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朝聖之旅 - 邁向靈鷲山(耆闍崛山)
2013/12/29 20:08:18瀏覽664|回應0|推薦15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述

錄音日記與旅途隨筆(一九八四年十一月)

育蓮鄉敬記

邁向靈鷲山(耆闍崛山)

 

大約下午三點,車子開往靈鷲山,這是朝聖的第一站。

 

「請問是路壞還是車壞啊?」如此顛簸震得大家大笑,誰如果有結石一定給震落了,不知道是誰苦心設計了這波浪形藝術的路。印度的平原石丘在車窗外掠過,牛羊、茅屋、帳篷一切都熟悉。大約下午五點半,夕照中我們扺達了離靈鷲山只有十分鐘車程的旅館,這不知名的旅館外形倒是十分派頭,但是一問之下,他們竟堂皇簡潔的說:「沒有水!」「沒有燈!」「一張床,七個盧比,睡兩個人而且沒有棉被。」「喔!」我不禁笑起來「沒有水又沒有電,那就可以不用洗澡了。」這一種髒孩子高興的聲調,惹得林、劉兩位居士都伸出食指,指著我相視而笑。(盧比是印幣單位)

 

沒有水又沒有燈,可是星光燦爛啊!兄弟!何處可買星光燦爛、晴空如洗?何處可買此曠野坦蕩?對著星空唱「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如來世尊是活佛」,雖然沒有水,但心中可不能沒有「大悲水」;雖然沒有燈,但心中可不能無「智慧光」。

 

印度小米粥是我們的晚餐,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華僑的臉上堆滿了誠摯,忍不住告訴他們,我內心的感激;忍不住和她們相擁在一起。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日子,我的感情表達如此的「西洋」、如此的不含蓄,但是,真的!我不想藏住它,我們本是同根生,實當攜手歸淨土。

 

不知道幾點了,該看的病人看了(許多朝聖者水土不服都病了,我拿著蠟燭去看病),念念佛,睡吧!

 

夜裏,由於沒有睡袋,也沒有棉被,就把衣服蓋蓋,半夜裏冷醒了!想到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起冷醒,白日裏一張張鑲著美麗眼睛的臉,又出現在腦海。孩子們!今夜你們可曾安睡?你們睡在那裏呢?可有像我一樣的衣服蓋嗎?我坐著,窗外星光依然燦爛。大約三、四點,僑胞就起來為我們煮粥,千百種情緒化為一聲佛號,親愛的佛陀,請加被這無量無邊苦難的眾生、善良又無知的孩子。

 

靈鷲山(耆闍崛山)

 

晨曦中,我們駛往靈鷲山,只不過包幾包葯的工夫,一下子就到了。讓我們虔誠地拜上山吧!法華會上佛菩薩,已等待我們無數個千年。

 

上山,上山,呼喚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牛兒與我們同行,四周的崗巒還是帶露珠的氣氛,為什麼這一切如此熟悉?不覺得離鄉千萬里,卻覺得此處是家鄉。過了小橋拜上山,拜這既近又遠、既遠又近的佛菩薩。半山腰玄奘大師的茅屋雖然已經不在,而那一塊塊的石頭卻記載著當年他的風貌,好一個「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的三藏大師。我手上的香只是小小的一支,那花環的顏色也不鮮艷,然而心中的香雲卻紛紛湧起、花兒也朵朵綻放。我們的解脫是佛菩薩的血淚啊!三千大千世界何處不是菩薩為我捨生命處,念此,念此;一拜、再拜,我的禮敬到達最深處。

 

拜著上山,後面傳來的是楊師姐、同行者的啜泣聲;前面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呼喚。每一拜都不想起來,只想把全身的細胞都緊貼在這地上。

 

為什麼這土地、這石塊有股清柔的芬芳?可是那芬陀利華的香氣嗎?真的,每一拜那芬馨都沁郁著這百千劫來穢齪的心。石塊閃閃發光,那股清涼不知是由手透心?還是由心透手?我渴望的眼睛望穿那說法的寶座,和大阿羅漢的座椅。當我拜到近山頂時,突然一陣莫名的激動,抱住一塊大石頭,緊緊地抱住,哭了,哭得像個小孩子,我並非悲傷,然而眼淚已經沾溼了石頭,這是誰的座位呢?為什麼令我如此痛哭?

