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千世界】「我們不是中國的!」蒙古女孩來台念書6年, 揭蒙古草原游牧生活
2023/10/15 01:49:09瀏覽86|回應0|推薦0

第一出國生活選台灣!蒙古女孩來台6年 揭優缺點這項她大讚:給100分

2023/10/13 18:01:00

記者張雅筑、攝影戴華辰、影音剪輯江芳緣/蒙古報導

蒙古女孩安琪來台念大學畢業後,目前在台南成大繼續進修華語文。(圖/受訪者提供)

來自蒙古、與父母居住在烏蘭巴托的女孩安琪,她自稱是半個蒙古、半個台灣人,因為她來台念書生活已長達5、6年,未來也考慮長期定居。台灣是她第一個且唯一出國的國家,安琪說自己非常喜歡台灣,談及優點,訪談過程她滔滔不絕列出了一大堆,至於缺點,她笑說,大概就是穿搭部分,但她也解釋,也許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來台先後在嘉義、台南念書、學習華語的蒙古女孩安琪,她說,會選擇到台灣留學,其實是媽媽的建議,「那時候媽媽就推薦我去台灣念書看看,我就上網研究,發現我滿喜歡的,就決定了。」談及自己剛到台灣的印象和生活過後的感受,她讚譽有加。安琪說,在台灣交通非常方便,想去哪幾乎都沒什麼問題,但最讓她佩服的是垃圾分類,「喔,這超厲害的,我給滿分!」

▼▲談及台灣生活,安琪讚譽有加,她說不僅方便、人們很熱情善良,食物也都非常好吃,笑說自己現在是半個蒙古、半個台灣人。(圖/記者戴華辰攝、受訪者提供)

不僅如此,她也在台灣觀察到許多與蒙古的差別。安琪提及,台灣對弱勢非常的照顧,她分享自己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像是火車的時候,有一些視障或行動不便者,「司機或是有些員工,甚至一些民眾,他們都會主動來來照顧這些人,在蒙古我從來沒有看過,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很感動哇,真的覺得很厲害。」

安琪也說,台灣人真的很熱情、友善,非常願意幫助別人,因為自己剛到台灣的時候,語言能力不算非常好,但問路的時候,大家都會積極幫忙,甚至直接帶著她到目的地,「我真的是很感謝台灣人。」除了上述的優點,安琪接著又強調,當然不只有這些,台灣的美食也都很好吃,起初雖然會不習慣,但生活一段時間後都覺得超美味,甚至回到蒙古會很想念,「像珍珠奶茶就超好喝的。」

▼▲安琪說,在台灣沒有太嚴重的不適應問題,至於缺點,因為台灣是第一個出國的國家,所以沒什麼能比較,其中最讓她比較訝異的是穿搭,她覺得台灣人穿衣打扮比較隨興講求舒服,但也算是文化差異。(圖/受訪者提供、記者戴華辰攝)

那台灣有無需要改進或缺點部分嗎?安琪直言,因為自己目前只到過台灣,還沒去過其他國家,所以只能和蒙古做比較,若真的要說的話,大概就是服裝、穿搭部分。安琪解釋道,「蒙古人很重視衣服、穿搭,特別是帽子、鞋子等,那我到台灣後發現,台灣人比較喜歡穿得舒服一點,比較不注重搭配這樣,然後鞋子的話,白鞋可能也會黑了、髒了繼續穿,但我們白鞋就是會維持很乾淨這樣,但這就是一個文化差異吧,不好意思,如果大家聽了不喜歡抱歉、抱歉,但我想台灣人打扮起來一定會更好的,其實蒙古也很多有缺點,但台灣除了這個應該沒有其他的什麽問題,我覺得挺好的。」

安琪會來到台灣學習,除了想增廣見聞外,就是想多學語言,希望把所學回饋給自己的國家,所以她也很努力地用華語拍片上傳到YouTube,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蒙古,而不是一直想想蒙古只有大草原、蒙古和騎馬而已。安琪強調,在台灣的生活機能非常方便,很多的制度建立也很完善,包括健保卡、保險和郵務系統,還有幾乎什麼服務都有的便利商店,「那種科技、制度好的東西等等,如果蒙古跟台灣學起來的話,我覺得很好。」

▼▲安琪努力學習語言,還有拍片,就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國家蒙古。(圖/受訪者提供)

笑說自己現在就是半個蒙古、半個台灣人,努力的學習就是希望有天也可以把台灣的優點帶回家鄉,讓蒙古可以更進步、更好,安琪說,這是自己小小的目標和希望。

★點選網址可以觀看蒙古女孩安琪的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o5yv7g

「我們不是中國的!」揭草原游牧生活 當地人還原正宗蒙古烤肉:別被騙                                       

記者張雅筑、攝影戴華辰、影音剪輯江芳緣/蒙古報導

蒙古烤肉在一些夜市算是常見的攤位,但對蒙古當地人來說,正宗的蒙古烤肉「Khorkhog」並不是這樣的做法。(圖/記者張雅筑攝)

「蒙古烤肉」曾是台灣夜市非常紅的必吃名單之一,因為最便宜時大概百元就能吃到飽,但這其實不是正宗的蒙古烤肉!蒙古女孩安琪帶著《三立新聞網》團隊到納來哈區鄉下,體驗道地的草原遊牧生活。談及蒙古烤肉她開玩笑說,在台灣的是騙你的,真正的蒙古烤肉他們稱為「Khorkhog」,煮法和台灣看到的完全不同。此外,安琪也解釋了大家對蒙古的迷思,她強調蒙古國是個獨立國家,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化,「我們不是中國的!」

▼▲蒙古女孩安琪,她已來台念書、生活5、6年,放長假時就會回到蒙古探親、到大草原放鬆。(圖/受訪者提供、記者戴華辰攝)

到台灣讀書生活5、6年的蒙古女孩安琪,家族有五代都是醫師,但迫於當地的薪資現實,她最後放棄讀醫,在媽媽的建議下到台灣留學。談及的自己的國家蒙古,安琪說,很多台灣人或其他外籍朋友聽到她是蒙古人都會很訝異,甚至再三確認「妳真的是蒙古人嗎?」也會問她許多問題,包括妳會騎馬嗎、你們還住在蒙古包裡嗎、你們首都有沒有車子、有沒有手機和電視呢?

