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第五十軍
2017/12/19 21:19:51瀏覽1902|回應0|推薦0

一、新編第35師、第167師組成的第50軍

該軍前身一部是楊虎城第17路軍獨立第20旅。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楊虎城第17路軍獨立第20旅旅長王勁哉率部叛楊投蔣,後被擴編為獨立第20師,後改編為新編第35師,王勁哉任師長。1937年9月,國民黨軍為加強華中地區的軍事力量,以新編第35師、第167師合編組成第50軍。楊渠統任軍長,晁廣順任副軍長。下轄:新編第35師,王勁哉任師長;第167師,薛蔚英任師長。1938年3月,軍長楊渠統因為對該軍整編進行阻撓,被蔣介石解除軍長職,該軍番號撤消。6月,第167師馬當作戰貽誤戰機被取消番號,師長薛蔚英被處決;新編第35師改稱為第128師。

1937年9月以第一六七師、新編第三十五師編成,楊渠統任軍長。抗戰開始後,該軍駐安徽.1938年3月因楊渠統對劃出第一六七師整編,進行阻撓,當場扣押褫奪軍長職.該軍番號撤銷。

轄第一六七師,師長薛蔚英,該師於1938年6月,第167師馬當作戰貽誤戰機被取消番號,師長薛蔚英被處決;

新編第三十五師.師長王勁哉,該師原為楊虎城第十七路軍獨立第二十旅,西安事變後,王叛楊投蔣被擴編為師。1938年改稱為第一二八師。

1924年4月,薛蔚英也在山西省國民黨地下組織的推薦下,毅然報考了黃埔軍校第一期,投身於大革命洪流。

1924年5月,抵達廣州,由於,薛蔚英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因此很順利地通過了入學考試,被錄取為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學期間任第四隊分隊長。薛蔚英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剛剛入校幾個月,就跟隨黃埔學生軍參加了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鬥。2000餘名黃埔軍校第一、二期的學員第一次參戰,就徹底消滅了受英帝國主義,支持推翻廣東革命政府的「廣州商團」武裝,為鞏固廣東國民政府建立了功勳。

1925年2月,在第一次東征中,薛蔚英隨軍參加了戰鬥,就任黃埔軍校教導團少尉排長,後升任上尉連長。

1925年9月,薛蔚英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第二營少校營長,並於10月率部參加了第二次東征。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薛蔚英在國民黨軍隊中任營團級職的軍官。

1928年1月8日,薛蔚英任國民黨軍江蘇松江補充團少校團副。

1933年初,薛蔚英任國民黨河南省保安縱隊少將司令。隨後,他加入了國民黨復興社特務組織。同年10月,他又出任國民黨復興社河南檢查會檢查。

1935年夏,薛蔚英就任國民黨陸軍第一六七師少將師長,奉命率部參加對陝北紅軍的圍剿。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 西安事變 ”扣押蔣介石。薛蔚英為表示對蔣介石的忠誠,集合包括孔昭林、王國相在內的61名山西省籍黃埔各期青年將校,領銜發出通電,聲討張楊兩將軍,通電中說:“…蔚英等分屬軍人,追隨領袖多年,今領袖蒙難國家垂危,痛憤涕泣,誓必待戈殺敵…!”

1937年11月13日,薛蔚英就任國民黨第五十軍楊渠統部、第一六七師少將師長,兼任國民黨徐海警備副司令。

1938年2月2日,薛蔚英任國民黨第八集團軍第一六七師師長,為防止追擊日軍利用淮河大橋,奉令指揮部下將淮河大橋用炸藥徹底炸毀。

1938年6月24日,下午6時,蔣介石親自打來電話,責令李韞珩立即派出援兵恢復陣地,李韞珩自知責任重大,命令第一六七師師長薛蔚英,率部立即增援馬當要塞。隨後,參謀次長白崇禧和長江江防總司令劉興將軍,連續發給薛蔚英兩道急電:要他率第一六七師“火速增援馬當要塞”。

1938年6月26日下午,下午一六七師到達指定位置時,馬當要塞已經在當日上午淪於敵手。其實,駐守在彭澤縣的薛蔚英的第一六七師,離馬當要塞不過幾十里,如果率軍火速奔襲救援,也許能挽回戰場頹勢立功沙場。但是,師長薛蔚英就提出要走小路增援馬當,由於不熟悉南方山區小路迷路,晚到2天。

1938年7月,武漢會戰的第一場戰役就打成這樣,使蔣介石大為震怒,親自下令徹查責任,嚴肅軍紀,懲處失職者,以為後來者戒。於是,軍法執行總監部的憲兵部隊,將李韞珩、薛蔚英及海軍陸戰總隊的主官收監入獄。

1938年8月15日,因作戰指揮不力被蔣校長嚴令軍法處決。。

第167師,為鄂軍1937年1月,由新編第5師改編而成。。據《南京复廓陣地的構築及守城戰鬥》一文說,第167師抗戰前,駐蚌埠滁縣。抗戰爆發後,和第121師“歸首都警衛軍谷正倫指揮”,參加南京复廓陣地的構築。不久又他調。調何處,文中沒說。當時,八一三淞滬會戰正劇烈進行,中日雙方都在增派部隊投入淞滬戰場,南京大本營不僅調拔鄰近省區部隊,連粵桂川偏遠地區也不放過。在南京附近的第167師顯然調往淞滬戰場。從會戰結束後,部隊的去向,一部留蘇浙地區,其餘分別參加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167師調往江面彭澤,參加武漢會戰 。從上所述,第167師參加八一三淞滬抗戰。

第一二八師王勁哉,原名王步禮,1897年出生於陝西省渭南縣(今渭南市)陽郭鎮康坡村一個貧農家庭。自幼膽識過人,崇武厭文,喜愛舞槍弄棒,二十歲即進入西安講武堂學習軍事。1925年,王勁哉進入陝西靖國軍任連長,後加入楊虎城的第17路軍,從營長一直升到西北軍第38軍第17師第49旅旅長之職。

1937年,王勁哉編入劉峙的第一集團軍,任國民黨陸軍新編第35師師長,兼任開封警備司令。在駐防開封期間,王勁哉不顧同是西北軍出身的交誼,受命抓捕了為保存實力而丟棄山東的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一時名震中原。1938年初夏,台兒莊大捷後,瘋狂報復的日寇集中重兵追殺李宗仁。王勁哉聞訊後,立即率部支援,在曹州拼死阻擊日軍,使李宗仁安全脫險。

王勁哉的赫赫戰功得到了蔣介石的青睞。蔣不計前嫌(1936年西安事變時,王勁哉擔任西安警備旅旅長,曾參與捉蔣,並力主殺蔣),將王部由雜牌軍改編為蔣介石的嫡係部隊200個正規師之一,授予的番號是1932年1月28日的淞滬抗戰紀念日,即國民黨中央陸軍第13軍第128師,王勁哉擔任師長。該師被劃入豫鄂邊區總司令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序列。

王勁哉率部先後參加了上海、南京、九江、武漢等會戰,出生入死,戰功卓著。特別是在鄂中的江漢平原堅持抗戰長達五年之久,留下了許多功過是非,令人無限感慨,難予評說。

在128師被圍攻之時,國民黨軍隊拒不相助,而是以之為誘餌,集中了第22集團軍、第20集團軍、第6集團軍等大批部隊,對日偽軍進行反包圍,取得了打死打傷日偽軍13718人,俘虜5000餘人,擊斃日軍第58師團長下野一霍的重大勝利。戰役結束後在王的司令部裡發現一具面目皆非的屍體,國民黨就以為王勁哉已為國捐軀,為了宣傳上的需要,便追封他為陸軍二級上將,授一級青天白日勳章一枚,由其子王義虎代領,並提拔王義虎為新45師125旅副旅長。

其實,王勁哉被俘後,為權益之計而向日軍投降,被封為汪偽暫編43師師長。過了不久,他就率部起義反正,開展敵後游擊戰,直到部隊被徹底打散後,他回到康坡村隱居了一段時間。(一說:王受傷被俘,關押於漢口通商銀行。面對日軍的威脅利誘,他寧死不做亡國奴。1944年,日軍又將王押往南京,關押於旅館內,直至日本投降。) 1945年8月日軍戰敗投降後,王勁哉打算投奔延安,事為國民黨當局知悉,胡宗南派人誘捕於西安,後逃逸。1946年春,王勁哉北渡渭河,投奔革命,被任命為陝西自衛縱隊總司令。1948年,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他為中共特別黨員。1949年,王移任渭南軍分區副司令員。建國後,王勁哉離開軍隊,調任陝西省參事室主任參事,其後還曾擔任陝西省第一、第二屆政協委員、常委。1968年文革時期,王遭到批鬥,不久病故於西安,終年72歲。

抗日戰爭爆發後該師擔任黃河、隴海、平漢鐵路部分地段之防務,兼任開封警備司令,抓捕韓復榘。台兒莊會戰爆發後,將淞滬抗戰楊渠統將軍的一個師的殘部編為補充團。

仍為新編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師”的番號(繼續無旅級編制),歸第一戰區直屬。此時所部約3000餘人。

少將師長王勁哉

少將副師長謝靖

少將參謀長沈澄

下轄三個團:

第一團團長石傑三(在蘭封會戰中壯烈,民國政府未追授少將軍銜新政府亦無追認革命烈士)

副團長李德興

第二團團長任蘭圃

副團長馬繼武

第三團團長王泮初

副團長盧健

補充團團長李俊彥(因收編部隊難管理,從一團調入)

副團長程權五

新三十五師移防河南歸德(商丘),策應李宗仁撤退。後增援山東鄆城,解菏澤之圍,此戰35師損失過半。後又參加了圍攻蘭封土肥原師團的戰鬥,此戰該師團長石傑三血戰陣亡,另有營長連長半數陣亡(申報追贈革命烈士至今無一人有結果)。

蘭封會戰失利後,新35師奉命參與堅守蘭封三天,掩護蘭封會戰薛岳部10萬人馬撤退。但35師面對強敵依舊堅持到第5天,因為不足千人,已經無法與日軍數万對決,隨後向東南撤退。進入蘭封城日軍日軍歎曰:如果中國參加蘭封會戰的整編師,再幾隻有此非整編師勇敢,蘭封作戰的勝利者是國軍。西退路被日軍切斷,王勁哉無法歸建一戰區,只受到最高統帥部的口頭嘉獎,仍舊為非建制師。

豫東戰役後該師奇蹟般突圍到河南太康。轉隸第九戰區湯恩伯部第31集團軍第13軍,赴江西豐城途中,收容散兵人員,增加補充為5000左右,仍為新編35師(仍無旅級編制)。

少將師長王勁哉

少將副師長謝靖

少將參謀長沈澄

第一團團長李俊彥(調回)

副團長李德興

第二團團長任蘭圃

副團長馬繼武

第三團團長王泮初

副團長盧健

補充團團長程權五

在武漢會戰時防守瑞昌,並在會戰中立下戰功,由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上報戰績,並被授予國民革命軍第128師的番號。

1938年武漢會戰後,軍委會在11月在湖北咸寧頒布了“新編第35師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一二八師”的命令,調任王勁哉任13軍中將副軍長。

是時該師序列為:代師長謝靖

副師長:沈澄

參謀長:暫缺

第382旅,少將旅長李俊彥

第763團,團長任蘭圃

副團長侯若愚

第764團,團長李德興(隨後為馬繼武)

第384旅,少將旅長古鼎新(旅部在湖北黃梅)

第767團,團長李葆蔚

第768團,團長趙天時(在黃梅)

補充團,團長程權五

湯恩伯所部系蔣介石嫡係部隊,所部裝備精良。他對國軍中的雜牌部隊常採用“整編、改編”的方法,將部隊主官調“升”另委以親信擔任。從而達到消滅異己、充實自身實力的目的。比如第110師、第193師與第23師都是如此。

就在128師由武漢向漢、沔地區撤退的途中(其中第382旅開拔襄陽、樊城,第384旅駐漢陽、沔陽等地),湯恩伯終於向該師動手了。

湯恩伯首先決定王勁哉赴湖南瀏陽訓練新兵,企圖將該師逐步吞併。師長長職務由中央派遣謝靖代理(謝靖後在撤退途中遭不明身份地方部隊襲擊殉國,又傳言被暗殺)

 

1939年2月,軍委會全面對全國軍隊更改建制。取消自辛亥革命以來師轄旅的舊軍隊模式。每師直設三團,補充團改為師管區。128師382旅編制改為31集團軍13軍直屬獨立1旅,李俊彥任旅長。李俊彥後帶領764團團長馬繼武跟隨湯恩伯抗戰,二人都成為抗戰名將。

軍委會令:

128師直屬第五戰區郭仟的宜昌江防集團軍直轄

中將師長王勁哉(師管區:湖北沔陽)

少將副師長:沈澄(請假後一直不歸)

參謀長;暫缺

少將步兵指揮官:古鼎新

763團團長任蘭圃(隨棗會戰後可歸建)

767團團長李寶蔚

768團團長趙天時

王勁哉在這兩件事後覺得已無法在湯恩伯屬下做事,便將所部開出湯恩伯的防區,1939年6月,王勁哉自己頒布軍令,並報中央軍委會。將隨棗會戰後撤出回的763團擴編為382旅。又在128師進駐沔陽等地後收編了從河南志願湖北抗戰的薛豫屏民團,並將其改編為該師第383旅,由薛豫屏任旅長。

中將師長:王勁哉

副師長:沈澄(一直再沒來)

少將參謀長:李德新

第382旅,少將旅長任蘭圃

第763團,團長張平海

副團長侯若愚

第764團,團長楊秀峰(字德秀)

副團長李鈺亭

第383旅,旅長薛豫屏

第765團,團長秦東海

第766團,團長程權五

第384旅,旅長古鼎新

第767團,團長李寶蔚

第768團,團長趙天時

副團長劉養悟

獨立第1旅,旅長潘尚武

此後沙市、宜昌相繼失陷,128師所處之洪湖地區就成為日軍進攻四川的障礙,而蔣介石對於該師不聽調遣也無能為力,如派部隊對128師繳械,很有可能在未與128師接觸前即被日軍消滅。於是採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將128師劃歸第5戰區直轄,任命王勁哉兼任漢沔游擊區指揮官,聽任128師自治。當時的128師駐地屬於九戰區,當128師被化歸第5戰區序列後,該師也未奉命開赴5戰區,所以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也指揮不動這個師,只能對該師聽之任之。128師長駐沔陽後,師長王勁哉便在此處落腳開始實行自治政策。之後雖有新四軍、日軍派代表聯絡128師,希望加入己方陣營,但都為王勁哉拒絕。此後所部收編的部隊與新四軍又時有摩擦。

