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01 20:31:34瀏覽389|回應0|推薦0 | ||||||||||||||||||||||||||||
蘇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6年7月13日 - 8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戰略防禦階段初期,利用國軍注意力集中在圍堵中原突圍,華中野戰軍在江蘇中部地區反擊國軍進攻而連續進行的七次作戰的總稱,因而《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又稱其為蘇中「七戰七捷」。 雙方參戰兵力
國軍參加蘇中戰役戰鬥序列如下:第一綏靖區整編第21、第25、第49、第65、第83師及整編第69師第99旅(2個團)之5個整編師15個旅約12萬人。 解放軍華中野戰軍參加蘇中戰役戰鬥序列如下:華中野戰軍第1師、第6師、第7縱隊、第10縱隊、第5旅、華中軍區特務團、炮兵團、蘇中第1、第2、第9軍分區之主力19個團約3.3萬人(8月中旬增至22個團)。 國軍軍事進攻計劃和部署[編輯]國軍該戰役欲達成的目的是,攻占中共實際控制的蘇皖邊解放區,奪取邊區首府淮陰。因而調集第一綏靖區李默庵部整編第21、第25、第49、第65、第83師和第69師1個旅,共計15個旅,12萬人,準備首先進占蘇中之如皋、海安地區,以鞏固長江以北沿岸陣地,其後,以主力沿通(南通)榆(贛榆)公路,一部沿運河右岸向北作戰,策應徐(徐州)蚌(蚌埠)線東進之國軍合力奪取淮陰。其具體作戰部署為: 以整編第49師進攻如皋;以整編第83師、整編25師第148旅和整編第69師第99旅,首先進攻黃橋、姜堰,爾後會同整編第49師進攻海安;以整編第25師主力北攻邵伯;以整編第65師、第21師為第二梯隊。預定7月15日各路同時動作。 華中野戰軍的戰役計劃和部署[編輯]解放軍華中野戰軍認為該戰役國軍除整編第83師為蔣介石之嫡系部隊(中央軍)外,其餘均為中央化的雜牌軍(前地方割據部隊),而且是分路進攻,各部間間隙過大;而解放軍可以依託解放區內作戰的敵情、道路較為熟悉和群眾基礎較好的有利條件。據此,華中野戰軍指揮部依據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後皆簡稱「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的指示,決心集中第1、第6師,第7,第10縱隊攻擊19個團的兵力,在軍區炮兵團及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各個殲滅進犯之敵。其中,以第10總隊位於運河線上的邵伯、喬墅構築陣地,阻擊可能由揚州北犯之敵;集中第1、第6師和第7總隊共15個團的兵力,在海安、如皋、黃橋、泰興地區尋機殲敵。在判明國軍預定發動攻擊時間後,決定爭取縣級,於7月13日首先攻殲分散守備宣家堡、泰興之國軍;同時殲滅由泰興來援之敵於運動中。其具體作戰部署為: 以第1師的1個團,攻殲宣家堡守軍(1個營),師主力隱蔽於宣家堡以西地區,準備消滅由口岸來援之國軍第19旅主力;以第6師的1個旅,攻殲泰興守軍第19旅第57團(欠一營);師主力位於泰興西北地區,監視國軍靖江守軍,並伺機協同第1師主力殲擊口岸支援部隊;第7縱隊位於宣家堡,準備殲滅由泰州方向來援之國軍。 戰役經過[編輯]該戰役自1946年7月13日起,至8月31日結束。即首戰宣泰戰鬥起,至如黃路戰鬥之結束,共計歷時50天。戰役中先後經歷宣泰戰鬥、如南戰鬥、海安戰鬥(海安防禦戰)、李堡戰鬥、丁林戰鬥(丁林攻堅戰)、邵伯戰鬥(邵伯保衛戰)、如黃路戰鬥(如黃路遭遇戰)七次戰鬥。 1946年5月,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時,第二一軍改編為整編第21師,原軍長劉雨卿改任師長。原第一四五師改編為整編第145旅,旅長凌諫銜,參謀長林雪谷;原新編第7師改編為新編第7旅,旅長黃伯光,副旅長田從雲、黃恆仁,參謀長戴杰夫。同年7月,該整編師新編第7旅在參加蘇中作戰中,旅部及所轄兩個團被人民解放軍殲滅,該旅番號被取消,殘部編入他部。 宣泰戰鬥[編輯]戰役第一階段宣(宣家堡)、泰(泰興)戰鬥時間為7月13日至15日。 