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影響力】史上第一位華裔基督徒 接管穆斯林國家印尼首都
2015/08/15 15:14:59瀏覽437|回應0|推薦0


(2014/12/26)印尼,這個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其首都雅加達,在201411月19日正式誕生一位令人矚目的首長領袖-鍾萬學(Basuki Tjahaja Purnama)。這個人的特別,在於他是一位「華人」,也是一位「基督徒」,因而被稱為雅加達「史上第一位」華裔基督徒首長。 

他的基督徒身分,眾所皆知;他手按聖經,宣誓就職,由總統佐科威親自主持就職禮。受人關注的是,當地長期以來的種族差異、宗教問題,竟沒有攔阻他的政治路,為什麼?攤開資料就知道,鍾萬學憑靠信仰、智慧以及超有Guts的品格,讓人民爽快買單。

基督徒身分不成攔阻 感謝神的揀選

在全球擁有最多穆斯林的國家印尼,身為華人、也是基督徒的鍾萬學,從政之路能夠發光,他感謝神的揀選。      (照片來源/鍾萬學臉書)

人口數居世界第4的印尼,穆斯林人口約佔90%,基督徒則不到10%;其中印尼首都雅加達,有逾1千萬居民,是東南亞最大的城市。華人來到這裡,已有逾百年歷史,卻一直難以進入公共領域,但,鍾萬學做到了。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今年48歲、人稱Ahok(阿學,客家名)的鍾萬學,在2012年成為雅加達副首長時,就已表態過,從政之路散發光芒,是神的揀選。 

這次晉級雅加達首長,被記者提問時,依然不忘「感謝上帝」,並說自己沒甚麼好慶祝的,因為還有許多公事要做。新官上任首要之務,是改閣官僚積習,這也是他一貫的政治理念。過去,他就多次對不願參與透明改革的官員,要求「走人」,讓許多官員很頭痛,卻因此贏得雅加達民眾的認同。 

不過,鍾萬學不是沒有爭議,有人評論他作風「強硬、直言」,其中最出名的,是就任副省長不久,在一場會議中因公務開砲,怒斥官員績效差,這支長達近50分鐘的影片在YouTube上造成轟動,僅1周,就有超過百萬人次觀看。 

鍾萬學的直率作風,被一些人視為無禮,招來批評,但這並沒有損害其形象,因民眾認為他的鐵腕,有助改善國家貪汙及官僚腐敗,甚至因此受到年輕族群青睞。 

平衡而論,他普遍還是很受人民愛戴。

「我們了解你的人品」 鍾萬學崛起

曾任國會議員、東勿裡洞縣長及雅加達副省長等要職的鍾萬學,為人讚譽的是政風勤政、廉潔、透明。2005年首次參與政治競選,從自己的家鄉東勿裡洞起步,這是一個穆斯林選民佔逾90%的地區,但他仍是贏得了選舉。「我是華裔,而且是一名基督徒,我問他們為什麼讓我參選?」回憶起當時情景,選民對他說:「我們不在乎,我們知道你是誰,我們了解你的人品。」

政治路上,鍾萬學做出許多創舉,讓印尼人民對他拋開種族與宗教偏見,支持他擔任雅加達首長。      (照片來源/鍾萬學臉書)

從政第一步,他已經成功讓印尼人民拋開種族與宗教偏見。 

其後,鍾萬學施政著重官僚貪習、勞工福利、交通等面向。他曾以涉毒為由,關閉雅加達一間著名夜總會;他敢突擊檢查政府部門、建議安裝閉路電視以利究責,這些,都是歷任首長不敢做的創舉。 

他獎勵街頭攤販移動到指定市場,降低交通阻塞;也在協商調漲工人最低工資中施力。積極提倡廉政反貪的鍾萬學,還獲民間反貪組織頒授「反貪要員」榮譽,為自己在雅加達的政治聲譽立下基礎。他,很「實在的做」。 

從民眾對其持肯定的態度可見,印尼社會期待一位「誠實」的領袖,而領袖的宗教背景,其實是其次。當地印尼穆斯林團體、第二大伊斯蘭組織此次也都表態,支持鍾萬學出任雅加達首長之職。

公開手機號碼、公布個人財產及雅加達開支


      

談及從政原由,是因鍾萬學早年創業時,遭當地官員阻礙,以致關廠,多方磨難使他決定參政,致力改變不公義的制度。雖然印尼穆斯林人數占總人口約9成之多,但身為華裔基督徒的鍾萬學曾表示,基督徒身分並不影響他的領導能力,而且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 

過去,為了鼓勵民眾直接與他對話,鍾萬學公開個人手機號碼,每週收到上千封訊息,下班後若有來電,也會親自接聽。不只如此,他還在網上公佈自身財產,以及雅加達地區的開支情形,提高管理透明度,以示對納稅人負責。 

這些舉止,都讓人看見他如今的成功,絕非偶然。鍾萬學近來在闡述政治理念時曾表示,不要依據一個人的種族或宗教去投票,而是要看他所做到的成就及清白紀錄。 

首長任期將到2017年的鍾萬學,認為他能以「華裔基督徒」坐上首長之位,反映印尼「存異求同」的立國精神,相信印尼未來將更趨多元。

愛神、愛人如己,自然能愛國家及人民。-鍾萬學

【相關閱讀】穆斯林也支持!基督徒出任雅加達副省長

推文到LINE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98&aid=2794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