128師進駐沔陽後師長王勁哉實行了一系列新政令。

在軍事方面:他鑑於部隊力量有名無實,且素質太差。便在仙桃鎮成立了軍事訓練大隊,以培養下級軍官。對於漢奸採取分化瓦解策略,並大量收編了偽軍武裝。打垮了國軍在該地的游擊武裝金亦吾部,擴展了所轄區域。又規定所轄各地實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徵兵制度,充實所部實力。

在政治方面:對於政府機構,從新調整人事,建立區、鄉、保、甲組織層層負責制。親自頒布法律、政令,並嚴格執法,重賞重懲,使轄區百姓莫不畏懼。嚴格禁煙,他首先槍斃了因屢勸戒毒無效的團長李葆蔚,後又逮捕監禁了團長程權五,強迫其戒毒。

在教育方面:王勁哉以軍事訓練大隊的教育內容為基礎,對各縣、校學生宣傳抗日。對教育界人事採取多獎少罰的政策,對促進教育工作的發展有一定效果。

1939年7月,日軍為打通漢宜路,阻止新四軍向襄南擴展,命令偽軍汪步青第82師李太平旅配合進攻。該旅奉命先拔除128師這個“釘子”。是時該旅官兵都有“拯救”家鄉的觀念,對於“收復”沔陽行動迅速。

當李太平旅汪波洋團衝過鄭家台後即遭到128師獨立團(原補充團)郭興唐營的伏擊,將該團截為兩段,該團被各個擊破,官兵非死即傷,團長汪波洋倉皇率領殘部奪路逃跑,該團團附周濟賢獨自化裝到老墳灌洞內躲藏。在旅長李太平與團長汪波洋一陣相互埋怨後,即退回了據點。

9月,汪步青又乘128師開赴潛沔邊界時,率領所部偷襲沔陽,結果被留守的384旅在周幫再次擊潰。此後該股偽軍直到被新四軍消滅後都未敢再向128師駐地進犯。

1940年1月4日,日軍“白虎隊”(敢死隊)與偽軍“黃衛軍”在猶木野坂的率領下進攻漢、沔邊境,先後​​攻占沙湖、彭家場、張家溝、白廟等地,陳兵荊河南北兩岸,直接威脅沔陽重鎮——峰口。

鑑於日軍戰據優勢火力,師長王勁哉在開軍事會議中,根據前線狀況與所獲情報,決定撤守荊河以北所有防守區域。於荊河南岸槍築工事,加強縱深防禦。命令767團第3營進駐崔家拐角、第1營進駐童家橋至皮家店沿線各據點固守。

未料先行派遣的一營兵力與民工300餘人在構築工事為日軍偷襲,該營潰散。日軍趁勝進擊,在攻破767團3營7連陶家壩陣地後,直指崔家拐角據點。

翌日,日軍在飛機轟炸後強行沖擊3營陣地,該營英勇反擊,堅持到第3日擊斃日軍大隊長川島少佐,繼任的少佐青瀨旋即又被擊斃。日軍在兩位指揮官接連陣亡後有準備撤退之勢。767團得悉日軍企圖後以全團兵力實施追殲,終於取得了勝利。此戰被後人稱之為“陶家壩大捷”。該團第3營營長史耀先被晉升為764團上校團長。

戰後,師長王勁哉命令所部在掩埋好己方陣亡士兵後,又將日方陣亡士兵遺體送還日軍。此舉也受到了日方的尊重,也是以後王勁哉被俘後未被處決的一個因素。

1941年2月,日軍調集日、偽軍一萬餘人,向128師仙桃駐軍攻擊,128師因兵力過於分散,被迫撤出仙桃、沔城、峰口等地,並實行“焦土抗戰” ,火燒沔城和峰口。之後師部移駐監利。

鑑於日軍佔據兵力、火力優勢,128師團長李鈺亭向師長建議應修建堅固的工事,修築大量的碉堡群,據險防守,抗擊日軍。王勁哉在採納意見後當即決定由李鈺亭的767團來擔負這項任務。

李團長接受任務後命令所屬3個營沿謝仁口、關聖廟、陶家壩一線連夜修築工事。由於軍民密切合作搶築防禦工事,東荊河兩岸之碉堡、交通溝、陷阱遍布,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防禦體系。

與此同時,第6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卻命令128師返回沔陽,並以第53軍與金亦吾挺進縱隊相配合向128師防地進軍。以“因其為漢沔地區部隊,柳關以南不許活動。如果不服命令,則將調動部隊'進剿'”為理由,企圖將該師吞併,戰事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在此形式下,王勁哉親自聯繫53軍所屬之130師師部,說道:“咱們弟兄部隊都是雜牌軍,像沒娘的娃,你的家鄉淪陷,無家可歸,寄人籬下,哪能中國人打中國人呢?”此番話終於說動該師副師長王**。幾個小時後,該師開始後退。此時金亦吾的挺進縱隊見與其配合的53軍有一個師竟然開始後退,合圍只勢已無法形成,況且所部在128師進駐沔陽時已吃過該師的虧。於是也按兵不動,坐看53軍軍部的動向。就這樣,一場併吞128師的計劃就這樣流產了。

汊河口地處荊河、沙嘴河匯合處,由偽軍蒲圻保安大隊駐守。128師曾兩次派遣766團收復該處未果。此後偽軍在此處修建大量碉堡、工事,嚴重威脅到128師。

1941年5月24日,第128師以766團楊秀峰第1營第3次對汊河口偽軍據點發起攻擊。由於偽軍工事堅固,楊俊山營損失慘重,被迫撤出戰鬥。

日軍為防止128師再次攻擊,任命吉澤幫男為汊河口地區指導官,“指導”當地偽軍部隊,又調派了偽軍岳州保安大隊增援。並對原有工事進行加固,修建新的碉堡。

5月26日,128師第4次以767團楊俊山、梁學文兩個營的兵力實施攻擊。團長李鈺亭首先指揮梁學文營一部兵力迅速佔領汊河鎮以北地區設置砲台;以該營剩餘兵力布防楊家門和鄢家埠村設置砲台;命令楊俊山營強渡荊河布防。形成三麵包圍汊河口之勢。

戰鬥打響後該團首先由各個砲台向汊河口偽軍陣地猛烈轟擊,楊俊山營開始向偽軍陣地衝鋒。由於各碉堡間火力網強勁,該營再次遭受慘重損失。團長李鈺亭在增調梁學文營接替進攻無效後,命令該團砲兵連重新調整砲位與攻擊目標。這次砲兵發揮了威力,接連摧毀偽軍碉堡。

偽軍岳州保安大隊大隊長見勢不妙,立即宣布反正,將該指揮部內日軍士官盡數擒拿。不久位於汊河口橋頭堡指揮的吉澤幫男被擊斃,偽軍殘部開始陸續投降。經過了兩晝夜的激戰,128師767團終於拿下了汊河口據點。軍委會在得知了128師勝利的消息後,派遣參議馬青苑前往勞軍,並授予師長王勁哉金質抗日勳章一枚。

 

1942年5月,日軍武漢警備司令河野毅糾集步、騎兵8000餘人、坦克40輛、飛機30駕對128師再次發動進攻,同時命令偽軍一部萬餘人配合作戰。

第128師官兵憑藉堅固的工事以機槍、步槍、手榴彈等武器還擊日軍。頭天即斃傷日軍300餘人,擊毀坦克四輛。

由於日軍佔據火力優勢,128師擔負正面防禦的767團損失過大。於是師長王勁哉命令部隊且戰且退,利用夜間對日軍實行偷襲的方法戰鬥。此舉終於在第4天夜晚收到了成效!767團一舉殲滅日軍一部百餘人,並乘勝收復了峰口。

由於王勁哉在沔陽獨立抗戰,不斷收編偽軍與當地土雜,至1942年底已陸續擴大為9個旅另19個團團。該師經軍委會批准序列如下:

師長王勁哉兼漢沔游擊總指揮

參謀長李德新

少將步兵指揮官李鈺亭

上校參謀處長張元明(中校電台台長楊萍湖)

上校副官處長蔡澄

上校軍法處長:史伯橋

上校軍需處長:王邦林

上校警衛團長:郭興唐

中校特務營長:許中和

128師轄

第382旅,旅長任蘭圃

第763團,團長張平海

第764團,團長史耀先

第383旅,旅長薛豫屏

第765團,團長秦東海

第766團,團長楊德秀

第384旅,旅長古鼎新

第767團,團長李鈺亭

第768團,團長毛效溫

漢沔游擊總指揮司令部下轄

獨立第1旅,旅長潘尚武

獨立第2旅,旅長趙天時

獨立第3旅,旅長辛文禮

獨立第4旅,旅長程權五

獨立第5旅,旅長蘇振東(提前投敵)

獨立第六旅旅長侯若愚

隨著部隊成分的複雜化,使得當初進駐沔陽的一系列政令逐漸行而不通,所屬各部各自為政。由於王勁哉急於想恢復原先的所立政令,對於不奉令者則設計除去的方針,所部384旅與獨立1旅投靠了日軍。

古鼎新在進駐襄北地區後即自行其事,抗戰堅決,敢到敵占區收稅,但在當地為害甚深。王勁哉多次召見其參與軍事會議均以生病為由推脫了事。終於,王下定決心要除去古鼎新。並命令襄北游擊副司令潘尚武將古乾掉,並許諾古的一切職務均由潘繼任。不料傳令兵在傳令途中為古鼎新的老部屬趙天時逮捕,並將此事報告與古。結果古、趙合計製造一份王勁哉密令古鼎新槍斃潘尚武的假命令,誘騙潘尚武率其所屬與384旅一起投靠了日軍。

王勁哉自命令傳令兵出發後,惟恐情況有變,立即命令參謀長李德新率領6個團的兵力趕赴襄北幹驛,準備武力解決古部。但是當李德新率部趕到時古鼎新與潘尚武已與前一天開赴脈旺嘴日占區了。王勁哉恐古投敵後再折回幹驛駐紮,便命令李德新將乾驛燒毀。

古鼎新在投靠日軍後便迫不及待的準備報復王勁哉,終於在1943年日軍進攻128師時親自做嚮導,消滅了128師。

1943年2月13日日軍動用了4個師團、2個支隊、1個旅團、4個聯隊的兵力,由偽軍配合、以投敵的旅長古鼎新帶路,分為三路,一路自襄河一線,一路自長江邊,一路自新提方向,對128師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包圍圈,第四次對128師實行大規模進攻。

戰事發生不久後趙天時的獨立第2旅就被古鼎新拉走,既而程權五的獨立第4旅(由於戒毒問題,程被王勁哉監禁了半年多,幾乎喪命)又被打散。再加上師長王勁哉對日軍戰略估計錯誤,致使128師前沿工事盡毀,士兵無險可守。在與日軍奮戰半月後,128師終因所構築的各處碉堡被日軍一一擊破,全線潰退。

2月25日,師長王勁哉在監利柳關鎮官灣附近被日軍一騎兵分隊俘虜。該師僅存的383旅部在日軍進攻時並沒有參與抵禦,在師長被俘後就由旅長薛豫屏率領下成功突圍,在各地進行游擊,最後為197師收編。

1:王勁哉(在武漢南京被關押止8月15日)

2:李德興(在武漢被關押抗戰勝利後,沒有路費家裡賣地四畝寄錢返回渭南當農民,各種運動後,85年去世)

3:楊秀峰(被俘關押到抗戰勝利後,沿路耍武賣藝乞討返回家鄉渭南當農民,各種運動後,83年去世)

4少將程權五(被俘後關押到抗戰勝利,沿路耍武賣藝乞討返回家鄉渭南當農民,各種運動後,四清時不甘受辱跳井自殺

5少將任蘭圃(被俘後關押到抗戰勝利,沿路耍武賣藝乞討返回家鄉渭南當農民,各種運動後,四清時不甘受辱跳井自殺)

6上校軍需處長王邦林(被俘後,因受傷被日軍釋放,發路費回渭南老家當農民,文革時不甘受辱自殺)

7上校參謀處長張元明陣亡

8上校副官處長蔡澄陣亡

9上校軍法處長史伯橋陣亡

10上校764團長史耀先(突圍到五戰區湖北老河口,始終沒有人安排其工作,在一次用餐時,被五戰區司令部食堂一名班長辱罵,不甘受屈上吊自殺)

11少將步兵指揮官李鈺亭,被俘後組織越獄,到五戰區,被任命為軍統上校情報組長,帶領兩個人蒐集大量日軍情報,49年國民黨在廣西轉進台灣時,自己雖有飛機免票,但妻子需要購票無錢。放棄赴台機會後,同時放棄潛伏中將情報組長待遇,沿途打工三年,1952年回到家鄉渭南,1965年因參加軍統犯歷史反革命罪,被判刑5年)。1997年去世。

二、川軍劉湘一部改編的第50軍

該軍前身是劉湘所屬川軍一部。1937年1月,四川陸軍暫編模範師改為第144師;1938年5月,川軍獨立第12、第13旅合編成新編第7師。1938年2月,國民政府為加強後備軍事力量,以川軍第144師、新編第7師合編成第50軍,隸屬第23集團軍。郭勳祺任軍長,下轄:第144師,范子英任師長;新編第7師,田鐘毅任師長。3月,第二一軍第一四五師改隸第五十軍

1939年初,;

1940年冬,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積極部署對皖南新四軍的圍攻作戰時,發現該軍與新四軍來往密切,便密謀抓捕和殺害了郭勳祺的參謀處長(中共地下黨員),由於未掌握郭勳祺通共的真憑實據,便將郭由第23集團軍副總司令改任第32集團軍副總司令後,送其到重慶中央陸軍大學學習,以削其兵權。1941年1月1日,該軍第144師師長范子英升任軍長。此時,該軍第144師、新編第7師在第32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指揮下,參加了皖南圍攻新四軍戰役,是皖南事變主要參戰部隊之一。

1942年,國民黨軍隊進行部分整編,第五十軍第一四五師第二一軍第一四八師對調了隸屬關係,第148是隸屬該軍。此次整編後,該軍參加了1942年5月至8月的浙贛會戰。擔任皖南和贛東自荻港到湖口長江南岸防務。1942年初,該軍軍長范子英調走,副軍長佟毅接任軍長。同年9月17日,佟毅升任第23集團軍副總司令,該軍新編第7師師長田鐘毅繼任軍長。1945年初,該軍進行整編,第144師被裁減後,轄:第148師,羅潔瑩任師長;新編第7師,黃伯廣任師長。1945年底,軍長田鐘毅調任國防部少將部員,該軍番號撤消,第148師改隸第25軍,新編第7師改隸第21軍。

二.第五十軍

1938年2月以川軍第一四四師、新編第七師重新編成第五十軍.以郭勳祺為軍長.

