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康與飲食】早餐攝取這種營養素千萬當心!研究:吃太多動脈很傷
2025/01/24 00:44:21瀏覽60|回應0|推薦1

中時新聞網

早餐攝取這種營養素千萬當心!研究:吃太多動脈很傷

栗筱雯 的故事
 • 2024/2/21

攝取足量蛋白質能促進新陳代謝,因為蛋白質不易分解,身體需要消耗更多卡路里方能消化。不過,美國學界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攝取太多蛋白質有礙動脈健康。早餐如果蛋白質太豐富,很可能讓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超出建議值。

美國《紐約郵報》19日報導,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匹茲堡大學心臟病學教授拉札尼(Babak Razani)指出,很多人為了提升新陳代謝率而增加蛋白質攝取量,這並非健康萬靈丹,因為此法很可能對動脈造成損害。研究團隊發現,攝取過量蛋白質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粥狀硬化起因於脂肪膽固醇與其他物質累積在動脈壁,有如斑塊一般,會導致動脈狹窄、血流阻塞或血管破裂,引發血栓。

倘若22%以上的飲食熱量來自蛋白質,可能導致免疫細胞活化程度增加,這種細胞之於動脈血管斑塊形成的也有關鍵作用。過去10年收集的數據發現,美國人攝取大量蛋白質,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近4分之1美國人每天從蛋白質獲得的熱量超過22%。

拉札尼與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新陳代謝專家米登多弗(Bettina Mittendorfer)合作的研究團隊經由小鼠研究發現,人體必需胺基酸「白胺酸」(leucine)會透過特定訊息機制引發疾病,改變特定細胞新陳代謝,例如血管系統稱為巨噬細胞(macrophage)的小型免疫細胞有可能因白胺酸出現異常,進而觸發動脈粥狀硬化的發展。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數據顯示,要維持健康體重,女性每天平均攝取熱量應為2000卡,男性為2500卡。以此推算,女性每天攝取的蛋白質超過440卡男性超過550卡,就有可能對動脈造成損傷,這相當於攝取6盎司的牛排。每天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相當於3盎司牛排。

從這個標準來看常見西式早餐陣容,很可能讓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超標:2顆雞蛋約156卡,4片培根約172卡,1份希臘優格約100卡,加總超過400卡,逼近女性每日建議攝取量。

牛肉、雞蛋、牛奶都是富含白胺酸的食物。研究顯示,植物性蛋白質與動物性蛋白質之間的白胺酸濃度差異,可能就是對於心血管、代謝健康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這項研究結果對於營養師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經常建議罹患重病者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維持肌肉量與體力。

拉札尼表示:「盲目增加蛋白質攝取量也許是錯誤的。重要的是,要從整體角度看待飲食、均衡膳食內容,才不會在無意間令心血管狀況加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他說,希望這項研究能激發針對如何以精確方式改變飲食的討論,這類研究為將來的飲食指南極具提供資訊的潛力。研究成果已於本月19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 


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換算

  • 每日蛋白質攝取建議量 蛋白質的需求量因人而異,主要依據體重、年齡、性別及活動量等因素來決定。 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約需 0.8–1.0 公克 的蛋白質。 運動員或高活動量者: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約需 1.2–2.0 公克。 ...
  • 如何換算蛋白質需求? 計算您的需求量 一位體重 60 公斤的健康成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質量為: 60×0.8=48 公克 若是高活動量者,則最少需要: 60×1.2=72 公克;最多可以攝取: 60×2.0=120 公克 ...
  • 注意事項 避免過量攝取:長期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應根據需求調整。 選擇多樣化來源:除了動物性蛋白質,也應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以確保營養均衡。



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一次圖表攻略(懶人包)

by  | 7 月2019

蛋白質的英文是Protein,根據希臘字源protos而來,protos代表著「第一」,蛋白質在體內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我們身上要長肉、長出毛髮、長指甲、做出抗體、酵素、結締組織等等,都需要蛋白質的助攻。

也因為如此,若缺乏蛋白質,會出現肌少症、骨折變多、頭髮稀疏易斷、指甲變脆、皮膚發炎、水腫、傷口恢復慢、易感染、容易餓、情緒變化快等諸多症狀。(這部分詳細資訊請參考「有這些症狀,小心缺乏蛋白質!」)

那我們究竟該吃多少呢?

