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07 21:30:35瀏覽429|回應0|推薦0 | ||||||||||||||||||||
晉中戰役是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以靈活機動的運動戰術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徐向前率領原晉冀魯豫部隊、太岳部隊及晉綏軍區等地方部隊不足6萬人,殲滅閻錫山10萬之眾,連克縣城14座。山西局勢發生逆轉。
背景[編輯]自辛亥革命後,閻錫山就長期統治著山西,歷經北洋政府、中原大戰和抗日戰爭,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地方軍閥。 抗日戰爭太原會戰後,山西大部被日軍占領。閻錫山起初與共產黨合作,但晉西事變後,共產黨勢力(新軍、決死隊)和閻錫山勢力主要以汾陽、離石為界分別控制山西北南[1]。閻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和日本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來源請求]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前後,閻錫山和日方達成協議共同防共。閻派部隊搶先進入太原受降,並。共產黨也在山西迅速擴張其晉冀魯豫、晉察冀和晉綏根據地。在1945年上黨戰役中,閻派往上黨地區的晉軍第19軍,被劉伯承率晉冀魯豫野戰軍殲滅,該戰役殲滅了閻錫山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的一開始,共產黨就計劃占領山西[2]。在1946年聞(喜)夏(縣)、同蒲、臨(汾)浮(山)戰役和1947年晉南攻勢後,陳賡部占領山西南部大部分地區。而在聶榮臻和賀龍在北線奪取「三路四城」[3]的過程中卻不順利。1946年8月聶榮臻發動了大同、集寧戰役,因傅作義的巧妙救援,聶指揮失當以失敗告終。共軍在華北、陝北一度相當被動,直到1947年底才攻克石家莊。 1947年6到8月間,劉伯承、陳賡分別率主力部隊南渡黃河。和閻錫山既是同鄉又有師生名分[4]的徐向前指揮留守地方部隊[5],以少勝多,連續取得了運城戰役和臨汾戰役(1948年春季)的勝利。 第一階段1948年夏收季節,困守城市的閻錫山部進入晉中平原控制山口準備搶糧,出動的兵力占其總兵力的五分之四。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原晉冀魯豫部隊、太岳部隊及晉綏軍區等地方部隊)在臨汾戰役後不久,北上晉中和閻錫山爭奪麥收。徐向前制定的戰略是先迷惑閻軍西向,然後主力從南側山區進入汾河以東太原盆地地區。 汾河以西的呂梁縱隊(彭紹輝)北上途中過早暴露,在6月11日就出現在孝義高陽鎮地區;後太岳部隊(劉忠)13日攻占靈石。閻錫山出動其「閃擊兵團」(包括第三十四軍、四十三軍、六十一軍各一部及親訓師、親訓炮兵團),分路進兵汾陽附近高陽鎮地區圍攻兩支解放軍地方部隊,從而造成平遙、介休,祁縣一帶兵力空虛。 為減輕呂梁縱隊的壓力,6月18日,徐向前部八縱(王新亭)、十三縱(徐子榮、韋傑)相繼發起攻擊,攔腰側擊介休至祁縣間的山口各據點,迫近直貫晉中平原南北的同蒲鐵路,切斷閃擊兵團北撤的退路。同時,解放軍呂梁部隊、晉中肖文玖集團、晉綏軍區一部分別在汾河以西的神堂頭地區,太原以北忻縣和榆次至太原間反擊破襲,進攻據點,切斷交通,迷惑和牽制閻軍。 閻錫山令閃擊兵團回援,卻被徐部圍殲。21日在介休以北張蘭鎮,其親訓師,親訓炮兵團被八縱圍殲。23日,十九軍軍部及四十師北上行至平遙以北洪善地區北營村被十三縱伏擊殲滅。國軍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趙承綬率三十三、三十四軍從平遙,祁縣南北夾擊。解放軍企圖割斷但沒有成功。到28日閻軍的兩個軍南北靠攏,築起工事,和解放軍形成對峙局面。 晉中戰役第一階段結束。解放軍先後共殲滅國軍一萬七千餘人,自身傷亡四千餘人。[6] 第二階段[編輯]趙承綬北面的榆次、太谷、徐溝、祁縣地區空虛。7月3日至6日,解放軍太岳部隊插入太谷、榆次間,配合肖文玖集團,展開大規模的鐵路破襲戰,占領並堅守住鐵路線上的東陽鎮和董村,切斷趙承綬集團北撤太原的退路。同時,太原以北忻州晉軍南撤太原時被伏擊殲滅,造成趙承綬恐慌。7月6日,趙部被迫離開鐵路,企圖從榆次、徐溝間奪路北撤,卻進入了徐向前的預設戰場。在永康、太谷、徐溝、東陽鎮之間,解放軍包圍了趙承綬集團三十三軍,三十四軍和殘留日本軍人指揮的第十總隊三萬餘眾。趙分兵突圍不成,決定依託優勢火力和野戰工事和村落,與共軍決戰。 7月10日,解放軍在重炮火力下,發起總攻。16日,趙集團被全殲。總司令趙承綬、中將參謀處長楊城、三十三軍軍長沈瑞、少將參謀長曹近謙,均被俘。閻軍的野戰軍副總司令,原日軍旅團長元泉馨陣亡。閻錫山派出的南援兵團,也被擊潰。驚恐中,晉中各縣國軍在向太原收縮途中被追擊和堵截。[7]保安第九總隊被全殲,解放軍占領太谷縣城。汾河西岸要收縮回太原的閻部2萬多也被截擊。 解放軍乘勝,猛打窮追,直逼太原城郊。至21日,晉中戰役宣告結束。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