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撤退 就是登山的一部分 ~ 「從花蓮至南橫東段機車二日行」 談起
2013/10/04 10:36:46瀏覽329|回應0|推薦1

撤退 就是登山的一部分

~ 「從花蓮至南橫東段機車二日行」 談起

 

◎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

再精彩的攻頂,也比不上優雅的撤退!再艱辛的縱走,也抵不上斷然的轉進!)

 

日子裡滿是歡心的期待

卻感應不到天氣和善的回應

一個人靜坐在工寮內屋角

和帶著雨滴的空氣嘆息相擁

雖然眼眸投以期盼的訊息

卻仍然觸摸不到天氣溫柔的歡顏

愛上登山要怎麼愛才好

為了安全  為了長久計

只能在這種不夠友善的氣候下退出屬於山的城堡

從山的腸肚裡蜿蜒撤出

乾乾淨淨地撤出  雖然也帶滿著一山風雨

先前已編寫好完美的劇本只好自己重新再修飾

  從來只是山巒的過客

現在的撤離  已然不須山巒來可憐或慰藉

從山上猙獰的天候撤出

帶著笑容  絕不留半滴遺憾的清淚

很無奈地重新篡改轉進的情節

  交還給時間來完成修補

遺忘  這次的撤退  這是登山該學得會的功課

多點苦笑  勇敢面對

儘管眼眸裡仍然投出不捨的訊息!!

 

撤退,從來就不是損失;撤退,從來就是一種行動(行為);撤退,從來就是一種智慧,一種引導自己不被環境所困惑的智慧;撤退,從來就是登山的一部分。登山的心靈如行雲流水,雖有定見也有定所,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雖嘎然喊停,但心理自然,趣味自生。行,取決於當仁不讓;止,斷然處置止於至善。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見機行事,於最佳時機下定最佳決心,這當中沒有投機取巧的意思,也沒有投機取巧的空間。這就是《易經》所要說的「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心懷玄遠,原本規劃六天時間獨走南橫三星+新康線,於焉逍遙,聊以娛情,只可惜第二天就撤退了!

 

0511日。我心何踴躍,思欲攀雲追……

0630自台北搭乘自強號火車前往花蓮,一路上小雨打在車窗上也打在山客的心靈上,適逢今年梅雨季第一道鋒面報到,心中雖然暗稱不妙,但也想上山去碰碰運氣、去賭賭看!

0930時抵達花蓮火車站,領出機車(前一天已托運),1000自火車站沿台9線向台東池上出發,一路疾馳於花東縱谷上,遠山隱天,好山好水好心情相伴相行自在而逍遙,儘管天空陰霾偶有飄雨,然均不影響闖蕩山林的熱切,雖是假日,但離開市區後,人車寥落。今我來斯,陰雨霏霏。

1230到池上(花蓮至此約120K)轉入台20甲線往南橫方向前進,約5K即到初來橋頭(卑南溪),此地右轉即台20線南橫公路(往台南203K,左轉到海端、關山接回台9線,往台東55K),此地距大關山隧道約60K

逕入南橫東段,左邊山壁,右邊緊鄰新武呂溪(其上游源自向陽大斷崖,南橫公路於該溪東北側沿岸而行,初來橋以上稱新武呂溪,以下流至卑南及台東市出海這一段則稱之為卑南溪),溪聲潺潺,谷風徐徐,右側溪谷對岸高聳山壁偶有崩坍處,氣勢不凡。溪水浩蕩,奔流不止,路途幽暗,遙遙無盡,途中經過幾個部落,其入口處各有雕像或意象布置,頗具特色;尤其多處隧道如滴水明隧道、彩霞隧道、松濤隧道、嘉寶隧道、霧鹿隧道、碧山隧道、利稻隧道、利稻二號隧道、利稻一號隧道、大關山隧道等,工務單位均維護得不錯,內也都有照明設備。越靠近向陽其坍方處越多也越嚴重,向陽至大關山隧道間這約六公里路更是坍得厲害,多處施工地泥濘溼滑,山壁偶有滲水及落石,尤其在天候不佳時通過該路段,須提高警覺。

1400時在風雨中抵達大關山隧道(全國最高之隧道H2722M,亦是南橫公路最高點)前1K工寮,因雨勢風勢太大加以氣溫甚低,便就此打住,進工寮內與幾位職員泡茶聊天。夜間風雨仍大,吹打在鐵皮屋上,咚咚轟轟響,擾亂遊客心思。透過耳聽的聲音,眼見的印象或心中的感覺,來想像山水景物的形狀。寂寂幽山裡,誰知無悶心?此時獨攀的遊興全消,當下就決定明早撤退下山!