 

我聽見了上頭山頂大眾已經開始誦經,爬上去,穿著黃袈裟的一群比丘似乎重現了昔日的莊嚴。望著供在座上、頸上掛滿花環的佛陀,我靜靜坐在一個角落,聽那帶著淚的誦經聲,響在山谷。每一個人發了自己的誓願,每一個人得到了一股激勵的力量。佛陀!我只是一個微渺的眾生,卻擁有您平等的慈悲。請給我片刻,讓我坐在您的跟前,不要急急趕到別處好嗎?我是一個小小的芥子,漂泊在虛空,而您是大勝須彌的無量倍,奇妙的是芥子竟能夠容納須彌,小小大大的一切差別,似乎在您的跟前便消融了,只是這樣默默地坐在您的足旁,為什麼如此滿足?長老舍利弗,您智慧第一,請告訴我!「原諒這逃學的孩子遲到吧!」佛陀,請不要笑我沒有地藏菩薩的勇氣,驚天地、泣鬼神的誓願,這是我虔誠的心願,雖然不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鏗鏘,但這是我心裏的話:請幫助我,雖然我聽過您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許就因此我總見不著您,但我只是一個徹底凡夫,雖然鼓著勇氣卻難免怯懦的時刻,所以請幫助我,讓我能體會眾生的痛苦如同身受;讓我有能力解除痛苦給予親切的了解與快樂。當五欲六塵蒙蔽我,佛陀!請讓我察覺,請讓我永遠看見別人的對處和自己的錯處,知道改進與學習......。

 

成佛的路途如此遙遠,當我疲厭的時候請給我一棒,或一個微笑,隨您認為妥當而給我,我都敞開心懷接受。您老人家有一個大煩惱,您的眼淚終宵不曾乾涸,因為我們仍在漂泊,如果我能,讓我為您分憂好嗎?我願做個擺渡人,往來在此岸與彼岸之間,雖然此河浩渺、礁石險惡,急流湍湍,然而我願嘗試,即使雙臂疲憊,即使汗流浹背,只要看見您的眼睛,我又會充滿勇氣。幫助我,讓我有勇氣實踐您的教義,讓我永遠充滿「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常常,我看病、治病,大家對著我不斷地訴苦,佛陀,我不是您,不能一直溫和微笑,我也會疲倦,但是希望我能慢慢成長,有一天當我斷臂時,但願還能忍得住伸出另一隻手來拿聽診器,如果我忘失了,請您提醒我!

 

佛陀!因為朝聖路上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孩子,而人們卻要求我要像個大人了。我不敢請求原諒,我的生命塗滿了錯誤的線條;我只祈求您接受我的懺悔,很誠實地說,常常我的懺悔不夠懇切、又健忘,一錯再錯,似乎已經成了習慣。請求您,當我再度犯錯之前,給我一線光明的提醒。我的祈求很多、哭訴也冗長,娑婆世界的道路崎嶇,我並不希望永不跌倒,但願能勇敢地爬起來;我不敢祈求不跌得頭破血流,但是祈求您加被這沒有方向感的孩子,永遠不要由菩提道上迷失。

 

大家都下山了,而我卻總是像個耍賴的孩子去到外婆家,戀戀不捨。趁沒有人在旁邊,讓我再一次好好擁抱這些石頭;讓佛陀的芬馨,徹頭徹尾浸透這個貪瞋癡充滿的心,赤著腳一步步走下來,石頭涼透了心;也割著這雙長久束縛在鞋內的腳,如果能夠被靈山的石頭割傷,即使是流血,也是快樂地流血,自願地流血。

 

‧‧‧  ‧‧‧  ‧‧‧

 

望著前面一個個朝聖者,下了山又攀上對面的和平塔,親愛的朝聖者,當您登過靈鷲山,帶著不可思議的妙法回到娑婆—

 

當您滿懷的熱誠被澆了冷水;

當您雙手奉上了寶物卻遭到回絕;

當您覺得孤獨地飛越冥暗的海,

雙翼負載著夜的黑—

請您回首仰望靈山,

仰望這不可思議的山,

它亙古說著無言的妙法,

凝神諦聽吧!

您不覺得我們太常聽聲音了,

卻遺忘了聆聽靜默。

當五濁的塵勞擾得你心頭暈了,

請回首,再凝望這晨光下的靈山,

只要一瞥,

真的只要一瞥,

淚水便會充滿眼眶,

讓淚水洗淨心靈,

彷彿雨水沖去塵埃吧!