第一四四師,1936年10月由第二十一軍模範師(師長劉從雲)改為四川陸軍暫編模範師(師長郭勳祺)。1937年1月改為第—四四師,師長仍為郭勳祺。12月范子英繼郭任師長;

新編第七師,1938年5月在安徽由川軍獨立第十二、獨立第十三旅並編而成,由田鐘毅為師長。

1939年3月第二十一軍第一四五師撥屬該軍.12月佟毅任軍長,1940年1月范子英接任軍長,1942年,國民黨軍隊進行部分整編,該軍第145師與第21軍第148師對調了隸屬關係,第148師隸屬該軍.1943年1月佟毅又接任軍長,9月升田鐘毅為軍長.該軍轄第一四四、第一四八師和新編第七師,隸屬第二十三集團軍.

參加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第二次長沙會戰和浙贛會戰.

第一四四師,師長范子英,1940年1月曾由唐明照代理,同月劉儒齋升任師長,1943年9月柏良升任師長,1944年8月羅潔瑩任師長.

(張昌德,國民黨陸軍少將,偽軍中將。四川榮昌人。早年入川軍。歷任第二十三集團軍第一四四師第四三零團團長、第一四四師長。民國33年(1944年)3月29日,原國民黨第一四四師張昌德率部投降日軍。4月14日,日軍侵占南陵,縣城淪陷。4月,張昌德在縣城設“皖南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張自任行政長官。署設秘書長及政務、財務2大處,處下設民政、教育、財務、田賦4課及皖南企業公司。另設稅務局、糧食管理處、船舶管理處。親日派和漢奸會同商會會長、紳士組成維持會。不久,又在城內設置日偽縣政府,受行政長官公署監督。任偽獨立方面軍中將司令、偽皖南特別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抗戰勝利後,被任命為國民黨先遣軍第四路指揮部司令、國防部少將參事。後在重慶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47年5月在南京被處決。)

第一四八師,師長陳萬仞,1939年8月潘佐接任師長,1943年9月廖敬安接任師長.

新編第七師,1938年5月在安徽由川軍獨立第十三、第十四旅改編而成,師長田鐘毅,1943年9月黃伯光接田任師長。

1945年底第50軍被撤消。

軍長郭勳祺(1895-1959),本名洪清,字勳祺,號翼之,四川省雙流縣人,西康軍官養成所、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郭勳祺17歲加入川軍,歷任文書、排、連、營長,川軍第四師第七旅旅長,21軍獨立第二旅旅長,模範師師長。1937年起,歷任144師師長、50軍軍長、二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三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因在皖南與新四軍接近而引起國民黨當局懷疑,被削去軍權。抗戰勝利後任第26軍官總隊長。1948年,任第十五綏靖區副司令,協助康澤駐守襄樊。7月,在襄樊戰役中被解放軍俘獲。受劉伯承、陳毅委託回川策反川軍,途中被國民黨軍王凌雲部截獲送往漢口,後轉南京軟禁。1949年春節脫險,潛回四川,同年9月與四川地下黨取得聯繫,參與策反國民黨軍隊,促成成都和平解放和川西起義。解放後,郭勳祺任川西行政公署委員兼交通廳長。1954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水利廳長、四川省體育運動委員會第一副主任、當選為第一屆四川省人民代表。1959年12月28日在成都病逝。

軍長范子英,1886年生,四川資陽人,雲南講武堂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歷任川軍模範師旅長、144師副師長、50軍軍長等職。1943年1月調任軍事委員會參議。1946年7月31日退役後在重慶經商。1953年3月在重慶逝世

軍長田鐘毅(1895-1972),號冠五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川軍誓師,出川抗戰。田冠五率獨立第十三旅作為川軍先頭部隊首先出川參加抗戰。田旅先到湖北襄陽凡城、老河口接防上官雲相。蔣介石認為田冠五部原來是滇軍,所以想從田部入手分化川軍,派副官坐專機降落老河口機場,勸田冠五隨機返回南京接受蔣介石召見。田冠五對蔣介石在民族危亡之際還在搞軍閥內戰的手段很不以為然,堅決不為所誘,婉言推脫,堅持不能越級受命,只接受劉湘的軍令。

1937年11月田冠五部到河南新鄉,由於到鄭州時新鄉劉峙部隊已退下來,遂又調上海,田旅到南京時上海部隊已撤下來,田旅和川軍多部一起發起了廣德、泗安戰役,與日軍在廣泗多次激戰,成功阻截了日軍快速西進,掩護了中央軍主力大規模西撤, 是役川軍將領饒國華殉國。

1938年初,田旅奉命到沿長江三山鎮荻港至銅陵一線擔任江防,兼任銅南繁警備司令。

田冠五部在三山、荻港與日寇多次血戰, 重創日軍,損失也很大,多次成功在長江布雷,在荻港擊沉兵船一艘、擊傷兩艘​​。

1938年2月,田冠五率部和郭勳琪部在白馬山與日寇激戰多日,殲滅日軍千餘人。

1938年初,田旅整編為新七師,田冠五將軍任中將師長, 負責銅陵至貴池沿江防務。1938年,新七師皖南長江南岸銅陵、池州、木鎮、貴池等等多處與日軍逐城逐地激烈地反复爭奪,傷亡極重,日軍雖佔據部分據點,一直未完全控制長江防線。

1939年冬,中國軍隊發起冬季攻勢,第三戰區發起陳家大山反攻戰役,與日軍爭奪長江防線。新七師所部與日軍激烈交戰,其攻堅部隊的三千人只回來幾十人。日軍從南京緊急調遣大批部隊增援,並出動多批飛機狂轟濫炸,勉強守住了陳家大山,但也屍橫遍野,傷亡慘重。是役雖未完全拔出日軍在長江南岸的據點,但是大大動搖了日軍的江防部署,牢牢掐住了日軍在長江的咽喉要道。

田將軍十分注重宣傳抗日和發動群眾,曾組織抗日宣傳隊,田冠五夫人俞惠如女士親自擔任新七師宣傳隊長,宣傳全民抗日的主張, 演出抗日節目,動員群眾挖防空洞,還同軍隊一起舉行防空演習。後日軍大轟炸時,由於家家都有防空洞和防砲洞,百姓傷亡較小。

1940年4月,日軍一一六師團和十五師團對二十三集團軍發動青貴戰役,對二十三集團軍全線攻擊。日軍十五師團主力在日空軍配合下猛攻田冠五所部新七師防線,田冠五將軍多次臨陣指揮,在傷亡很大的情況下,仍然多次組織反攻。新七師所部田景淑團為保全軍後撤,死戰不退,田景淑團長殉國。田部在逐步後撤中,不斷和友軍在山區組織有效反攻,日軍在遭到反復攻擊後,很快潰退至原沿江防線,新七師及友軍收復戰役前失地, 皖南再次進入中日雙方膠著狀態。青貴戰役後,日軍明白在皖南山區的爭奪中不佔任何優勢,並無力再在皖南地區發動攻勢,隨後日軍調整戰略,日軍十五師團改道浙贛線南下。

1941年至1943年,田冠五部調防廣德、長興一線,駐軍大塔。在1941年秋的第二次長沙會戰和1942年夏季的浙贛會戰期間,田冠五率部在太湖西部和浙北地區負責協防和策應作戰。廣德、長興一線是田部出川抗戰的首戰之地,田冠五駐防浙北期間,在張岭戰場原址為抗戰陣亡將士修建大型墓園,田冠五將軍親自題書碑亭楹聯:“赤心報國,赤血塗身,誓掃胡氛衛赤縣;青山埋骨,青史流芳,永存浩氣貫青天”, 在亭柱上也題有楹聯:“長嶺雲封,合溪霧擁,太湖月冷,槐坎風淒,古來征戰幾人回;大勇大仁,為雄為鬼,千載如生,一瞑不視,夢里鄉關何處是”。

1941年皖南事變期間,田冠五因正在前線指揮對日作戰,未直接參與,所屬一團一營劃歸上官雲湘指揮參加了事變。

1943年,田冠五因戰功升任五十軍中將軍長,兼任皖南綏靖區司令,駐魚亭,負責皖南地區軍政事務。

八年抗戰期間,田冠五多次率部與日寇血戰,經常在前線槍林彈雨中臨陣指揮作戰,以血肉築長城。田將軍作戰英勇,指揮沉著,多次被通令嘉獎。田將軍治軍嚴格,曾有兩名士兵了偷竊當地百姓兩隻雞,為嚴肅軍紀,田將軍立即下令軍法從事。皖南山區地處戰略要衝,扼住長江咽喉,中日雙方在此反复爭奪, 田冠五將軍率川滇子弟,不畏犧牲,浴血奮戰,日軍始終未能控制皖南地區。

1945年抗戰勝利後,田冠五先後升任二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二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並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48年國大召開,田將軍作為國大代表參加國大會議。1948年經李濟琛相邀,田將軍參加民革,並回四川籌備民革,1949年率部在成都起義。

解放後任四川民革籌備委員、民革四川組織處副處長。1950年後參加四川土改等工作。1951年任川西行署監察委員,合省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60年後任省政協委員。

解放後,田冠五曾就王光澤師長的被害向賀龍當面致歉,賀龍表示“我們共產黨向前看,不向後看”。

1972初田冠五將軍因心髒病突發病故於成都148師師長廖敬安(1899--1987)少將。四川開縣人,生於1899年5月1日。長期在川軍任職,曾任第21軍4師11旅3團團長,1932年參加圍剿湘鄂西邊區紅軍,1934年任第21軍4師11旅旅長,參加追堵長征紅軍,1935年10月任四川善後督辦公署模範師3旅旅長,抗戰爆發後任第21軍146師436旅旅長,參加廣泗戰役,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任第21軍148師副師長,1943年9月任第50軍148師師長,1946年5月任整編第25師148旅旅長,1948年冬任國防部少將部員,旋離職回鄉,1949年9月任四川省兩開、城、巫四縣聯防清剿指揮官,10月兼任四川省開縣縣長,12月5日在四川開縣起義。後任四川省川東人民行署林業局局長,四川省萬縣專署副專員,萬縣市政協副主席,民革萬縣市委主委,民革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團結委員。1987年10月2日在四川萬縣病逝。

五十軍中將軍長佟毅

第二十三集團軍二十一軍一四五師四三三旅,自少將旅長佟毅(滿族)以下,有滿、蒙古等少數民族將校尉官近40人。淞滬抗戰時,該旅恰在中央軍西撤之際,奉命推進至浙江泗安。敵軍以陸空軍絕對優勢兵力連續發動強大攻勢。佟部與敵軍浴血奮戰,付出重大犧牲,給敵以巨大殺傷。當年11月下旬,佟因“應戰沉著、指揮有方”,被擢升為一四五師師長。在冬季攻勢中,佟親率六個步兵團、一個炮團與敵血戰,再次給敵以重創。因他指揮得力,處置果斷,善化險為夷,有“福將”之稱,隨後升任為五十軍中將軍長、第二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

1938年10月到1939年7月

50軍軍長郭勳祺,佟毅(代理), (劉湘集團)

144師師長范子英

145師師長佟毅,孟浩然(繼任)

新7師師長田鐘毅

1940年7月到1941年5月

50軍軍長郭勳祺,佟毅(代理),范子英(繼任) (劉湘集團)

144師師長范子英,劉儒齋(繼任)

145師師長孟浩然

新7師師長田鐘毅

1941年5月到1942年12月

50軍軍長范子英,副軍長佟毅(劉湘集團) 參加戰役:第二次長沙會戰

144師師長劉儒齋,唐名昭(繼任)

145師師長孟浩然

新7師師長田鐘毅

1942年12月到1943年12月

50軍軍長范子英,副軍長佟毅(劉湘集團) 參加戰役:浙贛路會戰

144師師長唐名昭

148師師長潘佐

新7師師長田鐘毅

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唐式遵指揮的第二十一軍和第五十軍,共六個師,擔任皖南和贛東自荻港到湖口長江南岸防務,並乘機砲擊、布雷,阻斷日軍航運。

浙東麗水、溫州也相繼收復,仍歸浙江保安司令部所屬部隊守備。第一四六、第一四七師與守備開化、常山一帶的第一四五師,歸還第二十一軍和第五十軍建制

1943年12月到1944年10月

50軍軍長范子英,佟毅(繼任),田鐘毅(繼任),副軍長吳鶴雲,周紹軒,潘佐(劉湘集團)

144師師長唐明昭,羅潔熒(繼任)

148師師長潘佐,廖敬安(繼任)

新7師師長田鐘毅,黃伯光(繼任)

1944年10月到1945年7月

50軍軍長田鐘毅,副軍長吳鶴雲,潘佐(劉湘集團)

144師師長羅潔熒

148師師長廖敬安

新7師師長黃伯光

唐明昭,川軍144師師長,江南抗戰四年,青陽鎮戰鬥,殲滅日軍200餘人,戰區長官部記大功一次。皖南事變奉命圍堵新4軍,因和陳毅關係不錯,作戰不力,記大過一次,調任三戰區中將參議,遂回家鄉眉山賦閒。解放初期,曾任縣人大代表,後被逮捕,以參加皖南事變等罪名被處決。80年代,子女為其上書明冤。

周紹軒(1888~1973)又名家書,別名天一.四川大竹人,原籍四川廣安。民革成員,同盟會會員,1954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1926年任第13師2旅旅長,1928年任川鄂邊防軍1旅旅長,1932年任第21軍4師10旅旅長,1935年任第21軍獨立第14旅旅長,抗戰爆發後出川抗戰,1938年6月任第21軍146師師長,1940年6月任第21軍副軍長兼金衢師管區司令,抗戰勝利後退役,1948年在上海參加民革,從事策反工作,1949年7月被國民黨逮捕,經哈兒師長范紹增幫助11月脫險。後任川東人民行署交通廳廳長,民革重慶市委常委,民革四川省委常委。

吳鶴雲將軍出生於福建省荔城區西洙村。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陸軍大學十一期。他懷著一腔報國之志氣,本著“親愛精誠”之校訓,躍馬揚鞭,馳騁疆場,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從普通一兵成長為愛國愛鄉愛民的將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率部在第一線對日作戰達五年零九個月。在軍務繁忙中,仍研究孫子兵法等中外兵書,著有兵書三部,在軍中廣有影響,受到好評。他身經百戰,在歷次戰役中,屢建功勳,深得戰區司令長官的器重。1940年元旦,吳鶴雲出任第五十軍參謀長時,正值第三戰區冬季攻勢之後,第五十軍損失較重,急需補充整頓。除了部隊整補外,按集團軍部署第五十軍與二十一軍各派一個步兵團為基幹,積極掩護砲兵和布雷隊,配合工兵,鑽隙乘虛挺進長江沿岸,執行打擊敵艦、佈置漂雷的任務。儘管這些工作十分艱鉅,在吳鶴雲將軍的指揮下,戰果十分可觀,我軍擊沉擊傷日寇大小艦船多艘。1940年12月初,大本營軍事委員會在重慶召開全軍參謀長會議,吳鶴雲被指定在大會上作關於砲擊、布雷的輝煌戰績報告,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和軍事委員會的嘉勉,旋即晉升為二十三集團軍參謀長。