7月13日夜,解放軍華中野戰軍以5倍於敵之優勢兵力向宣家堡、泰興發起攻擊,當晚殲敵一部。攻擊中發現整編第83師第19旅第56團和旅屬山炮營已於13日進駐宣家堡,原駐宣家堡的1個營已調往泰興,因此,宣家堡、泰興之守軍均已增至1團建制。華中野戰軍將第1師攻擊宣家堡增值3個團。14日夜一舉突破,將國軍第19旅第56團及旅屬山炮營全部殲滅。同時,第6師也增加了1個團繼續攻擊泰興,到16日晨,除泰興核心陣地慶雲寺由國軍第57團團部率少數部隊固守待援外,該團大部及旅屬山炮營全部被殲。 此戰中,國軍被殲滅3000餘人,其進攻部署被打亂。 如南戰鬥[編輯]戰役第二階段如(如皋)南戰鬥時間為7月18日至21日。 國軍第一綏靖區司令李默庵發現華中野戰軍主力在宣泰地區,急令整編第65師及整編第69師第99旅增援宣、泰;以整編第49師於15日沿通榆公路由南通、白蒲向北進攻,企圖直接占領如皋;同時,調江南的整編第49師(2個旅)火速渡江,會同靖江之第99旅增團泰興,進攻黃橋;並以整編第83,第25師各一部由泰州東進,企圖3路夾擊華中野戰軍。整編第49師在中共華中軍區阻擊下,至17日,其師部率第26旅進至如皋以南之鬼頭街、田肚裡地區,第79旅進至宋家橋、揚花橋地區,企圖合擊如皋。 同時,華中野戰軍決定以主力迅速秘密東移,腰擊北進國軍於如皋以南地區。15日晚,華中野戰軍第1,第6師等部遠距奔襲,強行軍至如皋以南。18日晚,以4倍於敵之兵力將整編第49師的兩個旅分別包圍於如皋東南的田肚裡和宋家橋、揚花橋地區,並發起攻擊。第1師迅速攻占了林梓、丁堰,截斷了國軍北進部的撤退路線,並乘勢向第26旅發起攻擊,在第7縱隊一部的配合下,至19日下午,至19日下午,殲滅了國軍整編第49師師部及第26旅,第49師師長王鐵漢率部突圍,共計百餘人撤往宋家橋;第6師主力在第1師一部配合下,於20日將國軍第79旅大部殲滅。21日撤出戰鬥。 此戰,國軍整編第49師師部及所屬26旅全部和79旅大部計一個半旅共計10000餘人被殲滅。華中野戰軍繳獲長短槍4000餘支,輕重機槍500餘挺。 (註:如南戰鬥結束後,由靖江經黃橋東援的國民黨整編第65師等部,已經逼近如皋,華中野戰軍主力乃於23日主動放棄如皋,轉至海安地區休整待機。國軍整編第49師105旅占領如皋並與之匯合。) 海安戰鬥[編輯]戰役第三階段海安戰鬥(海安防禦戰)時間為7月30日至8月3日。 國軍整編第65師等部占領,李默庵又將整編第21師由江南調至如皋地區,企圖在海安與華中野戰軍決戰,並企圖在獲勝後進而配合由徐州、蚌埠間東進的第7軍等部進攻淮陰。7月30日,國軍以整編第65師之第160、第187旅,以整編第25師148旅、整編第83師第63旅由姜堰東進,準備合擊海安。 同時,中共中央軍委於7月30日電示華中野戰軍:反擊敵人,總以打勝仗為原則,寧可喪失一些地方,不可舉行勉強的無把握作戰。據此,華中野戰軍決定將主力轉移至海安東北地區繼續休整待機,以第7縱隊4個團結合地方武裝在海安以南進行運動防禦,遲滯國軍進攻。該阻擊部與國軍進擊部經過4晝夜激戰。 此戰華中野戰軍傷亡200餘人,國軍被斃傷進攻之3000餘人。8月3日,華中野戰軍主動放棄海安。 李堡戰鬥戰役第四階段李堡戰鬥時間為8月10日至11日。 國軍占領海安後,李默庵錯誤認為「蘇北共軍大勢已去」,無力再戰。遂決定重新調整部署,分兵對泰州、海安以南地區及海安以東的李堡、角斜地區展開「清剿」,以鞏固占領區,爾後再繼續向北進攻。 據此,華中野戰軍指揮部決定以已經休整了兩周的野戰軍主力乘國軍分兵「清剿」之機,首先突擊動作攻殲其薄弱而暴露的右翼李堡地區之國軍第105旅,爾後伺機擴大攻勢。同時,將淮南之第五旅東調,與華中軍區特務團作為預備隊,準備參戰。 8月10日,國軍第105旅與海安新編第7旅開始換防,新7旅旅部率下轄第19團已抵達李堡,第105旅旅部率下轄第314團暫留楊家莊(李堡以東1公里)交防,準備第二天返回海安,另一個團已經西移海安。 華中野戰軍獲悉後,令第1師乘機向李堡、楊家莊攻擊,至11日晨,全殲李堡之新7旅旅部及第19團,下午,於楊家莊殲滅第105旅旅部及第314團,該部除105旅旅長率部百餘人突圍外,悉數被殲。 當日17時,新7旅旅長率第21團仍按原計劃前往李堡接防,遂進入華中野戰軍第6師第18旅和第7縱隊於洋蠻河附近預設的伏擊區,伏擊部半小時內殲滅接訪部,新7旅旅長率部300人突圍逃脫。 此戰前後僅20個小時,華中野戰軍共殲國軍一個半旅8000餘人。 丁林戰鬥戰役第五階段丁(丁堰)、林(林梓)戰鬥(丁林攻堅戰)時間為8月21日至23日。 