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荔枝七斤100元,柳丁九斤100元,咖啡一磅千元起跳」,農民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種咖啡。
14年來南投縣咖啡園的面積成長逾十倍,和屏東、台東搶前三名,每公頃產值超過40萬元。國姓鄉的咖啡面積140多公頃,八卦山上的果園,也改種咖啡;連盛產好茶的竹山鹿谷和日月潭地區,出現很多高檔的精品咖啡園。
縣府農業處對這股「咖啡熱」,相當重視,已通知各公所確實調查,咖啡栽種面積,留意咖啡的供需調節。
國姓鄉咖啡最近取得產地認證標章,還通過SGS農藥殘留等安全檢測。竹山、鹿谷地區種植咖啡的面積超過十公頃,年產咖啡約1萬6000公斤。竹山有許多都是茶園兼作咖啡,鹿谷鄉則是十年前,因茶業往高山發展,農民利用廢耕土地種植咖啡。
竹山咖啡產銷班班長林國隆八年前在鹿谷的檳榔山檳榔樹下種咖啡樹,咖啡樹有檳榔樹的遮陰,加上山上溫度、海拔都適合種咖啡,咖啡成長不錯。
「茶鄉種咖啡有人喝嗎?」林國隆說,「產銷」是咖啡農最難突破的,畢竟消費者還有「進口迷思」。但本土咖啡的香醇和新鮮,是進口咖啡比不上的,有不少咖啡迷就愛這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