每個人需要的蛋白質量,會因為體重、年紀、和活動度而有所不同。

大部分的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會先從體重來算。符合每日最低需求的蛋白質量,大約是每天每公斤體重吃0.8公克的蛋白質。也就是一位5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50*0.8等於40克的蛋白質。一位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60*0.8等於48克的蛋白質。70公斤的人至少吃56克;80公斤的人至少吃64克。
40+的蛋白質攝取,一次看懂總量、分布、及來源選擇

然而每天每公斤體重吃0.8克蛋白質的吃法,是指活動量不高的人,而不是只能吃這樣的量。如果要讓身體維持各種代謝功能,讓肌肉持續生成,保持力氣,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要吃到1g的蛋白質。如果本身活動量高,甚至該吃到每天每公斤體重1.2到1.6克的蛋白質,才不至於不足。

「我都六十了,應該要吃少一點吧!」許多銀髮族會有這樣的概念。然而老年人的肌肉對低量的蛋白質、胺基酸反應更差,反而更需要多一點的蛋白質才能保持肌肉持續生成。也就是說,想要健康老化,避免肌少症,不僅要加強阻力型運動的訓練,同時也要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長遠來說才能保持住肌肉的健康。這目前是一般我們較沒注意到的概念!而一篇2016年的研究認為,對即將邁入中老年的人而言,每天每公斤體重吃到1.2到1.6克的蛋白質是適當的,不僅能減少肌少症問題,同時還帶來控制食欲與體重的好處。

還有另一個族群需要吃多一點蛋白質,就是要負擔胎兒和嬰兒營養的孕產婦。無論是孕婦,或現在正在哺乳,都要記得吃多一點的蛋白質,才能讓組織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助攻喔。

然而我們一般都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吃了多少蛋白質對吧!先來看幾個好的蛋白質來源,了解究竟吃這些會獲得多少的蛋白質呢?

● 100克的虱目魚含蛋白質約22克。一塊虱目魚肚約180克,總蛋白質40克。

● 100克的鮭魚或鮪魚含蛋白質21克,一塊冷凍鮭魚排約300克,總蛋白質63克。

● 100克的雞胸肉或土雞肉含蛋白質22克。一片超商買的或網購的即食雞胸肉約130到180克,總蛋白質約30到40克。

● 100克的雞腿肉含蛋白質19克。一隻220克的雞腿總蛋白質約40克。

● 100克的希臘優格含蛋白質10克。這種一般大家比較少看到。

● 100克的優格含蛋白質3克。這是平常比較常看到的,一杯市售優格總重從100克到500克都有。

● 100克的豆腐含蛋白質5克,一塊豆腐約300克,總蛋白質15克。

● 100克的豆漿含蛋白質3.3克,一罐400毫升的豆漿總蛋白質13克。

● 100克的鮮奶含蛋白質3.2克,一罐盒裝鮮乳310毫升總蛋白質約10克。

● 100克的蛋含蛋白質10克,一顆蛋約60克,總蛋白質6克。

● 100克的毛豆含蛋白質12克。

● 100克的綜合堅果含蛋白質16克。

● 100克的豌豆含蛋白質4克。

假使一位50公斤的女性,目標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2g,也就是總共60克的蛋白質。那可以怎麼做呢?(僅列出含蛋白質的餐點內容,不是三餐只吃這些,為了避免混淆就沒寫出澱粉類或蔬果部分。)

▲ 早餐吃25克的堅果和一瓶400毫升的無糖豆漿,總蛋白質4+13=17克。

▲ 午餐吃一片超商的即時雞胸肉,獲得30克蛋白質。

▲ 晚餐吃半塊豆腐和一顆蛋,獲得7+6=13克蛋白質。

若這天晚上還到健身房運動1小時,運動後再補充一罐盒裝鮮乳,增加10克的蛋白質,也是很合理的喔。


然而值得提醒的還有以下幾點:

◎ 我們這裡特意沒寫出紅肉的蛋白質,畢竟建議從雞肉、魚肉、蛋類、與黃豆攝取高生物價的蛋白質喔!攝取紅肉會有其他的健康議題,請不要為了增加蛋白質而大量增加紅肉的攝取量,尤其不要吃紅肉加工食品,例如肉乾、肉鬆等物,會為身體帶來更多健康負擔與疑慮。(想要高蛋白,除了總量,更要重視來源

◎ 不要一天只在其中一餐吃大魚大肉,請分散於三餐攝取蛋白質,讓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更好。

◎ 吃多一點蛋白質不代表要吃肉吃更多,黃豆類製品、牛奶、優格也有不錯的蛋白質。

◎ 想一下你吃下的這份蛋白質,是不是伴隨太多熱量、脂肪?請記得我們增加蛋白質攝取的同時,還是要減少飽和脂肪與精緻化的澱粉的份量,不要讓總熱量不停往上爬。

◎ 蛋白質的份量可以佔成人每日總熱量的10%到35%,一般來說增加一點蛋白質的含量可以提高飽足感,整體來說可能反而會吃少一點。

◎ 當你想提高蛋白質攝取量之前,請先確定自己的腎臟功能是正常的,或向醫師諮詢自己適合的蛋白質攝取量(腎功能不好的話,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 – 0.8克蛋白質


【健康與飲食】更新5大原則吃出好心臟、增強免疫力、武肺疫情(台灣疫情)資訊一覽表:醫、營養師推薦「一張表」「地中海飲食」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98&aid=18170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