李堡戰鬥後,國軍被迫調整部署,加強點線守備,將整編第49師殘部及第65師主力置于海安、如皋地區,整編第83師位於泰州、曲塘地區,以全部美式裝備的交通警察第7、第11總隊總計7個大隊至於丁堰、林梓地區。同時,準備以整編第25師由揚州、仙女廟地區乘隙再進攻邵伯、高郵,威脅兩淮。 華中野戰軍根據8月13日中共中央軍委「蘇中各分散之敵利於我各個擊破,望再布置幾次作戰」及毛澤東關於「即如交通總隊凡能殲滅者一概殲滅之」的指示,為救邵伯之危,乘國軍力分散、側後空虛之機,避開其正面進攻,以第1、第9軍分區部隊佯攻黃橋,進逼南通,迷惑國軍;主力第1、第6師和第5旅自還如、如皋東側隱蔽南下,於8月21日夜間向丁堰、林梓之國民黨各交通警察各部發起突然攻擊,激戰至22日,除丁堰地區1個大隊逃往東陳鎮,其餘各部均被殲滅。22日,第5旅乘勝進攻東陳鎮的兩個交警大隊(原駐守1個大隊),但包圍不嚴,被其突圍逃往如皋。 此戰華中野戰軍共殲滅國軍交警第7、第11總隊所屬五個大隊和國軍第256旅殘部一個營,斃傷敵1500餘人,俘敵2000餘人,繳獲長短槍1000餘支,輕重機槍130餘挺。打開了華中野戰軍主力西進泰州、揚州作戰的通道。 邵伯戰鬥[編輯]戰役第六階段邵伯戰鬥(邵伯保衛戰)時間為8月23日至26日。 23日以後,為配合宿縣東進已占領睢寧的國軍向淮陰進攻,李默庵決定以駐揚州的整編第25師沿運河向邵伯、高郵進攻;將黃橋守軍第99旅東調皋如,準備會同皋如、海安部隊北攻東台。 華中野戰軍指揮部為解邵伯之危,採取攻其必救的戰法,除以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皮定均旅和第2軍分區部隊配合下堅守邵伯外,決心以第1、第6及第5旅等進行丁、林戰鬥,並於其結束後通過通榆公路西進,進逼泰州、黃橋,調動國軍整編第25師回援,並伺機予以運動殲滅。同時,以第7縱隊鉗制海安、姜堰地區之國軍。第10縱隊於邵伯東西一線採取陣地防禦,進行阻擊。並連續進行白刃戰和實施反衝擊,擊退了第25師的多次進攻,除喬墅第一線陣地被突破外,其餘各陣地未被突破。26日,由於華中野戰軍以遭遇戰形式圍殲如黃路上之敵,嚴重威脅進攻國軍整編第25師側後,該師被迫退返,邵伯保衛戰結束。 此戰國軍被殲2000餘人,華中野戰軍各部傷亡1000餘人。 如黃路戰鬥[編輯]戰役第七階段如(如皋)黃(黃橋)戰鬥(如黃路遭遇戰)時間為8月25日至31日。 8月25日,在進攻邵伯過程中,由黃橋調往如皋之國軍第99旅在駐如皋的第187旅和第79旅的1個團西出捷星下開始東進。當日,與華中野戰軍主力在如皋、黃橋間的加力、分界地區遭遇,經過短促激戰,華中野戰軍主力將國軍187旅包圍於加力,將第99旅包圍於分界。 華中野戰軍先集中第6師和從包圍加力的部隊中抽出的一個旅,以3個旅包打第99旅,兩小時後殲滅其大部,第99旅殘部千餘人在南逃途中被華中野戰軍第1師第1旅包圍全殲。隨後,第1,第18旅和華中野戰軍軍區特務團會同包圍加力的部隊共計15個團總攻第187旅和第79旅1個團。27日晨,國軍分錄突圍,大部分被殲滅,殘部千餘人逃回如皋。 如黃路遭遇戰後,華中野戰軍第5旅向西逼近黃橋,31日,黃橋國軍第160旅計1個營另1個連投槍。至此,如黃路戰鬥結束。 此戰國軍共被斃傷5000餘人,被俘12000人,被繳獲長短槍3400枝,輕重機槍500餘挺,各種炮40餘門。華中野戰軍傷亡3500餘人。 戰役總結[編輯]蘇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解放軍在主要戰場上與國民黨政府軍間較大規模的初戰,對前者帶有戰略偵查性質。此役,國軍參戰部集中15個旅計12萬兵力,華中野戰軍參戰部19個團,計3.3萬人(8月中旬增加至23個團)。在約4:1(後為3:1)的兵力對比下,華中野戰軍堅持了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消滅敵人的原則,利用解放區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蘇中地區所處的蘇皖邊解放區作為老根據地,參戰民工達到14萬人,在後方支前服務的達到50萬人,僅海安一縣就動員30萬人次),戰法相對靈活,在連續作戰中得到了及時休整、補充,不斷增加了戰鬥能力,因而獲得了勝利。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