1942年5月8日,日寇出動六万精銳兵力另附偽軍三萬、飛機150架、坦克100多輛,分別從南昌、杭州方向進犯,發起浙贛戰役,妄圖徹底摧毀浙江衢州機場,消滅我第三戰區主力,打通浙贛線和福建通道。

第三戰區司令部洞悉敵人的陰謀,集結十個軍約20萬兵力,在浙江設防禦敵。這時,吳鶴雲任八十八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戰前參加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召開的有關各軍師長和主要幕僚人員作戰會議,他就消滅日寇的構想和部隊部署的方案在會上發言。他建議說,我等要以精銳的一個軍死守衢州,讓主力部隊迅速入閩,然後相機出擊,要集中三個軍的主力,固守仙霞嶺和二度關,誘敵侵入,殲滅窺伺福建之敵。會議完全同意他提出的作戰部署方案。

1942年5月底,衢州外圍發生激戰。6月初敵軍未找到三戰區主力決戰,妄圖迅速突破仙霞嶺。日軍酒井師團以兩路密集的隊形蜂擁而上,未遭到阻擊自鳴得意。中午,敵主力全部攀上關隘,就地喘息後,趾高氣揚正欲下坡時,掩蔽埋伏在四周的我軍突然槍聲四起,炮火連天,以排山倒海之勢,爭先恐後、神勇地沖向敵陣,勇猛地衝殺,敵軍猝不及防,嚇得魂飛魄散,無法招架。戰鬥結束,日寇遺屍遍野,全被殲滅,無一生還。後續的大城戶師團、武內兵團,聞此慘敗,只得氣急敗壞地向金華蘭溪一線敗退。全戰役完全如吳鶴雲所部署和預料到的,以我軍全勝、日寇潰敗而結束。

1938年2月,重新組建了第50軍,2月5日,任命郭勳祺(名海波、字翼之,)為軍長。是川系軍劉湘集團的舊部。隸屬第23集團軍。1939年1月,郭軍長升任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該軍軍長。1939年12月8日,任命佟毅為副軍長、代軍長。副軍長為晃廣順。1940年,顧祝同積極部署對新4軍的圍剿,發現郭勳祺與新4軍有來往,遂將其改任第32集團軍副總司令,並保送中央陸大學習,削其兵權。代軍長佟毅與郭軍長感情深厚,顧祝同不放心,任命范子英(第144師師長)為該軍軍長。佟毅仍任副軍長。隸屬第23集團軍。該軍是皖南事變主要參戰部隊之一。1943年1月9日,范子英軍長他調,副軍長佟毅繼任軍長職。同日,第23集團軍參謀長吳鶴雲、第21軍副軍長周紹軒改任該第50軍副軍長。9月7日,佟毅升任第23集團軍副總司令,田鐘毅(號冠吾)繼任軍長職。12月18日,該軍第148師師長潘佐升任副軍長。1944年,周紹軒他調。此時序列:軍長田鐘毅,副軍長吳鶴雲、潘佐。該軍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被裁撤,田鐘毅調任國防部少將部員。

川軍第一四四師在太湖作戰川軍劉湘部第二十三集團軍所屬二十一、二十三兩個軍,原駐重慶附近至涪陵、豐都、萬縣等川東各縣,於1937年9月下旬先後從駐地出發,由水路出夔門,經宜昌、漢口開赴前線,因船既小又少,部隊多,等候輪船耽誤了時間,川軍第一四四、一四五、一四六、一四七、一四一等5個師及1個旅(第十四旅),直至10月下旬至11月才先後到達漢口,恰巧當時又傳來日軍已從浙江金山衛登陸,在浙江境內與蔣介石的中央軍激戰的情報。劉湘乃命令所屬5個師開赴浙江,重點部署在泗安、廣德方面,擔負堵擊金山衛登陸的日軍之任務。先頭部隊擔任前衛的一四四師師長郭勳祺,按照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陳誠的命令,沿太湖西岸的金村、夾浦、新塘一線布防,並以一部協同劉兆黎的一四六師在李家巷、新塘間向南構成陣地,拒阻由吳興北上的日軍,其餘各師亦均按命令進入指定的陣地。25日晨, 3架日機向一四四師、一四六師陣地投了10幾枚炸彈後,向宜興方面飛去。下午得知長興城已落日軍之手,一四四、一四五各師作好迎戰準備,郭勳祺留下中央軍砲兵第二旅的兩連山炮部隊,配合川軍更有力地打擊日軍進攻。26日清晨,夾浦方面展開激烈戰鬥,川軍守夾浦鎮的1個步兵營,打得很英勇,受傷官兵陸續送下來。一位連長被日軍的槍彈從耳朵打進去,由面部穿出來,他還邊說話邊走下火線,可見當時官兵的鬥志十分昂揚。到10點鐘,日軍步兵800多人向一四四師和一四五師的陣地猛攻,裝甲車也衝過來。守衛的兩師部隊待機不動,當日軍衝到1000公尺內時,川軍才令砲兵對準日軍開砲,隱伏著的部隊步槍、機槍一齊射擊,當即打毀敵裝甲車3輛,3個大隊的日軍全被擊潰,守夾浦鎮的營雖然傷亡100餘人,但守住了陣地。

27日早上,日軍水上飛機兩架,從太湖方向飛來,向一四四師陣地及師部投彈並掃射,然後日軍大部隊從右翼發起進攻,唐旅徐元勳團受敵大部隊攻擊,戰鬥激烈,郭師長督戰,嚴令各團死守陣地,堅決不准後退,並以電話令唐明昭旅長指揮各團互助支援,保住了陣地。同日,日軍的海軍陸戰隊攻占太湖內的東西洞庭兩山後,傍晚即以大批汽艇運日軍,配備輕重機槍,向一四四師駐地夾浦後面金村太湖大道襲擊。戰況緊急,郭勳祺師長來到前沿陣地,當他越過公路正在爬坡時,埋伏在太湖邊上的日軍開槍射擊,打中了郭勳祺左腿,衛士忙為郭裹好傷,要抬他進醫院,他不去,就坐在擔架上督戰,他號令官兵們說:“國家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你們胸章背面印得有'愛國家,愛百姓'。現在正是國家用你們於一朝的時候,也是你們愛國家愛百姓的時候,軍人戰死沙場,乃是幸事。望我各位官兵,克盡軍人天職,不畏艱難,殺敵至果,互相支援,固守陣地,如有擅失陣地者,不論職級大小,一律處以槍斃”。郭勳祺負傷不下火線,堅持在陣地上督戰,給官兵們很大鼓舞,直到後來打退了敵人,汽車來接他進醫院,他才將師長職務交給參謀長林華鈞代理,去醫院治傷。

接連幾天的戰鬥,第一四四師傷亡官兵已達二、三百人,重傷員抬不下來,輕傷員靠自己走下來,因每團只有10至20副擔架,很不夠用。全師藥品缺乏,連糧食也很少。老百姓都撤走了,拿錢也買不到糧食,部隊每天只能開兩餐飯。雖然如此艱苦,官兵仍英勇作戰,鬥志堅強。十一軍團司令官上官雲相得知一四四師處境困難,於11月27日晚派出部隊前來接防。一四四師在28日上午全部撤至張渚休息整頓。下午4時,接軍長潘文華命令:“一四四師務於本月三十日以前到達廣德。否則,爾後到寧國集中”。該師按照命令向廣德前進。

144師代理師長張昌德率部投敵事件來龍去脈

抗戰中近40萬川軍出川抗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但這個群體裡也有少量敗類,如抗戰後期投降汪偽的偽皖南獨立方面軍張昌德部就是這少數敗類中的代表。

張昌德,四川榮縣人,出川前任川軍第二教導旅中校副官長(旅長是其姑父),37年出川抗日時時升任川軍23集團軍50軍144師430團上校團長,由於144師是川軍主力,430團又是144師主力,再加上張昌德上有姑父作靠山,手中有大量金錢可以拉攏同僚,同時還耍“袍哥大爺”,因此,不僅在軍師兩級頗具影響,就是長官部也有人對其另眼相看。

1941年皖南事變中,由於新四軍一部(包括項英)從144師防區突圍,其師長唐明昭被撤職,由張昌德任少將代理師長,正當張昌德上下活動想升任師長的時候,顧祝同認為吞併這支川軍部隊的時機來了,就派總部少將高參柏良接任師長,張昌德大怒,聯絡431、432兩團團長及軍官抗拒命令,抵制柏良上任,並策劃派兵狙擊柏良,迫使其退回總部。

以後雙方一直僵持1944年初,張昌德通過長官部朋友得知顧祝同密謀將將144師外調過程中撤銷番號,收繳武器,編散部隊,於是組織官兵公開反抗,顧祝同因事泄,就命令23集團軍武力解決,因23集團軍唐式遵與144師雖同是川軍,但不是一個派系,就在顧祝同的幫助下調動9個師(其中4個川軍師)試圖圍殲張昌德部。

144師且戰且走,退到國共日交界的銅陵地區,擺在他面前有投共、投日和接受改編3條路,由於他不能接受改編,又受不了共軍紀律約束,在得到顧祝同口信“你若投降日本人,將來還有立功贖罪之機,若投共匪,就是民族罪人,死也不得翻身。”後,決定投靠日寇。

日寇在出兵幫助其擊潰追兵之後,於1944年3月29日派人正式受降,該師除432團發生譁變,跑了約1個營外,其餘全都當了漢奸。隨後,日軍又攻下南陵、繁昌兩縣,護送其到此駐紮,1944年4月,偽皖南獨立方面軍正式成立,其編制為:軍部(中將司令張昌德,八大處及政治處,直屬通信營,警衛營各1),下轄偽144師(原430團),偽1師(原431團),偽2師(原432團),貴池綏靖軍(1945年收編地方武裝組成)。

張昌德投敵後,除大肆收編零星敵偽武裝,還拉走國軍“挺進2縱隊”一個連,並在駐地大肆收刮,並藉抓共產黨名義敲詐勒索,還幾次進攻周圍的解放區。

日寇投降後,該軍先被改編為“第四路先遣軍”,後被國軍21軍新7師編並。張昌德通過活動被委任為國防部少將參軍,以後其認為已經無事就飛回重慶去拜見劉湘的遺孀,被其打了幾個耳光,並質問“你把劉湘的兵帶哪兒去了? ”,鬧了個灰頭土臉。但其貪財之心未死,又到成都與中央軍校學生爭房子(該房原為其所有),以至於被告,被抓入監獄,消息傳出,南陵各界紛紛向法庭控告其罪惡,以至於國民黨當局無法袒護,與1947年5月將其槍斃。

民國27年(1938年)農曆正月十八和四月初四,南陵城關兩次遭受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此後終日人心惶惶,人們紛紛疏散四鄉,以保生命安全。蕪湖淪陷後,日軍侵襲南陵頻繁,紛擾不息。民國29年9月,日寇入侵南陵縣城,縣長劉靖清率政府人員逃亡涇縣孤峰。民國32年春,日寇再犯南陵縣城,新任縣長王建五逃亡至三里店、煙墩。日軍先後兩次掠走大量物資後棄城而去。

不久,形勢日趨緊張,縣政府為防事變,將檔案文卷,捆紮成挑,逃亡時槍兵押送。為防日軍空襲,還臨時移防香由寺辦公。

當時南陵的下東、北鄉,幾乎成為淪陷區,敵偽人員進進出出,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情況復雜。縣政府根據情況,成立了三個軍事組織:即下東北六鄉聯防中隊,任命張道政為隊長;上東六鄉聯防中隊,派縣府指導員周組吾為隊長,後改為南陵縣東北鄉辦事處,週組吾任辦事處主任;三里、戴匯一帶的聯防中隊,由童村區長張如飛兼任隊長,後撤銷區的建制,改設三、四兩個聯隊,以方佩玉、鄧鐵峰為隊長。這些地方武裝,名為協同鄉保推行抗日工作,維護社會治安,實則增加人民負擔,坑害了人民。

民國33年4月,日軍又侵襲南陵城關,縣長王建五率領政府機關及國民兵團、自衛隊等七百餘人,集體向涇縣逃亡。他們大路不敢走,只好從油榨壟、盤坑、百嶺坑,翻山越嶺,疲憊不堪地到達章家渡夜宿。第二天渡河在章村駐定,各單位亦在附近村莊及茂林擇居辦公。

縣城被日軍侵占後,川軍張昌德叛變投敵,建立偽政權。當時,國民黨南陵縣政府管轄下的只有何灣(包括丫山)、劉店、三里三個鄉;綠嶺、峨嶺、奚灘只能控制部分保甲。

民國33年,有三個流亡縣政府(南、繁、蕪)分散駐在茂林及其附近的焦石鋪、章村一帶。王建五常住章村。同年12月,羅立光與王建五在茂林辦理交接手續後,接任縣長,即向皖南行署匯報,準備將政府遷回縣境劉店鄉(煙墩)。翌年1月,選定劉店鄉松樹窠汪村為縣政府駐地。調集三個中隊分駐經村、劉店、桂村,形成倚角防衛。

當時,縣政府除軍事武裝外,辦公人員不多,民政科長周哲民不願到職,財政科長王文采辭職做生意。為節省開支,縣政府幾個指導員、科員採用集體辦公、處理急辦事宜。羅任縣長期間,專橫跋扈,主觀性很強,他提出“實行政教合一,健全基層行政”、“行新政、用新人”等口號,首先將縣府及鄉(鎮)公所的工作人員,一律改用“幹訓生”。鄉長兼中心小學校長,教導主任兼鄉教育股長,由鄉長報請縣府委任。保長兼保校校長,保隊副、保幹事、保丁各一人,由保內自行安排,報鄉備案,酌付薪給,或免其家庭負擔的夫役和雜捐。甲設甲長,由保長指派或聯戶推選。後因甲長無權無薪,還要向各戶要捐、要夫、要壯丁,工作難做誰也不願幹,於是由保長遴選人員輪流擔任。

民國34年春,皖南行署召開各縣“賢老”座談會,張宗良發出請柬,邀請張和聲與另一“賢老”出席。縣長將請柬填寫了張和聲和孫伯辰。賢老座談會上,張和聲痛陳南陵苛捐雜稅繁多,民不卿生,軍隊不能保民而是擾民,鄉自衛隊草菅人命,殺戳無辜,棄屍田野,碉堡上懸掛人頭,縣府竟漠然視之等等,羅立光因此受到行署訓斥,對張和聲心懷憤恨,直到抗戰勝利,仍不能諒解,互相排斥。

鄉保工作人員的薪餉和辦公費,由縣政府根據省定標準編制預算,分攤到各鄉公所徵收,名曰“鄉保經費”,後來物價上漲,又在鄉保經費中另徵“薪餉加成”、“米津折價”、“辦公補助”等等,人民負擔日重,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

