,手足之情是同參。
何為吃?吃的是金、木、水、火、土,水火二字太無情,丟下金木意不同,孝敬父母是根本,萬物皆是土中生。
何為怕?怕的是生老病死苦,人生行事要行正。生死存亡無人定,為人不作傷理事,到老終得有人送。
何為求?求的四季平安富,四季平安不遠求。前人事業後人收,練成武藝義氣重,義氣二字奪千秋。
祖師留下的五個字就叫“敬學吃怕求”。是師一生行動的準則和座右銘。在家有父從父,無父從兄,可大哥張寶戌,一生脾氣古怪,哥仨雖沒有分家,可大哥是事事不管不聞不問,父親去世後家中大小事都由二哥張寶昌操辦。收徒弟也是師一人收,如師不在家,寶貴在家替哥哥收徒,代哥哥傳藝。師不管在家在外,從不做傷理事,講的是第一莫欺心,欺人心不明。頗知禮、義、忠、仁、孝、悌,其真誠、忠實、誠信的品格為人所敬仰。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師知五倫,知尊卑長上,知賢愚好歹,嚴於律已有自知之明。酒、色、財氣全拋盡,做真真正正的人。唯老老實實的練功,不問他事。
師收徒極嚴:“要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要有介紹人保人,要有父與父見面,無父與兄見面,以保證收的是知根知底的正派人。他教導徒弟第一要有善心,善事可做,惡事莫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還經常用順口溜告戒我們:善惡到頭終有報,未知來早與來遲。望君回頭多行善,切勿損人昧良心。孝悌忠信時時守,濟困扶危救寒貧。尊老愛幼人尊敬,欺人害人害自身。師提倡:要學武,先學文,要仁義立業。說文不成武不就,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師未上過學,但也博古通今,從三皇五帝到如今,很多曆史故事背的滾瓜爛熟。他說:最後一個朝代是李闖王造反推翻大明江山,崇禎吊死在煤山。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多爾袞打敗李自成,攻占北京,但未登大寶,讓與阿哥順治登基,建立大清國,一統華夏十八年。順治駕崩,康熙繼位,馬上皇帝,有道明君,君正臣良,出現了康乾盛世。這些曆史他順口而出,當師和我們談起金錢和權貴時,他會說出:金錢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願享漁樵耕讀之樂,不為五斗米折腰。他講:伍子胥不聽孫武之言,官至吳國大丞相,吳王夫差卒賜湛盧劍自刎。越國大丞相不聽範蠡之言,越王勾踐亦賜劍自刎。蕭何識帥才,月下追韓信,向漢王劉邦保薦拜韓信為帥,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漢朝統一天下。韓信功高蓋主,皇後呂雉設計逼蕭何謀殺韓信。張良看破人間世態炎涼,寫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後隱居山林從此不出世。官大必險,樹大招風。因此師從不想當官,也不願巴結當官的。
當師給我們講到酒色財氣時,他會順口說出:“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招禍根苗,氣是無煙火藥”。並順口背誦:“勸知音莫迷疆,酒色財氣大不良,色刮骨酒穿腸,財招毒害氣招殃。許多豪傑被它困,幾個英雄跳出牆。直指破其中忘,及早立誌出羅網”。師又說:“若能斷淫欲之心,若能斷情愛之念,若能淡泊金錢名利,而離苦海得樂”。
師常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他的語言深刻、精辟,恰如其分。有的徒弟家庭或夫妻之間出了問題,他會諄諄教導,衷言相勸:“父子和睦家不退,兄弟和睦家不分,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子孫個個賢,家庭和睦甜如蜜,夫妻和睦比蜜甜。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孝敬父母是根本,萬物皆是土中生,不孝敬父母,天理難容啊”。師說:“世上有三種人,一是損人利已的人,二是利已不損人的人,三是損已利人的人”。他把人間是非炎涼看的如此明白,把做人的道理講的如此入哲理,對我的一生影響極大,沒齒難忘。這就是清拳文化吧。