撤退動人之處,在於它是道指向不朽的光芒,是瞬間否定了讓人自以為是的狂妄的輕薄。撤退的目的在於避免在不利狀況下「作戰」,以脫離「戰場」之舉動來保持爾後行動之最大自由與勝算。

撤退,在他鄉,在山上,在風雨中,一個人,一個念頭加直覺就是下山!想問自己,這是一種甚麼樣的動機與心情?其實當下的自己也說不出丁點道理來,因為獨攀太瀟灑了、太自由了、太隨心所欲了。所以這種決定,這種感覺,這種現象,這種急轉彎,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怪這場風雨,讓山客深入山區後覺得心理飄飄浮浮、朦朦朧朧,作如是觀,更作如是行!

(整個南橫公路沿線山系,歷經1999921大地震將部份山系結構給震鬆了;復有2009年八八水災之沖刷,引發多數山域大坍方,迄今,工務單位修復進度緩慢,復通之日遙遙無期?即使通了,很快又會坍掉?但,不修復,行嗎?)

 

0512日。鳴鳥聒幽林,淒風為我嘯……

天亮後,小雨仍繼續下著,風勢已稍緩和……。從埡口山莊至大關山隧道這段位處中央山脈主脊旁(是西部荖濃溪與東部新呂武溪兩水系之分水嶺),屬高山型氣候,因容易受到季風或鋒面挾帶水氣影響,在氣流抬升與地形阻隔交互作用下,常於午後形成壯觀雲海、山嵐與雲瀑,瞬息萬變,美不勝收。

0750時見雨勢稍歇風勢已小,便趁勢騎車賦歸,遠山映疏木,下山沿途雖偶有小雨,但多數時間均是陰暗天氣,有些路段,雲霧窈窕,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有時亦看不到路,只得暫停路邊等待,由於完全沒有時間與行程上的壓力,邊行邊照相邊觀賞沿途風光。

1000下到初來橋頭,山下天氣好了許多,陰天偶有小雨,特別對兩旁花東縱谷景致用心凝賞,樹木叢生,百穀豐茂,與來時之感覺又不同許多,寧靜柔和中又帶點野味,很奇妙的心靈饗宴,游目聘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1200時回到花蓮火車站,辦理托運機車後購票(當然是「自願無座」的站票)返回台北,返航途中,依然細雨紛飛,望那滿山雲霧,令人「形超神越」,可以解憂散懷,豁暢心神。

1630返抵家門,夕鳥飛向家,風聲猶可聞,何事吟餘忽惆悵,單騎遠征這一夢,容待下回吧!(兩天,花蓮火車站至大關山隧道來回,共騎了385公里)

                                         百岳老查 

 

※、本篇PO出後,百岳老查的回應文,如下:

1.軍事上,有撤退與轉進之說,在登山亦然。就岳界言,撤退乃消極性之積極作為,旨在保全實力與保存生命,若撤退時間點拿捏不當,致撤退此一不得不然之舉極可能出現功敗垂成之憾,引致災難。而轉進係積極性之消極作為,期以退為進,挺進至另一區域尋求另一可能與機會,亦即轉移陣地繼續作戰之意。

身為登山隊伍之領導或獨攀之個人亦然,當面臨到做撤退或轉進之抉擇時,均須具相當之經驗、勇氣與智慧,尤其要在短時間內評估出前進、後撤或轉向之種種可能結果(局),各結果之勝算各為如何?處最壞情況下,是否還能控制大局?欲做出類似「先知」之決定,殊為不易,故說此是一種至高之修養,一種極大之智慧,與山友們共勉之。2013.05.17

 

2.嗚呼哀哉昔日軍中袍澤李小石兄長眠異域山區,可謂「求仁得仁」,山友們雖有滿滿的不捨,但,又奈何

7000公尺以上的山域,光是呼吸就要使盡生命力,何況更要邁步上攀這個高度以上的區域本來就是屬於神的地方,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那怕多待一天都會要人命的因此,設定最後攻頂的時間點還未能攻頂時,就應當毅然決然的撤退,否則將遭遇「立即而明顯的危機」!因此,斷然的撤退決定,將是保命的基本法則,誰都不能例外!

根據國際登山專家們的說法,「一般人在往山頂邁進時,都會使出120的力氣,一旦達成夢想,所有的體力與熱情就會燃燒殆盡,放鬆的感覺與達成夢想後的寂寥感,便會顯現在身體與行為上。」在這種高度上,攻頂時就已用盡氣力,漫漫回基地營的路途上,將是一場不敢想像的情況……2013.05.20

(附錄~【2013520日 下午1:14;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20日電】「登山怪傑」李小石攀登世界第4高峰洛子峰,在下山時陷入昏迷,雖然一度服藥好轉,但今天中午仍傳出不幸過世的消息。曾背負媽祖神像成功攀登聖母峰的李小石,48日再度背負媽祖神像攀登洛子峰,517日晚上9時成功登頂,成為第1位登上洛子峰的台灣人。李小石在下山途中,疑因體力耗費過鉅而陷入昏迷,雖然昨天遇到國際登山隊醫師給藥,意識清楚,情況一度大為好轉,但今天中午仍傳出不幸的消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47188147188z147188&aid=884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