以後鄉(鎮)聯隊成立,槍枝彈藥,服裝薪餉,又向人民徵收。捐費年年增,夫役月月有,老百姓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民國同年3月,由於共產黨游擊隊在丫山一帶活動頻繁,羅立光為了解情況,騎著小黑馬帶著兩個中隊的武裝,由劉店鄉經合村直抵青銅南邊區——何灣鄉丫山,他拜訪了丫山賢老孫伯辰,對地方治安交換了意見。第二天中午抵何灣鄉,與地方士紳及鄉保長座談建碉堡、設木城,加強防守事宜。次晨即整頓自衛隊作了臨戰準備,直抵童村街頭。當時張昌德叛軍有一連人駐守花山,童村街是他們巡邏區。叛軍聞訊,傾巢出動,雙方隔街對峙,經地方士紳出面調停,雙方協定:今後互不干涉軍事行動,共同對付共軍游擊隊,雙方在童村街都不駐軍。羅率隊當即離開童村到栗樹山洪村宿營。羅立光結束了四天的走訪,心情煩悶地回到了松樹窠。

縣政府的自衛隊兵源來自躲避抓壯丁的青年,三個中隊整年不發餉,士兵衣衫襤褸,紀律渙散,士氣不振,幾乎沒有戰鬥力,羅立光的縣政府在松樹窠艱難駐了八個月。

同年8月15日,電台收到了“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訊息。羅立光接過電稿,始而吃驚,繼而大笑,他萬萬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軍會這麼快就投降了。

消息傳出頓時山村沸騰了,茹苦含辛的善良百姓,逆來順受的芸芸眾生,燃放著鞭炮,敲打著鑼鼓,到處是笑聲歌聲,歡慶胜利。羅立光鳴槍躍馬,欣喜若狂。晚間,略備酒菜,與下級乃至士兵,頻頻舉杯,相互祝賀。

次日,國民黨南陵書記長袁維民從茂林來到松樹窠,與羅會見,計議迅速召開會議,準備還城並首先派人與商會聯繫,致函叛軍副司令黃克立,探明敵偽動態。始悉日軍已逃往蕪湖集中,叛軍經過張昌德的賄買鑽營,搖身一變成了國軍的“先遣軍”,駐城待命。此時,皖南行署電令羅立光還城接收。羅與袁維民研究後,決定由東門入城。

8月20天剛拂曉,縣屬機關及自衛隊計約五百人集中在松樹窠。上午7時,途經三里、峨嶺,鄉長和集鎮居民在路旁燃放鞭炮,列隊迎送,再由崇嶺山繞道至東門思姑橋,只見商會已率市民舉著彩旗,抬著幾竹竿鞭炮,敲鑼打鼓夾道歡迎。張昌德聞訊,立即派兵一營,荷槍實彈,奔赴東門城頭,阻止前進。並聲言沒有“先遣軍”張司令的手諭,決不准進城。羅立光即令大隊長張白岩執親筆信去找黃克立。經過黃的善言開導,張昌德同意將部隊撤回,至此,逃亡十七個月的黨政軍各級人員,回到了故城。

江南挺進第二縱隊 連長周景文口述

1945年8月10日夜間,我們從收音機廣播中得知日本準備投降的消息,駐地軍民欣喜若狂,鞭炮聲四起,徹夜無眠,我也買了很多鞭炮讓官兵們盡情地燃放。

8月12日白天,我接到顧心衡司令的命令,將迫擊砲連長職務交代給別人,然後回參謀處待命,接受新任務。當晚,顧分析了當前形勢,派參謀長孫執禮帶我和王為楨譯電員二人前往敵占區汪偽軍頭子張昌德處,目的是觀察張的態度並爭取其繳南陵縣城日軍的械。13日晨,我們一行3人至敵我雙方交界線,張昌德派人來接,傍晚到達南陵縣城。張對我們雖盛情款待,但談及繳日軍槍械事則態度曖昧。14日晨,得知南陵縣城的日軍大隊已連夜輕裝逃往宣城與其聯隊會合,據說走時怕有響動驚醒我們,連皮鞋也不敢穿。我們雖明知張昌德是老狐狸,對日軍通風報信所致,但當時也只能隱忍。

隨後張昌德與我們約定,日軍已走,今天正式宣布南陵縣光復。消息發布後,他就陪同我們三人上街巡視。此時飽經戰亂的南陵人民盼望抗日戰爭的勝利如久旱望雲霓,群情沸騰,人們湧向街頭,人山人海,夾道歡呼,爭睹國軍代表的到來。滿街鞭炮聲噼劈啪啪響個不停,我們的情緒也十分激動,一路向人群揮手致意,巡遊後縣商會招待午餐,下午我們一行便回部復命。

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下詔無條件投降,舉國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初,國民黨政府在各方壓力之下,也包括我們此行的反映,決定追究張昌德叛國投敵以及在南陵一帶作威作福,欺壓人民的罪行,經南京軍事法庭判除死刑,執行槍決。這個漢奸終於得到應有的下場,大快人心。

------------------

三、整編第54師組成的第50軍

該軍前身是第54軍的第36師。1948年初,國民黨軍為了加強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以整編第36旅與保安第4縱隊組成整編第54師,李志鵬任師長。同年11月,整編第54師擴編為第50軍,隸屬第11綏靖區。原第71軍第88師師長、瀋陽警備司令胡家驥任軍長,張在臣、歐錫霆任副軍長,下轄:

第36師,胡翼恆任師長;

第107師,朱振華任師長;

第270師,高維民任師長。

1949年5月底,該軍由青島登船經台灣海運廣東。10月下旬,該軍在廣東戰役中被解放軍圍殲於陽春、陽江地區,殘部逃回海南島後重建第50軍。1950年春,海南島解放時,該軍殘部逃往台灣。

1948年9月整編第五十四師第八,第一九八旅由青島調至錦州,隸屬錦州指揮所,恢復第五十四軍編制。以留下的整編第三十六旅擴充為整編第五十四師, 師長李志鵬,下轄第7旅、第36旅;不久即改為第五十軍。

第50軍 1948年10月,由整編第54師擴編而成。軍長胡家驥,副軍長張在臣、歐錫霆。轄第36師(師長胡翼恆)、第107師(師長朱振華)、獨立第1團(團長黃小華)、獨立第2團(團長楊瑞荃),共2.4萬餘人。

1948年9月整編第五十四師第八,第一九八旅北調東北,第36旅留守青島,轉隸整編45師。

1948年初加保安第4縱隊組成整編54師,整編師長李志鵬,整36旅胡翼恆。

1948年5月,保7旅朱振華部調入,與保4縱合編為整編第7旅。

1948年11月,李志鵬調江西贛州任第23軍軍長,該整編師改番號第50軍,軍長是胡家驥(原71軍88師長),副軍長張在臣,歐錫霆,

整編36旅恢復36師番號,師長胡翼烜,

第107師(整7旅擴)師長朱振華,

獨立1團長 黃小華,

獨立2團長楊瑞荃。

1949年初加上在青島的山東保4旅與獨立1團 、獨立2團擴成第270師長高維民。

美國駐軍到1949年5月撤兵青島。

1949年5月11日,解放軍重新進攻青島上疃。這次攻堅戰以九十五師二八四團主攻,九十四師打援。圍攻上疃之戰打響後,二八四團以二營五連攻占宋花泉作為攻擊上疃的立足點,五連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攻克上疃據點開闢了道路。二八四團以攻堅和擾襲相結合的戰術,以造成主力殲滅國軍之機。他們連續擾襲了4個晝夜,使被圍困在上疃的國軍膽戰心驚、日夜不寧,龜縮在據點不斷向鄰近國軍求援呼救。國軍增援部隊在人民解放軍強大砲火的壓力下,狼狽逃竄,跑回駐地,不敢增援。上疃守軍見增援無望,懾於被殲,於19日乘隙倉皇南逃。在我軍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攻勢下,陰島國軍五十軍二七零師八一零團和營上十一綏靖區獨立旅一團、二團一營分別在團長楊瑞荃、韓福德率領下,於5月24日、25日向我軍投誠。至此,青即外圍戰即告結束,國軍在即墨城外圍設置的據點全被拔掉。

國民黨軍青島外圍第二道防線崩潰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駐守青島外圍第二道防線(西起城陽、女姑口火車站,沿白沙河往東至嶗山山里)的國民黨五十軍三十六師及三十二軍兩個師,於31日拂曉全線潰逃。人民解放軍乘勝急進,當日解放了城陽和女姑口火車站及趙村、宋哥莊、仙家寨、流亭、營裡、夏莊、黃埠水源地、烏衣巷等地,直逼國民黨軍青島外圍第三道防線(滄口、李村一線)。

1949年6月從50軍餘部青島登船南撤海南島。然後調廣東,胡翼烜升50軍副軍長,李成忠升36師師長。

1949年10月擔任後衛的36師在廣東陽江地區遭到解放軍第43軍的沉重打擊,幾乎被全殲,師長李成忠被俘。張國英接任師長率領餘部撤海南島,11月初抵榆林,在海南島重建36師。

1950年5月該軍撤到台灣。

第50軍系第54軍部隊擴充而來。

第五十軍軍長胡家驥

第50軍是抗戰時期編練的新軍,其兵源組成都是由川軍負責。這個雜牌軍長期位於環境複雜的第三戰區,一方面要防備顧祝同對該部的滲透,一方面要和日軍、偽軍以及新四軍作戰,這就使的部隊內部始終處於動盪與崩潰的邊緣,並最終導致了第144師全師投敵,副軍長潘佐負罪自殺的悲劇性事件。

於是在抗戰勝利時,背負著罵名的50軍被裁編了。50軍番號的重啟是在內戰後期的事了,當時54軍根據國防部的需要,以一部分部隊使用54軍的番號開赴東北作戰,留下來的一部分則就把50軍的番號要了過來。就其性質來講,50軍是54軍的姐妹部隊,尤其是所轄的36師,更是軍中佼楚-----虎嘯師,這就使50軍的戰鬥力反比54軍更強。

胡家驥,字德丞,湖南湘鄉人,生於1906年。胡家驥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工兵科,這位幹工兵出來的青年軍官,是同期同學中升的比較快的一位,甚至比那些幹步兵的升的還快。不為其他,就因為胡家驥打仗不要命,逢戰必打頭陣,部下在他的鼓舞下都能拼死效力。所以胡家驥到哪都受上級的歡迎,因為他到哪個部隊,這個部隊就能弄出點“輝煌的戰績”。

胡家驥除了乾過工兵排長外,一直在步兵部隊服務,而且是在警衛軍裡服務。後來警衛軍擴編為三個師,胡家驥被分配到36師當中校團附。在36師,胡家驥繼續發揮他那“拼命三郎”的作風,在和紅軍、19路軍的作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了36師中的一名善戰的團長。不過胡家驥在當上團長後,還是像連長一樣時不時的帶著部隊打衝鋒,弄的宋希濂得經常把他叫過來說“你現在是團長,不是排長,團長就應該待在團長的指揮位置”。胡家驥則笑道“一時手癢,下次一定改正”。

胡家驥是一直沒能改掉這個毛病。1937年淞滬會戰的時候,胡家驥團奉命首打被日軍佔據的匯山碼頭。在這次戰鬥中,胡家驥又手癢癢地親率一個營打起了衝鋒,結果身中五彈,被送下火線治療。胡家驥命大,中的五彈都沒傷及要害,於是在傷癒後就跟著宋希濂去了榮譽第1師,當了旅長。

1944年的時候,已經是88師師長的胡家驥奉命擔負龍陵的主攻任務。胡家驥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親帶一個加強團打起衝鋒。經過四個小時的激戰,佔領了東老坡主峰,為後續部隊的前進打開了道路。不過這回他又負傷了,只得乖乖的回到師部指揮接下來的戰鬥。龍陵收復後,胡家驥被記為首功,並被授予四等雲麾勳章。

滇西攻勢結束前夕,71軍軍長鐘彬調青年軍任職,繼任軍長的是原副軍長陳明仁。這陳明仁和胡家驥的脾性十分的相似,而且都是打仗不要命的那一類。兩人相見是惺惺相惜,成為了至交。可在內戰戰場上,奉命開赴東北戰場作戰的71軍經常被上級分割使用。胡家驥的88師就給了新6軍軍長廖耀湘指揮。胡家驥是五期,而廖是六期,對於滿腦子黃埔期別影響升官限制的胡家驥來說,是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學弟指揮學長的。加上陳明仁在東北也不是很得志,這就使胡家驥更加抵觸廖耀湘的指揮。於是,胡家驥在廖的一紙抗命的狀告下,被杜聿明撤了差。

胡家驥勇敢擅戰的名聲在軍中是出了名的,所以他在撤職之後仍被杜聿明留在了東北,當了指揮瀋陽防務的警備司令。這個職務一直做到了瀋陽被解放前夕,才跟著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飛回了南京。因為瀋陽的丟失,衛立煌被撤職查辦,而胡家驥卻沒有受到處罰,反被任命為50軍軍長。由於胡家驥早年曾經在50軍的基幹師——36師當過團長,和36師的歷史淵源即深。國防部便在原50軍軍長葉佩高辭職之後,讓胡家驥接手,希望能讓50軍發揮更高的戰力。

然而,國防部的算盤打錯了。胡家驥的到來,不僅沒有受到50軍的歡迎,就連與胡有歷史關係的36師也對胡家驥的命令陽奉陰違。胡家驥對於這個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只得被動的跟著50軍的實際指揮者副軍長胡翼烜一路南撤。一直到1949年11月36師在陽江覆滅的時候,胡家驥認為在50軍已經沒有繼續留下去的必要了,便決定離部避居香港。50軍殘部撤到海南,經過休整又撤往台灣,其餘脈延續至今。而胡家驥則在香港深居簡出,平淡的度過了余生,享年90歲。

第五十軍副軍長胡翼烜將軍---50軍實際指揮者(1907.— 1997年),男,漢族,江西南康人。字炳文,清光緒33年、民國前5年(1907年)生,江西南康縣內北鄉橫市井人。黃埔軍校第6期畢業,時年23歲。

胡翼烜畢業後,先分配至國民政府中央警衛部隊----警衛軍,所在第36師為國軍知名勁旅,於1936年整編為德械師。與他同期畢業的同學中,有後來做過蔣介石幕僚的唐縱(字乃建)將軍。

抗戰全面爆發後,第36師參加了813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豫東會戰。後又作為遠征軍總部直屬部隊入緬作戰。36師功勳卓著。

1944年,部隊整編為第54軍第36旅,全軍美械裝備。此後,歷經滇西反攻、強渡怒江、攻克騰沖等著名戰役,屢挫日軍!在怒江反攻中,第106團屢立戰功,於惠通橋以1團之兵阻滯了日軍1個師團的進攻,一戰成名,戰後蔣介石大加褒獎!胡翼烜正是該團中的指揮官之一。

1946年內戰開始後,36旅所部多是參加遠征軍反攻的老兵,美械裝備,戰鬥力強勁,謂“虎嘯”勁旅。調廣東與東江縱隊作戰多次,迭有勝績!隨後,部隊北調山東,進入膠東戰場更是一路高歌猛進,沒有受到什麼打擊!

