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3/15 13:30:47瀏覽1743|回應0|推薦6 | |
芍藥能養血調經。 芍藥為毛莨科植物芍藥根,去除頭、尾及細根後,隨炮製方式不同,可分生白芍、炒白芍及酒白芍。生白芍為洗淨後曬乾;酒白芍顧名思義,就是加酒同炒,呈微黃色,略帶酒氣。 ★活血通經 婦科傷科常用藥 芍藥味苦、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白芍、赤芍效用大同小異,兩者也可交替使用。 芍藥能緩痙、平肝止痛,還能養血調經。肝氣太旺,容易覺眼睛痠澀、口乾舌燥,情緒也容易激動,適度使用白芍,能讓肝氣不要那麼旺。 芍藥具止痛功效,能用來緩解平滑肌、骨骼肌疼痛,為中醫傷科經常使用的中藥材之一。尤其是赤芍,能活血通經,更適合用於傷科。 芍藥能養血調經,中醫婦科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經痛等問題,芍藥入藥,最有名的就數四物湯。四物湯包括白芍、當歸、川芎及熟地四味藥,月經來時血塊多,中醫師除了使用白芍外,有時還會併用赤芍。 月經來時能不能吃四物湯,要視情況而定。經血質地偏水、顏色較淡的血虛婦女,又覺得頭暈、目眩,月經來時吃四物無妨。否則,可能出現兩極化反應,要不是經血量太多,就是太少或沒血,最好先經中醫師診斷後再使用。 易腳抽筋、全身緊繃的更年期婦女,則可使用芍藥甘草湯。一般藥局買得到的中將湯,是古方當歸芍藥散的變方,藥材種類及用量都略有調整,中醫師常以當歸芍藥散治療經痛。 芍藥在中醫臨床上廣泛使用,尤其是在婦科上,不過,因其味道略帶苦、酸,食療上較少使用。 ★陰虛體質、出麻疹不宜 ‧芍藥屬性偏寒,陰虛體質、容易腹瀉者不適合單獨使用,或需調整搭配藥材及用量。這類患者夜裡常睡不好,早上醒來則覺口乾舌燥,易覺心煩氣燥、手腳心發熱。 ‧小孩出麻疹時,不宜使用。 ‧月經來時,需視體質使用。 ‧不宜與中藥材藜蘆併用。 ★白芍燉排骨 材料:白芍15公克、排骨500公克、老薑20公克、當歸10公克、米酒40cc、枸杞20公克、胡蘿蔔150公克、水1000cc 調味料:鹽、香油少許,香菜適量。 作法: 1.將排骨洗淨,與所有材料放入電鍋。 2.煮至排骨軟透,加入調味料,上桌前也可加點香菜增加香氣。 ★白芍鮮魚湯 材料:白芍10公克、乾香菇12公克、鮮魚一條、胡蘿蔔一條、木耳2片、蒜仁3粒、薑絲15公克、香菜少許 調味料:鹽少許、米酒20cc、水2碗 作法: 1.香菇洗淨泡軟,與木耳都切掉蒂頭;胡蘿蔔削皮。以上材料切粗絲備用。 2.鹽、薑、少許的酒塗抹在魚身上去腥。 3.少許的油先炒香蒜仁、香菇,再放入所有材料小火煮滾。 4.再放入鮮魚煮熟,最後加入調味料,上桌前加入香菜即可。 ★白芍雞湯 材料:白芍15公克、玉竹參20公克、紅棗25公克、黃耆15公克、雞半隻 調味料:鹽少許、水1000cc 作法: 1.玉竹參、水浸泡約20分鐘,雞肉洗淨放入鍋內,再將所有材料也一起放入電子鍋。 2.按下開關煮至雞肉軟透,建議趁熱享用。 (諮詢:台北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今日達人:連愛卿)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