更讓人讚歎的是師能背誦很多有名的詩詞,他的一生與詩詞有著不解之緣。
如當要告戒我們不忘父母恩時他會背誦:
     孟郊   遊子吟(樂府)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當告戒我們如何作人,尤其是練武要有英雄氣概時,他給我們背誦:
李清照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師鼓勵年青人上進,不要虛度年華,要多學本領,多掌握一些技能,要不甘人後,經常向我們背誦漢樂府“長歌行”
漢樂府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花葉衰。
百川入東海, 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有一師弟家住北原,當時還是農村菜地。因宅基地和人鬧糾紛,還鬧到當時公社裏,後來跟師談起此事,師聽後脫口而出一首詩:
張英     六尺巷
千里投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講的是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張英,安徽老家修治府第,因地界不清與鄰居方姓爭執不休,告到官府。方姓乃名門望族,亦有人在京中官居顯位,縣令不敢貿然決斷。張英在京接到家書,得知情況,便複詩代信。家裏接到信後,遵囑讓出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爭執。方姓深受感動,也照樣讓出三尺,形成一條六尺巷。張英一首詩解決兩家爭執,傳為佳話。師弟聽了師言之後,也寬容的解決了兩家的紛爭。象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師有驚人的記憶力,練功練的多,清拳、八卦、形意、太極,刀槍器械,每招每式都記的特別清楚。他沒有上過學,但他談古論今,出口成章,詩詞格言一說就是一套一套的,讓人敬佩。正如師所說的,清拳講練武先練文,要文武雙全。這是他跟李老鶴學武的同時也學文、學人、學藝的成果吧。祖師留下的五個字是清拳厚重悠久的文化傳統,也是厚重的東方文化精髓在清拳中的體現吧。
六、清拳承傳遞表
第二十一代   萬春、萬光大師
第二十二代   養性大師
第二十三代   養性之徒
範 義、李振鳴(後改名李鶴鳴)、杜元鈞、王省身、高樹恒、郭春海、李奎英、尹 文、趙奎武、曹全虎、杜春林、杜淮濱、冉玉冊、李懷榮、李殿剛、衛清琢、杜錫爵、郭計泉、自永林、杜元恒、楊喜祥、四樹寬、王殿省、吳太合、王長春、陳慶海、宋永標、李三妮、司存周、楊醜子、李三堂、高炳勳、趙鳴誌、溫二虎、溫安巨、溫二恒、小眼等。
第二十四代傳人  李鶴鳴之徒
杜二濱、楊忠德、劉鐵俠、張寶昌、張寶貴、趙 六、陳茂仁、張俊海、王保安、張來福、劉如貴、宋全勝、王壽恒、趙同印、李貢海(兒子)
  第二十五代傳人  張寶昌之徒
河北寧晉老家
侯慶富、侯慶祿、趙風燕、趙青元、侯同年、曹俊剛、張振恒、張振領、張振祥、張夢田、王之入、王仁入、溫勝起、溫勝國、王銀剛、張俊峰、焦增發、趙連峰、曹保華、趙屺燕等
北京
李世嵐、關福全、徐立明、吳春林、張 福、鄭建章、李德誌、劉國祥、王七一、劉宗耀、張漢強、齊學華、趙家蘭、劉立成、王根生、潘國平、李呈祥、葛懷林、趙 玉、高占冠、曹金芳、尹局成、李福民、王福民、李 冰、王春生、王鳳義、劉伯平、趙樹德、徐振華、李連印、楊 青、張建來、王銀甲、鄭占岐、劉光澤、劉玉格、吳增平等
第二十五代傳人    張寶貴之徒
陳壽澤、陳壽寧、陳壽堂、張誌強、張誌期、慶 伏、慶 如、周進良、孫興衛、孫光通、張全良、王現傑、王紀安、劉豐山、張興旺(長子)、張興軍(次子)等

北京潭柘寺武傳秘籍
http://www.wushuren.com/bbs/viewthread.php?tid=7391&page=1&authorid=910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11120&aid=609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