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02 06:04:00瀏覽744|回應0|推薦1 | |
國人啊,你會以擁有268座3000M以上的高山而驕傲嗎?
※ 我看長兄神情英發,當馳騁於仕路中,為何有閒工夫尋山問水,做此寂寞之事?《西湖佳話》 ※
山,是一個區域的龍骨,是突出地面的大地基,是承載土地的肩膀!沒有它,這個區域立基會不穩,有下沉或崩解的可能?所以,一個國家國土裡有大面積的山域,則這個地方比較不會消失?是以約在2500年前的《國語》這古書上記載:「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台灣得天獨厚,山地面積約佔總面積的70%,這包括各級(含高山、中級山、郊山及一些淺山與丘陵、台地等)五大山脈更是縱貫全島(包括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東部的海岸山脈),這是老天的恩澤,身在福中要知福,有興、有閒、有能更要往這些大小山域去走走、看看,你將會讚嘆、感恩老天對台灣的賞賜! 在總面積為3萬6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擁有268座3000M以上的高山,這不是亮點那什麼才叫亮點?只是這個亮點被一些人尤其是公部門給蒙上太多灰塵,而這些管山的官僚「只緣心迷,不能自悟」,把好好一個老天的「禮物」給糟蹋了?是另類的暴殄「天物」?戒嚴38年期間連平地都「草木皆兵」,更何況高山上似有「大敵」在其間?種種措施讓老百姓難以親近山林,以致對山尤其是高山這麼陌生、這麼誤解?而解嚴這31年來,情況雖稍有好轉,只是人為障礙等條框還是很多?望山興嘆乎?日月逝矣,歲不我與乎?美麗的山域就在那裡,你不去親近、不入山、不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山的氛圍」,你怎麼可能體會到這塊土地的神奇美妙呢? 橫亙在前的一堆「人為障礙」總叫人三等四等下去(如果不上「黑山」,也只好等官員垂憐),夢啊夢、等啊等,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還有多少白了頭的人迄未擁抱過台灣山林之美的感動?嗚呼,這一生即使白了頭也要翻山越嶺一番,堅定而賞心悅目地尋找屬於寶島這塊土地、這塊山林的溫柔與艷麗!「山禁」這問題,讓景致獨特的台灣高山無法自自冉冉的與國人分享,更遑論要推向國際?就像「海禁」一般,難怪有人會很感慨說,「台灣四面環海卻嚴禁人民自由地從事海上活動,連搭乘賞鯨船出海都得先『報關』,等同於出國;而全世界現在仍實施海禁的國家,只剩北韓與台灣。」 很多山友都跑到日本去登山(當然也有去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尤其是冬天。如果碰到下雪,你想登台灣的高山恐怕只比登天容易一點點?據悉,日本的富士山(3776M,於2013.06.22.正式獲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雖然高度比我們的玉山矮一點,但「作為日本的象徵而為世人所知,山形之美堪稱奇蹟的名山。無論何時何地、與誰一起、如何眺望,它都會展現不一樣的容顏。」而日本總面積是台灣的10倍大,其全國超過3000M以上的高山也不過才10來座,然而其政府發展登山活動卻不遺餘力,甚至還有全國國定假日的「山之日(亦即我們俗稱的登山節)」呢?日本的《公眾假期相關法律》第二條就有關於山之日的敘述為:「得到與山親近的機會,感謝山的恩惠。」可見這個國家能夠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的廢墟中快速再竄起,不是沒有原因的,從小小的一個登山活動政府都關照到了而且當一回事在辦理。反觀我們大有為的政府要人民遠離山、遠離海,其間差距,何止天壤! 美國市場行銷協會將「行銷」定義為:「行銷是創造、溝通與傳送價值給顧客,及經營顧客關係以便讓組織與其利益關係人受益的一種組織功能與程序。」簡單的說,就是要通過宣傳、推廣,進而促進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台灣多山是發展觀光的「強項」,只可惜我們的政府或不知道、或刻意忽視這個觀光強項?然後再來長嘆觀光市場的「等無人」,商家也只能「苦撐待變」,弔詭啊? 「台灣因為跨越北迴歸線,山岳海拔高,同一座山,不同海拔就有不同的氣候帶、植群帶。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發展出了6種植群帶:楠榕林帶、楠儲林帶、櫟林帶、鐵杉雲杉林帶、冷杉植群帶、高山植群帶。如此環境,生長出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擁有的動植物:黑熊、水鹿、長鬃山羊、相思樹、山櫻花等等。在1個小時的腳程裡,便可看見要到不同經緯度國家才見識得到的豐富林相。國際知名旅遊書出版社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出版的『台灣』旅遊書,不斷形容台灣的山是世界級。甚至還有英國的學者花了超過14年的時間,來研究台灣的山,讚嘆台灣是如此的特殊。(黃一娟)」 台灣這彈丸之地卻擁有268座3000M以上的高山,以及有七成的土地是山域,我們不但沒有成為山的子民,甚至還像似「山的白痴」,何以致之?一言以蔽之,政府「從中作梗」是也!「登山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和膽識」絕不是虛言,台灣地狹人稠,在各種天然資源極其有限情況下,豐富林相且景致優美的山林就是我們發展山林休閒觀光的強項,讓這一強項走向世界去競爭,去開發新的市場,誰曰不宜? 政府啊,還給台灣人血液中本有的海洋精神、山林精神,解除一些不合時宜登山的條條框框限制吧! ~ 百岳老查 2018.07.02.
附 記: 改變,不只是邁步踏出舒適圈而已,還要跨越政府所設的「障礙」,山友這樣在意、恣意屬於自己的登山活動,極可能會被迫面對嚴苛的阻力甚至惹來官僚以法規伺候,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登黑山、走黑路?因為我們相信歲月有限、能登山的時間有限,與其繼續等待,不如用自己的「方式」來做出突破,為自己「創造」入山的機會!因為,我們深深在乎這些事!在台灣,天地雖寬,登山這條路卻難走?枉費了,空有這268座3000M以上的高山?本照片是百岳老查某一年所嚮導的隊伍在雪山黑森林裡紮營(此行由季參領隊。當年是嚴格禁止在此地紮營),雪花飄飄的情景,是不是有「雪花飄飄漫天,飄到你我的心間」之浪漫感動?(台灣到底有幾座3000M以上的高山?答案紛紜!民國88年6月行政院體委會出版的《安全登山手冊》一書說有258座;維基百科說有269座,如果把高3945M的玉山東側副峰也算入則有270座;網路流傳說有268座?以現代的測量科技,政府給個標準答案會很難嗎?)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