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24 11:45:25瀏覽259|回應0|推薦2 | |
從國軍漢光演習預演 談演習二三事 「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滅敵於灘頭」應該是我們所期望的構想,簡單的說就是「決戰」於境外。台灣本島絕不能成為主戰場,一旦島上已成戰場,這場仗打起來會很辛苦、很慘烈! 戰略戰術要因應國際情勢以及武器科技發明而調整而進化!這就是「知己知彼」的範疇,如果自以為是的「不變」心態來對應局勢、科技的「萬變」,那這場仗根本不用打、也不能打!國民革命軍自建軍以來,相信其「演習」項目及使用較新武器投入而稍作改變是有的,但是其演習主軸、思維與對外呈現之模式,似乎次次雷同?也就是以前在調侃一些老師「一本講義用三十年」一樣,也就是說「數十年如一日」!想想、看看,近十數年來,在國際間所發生的國與國之衝突或戰爭,你看得到戰場上有士兵在「衝鋒陷陣」的嗎?那個不是大砲飛彈打一打、飛機去目標區轟一轟,態勢及勝負已見分曉,還會出現類似我們的漢光演習「反登陸」及其後所衍生之狀況嗎?恨鐵不成鋼,演習不只是為演習而演習,須知大型軍演其意義、目的何在?如果只是要讓統帥校閱一下、讓百姓知道國軍是有戰力的,恐怕得好好檢討一下下「漢光演習」之實質內涵,以切合國際及兩岸情勢!茲從報載這幾項「想定」切入談談(如果不當或外行處,也敬請一笑置之): 1.「中國解放軍在蘭陽平原登陸。」1944年有名的「諾曼地」登陸戰,距今已七十多年,期間之武器科技一日千里,現代戰爭還用得到登陸戰嗎?只有戰爭結束,登陸一些軍隊到敵國去維持秩序,等待政治及外交等相關後續處理。因此,假如中國解放軍已在宜蘭登陸,表示我國海、空軍已全面潰敗,戰爭儼然已呈「困獸之鬥」?至於下個「想定」項目在雪隧阻絕共軍挺進,不知那是在「演」什麼? 2.「為演練阻絕解放軍,陸軍甚至把消波塊、汽油桶都搬上國道,用來阻擋解放軍進犯。」假設共軍從宜蘭登陸且一路往台北挺進,進到雪山隧道來,因此本次演習「首度」演練「關節要點雪山隧道封阻作業」,這個構想也未免太天真,軍隊要進入這個軍事上的「地形要點」,恐怕已經將周邊之「障礙」掃蕩排除掉之後,軍隊才會機動的快速通過,哪有你守軍打從老遠的把消波塊、汽油桶等匪夷所思物品搬來「阻絕」,只怕斯時守軍已沒這個能力了?可見這個守備之道有多「不切實際」? 3.「首將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兩架UH-60M黑鷹直升機納入國軍航空部隊管制,並在機門架上機槍,搭載特戰官兵以突擊方式在港區內著陸後,執行快速機動作戰任務。」此狀況表示敵軍已在台中港區登陸了且已經進入到城鎮裡面來了,我守軍出動突擊隊或特戰部隊遂行城鎮戰,城市內大樓林立,試問我們的特戰部隊,經過一番敵軍海空軍的「摧殘」後,還剩多少兵力以資應付城鎮戰?此時表示整個台灣的海域、空域都已落在敵人手中,恐怕這場仗早已或早該結束了? 戰爭是一門藝術,有武力的因素,有精神的因素,更有其他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才有「多算勝,少算不勝」之兵法。安無忘危,存無忘亡,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演習視同作戰,一切都是「玩真的」,但呈現的這些演習現況,於今或有調整檢討之必要?姜太公兵法上說:「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故智者從之而不失,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夫將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見而視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無橫敵,對無立國。」 史學家湯恩比(A. Toynbee)說:「沒有挑戰就沒有回應,人類文明的成長,就是一連串的挑戰與回應的過程。」面對中國的軍事挑戰,也許我們無法迴避,但我們必須做出相對合理且有效的因應,至盼國軍盱衡情勢,檢討精進。法國總統薩科奇以「誰是法國人」為主題的演說,其中「我們成為法國人,不只因為我們生在法國,更因為我們選擇留在法國。」正因為我們都身處在台灣這塊寶地上,心心念念為這塊土地之生存而奮鬥、奮戰,本於「愛之深」之情,就野人獻曝了! ~ 百岳老查 2016.08.24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