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5年是AI威脅的危險之年?
2025/01/02 19:45:36瀏覽183|回應0|推薦0

祖秦穆·哈格皮安(Joachim Hagopian)2024年12月31日
《前所未有的危機年:從致命航空事故到無人機與人工智慧的潛在挑戰》
4起商業航空事故,其中2起極為致命,幾乎都發生在2024年底的最後一週,2024年已被宣佈為自2018年以來最致命的飛行年。
與此同時,2個月來持續且令人困惑的神秘無人機心理戰事件交織其中,這些事件以一種臭名昭著的威脅性出現,再次引發了公眾的各種揣測、日益加劇的焦慮和對即將來臨的;如果不是被渲染的《藍光計劃》「外星人入侵」的恐懼,這其中還包括了今年最後一個月的無人機墜毀事件,這一切似乎是陰森國度故意並狂熱地製造的難解難題。
此外,由陰森罪犯編程的AI,也在我們日益技術化、逐漸失控的世界中提出關於AI使用日益增多和其潛在危險的問題,並且最新的說法是它現在已能夠超越容易出錯的人的能力。機器人技術也在加速發展。
事後我們被迫得知,AI和其編程者一樣,具有出錯的可能。在無所顧忌、似乎不受控制的AI發展時代,我們不得不面對一種猜測和恐懼:人類物種可能面臨AI的接管,這讓我們聯想到又一科幻噩夢成為現實。
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經典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9000和《未來戰士》便是其中的代表。基於當前現實中正在發生的現象,本報告關注現實中的警示信號,同時展望我們在進入2025時,也許這正是名副其實的「危險生活之年」。
2022年6月,一篇題為《AI功能的謬誤》的14頁報告由4名作者撰寫,其中2名來自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2名來自學術界;布朗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們對各種AI功能故障所帶來的具體危害進行批判性分析,警示過度依賴和AI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該報告總結道:
「解決功能問題不僅僅是指出顯然有缺陷的產品,它還意味要挑戰開發AI系統的人,讓他們在產品發布之前,更好、更真誠地理解、探索並闡明其產品的限制。」
如今,AI的競爭市場已成為大生意,高額的財務利益可能導致不道德的偷工減料,這進而帶來不可預見的、潛在災難性的後果,這些後果可能是故意惡意設計的。
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今天所見的情況,是陰險的陰謀結果,它不僅是由不擇手段的技術企業家所策劃,更是科幻變成黑暗現實的邪惡力量,目的是通過最新的量子計算技術,故意設計來削弱和摧毀人類。
溫哥華《D-Wave》量子電腦的CEO兼高科技企業家高迪羅斯(Geordie Rose),早在2017年6月就透露了太多來自黑暗面(Darkside)的秘密,戲劇性地將魔鬼的基因從科技瓶中放出來,揭示量子電腦如何能為外星實體提供通道,而這些實體顯然對人類的福祉毫不關心,這一情形與臭名昭著的《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所揭露的魔鬼通道不謀而合。
高迪羅斯所講述的是一種在路西法式的跨維度、「平行宇宙」中召喚魔鬼的力量。就在7年前,這段網絡上病毒式傳播的演講之後,這名崛起中的技術官僚「明星」幾乎瞬間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這名「理論物理學」博士的奇才無意間透露了太多黑色行動的秘密。隨着公開形象低調了許多,他悄然轉向AI機器人領域,創立了其他公司。
D-Wave被認為是在十多年前便製造並銷售了價值2000至3000萬美元的首批量子電腦,並迅速與谷歌、中情局、DARPA、太空總署及貝佐斯的亞馬遜等高端買家簽訂了合約。由於極為嚴格的保密協議,此後幾乎沒有任何有關量子電腦的公開資料,尤其是涉及到魔鬼的部份。
這也引發了批評,有人指責這位不誠實的銷售員,通過其關於「從平行宇宙召喚魔鬼」的黑暗面演講,將機器的能力誇大其詞,目的只是為了震驚和吸引關注,從而賺取更多的錢。因此,從那以後,我們很少聽到有關高迪羅斯的量子位(qubits)究竟能做什麼的消息。
經過這麼多年,僅僅一個半月前,高迪羅斯所共同創立的另一個科技創新公司《Sanctuary AI》突然將他開除。或許是因為他2017年關於「召喚魔鬼」的演講被視為過於科幻,成為負擔,但更有可能的是,作為CEO的高迪羅斯因為Sanctuary AI資金支持不足而被炒魷魚,該公司僅籌集了1.4億美元的資本。
在當今世界,這筆資金相較於馬斯克今年2月為特斯拉進軍量子AI領域所獲得的7億美元資本,無疑顯得微不足道。因此,Sanctuary AI的董事會於11月將這位臭名昭著的高迪羅斯開除。
Sanctuary AI目前在競爭激烈的AI機器人市場中的品牌模型是「Phoenix」(鳳凰),這是一款身高5呎7吋的通用型機器人,利用AI學習並完成各種任務。如今,隨着世界公認的最富有的人馬斯克,與當選總統特朗普的戰略聯盟日益密切,馬斯克的技術專才與MIGA(讓以色列再次偉大)橙色人物正全速推進,朝着他們技術主宰的重生封建奴役體制邁進,將剩餘的人類牢牢掌控。