在1947年10月中旬,國民黨軍36旅106團加配108團第1營、105榴彈砲及75山炮各1連(各3門砲),約3千國軍正規部隊進駐萊陽城,接替25師108旅(欠322團)守備。

這其間,萊陽周圍的戰場形勢是,國軍與解放軍之間呈拉鋸狀態,兩軍互有勝負。

1946年8和9月間,國軍膠東兵團在范漢傑將軍的指揮下,連克膠縣、高密、平度、昌邑、掖縣、招遠、諸城、蓬萊、棲霞、福山等餘座縣城,月1日再克煙台。隨後,牟平、威海衛亦為國軍佔領,完成了“統帥部的第3個目標——截斷解放軍國際交通線”。

作為一名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的基層指揮員,胡翼烜一到萊陽,就著手了解戰場形勢和當地地形地貌特徵,制定了嚴密的城防計劃。具體的城防佈局是:以城東北角的城隍廟和附近的縣政府為城防核心,四面構築防禦工事,佈建明暗碉堡、子母地堡、散兵坑、蓋溝、外壕等。又在重點工事周圍佈置了鹿砦、陷阱、梅花坑等。各工事之間設夾壁牆、壕溝,使之互相貫通。又於工事內挖有水井,而糧食、彈藥庫也配置充分。同時,自團部以下,各級指揮官和乾部嚴守軍事機密,形成立體有效的防諜保密網。可以說,胡翼烜團長是做了嚴密而精心的佈置,並且是為長期固守作準備的。

國軍進入萊陽後不久,解放軍即圍攻海陽,攻占平度,奪取掖縣,切斷了萊陽對外的唯一動脈——煙青公路,使萊陽陷入窒息狀態,成為孤立據點。但萊陽國軍並不僅是固守一隅,為牽制解放軍,自11月起,胡翼烜團長就指揮各部,襲擾解放軍補給線,頻繁以營級規模四處主動出擊.

11月3日,國軍獲得情報:解放軍地方精銳部隊萊東警衛營5百餘人夜晚在萊陽西南約5華里的賢家莊宿營。胡團長即打破常規,派出106團2營遠距離夜襲,於次日凌晨2時包圍了解放軍萊東警衛營,展開突襲,解放軍對此毫無防備,損失慘重。激戰4小時,除一部分在夜深胡亂中突圍而出外,傷亡達280餘人,被俘連長趙剛以下130餘人,被繳步槍153枝,輕機槍4挺,擲彈筒6個及彈藥器材若干,萊東警衛營幾乎被全殲。

11月中旬胡翼烜為解決被困孤島的補給問題,經周密計劃與部署,分3部分外出搶糧!擔任掃蕩任務的106團第2營於11月14日凌晨2時出發,經於家店直撲萊西警衛營駐地北官莊,此時萊西警衛營主力及公安局剛於前1天調走,碰巧躲過1劫,守軍1個連被全殲,斃傷70餘人,被俘14人,繳步槍34支,輕機槍1挺,擲彈筒2個。108團1營3連同時越過北官村進至桑坑附近,擔任打援掩護任務,運輸隊由各機關部隊組成,以106團第1營營長呂錫玲率領由萊掖公路長途奔襲至解放軍重要囤糧基地河頭店,搬運出100多輛馬車,不下10萬斤糧食。

1月28日上午9時,國軍106團3營兩個連,另配迫擊砲兩門,於城東上柳行附近遭遇解放軍南海獨立1團先頭部隊遭遇展開激戰至13時,斃傷解放軍3百餘,解放軍3營長成立志重傷,解放軍援軍陸續趕到。此後,國軍在後方榴彈砲支援下,順利撤離戰場。因解放軍受炮火襲擊遭遇較大傷亡未追殲成功。這是萊陽守軍的最後1次出擊。

另據解放軍原膠東軍區軍官回憶,這期間,國軍1個營出城出擊過程中,在城西北林格莊,與解放軍兵團司令部兩個警衛連和1連機關人員約3百餘遭遇,雙方均美械配備,火力猛烈,激戰數小時,國軍戰鬥素質過硬,火力更猛,解放軍不敵,只得撤退。許世友覺得臉面大失,“對此事大為光火”。

從萊陽國軍部隊的這幾次出擊看,其106團戰鬥力強勁,胡翼烜作為指揮官則有勇有謀。

萊陽守軍的襲擾對我解放區腹地和補給線構成嚴重威脅,使解放軍如芒在刺。12月1日,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司令許世友、政委譚震林立即對當面情況展開研究,決定乘勝攻占膠東重鎮萊陽,打開山東戰場的局面,徹底掌握主動權,轉守為攻!

1948年2月3日,許世友調動了上萬解放軍進逼萊陽城, 2月4日,萊陽之戰於這1日打響了!

而此時駐守萊陽城的國軍正規部隊不過2千人左右(此前已有1部分出城東進支援海陽),另有地方部隊約數百人規模的萊陽保安大隊(駐守城區縣政府),及以鄉隊等為基礎組成的約千人左右的“山東省萊陽縣第1聯防大隊”(團級)。但鄉隊人員戰鬥力較弱。總之,即便如此,駐守萊陽的國軍人員總共也不超過5千人。

戰役打響後,許世友兵團連續攻擊10晝夜,傷亡慘重,而國軍106團團長胡翼烜率部連續作戰,頑強堅守10餘晝夜。14日凌晨2時,彈盡糧絕的國軍終於無力支撐,戰斗在硝煙瀰漫中順利結束。胡率僅剩的17人(2個副團長,4個營長全部戰死,聯防大隊長趙世珍被俘,萊陽縣長葛子明逃青島,代理縣長周鳴國、海陽縣長李躍亭,棲霞縣長牟某也被解放軍炮火擊斃)奇蹟般殺出重圍從北面潛逃,沿途歷經艱險,26日12時左右才在太平莊與整54師援軍會合!

戰鬥結束後,解放軍對胡團長率部長時間堅守的意志極為驚訝,許世友、成鈞等先後到現場察看,最後對胡團長及其指揮構築的據點工事不得不大加讚賞。解放軍戰史資料這樣寫道:“胡翼烜非等閒之輩,他是個膽大心細的老軍人,年輕時當過木匠、鐵匠、瓦匠,會設計圖紙、蓋樓房、打家具。他率106團進駐萊陽城,自己設計了一整套攻防結合的水泥工事。城4周全是大小碉堡、地堡等。在碉堡、地堡周圍設置了鹿砦、外壕、鐵絲網等障礙物……”

1947年2月4日至14日,經晝夜激戰,解放軍佔領了萊陽城。為此戰,解放軍付出了巨大代價(據萊陽城的老人的講,戰後解放軍僅掩埋屍體就用了3天的時間)。7縱隊基本喪失了戰鬥能力,撤出戰場休整,13縱37師傷亡過半,僅攻萊陽城的正規部隊就傷亡7709人(幾乎是1個師的戰鬥兵員被消滅)。解放軍中甚至有人說:“這個團長(胡翼烜)可以請到解放軍軍事學院做教官,問問他是怎麼以1個團打敗1個軍的。”

戰後胡翼烜團長升任36旅少將旅長(幾個月內完成了由團附到將軍的轉變)。隨後36旅重建106團,同月整編54師主力北調增援錦州,36旅留守青島。1948年11月,整編36旅恢復36師番號,師長胡翼烜,隸屬50軍(即原整編45師)。1949年6月從青島登船南撤海南島。然後調廣東,胡升50軍副軍長。1949年10月擔任後衛的36師在廣東陽江地區遭到解放軍第43軍的沉重打擊,幾乎被全殲,師長李成忠被俘。張國英接任師長率領餘部撤海南島,11月初抵榆林,旋即被撤裁。胡逃台後於1950年10月,調升54軍軍長。後任19軍軍長,第4軍軍長,金門防衛中將副司令官,陸軍預備隊訓練部副司令,總統府中將參軍等職,1972年元月退役。

50軍36師師長張國英(1918— )字俊華。安徽阜陽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前

畢業於黃埔軍校十二期,後又入陸軍大學十八期受訓。參加抗日戰爭。歷任軍校助教、副區隊長、參謀、營長等職。抗戰勝利後,出兵東北與人民解放軍作戰。遼沈戰役時戰敗,隨所部七十一軍撤至青島,時任七十一軍上校作戰處長,

因掩護七十一軍從青島撤離大陸有功,受到軍長劉安祺及蔣介石的器重。

1949年任50軍36師師長。

1950年從海南島撤至台灣,後任七十一軍少將師長。1954年任陸軍第十軍副軍長,戍守金門。1955年升任第十軍中將軍長,在為國民黨撤台後最年輕的軍長。1958年金門砲戰,兼任金門防衛部副司令官。1959年返台,歷任北軍團副司令、司令,參謀本部預備部隊​​訓練司令部司令,“國防部”常務次長、副參謀總長,陸軍訓練作戰發展司令部司令等職。曾入美國陸軍參謀大學及台灣三軍聯合大學將官班深造。1969年當選國民黨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1973年晉升陸軍二級上將,出任首席陸軍副總司令。1974年代理陸軍總司令職務。後被貶調任聯訓部司令。1981年,再次出任台灣當局“國防部”副部長。1984年任“國防部”部長。1987年,轉任台灣“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最後一聲虎嘯: 國民黨軍范漢傑以一敵三之萊陽戰役

作者:抗日鐵軍

我的家鄉萊陽位於山東半島青島與煙台之間,以“梨鄉”著稱,萊陽梨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栽培歷史,素有“煙台蘋果萊陽梨”之稱,明清朝時期就開始作為貢品上貢朝廷。剛建國萊陽梨即作為禮品送給斯大林70壽辰!萊陽漢時屬昌陽縣地,後唐同光元年(923年)避李國昌諱,以地處萊山(今旌旗山)之陽,改昌陽為萊陽。1941年起,先後劃分為萊東、五龍、萊陽、萊西南四縣,建國後萊東、五龍並為萊陽縣,1987年4月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目前已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行列。

萊陽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全市總面積1732平方公里,南端臨海,海岸線27.5公里。萊陽地處膠東中心,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近代發生在萊陽附近的主要戰事有1861年9月和1867年6月兩次捻軍大舉東進圍攻萊陽、1910年7月曲詩文反稅大起義、1932年9月的韓(复渠)劉(珍年)之戰、1945年2月八路軍發動的討趙(保原)戰役等。

抗戰時期山東保安13區副司令韓炳宸1939年11月在率部抗擊日軍會攻萊陽的外圍作戰中犧牲,成為膠東八年抗戰犧牲最高將領(追贈少將)!萊陽同時為我黨早期活動基地之一,膠東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縣委都創建於萊陽!建國後因戰略地位重要,長期為第26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

戰役前的形勢

1947年3月,國軍對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軍在山東戰場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特別是7月分兵後華野連戰連敗!在決定山東解放區生死存亡的南麻、臨朐戰役中,華野受到重挫!8月徹底喪失沂蒙山根據地,沂蒙山區根據地失守,使華野進入最困難、最黑暗的艱苦時期。國民黨隨即將目標對準膠東!解放戰爭初期,山東這個全國最大的解放區很大部分人員物資是通過煙台到東北的。膠東半島是連接關內、關外最重要跳板,又是山東我軍最後一塊根據地,醫院、傷員、兵工廠、後方機關(傷員和後勤機關人員超過5萬人)都集中在膠東。所以國軍確定三大戰略目標即為佔領政治根據地延安,佔領軍事根據地沂蒙山,佔領交通供應根據地膠東及煙台。

戰爭開始後,煙台與蘇軍控制下的大連航運往來頻繁,東北我軍兵工廠製造的砲彈、炸藥、槍支和藥品、布匹等物資,源源不斷海運煙台,再由陸路運到華野部隊和冀魯豫解放區,支持關內解放戰爭,華野從北朝鮮採購的軍火彈藥亦從大連轉運膠東半島,膠東已成為重要的交通要衝。其次膠東是抗戰時期就開始建立的老區,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和革命傳統,華東和東北野戰軍中有5個主力縱隊是膠東子弟兵組成的,膠東十幾萬民兵組成的地方武裝是華野主要的後備兵源。加上膠東本身就設有十幾處兵工廠和被服廠,膠東為當時僅存之主要的兵源、軍火、醫藥、電料及各種軍需器材補給地,膠東是我華東的總後方,當時也是華東局機關所在地,“如膠東被破壞迄今後戰爭供應影響至大”。

8月初根據當時危急形勢和便於指揮,黨中央指示要求華野分兵兩個兵團:

西兵團,亦稱外線兵團,向魯西南和豫、皖、蘇邊區進軍,配合躍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執行外線作戰任務;包括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轄第1、第2、第3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第3縱隊(轄第7、第8、第9師),司令員何以樣、政委丁秋生;第4縱隊(轄第10、第11、第12師),司令員陶勇、政委王集成;第6縱隊(轄第16、第17、第18師),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8縱隊(轄第22、第23、第24師),司令員王建安、政委向明;第10縱隊(轄第28、第29師),司令員宋時輪、政委景曉村;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政委張藩;和劃歸華東野戰軍指揮的晉冀魯豫第11縱隊。西兵團由陳毅、粟裕直接指揮,沒有組織兵團機構與任命兵團指揮員,因此,通稱為陳粟大軍。

東兵團,又稱內線兵團(後改稱山東兵團),包括第2縱隊(轄第4、第5、第6師)司令員兼政委韋國清;第7縱隊(轄第19、第20、第21師),司令員成均、政委趙啟民,第9縱隊(轄第25、第26、第27師),司令員聶鳳智、政委劉浩天,以及由膠東軍區部隊組成的第13縱隊(至8月17日正式成立,轄第37、第38、第39師),司令員周志堅、政委廖海光。還有第1縱隊獨立師、第4縱隊10師。許世友任兵團司令員,譚震林兼兵團政委,任務是堅持山東內線作戰。華東局機關在饒漱石、黎玉、張雲逸、曾山的帶領下隨許世友指揮的9縱先期進入膠東,集結到平度招遠間的郭家店夏甸一帶,8月4日,譚震林率2縱、7 縱、1縱獨立師和4縱10師(共22個團)向諸城轉移休整。

華野主力撤離魯中地區後,國民黨軍立即打通了濟南至青島的鐵路線,8月6日占領膠縣,15日克高密,21日占昌邑,完成了對膠東半島的包圍。蔣介石認為共軍在山東大勢已去,急於結束山東戰事,8月18日他飛到青島,部署九月攻勢!為完成“統帥部的第三個目標——截斷共軍國際交通線”,國民黨決定以“膠東為作戰目標”,國民黨軍統帥部以進攻山東的整編第8、第9、第25、第45 、第54、第64師及重建的74師57旅等部共6個整編師20個旅,並配屬重砲第13團、工兵第2、第15團、裝甲砲營、戰車營、憲兵第17團及4個保安總隊,共51個團改為膠東兵團,由陸軍副總司令范漢傑兼兵團司令官.採取所謂“錐形突進,分段攻擊;並在海、空軍密切支援下,求匪主力於膠東半島尖端,予以殲滅”的方針,力爭1個月內結束膠東戰事,消滅我內線作戰主力,切斷我山東與東北的海上聯繫,破壞膠東內地兵工建設,摧毀我戰略後方,以便盡快抽兵支援其他戰場。

8月下旬,敵人沿膠濟鐵路東段的濰縣至膠縣地區集結完畢,9月1日,范漢傑各部按預定計劃由膠濟路東段北犯。採取了齊頭並進、密集平推的“梳瑙戰術”,以整45師及整64師一部據守昌邑、高密、膠縣、諸城一線,以整8、9、25、54師、64師大部兵分三路向膠東腹地逼近。所到之處,一片血海,一片廢墟,一片荒蕪。尤其還鄉團殺人之多、手段之殘忍,更是聞所未聞,不少村莊被殺得成了"無人村"(山東解放區曾實行過武斷的“以紅色恐怖壓倒白色恐怖 ”鎮壓國民黨及地主, 1947年3月開始的土改複查更是明顯左傾並愈演愈烈,把中農都列為打擊對象,亂打亂殺,形成了血海深仇,所以在國軍打回來後,地主組織的還鄉團隊伍更加殘暴) 。我軍不得不實行堅壁清野,解放區和黨組織遭受重大破壞!

