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馬英九就職一周年的日子。回顧過去一年,可用十二個字來形容馬英九的境況:生不逢時,幸遇貴人,逢凶化吉。「生不逢時」是指馬英九上任不久,即碰上金融海嘯,全球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幸遇貴人」是指馬英九全力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得到了北京的幫助;「逢凶化吉」則是馬政府的經濟政策初顯成效,馬英九民望回升。
馬政府是以「兩岸牌」來對抗金融危機,解決島內的經濟問題。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關起門來搞經濟,尤其台灣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出口,而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全面促進與大陸的經貿關係當然就成為了馬政府的首要任務。去年六月第一次「陳江會」在北京舉行,標誌著中斷九年的兩會協商談判重新開啟。十一月第二次「陳江會」在台北舉行,這是海協會和海基會最高領導人首次在島內進行正式會談。十二月十五日兩岸空運、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啟動,標誌著兩岸「大三通」基本實現。今年四月第三次陳江會簽署了兩岸航班、金融合作和司法互助三項協議和達成了陸資入台的聲明。
兩岸交流融冰,經貿關係熱絡,確是一劑救經濟的良方。自去年七月至今年三月,大陸赴台遊人數已達近十五萬人次,為台灣創造約一百億新台幣的商機。上月底在陸資入台的利多消息帶動下,台股狂飆。兩岸航班將從原有每周一百零八班包機,大幅提升到每周二百七十班。
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成為其就職一周年最亮麗的政績。大陸釋出多項惠台措施,但好政策再多,如不能很好地落實,政策效果便大打折扣了。例如,大陸開放赴台遊,但不少陸客團在島內卻碰到辦證難、租車難、行程趕等問題,如何提高赴台遊的品質,島內旅遊部門還要加把勁;陸資入台長遠來看是對台灣經濟有幫助的,但在短期內馬政府應思考如何減低台灣的社會成本及變動成本;台灣金管會公布「陸資入台辦法」,台股漲了幾天後因沒有實際案例支持而又往下掉,如何把「市場憧憬」變成「現實」,確需馬政府動一番腦筋。
馬英九除了在兩岸問題取得良好的效果外,其他方面似乎乏善可陳。例如,馬上任前提出的「六三三」政見(每年GDP百分之六以上,二零一二年前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三以下,二零一六年台人所得三萬美元)已確定跳票,目前島內的失業率已逼近百分之六,「愛台十二建設」、「產業再造三四五」等工程仍在執行中,未見成效。
馬英九上任一周年,其政績可謂「一枝獨秀」,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年,除了在兩岸交流上有所建樹,也在其他領域交出讓人滿意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