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桃園火車站106(一等站)
2012/11/06 22:58:59瀏覽563|回應0|推薦0

桃園車站位於桃園市桃園區,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基隆車站起點57.503公里處,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一等站,旅客進出人次全國第二名,僅次於台北車站,每日往返台北通勤旅客流量極大。因路線進行立體化工程,本站目前使用的站房為臨時站房,總樓地板面積約1萬1917平方公尺,建造經費新臺幣4.6億元;未來桃園捷運綠線、棕線計畫將與立體化完成後的本站共構。

車站構造

  • 縱貫線月台:島式月台、側式月台各一座。

2015年7月25日前

1 1   西部幹線(上行) 往 板橋、台北、基隆 方向
  東部幹線(跨線下行) 往 宜蘭、花蓮、台東、枋寮、高雄(經南迴線) 方向
2   西部幹線(上行通過) 通過線
3 2A   西部幹線(下行) 往 新竹、台中、高雄、屏東、潮州 、枋寮、台東(經南迴線) 方向
  西部幹線(下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4 2B   西部幹線(下行待避) 往 新竹、臺中、臺南、高雄 方向
  西部幹線(上行待避) 往 板橋、臺北、基隆 方向

臨時站月臺路線配置(2015年7月26日起)

1 1A   西部幹線(下行待避) 往 新竹、臺中、臺南、高雄 方向
  西部幹線(上行待避) 往 板橋、臺北、基隆 方向
2 1B   西部幹線(下行) 往 新竹、台中、高雄、屏東、潮州 、枋寮、台東(經南迴線) 方向
  西部幹線(下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3 2   西部幹線(上行) 往 板橋、台北、基隆 方向
  東部幹線(跨線下行) 往 宜蘭、花蓮、台東、枋寮、高雄(經南迴線) 方向
  西部幹線(上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歷史

  • 1893年10月30日:清代-臺北-新竹間鐵路通車時即設置桃仔園火車碼頭,日治後改稱桃仔園停車場。1905年7月1日:縱貫線改線、車站站體重建,並更名桃園停車場;站體建築在站房正反兩端立面增蓋唐式閣樓,形狀如一頂帽子。由十對雙併木柱連成九座拱門,是為洋風特徵;但屋頂又採日式結構,為明治三十年代全日本木造驛舍建築的典型,1918年落成的艋舺車站也是同類型的建築風格,相較同時期的同類型日本車站為早。1920年:桃園車站改隸新竹州桃園郡,桃園站成為從台北進入新竹的第一大站。1962年:拆除原先木造站房,重建為今日所見之站房。1963年2月8日:重新落成啟用。1981年5月1日:改為一等甲站,至今仍為一等站。2005年10月27日:林口線開始試辦免費客運。2008年8月1日:本站可使用悠遊卡搭乘基隆-中壢間的19個站,並接受悠遊卡加值服務。2010年3月26日:本站可使用臺灣通搭乘瑞芳-新竹間的29個站,並接受臺灣通加值服務。2011年1月1日:因應台鐵多卡通驗票閘門啟用,於本站持悠遊卡或臺灣通皆可使用多卡通驗票閘門,並將悠遊卡之使用範圍擴展至與臺灣通相同。2012年12月28日:因應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林口線免費客運列車正式停駛。2012年12月31日:林口線在跨年夜駛出最後一班運煤列車後,林口線正式停駛。2015年7月25日晚上至26日清晨:配合臨時站切換軌道需要,鶯歌-內壢間部分列車停駛。2015年7月26日:臨時跨站式站房啟用;往後將把連接前後站(遠東百貨至火車站後站)的延平地下道廢除;原站房位置施作永久軌及永久車站站房工程。

 

臺灣鐵路環島之旅-西部幹線 (屏東→基隆)/北部部分(新竹→基隆)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