膠東我軍與敵對抗的總共有2、7、9縱及由膠東軍區部隊新成立的13縱及8個團左右的地方武裝,其中2、7、9縱遭受南麻、臨朐戰役重創,部隊傷了元氣, 而且損失的多是老骨幹,戰鬥力一時難以恢復(其中作為許世友起家部隊的9縱損失超過8000人!)。當時華野政治部在諸城2縱6師18團7連調查,戰前全連131人,其中黨員59人;戰後全連僅剩39人,其中黨員22人。加上作戰環境艱苦,生活非常困難.面對國軍強勢進攻,部隊情緒低落,思想相當混亂,對能否保住膠東持懷疑態度。所以面對國民黨的進攻主要由13縱和其他地方武裝打阻擊,保衛膠東只能靠節節阻擊換取時間以待國民黨露出破綻相機反攻。

9月6日,整編第25師由南、第9師由西進犯平度,第8師一部進至平度北昌邑配合作戰。激戰至8日,9師佔領平度!9日,我2、7縱隊發動諸城戰役圍攻64師156旅,傷亡慘重,至11日失敗,沒有遏制敵人對膠東腹地的推進。13日,8師佔掖縣。整編第54師於15日進占靈山,16日,54師198旅配合25師40旅向膠東中心城市、我膠東軍區司令部所在地萊陽進攻,經外圍激戰,18日,整編第25師佔領萊陽… …至此國軍已經佔領了膠縣、高密、平度、昌邑、掖縣、靈山、招遠、諸城、萊陽等15座縣城,我軍幾乎可以用一觸即潰來形容,我山東領導機關到膠東開會也指出“膠東可能淪陷”,“要用三四個月的時間相機改變局面”,要求各地機關和武裝“區不離區,縣不離縣“就地堅持游擊,作到“人不離區,槍不離人”。在勢如破竹的形勢下,范漢傑認為“膠東勝利”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膠東三面環海,形同牛角尖,越往東地域越狹窄。由於敵人步步“推進”,這時膠東根據地只剩下東西不到七十公里、南北不到四十公里的狹小地區,國軍的砲聲隱約於耳,失去迴旋餘地!這裡聚集了華東局和膠東軍區機關、部隊、傷病員、隨軍撤退的群眾和大量軍用物資,越來越擁擠,造成極大困難。形勢危在旦夕!!在這種形勢下,部隊情緒出現波動,“反攻,反攻,反到膠東”,“被人趕下海餵魚”等言論四起,認為膠東會發生第二個“ 皖南事變 ”,我軍開始突擊掩埋兵工廠機器設備和軍用物資,疏散安插部隊家屬和傷員,很多區縣的領導機關、部隊及家屬已經開始通過海路向大連轉移!

在危急時刻我東兵團按黨中央指示,決定留13縱39師協同各軍分區獨立團等地方武裝繼續堅持膠東(其實等於徹底放棄這些部隊和膠東),9縱、13縱主力放棄膠東,掩護華東局和醫院向外突圍,最後選擇從敵整9師、8師的結合部夏甸、道頭一帶突出去。9月22日晚,部隊開始兵分兩路行動,在平度大澤山東北的道頭附近,整8師和9師差點合圍9縱及我華東局,在13縱頑強阻擊和9縱奮勇衝鋒下,一晝夜連撤180公里才擺脫險境!(當時情況極其危急,許世友親自率部突圍“不怕死的跟我衝,衝出去就是勝利“云云)轉到了敵後的大澤山區,13縱留大澤山繼續游擊阻擾敵人,9縱繼續向西南前進於10月1日在高密西北的朱陽與2、7縱會師!

范漢傑以整9師、64師分兩路尾追我軍,其餘3個整編師繼續向膠東腹地進犯。整編8師9月26日克龍口,27日占黃縣,30日占蓬萊;整54師和25師齊頭並進9月27日占領棲霞,29日占領福山,10月1日攻占最終目標煙台!徹底切斷東北解放軍軍與山東解放軍海上通道,煙台作為我軍與東北戰略物資轉運樞紐,國軍繳獲巨大!10月2日攻占牟平。10月13日,25師一個團海運佔領威海衛!至此,我膠東解放區基本上全部淪陷!10月16日,蔣介石認為局勢已定飛臨青島,準備調整部署作好抽兵他用的準備。

表面看上去國軍戰果很大,佔領十幾個縣城,但是兵力本身不足又分兵把守機動兵力大為減少。為了挽救膠東半島的危勢調動國軍回師,我軍利用這一機會休整的第2、7縱與9縱會師後立即集中力量在其側後發動攻勢,由內線作戰變成內線中的外線作戰,經10月膠河戰役和11月膠高追擊戰初步改變了膠東戰場局勢。我利用敵兵力空虛相機解放了諸城、棲霞、膠縣、平度、招遠等地,收復了膠濟路東段100餘公里地區,特別是11月整25師由煙台,整9師師部率9旅從城陽海運上海並轉投入大別山戰場使國共力量對比發生質變。國軍結束重點進攻轉入對重點的防禦!除了整8師分兵佔據我煙台、福山、蓬萊、龍口、威海幾個海邊據點,完全依靠海上供應,整編第64師、第9師及74師第57旅、54師198旅等集中在青島、即墨一線,第54師主力被圍困在海陽城利用鐵路連接之外,膠東半島內地,只有萊陽被國軍控制,萊陽處於膠東腹地,是阻礙我膠東根據地聯成一片的最後一顆釘子,也是國民黨軍賴以牽制我軍的據點。國軍妄圖背靠海港,掌握腹心,以便喘息整補後捲土重來。

萊陽守軍的出擊

在1947年10月中旬,整54師8旅及36旅部署於萊陽附近,以36旅106團配屬108團第1營,105榴彈砲、75山炮各一連(各三門砲)3000餘人進入萊陽城,接替25師108旅(欠322團)守備。

36旅(原36師)為國軍知名勁旅!最初由原國民政府警衛部隊改編,1936年整編為德械師,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豫東會戰等戰績輝煌!入緬作戰更是作為遠征軍總部的直屬部隊!1944年編入54軍,歷經滇西反攻,強渡怒江,攻克騰沖等著名戰役,屢挫日軍!所部多是參加遠征軍反攻的老兵,美械裝備,戰鬥力強勁。106團團長胡翼烜,1907年生,江西南康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6期高才生,作為36師從基層提拔的一代名將,在怒江反攻中即屢立戰功!106團更是在惠通橋一戰成名,以一團之兵阻住一個師團日軍的進攻!戰後蔣介石大加褒獎!內戰開始後,36旅調廣東與東江縱隊作戰多次,迭有勝績!調入膠東戰場更是一路高歌猛進,沒有受到什麼打擊!

國軍進入萊陽後不久,解放軍即圍攻海陽,攻占平度,奪取掖縣,切斷了萊陽對外的唯一動脈——煙青公路,使萊陽陷入窒息狀態,成為孤立據點。國軍為牽制我軍,襲擾我軍補給線,頻繁以營級規模四處主動出擊:

11月3日,我地方武裝中的精銳萊東警衛營500餘人夜宿萊陽西南約15華里的賢家莊,敵獲得情報後打破常規派106團2營遠距離夜襲,於凌晨2時包圍了村莊展開突襲,我軍對此毫無防備,損失慘重,戰至拂曉,除一部分在夜深胡亂中突圍而出外,傷亡達280餘人,被俘連長趙剛以下130餘人,被繳步槍153 枝,輕機槍4挺,擲彈筒6個及一批彈藥器材,​​萊東警衛營幾乎被全殲。

11月中旬敵為解決被困孤島的補給問題,經周密計劃與部署,分三部分外出搶糧!擔任掃蕩任務的106團第2營於11月14日凌晨2時出發,經於家店直撲萊西警衛營駐地北官莊,此時萊西警衛營主力及公安局剛於前一天調走,碰巧躲過一劫,守軍一個連被全殲,斃傷70餘人,被俘14人,繳步槍34支,輕機槍一挺,擲彈筒2個,108團1營3連同時越過北官村進至桑坑附近擔任打援掩護任務,運輸隊由各機關部隊組成以106團第1營營長呂錫玲率領由萊掖公路長途奔襲至我軍重要囤糧基地河頭店搬運出100多輛馬車不下10萬斤糧食。

11月28日9時,106團3營2個連(附迫擊砲2門)東出掃蕩,在上柳行附近與我南海獨立1團先頭部隊遭遇展開激戰,戰至13時,我援軍陸續趕到,3營長成立志重傷,在後方國軍榴彈砲支援下,敵順利撤離戰場,我軍被繳獲步槍17枝,因我軍受炮火襲擊遭遇較大傷亡未追殲成功(國軍稱我軍傷亡300餘人)。這是萊陽守軍的最後一次出擊。

[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tiexue.net/ ]

另據我軍原膠東軍區軍官回憶,這期間萊陽守軍的一個營外出掃蕩時在林格莊與許世友兵團司令部遭遇,怎奈許世友的兩個警衛連都是各部隊精選的精英,清一色裝備美式輕機槍、衝鋒槍、卡賓槍,各機關人員組成一個連也直接參戰,國軍為其凶猛火力震懾,呼叫萊陽派軍增援,我軍利用間隙從容撤退!許世友對此事大為光火!

萊陽守軍的襲擾對我解放區腹地和補給線構成嚴重威脅,使我軍如芒在刺!11月15日許世友已電請華東局決定攻占萊陽!但情況發生變化:

話說至10月底我膠東幾乎全部淪陷,僅余海陽一地,物資,後勤、工廠等全部轉移到海陽東北的山區之中,山洞山村全部駐滿我軍,國軍當然很清楚這一情況!11月初范漢傑將54師8旅及36旅主力從萊陽東調向海陽攻擊,7日占領海陽縣城,我軍為阻止敵繼續向山區清剿,命令13縱於8日趕到,會合膠東軍區部隊將海陽城三麵包圍。敵軍依據城東北的神童山制高點,向我軍發起衝擊,企圖擊退13縱。13縱以炮火截擊,打退敵軍一次次進攻,並佔領另一個制高點玉皇頂,與敵軍對峙。21日敵軍以兩個團的兵力向玉皇頂發起瘋狂進攻,佔領了我軍陣地。下午13縱以三個團實施反擊,到黃昏又將陣地收復。28日晚,13縱38師集中炮火猛轟神童山,接著三個團從不同方向發起攻擊。激戰至29日凌晨,我軍佔領了神童山。這樣,海陽守敵被壓縮在縣城及附近的狹小區域內。(至12月11日,敵軍從海上逃往青島,13縱收復海陽)

范漢傑命令54師198旅11月22日由城陽經靈山東援海陽。198旅剛乘火車上路,我軍7縱、9縱即從陸路沿海邊開始平行追擊,行軍300多里,9縱於24日在上下仙遊、蜆子灣一帶(今萊陽南部海邊)追上198旅,將其包圍。

蜆子灣位於菸青公路東側,嶗山灣北岸、靈山東北、店集以北,地勢開闊.國民黨軍比我軍先到,借助村莊構築了工事。當時天氣寒冷,下起了雪。9縱經過長途行軍,相當疲勞,於24日晚十時馬上投入戰鬥對蜆子灣的4個營的國軍展開攻擊!26師主攻,先後投入三個團輪番衝擊,但都遭到敵軍猛烈火力的抵抗,被阻於鹿棘之外,打了一天一夜,傷亡很大,進展甚微,形成對峙!華野頭等主力3個團圍攻敵一個多團最後打成對峙,看見敵我戰鬥力的巨大差距!

援軍被圍,范漢傑急令整9師76旅,57旅分別從靈山、即墨再次出援,27日,敵第76旅由即墨進到南阡、北阡,向金口、仙遊攻擊前進;第57旅向靈山以北攻擊前進。198旅也出擊策應!我東兵團遂命第9縱隊25師27師及第7縱隊第19師殲滅敵第76旅。27日中午將該敵包圍於南、北阡地區。12時,9縱以25師為主攻開始進攻南阡以南的臥牛山,不顧傷亡在26師79團加入戰鬥後至28日7時才解決戰鬥,殲敵第227團大部;7縱第19師攻南阡未能奏效。28日14時30分9縱第27師協同7縱第19師再次總攻南阡,至29日凌晨再次失敗!敵第57旅被我7縱阻於靈山以南地區。雙方都形成了首尾不接,南北分割的情況,激烈的戰鬥又打了兩天,雙方反复爭奪陣地,結果打成對峙,誰也吃不掉對方。利用這一機會我第2縱隊於27日全殲高密守敵第64師的1個團和1個縣保安大隊共1800餘人。范漢傑見海陽之圍末解,高密守敵被殲,又有兩個旅被圍,忙調整編第64師由城陽和8軍第42旅(即原榮譽一師)的2個團、第103旅的1個團由龍口海運來援。我軍多次強攻各點被圍之敵,但未能攻克,部隊甚為疲憊,眼看無法解決戰鬥,兵團命令7、9縱於30日凌晨撤出戰鬥,轉移到五龍河以東休整。198旅,76旅向南撤回靈山一帶。

[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tiexue.net/ ]

蜆子灣、臥牛山戰鬥沒有打好,主要教訓是我軍沒有集中兵力,戰略上判斷有誤,戰術上也是與敵硬拼,傷亡很大也沒有達到殲滅敵軍的目的。時任9縱司令的聶鳳智將軍後來談起這些教訓說:“蜆子灣戰鬥,我們意見在即墨以東、蜆子灣以西打,先控制丘陵地,居高臨下。讓敵人來攻,當時成鈞、韋國清都有這個意見,後來兵團說來得及,敵走弓我走弦,我們可以先到。我算了賬,河流多、部隊疲乏,搞不好要出紕漏。結果我到時敵已先佔蜆子灣,我們又提議不去攻,採取守勢,以逸待勞讓敵來攻。但兵團命令當晚攻,攻了兩天.最後傷亡—大堆,沒有辦法,撤出戰鬥。同時我兵力也不集中,—個縱隊打—個師。”

這一仗使9縱元氣大傷直接撤離戰場休整,僅以小部隊支援了一下萊陽戰役的打援!7縱19師在南阡攻擊戰中損失也比較大,以至於在萊陽攻城戰中提前退出戰場。

萊陽攻城戰

一、外圍及城垣作戰

12月1日,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司令許世友、政委譚振林立即對當面情況展開研究,決定乘勝攻占萊陽,打開山東戰場的局面,徹底掌握主動權,轉守為攻!