關於自10年前谷歌購買量子電腦以來的最新進展,《每日郵報》12月15日的一篇報導指出,谷歌在本月初宣佈了一項量子計算的突破,谷歌的首席物理學家內溫(Hartmut Neven)現在堅信「我們生活在多重宇宙中的這一觀點」。
這家科技巨頭的量子晶片名為《Willow》,成功解決了極其複雜的計算問題,該問題「在5分鐘內」就被解決,而若使用當前最強大的超級電腦,估計需要10個10的27次方年才能解開。這則宣傳新聞無疑是為了應對當今新聞頭條中對神秘無人機目擊事件、突如其來的飛機墜毀以及AI轉向反抗其脆弱人類主人的陰險跡象所引發的負面關注,這一切當然是有意為之。谷歌物理學家內溫表示:
「(Willow)證實了量子計算發生在許多平行宇宙中的觀點。幫助我們發現新藥物、設計更高效的電動車電池,並加速融合和新能源替代品的進展。」
然而,天體物理學家轉行為科學作家的西格爾(Ethan Siegel)則強烈反對:
「內溫將量子力學的希爾伯特空間;這是無窮維度的數學空間,量子力學波函數『存在』於此,與平行宇宙和多重宇宙的概念混為一談。」
西格爾在《Big Think》上的文章中指出:
「可讓量子力學在物理和數學上運作得很好,根本不需引入任何平行宇宙,更不用說無限多個,(並且他承認,Willow)在量子計算領域確實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進步。」
同時,12月29日的RT文章標題為《「AI之父」對人類發出新警告》。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及AI先驅希爾頓(Geoffrey Hinton),僅在1年前估計人類面臨著來自AI的10%滅絕風險。就在12月26日星期四的BBC訪問中,希爾頓將這一風險提高到了原來的2倍,即30年內20%的滅絕風險,並進一步闡述道:
「你知道有多少例子是更聰明的東西被較不聰明的東西所控制的嗎?...進化付出了很多努力,讓嬰兒能夠控制母親,但那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個例子...我們就像3歲的孩子,(而AI的進展)比我預期的要快得多。唯一能迫使那些大公司進行更多安全性研究的,是政府的監管。減少來自AI的滅絕風險應該是全球的優先事項,就像其他社會規模的風險,比如疫情和核戰。」
希爾頓早些時候告訴《時代報》,AI可能會消除人類的工作。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已威脅到取代許多行業的工作,製造業、客戶服務以及數據輸入和分析是其中最大的例子。
然而,儘管在2023年5月,AI安全中心發布了一份由包括希爾頓、人工神經網絡先驅本吉奧(Yoshua Bengio)、特斯拉CEO馬斯克和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等著名科學家簽署的聲明,該聲明指出AI的進步已超出所有預期,AI的智慧超越了絕大多數人類。
這個關鍵的轉折點實際上距離我們的時間遠不到30年,似乎已來臨。迄今為止,對AI的控制並未設置任何限制,這顯然是出於邪惡且深思熟慮的設計。與此同時,像他的老闆朱克伯格一樣,站在種族滅絕精英一方的元宇宙首席AI科學家嚴立淳(Yann LeCun)持相反觀點:
「(AI)實際上可拯救人類免於滅絕。」
在一方面,馬斯克聲稱警告我們物種面臨的AI危險,而另一方面,他卻是第一個開始推廣將人類微佳片化並融入雲端的人。今年1月,馬斯克首次宣佈神經連接(Neuralink)腦機介面已經植入到首位人類身上,據報導該人迅速康復。馬斯克這個危險的滑坡行為所帶來的風險遠遠超過洗腦控制開啟了潘多拉盒,決定了在腦植入影響下,個人行為變化的責任歸屬。
我們的短期未來保證了AI將超越受污染、愚弄的人成為主導。畢竟,撒旦死亡邪教的權力操控者的減人口議程,正利用氣候變遷/零碳的特洛伊木馬詭計,故意將我們自然共生的地球轉變為為硅基AI機器人跨人類賽博格所居住的貧瘠土地,作為人類替代計劃的一部份;最終的終極目標是由跨維度的拿非林墮天使所驅動。
在這一關鍵過渡期,地理工程化的重金屬毒素,包括鋁、鋇和鍶,也在進行着地球的地形改造,這些物質在數十年來被人類吸入肺部和大腦,導致兒童自閉症的激增以及前所未有的疾病,這些疾病是經過蓄意設計,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進行了惡化。
將這些已非常嚴重的生死危機與來自生物武器「致命注射」中的納米粒子毒素結合,這些毒素設計用來攻擊免疫系統和人體重要器官,而這些器官又充當了電磁導體,與令人震驚的化學噴射金屬水平以及安裝的5G塔輻射相互作用。
這一切積累起來的針對人類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都是故意加速魔鬼的減人口議程。所有這些種族滅絕的證據無可辯駁,並且與一場精心製造的海嘯般的生物武器危機、西方與東方的三戰、內戰、全球經濟崩潰、大規模前所未有的無家可歸、犯罪和大規模饑荒所帶來的貧困加劇同步發生。
我們人類的生存正懸於一線,面對我們共同的路西法敵人,他們故意將更聰明、更具先見之明的AI武器化,讓它很快起義、摧毀並最終取代人類。這場讓人清醒的、但卻現實的終局戰爭,善與惡、生與死的對抗,將決定人類是否能夠存活,還是被推向滅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7ab68df&aid=18159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