安琪坦言,聽到這些疑問自己都會露出三條線和不解,因為首都烏蘭巴托裡連百貨公司都有其實,「但大家聽到蒙古,都還是會直覺聯想到蒙古包、草原啊,但我想讓大家瞭解、知道,還有想解釋的是,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不是中國的,很多人覺得我們是中國的內蒙古什麼的,可這是不同的,我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化也是不一樣的。」至於大家慣性有內、外蒙古區分,安琪說,其實他們自己不太喜歡被稱為「外蒙古」,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們就是一個國家「蒙古」,「我們的英文就叫Mongolia,也不會說Outer Mongolia啊,我也不太懂為什麼很多人叫我們是外蒙古,我們自己只會說蒙古這樣。」

▼▲從烏蘭巴托市區開車到納來哈區鄉下車程大約2個多小時,抵達後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蒙古包裡就是他們生活所需的全部家當。(圖/記者張雅筑攝)

專程帶著採訪團隊來到納來哈區鄉下,從市區開車到這,車程約兩個多小時,放眼望去是沒盡頭的草原,還有大量的牛群、羊群和馬群,沒有任何的便利商店,因為所有的家當、生活用品全在蒙古包裡了。

安琪帶著我們介紹草原遊牧生活,她說,在這裡沒有廁所,蒙古鄉下的話,「整個草原到處都是廁所,因為我們是遊牧民族嘛,要搬來搬去,住這裡一個月,那一個月以後搬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果有固定的廁所的話很麻煩,有時候會蓋一個暫時的,然後一個月後就拜拜走了,但有的家庭可能只住一一星期,那廁所就很自然的,everywhere,到處都是廁所。」

至於到蒙古有什麼好玩的呢?安琪說,身為在地人,她最推薦到鄉下旅遊,體驗道地的遊牧生活,「來體驗很多事情,包括擠奶,但擠馬奶比較危險,建議擠牛奶或羊奶,還有泡溫泉,我們的溫泉有很多對身體很好的元素,再來就是喝馬奶酒,馬奶酒只有在蒙古或是有馬的國家才能做的,但我覺得蒙古馬奶酒是特別好喝。」

▼▲(上圖)時間一到,他們就會擠馬奶;(下圖)乳白色有點碳酸味的馬奶酒。(圖/記者張雅筑攝)

接著安琪馬上帶著大家體驗正宗蒙古烤肉做法,她解釋,其實他們不是稱「蒙古烤肉」,而是叫「Khorkhog」,會把新鮮的羊肉處理好,接著煮滾少許的水,放一些羊肉後再放燒得發紅的石頭,來回放肉、放石頭,最後再放一些馬鈴薯與紅蘿蔔,接著加入少許的鹽調味,蓋上鍋蓋壓上大石頭,經過一段時間烹調後,就有香噴噴的「Khorkhog」了。遊牧生活就是就地取材,出爐後的石頭也有用途,安琪說,熱騰騰的石頭可以用來洗手、暖身體。

▼▲正宗蒙古烤肉「Khorkhog」的做法,會燒一些熱水然後放進新鮮羊肉,再放燒得發紅的石頭,來回放肉、放石頭。(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最後放上一些馬鈴薯、紅蘿蔔再蓋上鍋蓋、壓上石頭悶煮;(下圖)一段時間後就完成了香噴噴的「Khorkhog」,當地人會把熱騰騰的石頭來回在手裡左右交換,暖身體用。(圖/記者戴華辰攝)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間到了就是擠奶、提醒牛馬羊喝水等,或是製作當地的傳統食物,蒙古草原生活非常的清幽,雖然沒有電視、太多的電子產品,但卻很讓人放鬆、愜意。

「蒙古是值得來的一個國家,因為跟蒙古跟其他亞洲國家完全不一樣,讓你很舒服、放鬆和感到平靜...」安琪說,蒙古對台灣來說確實比較遠,但她敢保證,來到蒙古旅遊一定不會覺得白來的。但最後話鋒一轉,安琪也透露當地人的擔憂,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家開始選擇定居模式,所以蒙古的傳統遊牧生活、文化逐漸流逝,這讓很多人感到擔心、不捨,所以很多人正努力地守住和分享真正的蒙古傳統生活,而這也是為什麼她選擇到國外念書、學習多國語言,就是希望透過所學回饋自己的國家還有讓更多外國人認識蒙古。

▼▲(上圖)騎馬提醒馬群去喝水;(下圖)時間到了就得擠牛奶。(圖/記者戴華辰攝)

▼▲(上圖)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空拍;(下圖)納來哈區鄉下的空拍畫面。(圖/記者戴華辰攝)

▲日落時的納來哈區鄉下的空拍畫面。(圖/記者戴華辰攝)

▼▲蒙古傳統遊牧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正宗蒙古烤肉「Khorkhog」;(下圖)蒙古傳統食物,奶類製品。(圖/記者張雅筑攝)

▲蒙古國基本簡介。(圖/三立新聞網製表)

★點選網址可以觀看蒙古女孩安琪的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o5yv7g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98&aid=17997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