許世友認為打下萊陽有三點意義:

1、斷敵青島通向龍口、煙台、威海等海邊據點的陸地交通,失去膠東內地的依托;

2、消除解放區心腹之患,消除國軍對我運輸補給線的襲擾;

3、

敵人進攻膠東,控制各出海口,我彈藥後勤補給問題嚴重,只能以戰養戰,攻占萊陽敵人倉庫,可改善我軍後勤保障。

12月2日,兵團指揮部一面命令2、7、9縱北上萊陽。第13縱隊,繼續包圍箝制海陽之敵。一面召集4個縱隊司令政委開作戰會議。決定7縱主攻,2縱和南海軍分區武裝集結五龍河兩側大野頭水溝頭一帶,阻擊即墨靈山方向北援之敵,9縱因蜆子灣損失較大集結於五龍河下游左村一帶休整待命,12月5日,兵團決定13縱隊除留39師監視海陽之敵(因該敵54師已開始由海上撤去青島,運輸次序是36旅、軍直屬部隊、最後是8旅,198旅由蜆子灣折回後直接編入援兵第1梯隊,成為主力攻擊),主力西移左村地區,(至11日被圍困月餘傷亡4300餘人的54師全部海運青島後,39師亦於14日進至萊陽附近左家夼地區),13縱、9縱均做準備參加打援或參加攻城。東海南海軍分區等地方部隊監視煙台整8師。東兵團設司令部於玉泉莊直接指揮作戰!!

萊陽地處膠東半島中心,東臨五龍河,南臨煙青公路,東北與海陽(煙台所屬)接壤,西南與即墨(青島所屬)毗鄰,南接黃海。為膠東半島的交通樞紐,是敵我必爭的戰略要地,日本投降後,萊陽是我膠東黨委、膠東行署、膠東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並以萊陽為界成立東海,南海,西海,北海軍分區,形成了膠東地方武裝的基礎),許世友當時是膠東軍區司令員,對萊陽縣城的情況非常熟悉,有深厚的感情。

敵人發動九月攻勢佔領萊陽後,把這個膠東內地最大的縣城作為鍥入膠東腹地的主要堡壘和補給基地(僅儲存彈藥即達120噸),苦心經營,在這個長寬都不足兩公里的萊陽城周圍大肆修築工事,兩個多月中在城門、城角、四關村莊和亭山等處大量設置明碉暗堡(城外每隔50米修一個地堡,大的駐一個排,小的一個班,兩地堡間挖了密集的散兵坑),陣地編成主要憑藉城牆和城壕守備,形成以城防為重點的防禦體系。此外,加強了對外圍要點的控制,以子母堡構成外圍支撐點;對城關則選擇獨立廟宇、學校或開闊地,以堡群控制之,利用三四米高的土牆基,在城牆根修了一圈堅固的堡壘、蓋溝、外壕,外壕前面還有設置兩至三道鹿茨、陷阱、 梅花樁;城內縱深以城隍廟為中心構築核心陣地,作為其最後支撐點,以便死守待援。其三,敵人在兵力、火器配備上,主要陣地均以其正規部隊守備,土雜武裝配備子城關及城內巷戰守備和保護砲兵陣地;街口都設了柵欄門,晝夜崗哨不離。各種火器可互相支援,組成密集的火網,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周邊各縣鄉已經被我軍重新佔領的情況,膠東各地還鄉團、惡霸地主、偽雜土頑等怕在國軍進攻時欠下的血債遭我軍民報復,大量湧入萊陽城。三個月中他們大肆向翻身農民反攻倒算, 殺害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達3000餘人。

11月,因萊陽附近的敵8旅及36旅大部進軍海陽,敵為加強防務,成立城防司令部,負責對城內機關及部隊統一指揮,城外將四關各村莊的5個鄉隊200餘人,村自衛隊500餘人,有組織的還鄉團200餘人,加上在城外各地堡的正規部隊,組成“山東省萊陽縣第一聯防大隊”(團級建制),由青島逃回的劣紳趙世珍(萊陽城南村人,土改複查時逃青島)任大隊長,下屬3個縱隊,每縱隊4個中隊。

敵人兵力的具體部署是:以第108團1營守北面城防及城北東、西亭兒山據點。第106團1營守南門至東北城角線城防及南關與城關吳格莊高地據點;2營守備西南城防及城西馬山據點;3營集結子城內,為敵預備隊。萊陽保安大隊守城內縣政府。還鄉團分佈子城四關和城內。守軍總數約5000人!

萊陽城防圖

我第7縱隊擔任攻城任務,為了加強攻城火力,兵團又及時給配屬了一個榴彈砲連和13縱隊重迫擊砲連(各4門砲)。縱隊指揮所和榴彈砲陣地設於萊陽城外10公里左右的大陶漳村北處!重迫擊砲連在攻克亭兒山後設於那裡,近距離支援攻城!部隊於12月3日逼近萊陽城。4日黃昏,對萊陽城四關發起突然攻擊,19師攻西關,20師攻南關,21師攻東關!四關的還鄉團一觸即潰!為防止進城被解放軍尾隨進入,國軍從城內往外打潰兵,城外的還鄉團處於兩方火力夾擊之中,大部潰散、傷亡,僅大隊長趙世珍率少數土頑撤進城內!我軍迅速截斷了外圍之敵與城內敵人的聯繫。然而攻城作戰的我軍,居然用三天的時間,掃清了外圍敵人的據點及四關。(我軍以優勢兵力攻擊外圍據點竟耗時三天,而我軍所有戰史對這三天具體戰況隻字不提,足見各據點僅有之少數守軍之頑強,我軍損失之慘重! )

[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tiexue.net/ ]

國軍記載:“4日20時,7縱20師向南關城外1​​公里的吳格莊北山據點發動攻勢,此據點為重要製高點,扼萊煙萊青公路,設一大地堡。守軍僅106團一營3連的一個排25人配屬一個重機槍班(一挺重機槍),守至8日凌晨殘部從容撤回城內參與核心工事作戰,

亭兒山距城400米,為北門外重要據點,設兩個地堡,守軍為108團1營第2連(內有60炮一個班)配屬重機槍一排共150餘人守備,7縱19師57團4 日夜開始圍攻,6日晨3時佔領西亭山,殲滅敵一個排,東亭兒山一直守到9日晨,萊陽城牆已經被突破,我軍攻入城內,57團再攻東亭兒山,2連餘部41人在接應下撤回核心陣地!(

7縱19師57團參謀長王正明在這犧牲)

馬山是城西門戶,位於城外1公里處,是公認的“守萊陽必確保馬山”。守軍是2營6連兩個排配屬重機槍一挺和60迫擊砲一門!7縱19師56團,4日黃昏對馬山陣地展開猛攻,至6日拂曉全部被殲滅!4日夜19師另外1個團沿馬山埠北端越西關外圍據點之封鎖,經天主堂滲入萊陽城西關街道,構築工事,以成為攻城基點並切斷馬山聯繫,106團最驍勇的第2營營長王敬卿率部反擊被擊斃!

4日夜,21師約1個營突入東關,並在民巷街道佈置工事,東門,南城牆、東大街皆為我軍控制,胡翼烜親到東門指揮作戰,5日拂曉投入預備隊3營8連、9連連續突擊,甚至不惜使用火攻,於5日黃昏將此處解放軍全殲,重新控制東關。以9連守東門。5日晚解放軍再次進攻,城東之吳格莊據點為21師攻克,殲守敵1 個排。接著解放軍攻克城東南角之宮家菜園,在胡翼烜親自指揮下國軍反擊穩定住東門!

同時南門也激烈戰鬥(解放軍20師首先殲滅守軍106團一個排,並俘虜還鄉團500餘人),國軍反擊,延續到白刃戰,最後由106團1營營長呂錫玲親率援軍反复衝殺三次才穩定住局面!

[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tiexue.net/ ]

北門攻擊不甚激烈,108團1營及還鄉團守住了陣地!

國軍戰史稱,城垣戰鬥共斃傷解放軍團長(實際為我7縱19師57團參謀長王正明)以下2000餘人,生俘142人,繳獲步槍329枝,輕重機槍15挺(這個數字較可信)。”

至8日凌晨我軍終於佔領四關!除以一部兵力繼續肅清外圍據點外(東亭兒山等頑敵),主力遂進行攻城準備。7縱是萊蕪戰役前組建的新部隊,由新四軍7師擴編而來,抗戰時主要在安徽打游擊,很少遂行進攻戰,這更是7縱解放戰爭中的首次城市攻堅戰,因為缺乏必要攻堅武器和手段,只有通過坑道爆破和炸藥包等老古董戰術攻城,這种红軍時期打土寨的戰法費時費力並且容易暴露目標失去攻擊突然性,但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第20、第21師由城南、城東在城牆下進行坑道作業。敵在我攻城準備階段,不斷地集中炮火,輪番轟擊四關我方陣地。部隊由於未重視防砲工事的構築,遭放炮火襲擊,傷亡甚大。全縱傷亡近l500人。

敵援軍已經與我阻援部隊接觸!為爭取時間殲滅萊陽之敵,兵團首長不待坑道全部完成,即命令提前發起攻城。9日凌晨2時發起總攻,各師在已佔領的攻擊準備陣地同時發起攻擊。第20師先用坑道爆破,由於坑道未達城牆,結果沒有發揮作用,幹部戰士遂在火力掩護下利用人海戰術強行登城,遭敵密集火力阻擊,傷亡枕籍。拂曉前,第20師第60團終於由南門以東突破,隨後該師第58團及第21師、第19師也於拂曉前先後從東,西門突破城防。展開了分割攻殲守城之敵的激烈巷戰。

萊陽攻城戰戰斗場景

9日中午,第20師攻克城內敵榴彈砲陣地(今南廣場附近),繳獲榴彈砲 2門,殲敵一個連。第19師突破後於城西北角殲敵兩個排,並於西南角攻占敵山炮陣地,於西至泊殲敵一個連。該師第57團攻擊城北東亭兒山時,守敵在城內之敵接應下,突圍竄進北門,第57團跟踪追擊攻入北門,並迅速向南發展,殲敵一個排。第21師於城東北角殲敵一個排,於文廟殲敵一個連。各部激戰至黃昏基本掃清各股分散敵人,而國軍城防被我突破後,即開始收縮兵力,除被包圍截殲者外,其他千餘人全部退入城隍廟核心陣地(防禦體系包括西南方向相臨的縣府)集中扼守。

[ 轉自鐵血社區http://bbs.tiexue.net/ ]

二、城隍廟作戰

城隍廟是一座峭拔的大型建築,地勢較高,可瞰制全城,坐落在城東北角,東北、正北至西北均環繞有丈餘深的大水塘,外岸背貼北城牆,西隔一塊空蕩蕩的開闊地與縣政府相鄰,南隔一條寬街是磚瓦建築的住宅,東南西南也毗鄰民房,南,東南,西南雖然有民房但是距離較遠,地形開闊,自9月占領萊陽以來就以此為核心陣地,加固工事改建陣地,在容易被進攻的南牆外正面和左右兩面挖了條又寬又深的干壕溝,壕溝中央還建了個大碉堡,陣地工事較為堅固,火力組織極其嚴密,各種火器相互支援並有夜間射擊設施!各工事有相互貫通的夾壁牆、壕,築有糧食彈藥庫,並且工事內有一水井,早有以此做長期固守的準備。在敵我對峙期間,每日以81、60迫擊砲等火力輪番壓制我7縱進攻陣地,破壞我進攻準備,戰鬥中以輕重火力突然開火,並以迫擊砲等火力側射,使我軍傷亡慘重!!

9日晚,部隊開始部署,第19師攻擊城隍廟西南面之縣政府,第20師由南向北,第2l師由東北向西南,開展對城隍廟的攻擊。縣政府經一晝夜激戰後被解放軍佔領,守軍保安大隊長葛鴻梯戰死,萊陽保安大隊及第l06團1個排被全殲,但解放軍19師就此喪失戰鬥力撤出戰場。

城隍廟10日凌晨2時發起總攻,突擊隊從街頭的民宅中躍出衝過街道,以集束手榴彈開道,一個個縱身跳入壕溝,但在暗堡瘋狂火力下但沒有一個能衝過去,壕溝里傳來密集的槍聲和慘叫聲。原來壕溝中央還建了個大碉堡這其實是個假目標,而在外壕里面四角修下的地平線下幾座從外面無法發現的並有蓋溝相連的暗堡才是致命的火力點,我軍突擊隊全部是在這裡被殺傷。

11日凌晨,20師、21師再度猛攻,這一次雖然衝過了外壕,衝上了城隍廟的圍牆,但衝上去的戰士全落進了前後左右的交叉火力網,一個個掉下壕溝… …成鈞眼看部隊傷亡過大,於拂曉含淚停止進攻!胡翼烜致電范漢傑:“職部雖傷亡重大,彈藥極度缺乏,但士氣甚旺,官兵咸抱與城共存亡之決心,以期不負蔣主席之厚望”,胡電文最後一句是有深意的,在萊陽戰役剛打響的時候,蔣介石即給范漢傑發了個電令:“萊陽為膠東半島之中心,其得失關係全國,關係民國江山。”同時直接給胡發了個“死守待援”的命令。胡原是蔣的衛士,胡給范的電報既是在表功又是利用與蔣的特殊關係對范施壓。

范漢傑不敢怠慢,嚴令增援部隊,要在12日奪下萊陽西南的水溝頭,速逼萊陽城。並再次嚴令守軍死守待援,妄圖破壞我軍攻城打援的作戰計劃。守城之敵因我軍攻擊受挫,氣焰相當囂張。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959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