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22 06:10:50瀏覽684|回應0|推薦5 | |
子女推著半癱長者遊歷山林步道 至情用心感天動地
※ 每一次共同出遊,每一次的陪伴,陪伴、擁抱、感恩有時盡,這場景都會變成舊照片,而舊照片又將變成可貴的回憶。還好有你們,陪我一起,用餘暉煮暮年。你們,我的孩子們永遠都是,我的最愛。 ※
翠綠醉染山間步道,以絢麗般色彩與生機演奏出大自然特有的動人樂章。其間,與長者徜徉其中,踽踽、細賞、聆聽,感心動耳是一種彼此的滿足。父母須知敬,偶或山間行;報得三寸暉,處處好風景。人間菩薩耕福田,尤其能夠鼓勵長輩一塊出遊,那更是大自然詩篇裡一幅既明媚又感人的美圖! 長輩一生在歲月的琴弦上錚錚鏦鏦的操弄著,為了一家溫飽,當中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難得有靜下心來欣賞人生風景之機會或雅緻。如今,歲月不饒人,猛然回省已有「時乎,時乎,不我待」之嘆!晚來,不知筋力衰多少?欲向山行,可望而不可及也?難得子女主動提及且安排入山走走,化不可能為可能,怎不讓人欣慰與此生足矣之感,人生至此,夫復何求?用溫柔的相伴守候著僅剩的親情,給親情一個最寬厚、最溫暖地擁抱;在和煦陽光撒落的山徑上,帶給自己及他人品嘗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命況味。 偕長者登高,不但話題難得,子女之用心更是可貴,尤其在「廉頗老矣」寄生社會的不友善氛圍裡,出遊已稍有勉強,至於入山走步道甚或登山,似乎有點「高不可攀」及稀有?惟日前在臉書上看到一則訊息,實在令人大為詫異與佩服。山友陳淑貞2022.08.17.在其臉書上貼圖文指出:「行走在瓦拉米步道的路上,對這台停在山邊的輪椅很是好奇,心想這背後會有怎樣的故事呢?一路上心裡掛念著,沒想到半路遇到巡山人員,聊著聊著竟然知道了輪椅的故事…。輪椅的主人是一個80幾歲的半癱老太太,已經不良於行,體重大概40幾公斤,兒女推輪椅到這不能再往前了,於是兒子背著她走瓦拉米(到佳心)來回約11公里。路上也有遇上他們,非常感人。據說已經走了好幾條知名步道了。」 嗚呼,類此感人情節,千百年來不知被多少支溫潤彩筆充實過、傳頌過?憑藉著這股迷人流淌的人性痕跡,局外人仍可感受到諸多精致而生動的張力,相信多數人看到這訊息,讚嘆有之、慚愧有之、後悔有之、欲養而親不在有之?在山域裡能夠閱讀到為人子女的這心這情,宛如靜讀流水清音,深感其情愫澈底穿透了逶迤的山徑與峰巒,與潺潺山溪唱和了人間至情,這行來不易的步履,承載著悠悠山林歷史的粲然,說已行經多處林間步道,至情至性刻錄了耀眼光芒,讓山林見證了可貴人間菩薩的修行路。 天長親情稀,月落山容瘦?多少人在親情中走失了?多少長者在輕漾的微風中渺渺茫茫,獨哼一曲大江東去?推著輪椅甚至揹著長者遊山看水,回賞故林新葉,靜靜感受秋水長天之氣,這境界可以打動灼熱的心靈,讓向晚的夕照綻放出璀璨的餘暉,留待他人細思量!
附 記: 親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家!人生能守住這個親情、這個親情的餘溫者,總會撩撥起一些與長輩相處的心境。也許當中夾雜著諸多的浮躁與疲憊?只是,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情況,所呈現出來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本照片引自2022.08.18.東森新聞雲(翻攝自陳淑貞山友在「肉腳登山隊」臉書社團),停放在瓦拉米步道上的這張輪椅是有故事的,暖心故事吸引萬多人按讚!
百岳老查回應1: 1.山徑、步道崎嶇不平,加上坑坑洞洞,行山者穿登山鞋或雨鞋稍可應付,有時還得手腳並用或依靠登山杖支撐,方得通過複雜地形。況且山徑路況極易改變,非從既有資料能看出端倪?或入山時路況尚可通過,但下山時已非輪椅所可通行?況且病人用的輪椅不太適合推入山徑上,萬一深入後「刁車」怎辦? 2.揹長者走山徑,其心其情至為感人,唯揹著半癱長者走11K(來回)的瓦拉米步道,先不論其安全性如何?恐揹者、被揹者都不會太舒服?甚至對彼此都是一種折磨? 3.侍親、伴親出遊,是難能可貴也!亦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為之,累也,危也?「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孟子》」意思就是,做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習以為常卻不知其所以然,一直都是順著這條路走,卻不知道這是條什麼路,這在人群中是佔多數的。是耶?非耶? 4.這位伴癱老太太幸有這些有心的孩子,是她一輩子修來的福!或有一說,「人的一生有兩股堅強的力量是完全不求回報的,一股力量是父母的愛,另一股是兄弟姐妹的情。」為老太太的孩子們喝采!你們太不起了! 百岳老查 2022.08.22.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