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樹命,如覆巢之「卵蛋」?
2015/01/26 11:02:16瀏覽169|回應0|推薦0

樹命,如覆巢之「卵蛋」?

 

莊子說,個人要走出去跟天地對話,做精神的釋放;要獨自去面對自然,變成個人生命定位的尋找,才能夠平衡。今天居住在都會城市者,很無奈地走出水泥叢林還是水泥叢林,無法跟自然對話,難以做精神的釋放,這是身為現代人的悲哀?似乎在享受物質生活之餘,應該好好自我省視一番~人生的定位是什麼?人與大地的關係又是什麼?

高度的經濟發展似乎與生態環境相剋?土地的過度利用、山坡的超限開發,以及商辦大樓的競相矗立結果,綠地沒了、樹木被砍了、農地被徵收了、山林被濫墾濫建了、環境被破壞了,而且這些破壞性的「建設」,幾乎都是不可逆的。殊不知,綠地、樹木、農地、森林是大地的肺葉,既提供新鮮能源也回收遭污染的廢物,這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光是淨化空氣、保持水土、維持環境穩定的基本功能,更是無可替代或取代的!

視小如大,視微如著。每每看到一塊塊良田被徵收蓋建物、一棵棵樹木被砍頭或移除、一回回的山崩與土石流,在在都在摧殘著大地的生機、以及醜化人們的心靈,試問這不可思議的現象還要任其繼續荼毒下去嗎?

呼籲政府與財團停止這些不當的「開發」,讓大地長養生息,為子孫留些淨土。而這一切的一切,就先從「護樹」做起,尤其與我們共同生活的老樹,還給樹木在人文意義和本土意識上的原本價值。樹,對它所生長的原本土地是有感情的、是有記憶的。移樹,尤其是移植那種數十年以上之老樹,豈可輕為!砍樹,為了蓋大樓、為了創商機,或是為了官商的「交相利」,犧牲的是樹與土地的感情、犧牲的是樹與土地與人的記憶連結。根據護樹團體統計,在台北市「大巨蛋」BOT案初期,將松山菸廠舊址的894棵老樹全部移植,至2014年為止,已經有近五成確認死亡。

20147月,監察委員黃煌雄、葛永光費時58個月的調查中指出,台北「大巨蛋」有四項極具開發爭議:1.體育園區變更為商業特區;2.大巨蛋不符國際賽場標準;3.為拓寬道路粗暴移植老樹;4.不專業工程會阻市府處分。光從上述這四點「爭議」尤其是「粗暴移植老樹」這點,就可得知「樹」在財團眼中根本如蔽屣,合理的懷疑這當中每一項的爭議後面又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利益輸送」?官商將錢與權的關係攪和在一起,真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敢」?致使大地一片哀嚎,這還有公道、還有天理嗎?

台北市因為「大巨蛋」的商場拓展而要將數十棵無辜的大樹移植,這些樹犯了誰?市政府為什麼讓財團為所欲為,假體育場之名,行商場濫建之實,商場面積不斷擴大、不斷蔓延至「三角窗」位置,數十棵老樹將被「乞丐趕廟公」式的「驅逐出境」(柯市府新方案:移動樹木從原本的37棵變成23棵。這就是進步嗎?嗚呼,只不過「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正如護樹團體所說:「市政府裡面的官僚,不能做為財團的內鬼,這些樹木不應該成為市政府和遠雄角力下的犧牲品。」不禁要嘆台北市府裡頭「人何寥落鬼何多?」其實,整個台北市最不缺的是高樓大廈等商辦購物場所,標榜是一個進步且「宜居」的現代城市,呈現的卻是一棟棟的水泥叢林,諷刺啊!台北的「天空」盡是烏煙瘴氣!親愛的台北市民以及國人們,面對這些「不公不義」的「開發案」,要不要、能不能把這些「鬼」抓出來且「就地正法」以洩國人心頭之恨?

【看見台灣】紀錄片的主題曲《看見》裡說「拿得那麼多/還得那麼少/如果還有明天/能不能讓傷口癒合/能不能還大地光芒」。該片導演齊柏林也說:「島上的人們總是習慣向外觀望,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窮盡一切能耐去探索與追尋,卻對踩在腳底下的土地感到陌生,甚至冷漠以對。」這說的不就是台灣土地的悲哀嗎其實也正是台灣人文的哀愁,不是嗎?

  ~ 百岳老查 2015.01.26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47188147188z147188&aid=2045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