 

我們許久不曾真正哭過。

 

登過和平塔,買了一些卡片,也許他們漫天要價,但我已不想說什麼,深恐吵雜的聲音打擾了靈山會上佛菩薩,佛菩薩自然是不受干擾的,但是珍惜這靜靜和他們面對面的時刻吧!(靈山對面的和平塔)

 

七葉窟

 

離開了靈山,一點點路就到了七葉窟,這是昔日阿闍世王供養摩訶迦葉等大阿羅漢們,結集經典的石窟。多奇妙的石窟啊!它曾經被用炸彈來炸,卻炸不開,修行的力量豈是一個小小的炸彈所能破壞。同行的朝聖者,號稱「媽咪」的,在洞內哭了,一個五十歲的人了,來到這樣的地方卻如同小寶寶般地號啕了起來,多美啊!又甜蜜又痛啊!真善具足、何美勝斯啊!

 

著有「唯物哲學新研究」的英國哲學家柏克森曾描述他到印度靈鷲山,逢遇了迦葉尊者,引領他到一山崖,尊者拍掌,崖石豁然裂開,入行一里許,卻通到廣博嚴淨的大廈,充滿金碧輝煌典冊,令他恍覺歐洲學術黯然無光,而隨佛陀修行了。柏克森所述是否這七葉窟石洞呢?

 

尋寶般地拾起這一塊塊的石頭小磚,它們帶有昔日大阿羅漢的磁場!領隊上體下慧法師已經促著我們上車了。回首望啊!摩訶迦葉、阿難陀尊者們啊!而今而後捧經再讀,將如此親切,可惜我的凡夫肉眼,否則若能看見迦葉的金光,阿難青蓮般的眼睛,那該有多歡喜、多雀躍啊!我常在想,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不知道是何種神貌?要是我,原諒我一向都不莊嚴,手舞足蹈一定是免不了的。

 

註:摩訶迦葉和阿難(陀)都是佛的大弟子。前者頭陀第一,後者多聞第一。

 

竹林精舍

 

坐上車,也是一會功夫便到了竹林精舍。如果這兒還有竹林,如果「他們一班人」都還住在這兒,而又要留我們下來長居,那該有多好啊!據說這是佛在世時,一位迦蘭陀長者布施的林園,我不容易記住是第幾世紀誰建的精舍,因為事實上,一座偉大的建築,絕不是一個人可以完工的,它必然聚集了眾人的心願、眾人的血汗、眾人的虔誠。不論是那一位王,是十六觀經提到的那一位也好,或是別的長者也好,他一定有著一顆懂得「聖人在世,曇花一現」的心靈,他一定感受到若不及時把握,必會失之交臂的迫切,所以他發心來建這樣一個地方。

 

您看!比丘們的袈裟被風吹得鼓在那陽台上飛揚,您可曾想起什麼?那一位他們所包圍的,他的頭上有光環,他住在這裏,用舉手投足、動靜語默、吃飯睡覺,一切極平凡又極不平凡的一切來教導弟子,多美啊!請問要再過多久,我們才能接受這樣的指導呢?還是早已有人如此指導我們,而我們頑劣、剛強,不肯受教,千百年來依然故我。日日我們與佛陀的法身摩肩而過,卻沒有敞開心懷接受指導,多可怕的過失啊!我們日日錯過了聖人的指導。

 

王舍城

 

車子駛向王舍城,馬車一輛輛擦身而過。下來散步,在這裏大象也同步,如此悠然地走在城中,彷彿時光倒流。聞說此處有聖泉,也聞說佛與弟子曾經沐浴於此。一切事物,不論是石是樹,是水是沙,只要加上一個「聖」字,只要有一段佛陀與弟子曾經怎麼樣的故事,我們就如此珍愛、如此崇仰,就差正在看、正在寫的這個我不是聖人,不是聖眼,否則一切都如此的美好。

 

每在十六觀經與無量壽經裡讀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常想像自己也置身其中和諸大弟子共聆妙法,如今果然如願以償,有願必成!

 

你看看這一頭老老的大象啊!各位法師圍著為牠授三皈依,牠哭了!真的哭了!眼淚如珠。怕牠餓了,師父請牠吃番石榴。親愛的大象:請隨我們念一句佛,好好記住這萬德洪名,記取您何以墮大象身為人座騎,記取一切痛苦的教訓,今日有緣皈依,願能同生極樂—那兒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那兒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一起去吧!當象的日子很辛酸吧,厚厚的皮,告訴我您常有惡劣的境界需要抵抗,看看您的腳吧;您在佛門裏代表著「行深」,您深凹踏實的足跡,啟示著「修行應當渾厚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念佛吧!除了要示現為普賢菩薩的座騎,別再當象了,聽法師的話,菩提路上,讓我們同行,擦擦眼淚,珍惜這王舍城的相會。

 

    卍    卍    卍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11111s&aid=1022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